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芪,别名锦芪、绵黄芪、膜荚黄芪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叶入药,味甘,性平。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功能。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黑龙江省栽培黄芪已有30余年。近年来,在黄芪生产中采用无公害(GAP)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芪为临床名贵中药材,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退肿、托毒生肌等功能。由于长时间掠夺式挖取,导致野生黄芪的资源不断减少。目前,黄芪药材多为人工栽培,但由于病虫害及药材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的影响,严重制约了黄芪药材栽培技术的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保障黄芪安全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概述黄芪无公害栽培的各关键环节,如产地环境、新品种选育、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模式、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建立黄芪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保证了黄芪种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降低了农残和重金属含量,生产出优质高产药材。  相似文献   

3.
黄芪大棚育苗地膜栽培试验是对传统种植模式的创新,即用当年产种子当年秋季塑料大棚育苗,来年春季起苗地膜栽培,从而缩短黄芪生产周期1年,打破了传统种植模式,短期见效,效益明显,为黄芪种植探索出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芪大棚育苗地膜栽培试验是对传统种植模式的创新,即用当年产种子当年秋季塑料大棚育苗,来年春季起苗地膜栽培,从而缩短黄芪生产周期1年,打破了传统种植模式,短期见效,效益明显,为黄芪种植探索出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优质黄芪价格持续走高,出现不按优质生长要求栽培和管理的现象,影响着黄芪品质和产量,为解决优质生产中出现的难点,试验总结出优质黄芪移苗平栽持续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6,(5):25-25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既是名贵药材,又是成药的生产原料。3年来,我们在黄芪产地—山西省广灵县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亩产240千克(干),产值1500元,最高可达2000元。1.选地施肥黄芪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应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沙质壤土栽培  相似文献   

7.
吉海军  杨晶 《吉林农业》2011,(9):112-112
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山西、内蒙古、陕西、吉林、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黄芪主要以根入药,具有降压利尿、扩张血管、强心作用。市场需求量很大,如何提高其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关键是科学种植和精心管理。本文从黄芪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黄芪的生产技术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8.
渭源县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区,黄芪栽培历史源远流长,素有“千年药乡”和“黄芪故里”之美称,历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黄芪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在基地乡(镇)黄芪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然而,随着市场对黄芪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黄芪栽培面积的持续扩大,加之农户对黄芪白粉病防治措施不当,黄芪白粉病发病面积逐年上升,使得黄芪产量和品质受到明显影响,直接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针对生产中存在的这一现实问题,我县农技中心从1998~2000年展开了对黄芪白粉病的试验研究,并对病  相似文献   

9.
黄芪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黄芪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病虫的危害亦日趋加重,严重影响黄芪的生产和药材质量。现将黄芪几种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引种栽培、种类资源、育种和种内变异、野生资源恢复以及组织培养、毛状根培养等方面综述了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建议在黄芪引种栽培过程中要多借鉴成功的经验 ,并加强防止栽培黄芪混杂退化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
刘瑞君 《北京农业》2012,(33):57-59
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园林植物景观的营建在园林设计中越来越得到重视,植物空间的营造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介绍空间及植物空间,分析园林植物空间的特点、类型及在小区中的应用,并以北京御园为例,分析植物空间的5种意象(区域、路径、焦点、节点与边界),得出小区中这5种意象形成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桂辐98-296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在广西蔗区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在广西蔗区对桂辐98-296进行4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6.75万、8.25万、9.75万、11.25万芽/hm2)比较试验.[结果]随着种植密度从6.75万芽/hm2增加到11.25万芽/hm2,桂辐98-296出苗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有提高的趋势,分蘖率和茎径则呈下降趋势.其中,种植密度为6.75万~9.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为80 520 ~83 61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为6.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达到83 610 kg/hm2.[结论]在桂辐98-296实际生产中要因地制宜才可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与转型(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和转型特点,明确各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及需要研发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国外代表性产稻国及我国主要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演变,水稻种植方式的特点,适应性及问题。[结果]国内外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分析表明,水稻种植方式与水稻种植制度和生态环境相适应,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而演变。我国90年代以来,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水稻抛秧面积逐渐发展,近十年来,水稻直播和机插秧面积发展较快。目前,手工插秧仍是主要种植方式,占水稻面积50%左右,抛秧、直播和机插秧分别占25%、12%和13%左右。[结论]水稻机插秧是我国未来水稻生产的主导种植方式,虽然目前机械直播面积还很小,机械直播因节本省工效果明显在部分地区可以发展。提出了不同稻区将来主导的种植方式及需要研发的关键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种植方式与土壤水分含量、高粱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高粱杂交种‘通杂13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高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设3个处理方式,分别为等行距50cm(种植密度10.5万株/ hm2)、二比空1(行距50cm种2行空1行,种植密度10.5万株/ hm2)和二比空2(行距50cm种2行空2行,种植密度7.0万株/ hm2)。结果表明:等行距种植方式平均株高最高,二比空2种植方式平均茎粗最大,且各处理差异显著。二比空1种植方式可显著提高0~40cm垄上土壤含水量,提高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平均含水量,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和显著提升籽粒产量。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杂139’种植方式为种2行空1行,种植密度10.5万株/ hm2,株距10.58cm×50 cm时,能更好地协调群体结构,使籽粒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花叶海棠是当前我国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植物,如可食用、药用、观赏等,相比于其它类 别的海棠花卉更具有种植价值。但在实际的花叶海棠种植过程中,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需要 严格注意种植事项,以保证其成活率。基于此,本文从当前的花叶海棠的经济价值入手,深入进 行分析,结合实际明确其种植技术重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彩叶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彩叶植物的定义、分类、应用配置原则和形式以及艺术与色彩设计等,并对彩叶植物今后的应用研究方向特别是色彩设计与规划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豫单99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给玉米新品种豫单998在生产上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种植密度下豫单998群体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单株叶面积,叶、茎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处理叶片光合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呈显著差异;5 000株/667m2产量最高(786.6 kg/667m2),豫单998群体调控能力强,是耐密型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苹果矮化中间砧组合适宜栽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不同苹果矮化中间砧组合宽行密植栽培模式的合理栽植密度.[方法]选用2010年的定植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烟富3/M9/八棱海棠、烟富3/M26/八棱海棠为试材,进行不同栽植密度试验,调查分析树体发育情况、枝类组成、果实品质、产量.其中,栽培密度: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0.75 m×4.00m、1.50m×4.00m、1.00m×4.00m、1.25 m ×4.00m;烟富3/M9/八棱海棠1.25m×4.00m、1.00m×4.00m、0.75 m×4.00m;烟富3/M26/八棱海棠1.50m×4.00m、1.25 m ×4.00 m、1.00 m ×4.00 m、0.75 m ×4.00m.[结果]3种砧穗组合所有处理树高均小于行距,行间均无交接现象,果胎枝所占比例0.75 m×4.00m和1.00m×4.00m处理较高.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以栽植密度0.75 m ×4.00 m处理产量最高,1.00m×4.00m处理果实硬度最高,1.25m×4.00m处理干截面积产量最低;烟富3/M9/八棱海棠以栽植密度0.75 m×4.00 m处理产量最高,并且果实品质优于其他处理;烟富3/M26/八棱海棠以1.25 m ×4.00 m处理干截面积产量较高,0.75 m×4.00m处理产量最高,并且果实品质优于1.25m×4.00m和1.50 m ×4.00 m处理.另外,0.75 m×4.00m栽植密度下,烟富3/M9/八棱海棠产量最高,烟富3/M26/八棱海棠次之,红2号/SH40/八棱海棠最低.[结论]烟富3/M26/八棱海棠和烟富3/M9/八棱海棠进行宽行密植栽培株行距选择0.75 m×4.00m为宜,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应选择0.75m ×4.00 m或1.00 m ×4.00 m.  相似文献   

19.
李全发  吴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89-19290,19309
介绍了雪松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分析了其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在观赏性、防护作用、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中的作用,阐述了其孤植、对植、列植、从植、群植5种造景形式,并论述了其在城市街道、居民区、厂区和工业区、风景区和森林公园5类不同区域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抗虫杂交棉种植密度与叶枝利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探讨了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抗虫杂交组合的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枝情况下,杂交种不适合低密度种植,一般种植密度不应低于37500株/hm~2;在留叶枝情况下,杂交种适合低密度种植,种植密度22500株/hm~2左右;在低密度栽培下,留叶枝比整枝表现增产,但不同组合增产幅度差异较大。留叶枝与整枝相比,单株铃数显著增多,但铃重降低,纤维品质也相对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