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综合利用烟杆废料制取优质活性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以烟杆废料为原料,在微波辐照和传统加热下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的方法.经对比实验得出,用微波辐照9min即可完成传统工艺中预热、干燥、炭化和活化4个阶段,活性炭产品的亚甲基监脱色力为170mL/g,微波辐照工艺的加热时间仅为传统工艺的1/20;用传统加热方法,炭化温度680℃,炭化时间1h,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2h,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50mL/g。2种方法制得的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均超过国家标准一级产品的指标(120mL/g)。  相似文献   

2.
以核桃壳和杏壳为原料,采用磷酸法制备活性炭,以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和得率为指标,研究了原料粒径和含水率对磷酸法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的粒径和含水率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原料粒径,对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有利,而原料含水率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因不同原料而异。增加原料含水率,对核桃壳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提高有利,但会降低小粒径杏壳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时,选择粒径0.5~0.7 mm、含水率11%的原料为佳,得率可达41%,亚甲基蓝吸附值230 mg/g,碘吸附值874 mg/g;以杏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时,选择粒径0.7~1.2 mm、烘干的原料为佳,得率可达42%,亚甲基蓝吸附值87 mg/g,碘吸附值734 mg/g。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照下黑荆树皮栲胶废料制取活性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了以黑荆树皮栲胶废料为原料,在微波辐照下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的方法。试验得出,微波工艺所需时间约为传统工艺的1/23,且产品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2mL/0.1g,达到国家标准(LY216-79)一级品。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照蚕豆杆制取活性炭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研究以蚕豆杆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的方法,试验得出,微波工艺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工艺的1/37.5,活性炭产品的亚甲基蓝脱色力达18mL/0.1g,为标准一级品的1.5倍。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处理竹节废料制备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研究了以竹节及其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和水蒸气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活化时间、活化剂浓度及水蒸气流量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竹节废料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水蒸气法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700W、活化时间7min、水蒸气流量3.1mL/min。用此工艺条件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1012.2mg/g、亚甲基蓝脱色率165mL/g、得率52.3%。该工艺所需活化时间为传统方法的l/45左右,得率为传统方法的2倍左右。氯化锌法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350w、活化时间5min、氯化锌质量分数40%。用此工艺条件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l088.4mg/g、亚甲基蓝脱色率220mL/g、得率39.2%。该工艺所需活化时间为传统方法的l/36,产品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率为国家一级标准的1.83倍(GB/T 12496.10-1999)。  相似文献   

6.
用马占相思木材废料制备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占相思木材废料为原料,研究了利用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辐射磷酸法在微波功率900W,质量分数为45%磷酸溶液的条件下磷屑比、浸渍时间及微波辐射时间对产品得率、亚甲基蓝脱色能力的影响.得出了该试验条件下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磷屑比2.5;1、浸渍时间36h、微波辐射时间12min,用此工艺制得的活性炭得率为48.2%,产品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8lmL/g,达到国家二级品标准(GB/T13803.2-1999)。  相似文献   

7.
几种活性炭的常规性质及孔隙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原料及活化方法不同的几种粉末状活性炭,测定其灼残渣,PH值,亚甲基蓝脱色力,焦糖脱色力和碘值等常规性质,以及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隙性质。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照毛竹梢制备活性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毛竹梢为原料,研究用微波辐照化学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在微波功率900W条件下,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和磷酸法中各因素对产品得率、亚甲基蓝脱色力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ZnCl2溶液质量分数50%,料液比1∶5(质量比,下同),辐照时间25min,浸渍时间24h,活性炭得率为46.3%,亚甲基蓝脱色力12.7mL/0.1g,是国家一级品标准(GB/T13803.2-1999,下同)的1.41倍。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磷酸溶液质量分数40%,料液比1∶5,辐照时间20min,浸渍时间24h,活性炭得率为50.5%,亚甲基蓝脱色力11.0mL/0.1g,是国家一级品标准的1.22倍。  相似文献   

9.
微波辐射竹节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了以竹节废料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活化时间及磷酸浓度对产品活性炭各项指标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微波功率560W、活化时间9min、磷酸质量分数40%。用此工艺条件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889.0mg/g、亚甲基蓝脱色率178mL/g、得率31.0%。该工艺所需活化时间为传统方法的1/45,产品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率为国家一级品标准(GB/T 12496.10-1999)的1.48倍。本工艺方法为竹节废料的综合开发利用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辐照稻杆制造活性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微波辐照经氯化锌浸渍的稻杆制造活性炭。实验结果表明,经微波辐照8min,所得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5mL/0.1g,为国家标准一级品的1.25倍,时间仅为传统方法的1/45。  相似文献   

11.
以中密度纤维板(MDF)厂废料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活性炭。探讨了在微波功率900W条件下磷料比、水料比、辐照时间对产品活性炭各项主要指标的影响。得到了试验条件下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 磷料比3.5:1,水料比1:1,辐照时间9min。用此工艺制备活性炭产品的得率39.44%,碘吸附值949.08mg/g,亚甲基蓝脱色力10.76mL/0.1g,苯酚吸附值350.25mg/g。本工艺方法为中密度纤维板厂废料的综合利用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高温重整方法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以商品磷酸法木质成型活性炭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升温/降温方式、重整温度和重整时间对活性炭强度、孔结构、着火点和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升温至800℃重整活性炭30~75 min后快速降温的方式(快速升温/快速降温(FH/FC))可使活性炭强度提高5.75%~6.39%,得率保持在83.54%以上,比梯度升温/自然降温(GI/ND)更高效节能。对经800℃重整30和60 min后的活性炭的孔结构和吸附性进行研究,发现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分别下降约400 m2/g和0.3 m3/g,孔径分布在1.2 nm以下的微孔所占的比例增加,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略有下降,而对碘的吸附性能略有提高,丁烷工作容量下降15%以内。经高温重整后,活性炭的着火点显著提高,800℃重整60 min后,着火点提高100℃以上,这与高温重整后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杉木屑制备高丁烷工作容量颗粒活性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高丁烷工作容量(BWC)颗粒活性炭(GAC)的制备方法.在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中通过添加浓硫酸作为助催化剂,以杉木屑为原料制备了BWC高达165g/L的产品,其表观密度为241g/L,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 627 m2/g 1.574cm3/g、0.941 cm3/g和2....  相似文献   

14.
薄皮核桃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农林废弃物薄皮核桃壳为原料,通过化学活化-高温炭化法制备多孔活性炭材料,优化制备工艺过程,表征吸附性能机理,为薄皮核桃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碘吸附值和亚基甲蓝吸附值为考察指标,进行活化剂的筛选,并进一步考察原料粒度、料液比、活化时间、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制备出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等温线、元素分析仪和FTIR测定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主要元素组成和表面官能团,扫描电镜分析形貌结构,XRD和TG分析活性炭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结果】选用磷酸为最佳活化剂,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核桃壳粉100目、料液比1:4、活化时间120 min、炭化温度500℃、炭化时间60 min,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657.42±3.1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48.55±1.94 mg/g。制备出的活性炭的表面积为449.80 m2/g,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孔容积为1.11 m2/g,平均孔径为7.87 nm。碳元素含量为65.56%,结晶度不高,为无定型结构,活性炭在400℃左右发生热降解,主要含有羧基、酚基、醇羟基等活性官能团。【结论】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出的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发达,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均高于国家标准,具有将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长白落叶松成熟合子胚诱导出的不定芽为外植体,通过筛选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及激素配比、探讨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及活性炭(AC)对不定芽伸长的作用以及比较不同处理对试管内及试管外生根的影响,最终建立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BM+1.0 mg/L TDZ时,不定芽增殖最快,增殖系数为5.0;GA_3对不定芽的伸长有毒害,2.0 g/L活性炭(AC)对不定芽伸长促进作用明显,伸长比率达262%;1/2BM+0.5 mg/L IBA+1.0 mg/L NAA为试管内生根的最佳组合,生根率达26%,不定芽在750 mg/L NAA中浸泡25 s,试管外生根率(37%)最高。  相似文献   

16.
热解活化法制备微孔发达椰壳活性炭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椰壳为原料,采用热解活化法制备微孔发达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900℃,活化时间为4 h,可制得比表面积为994.42 m2/g的微孔发达活性炭,其碘吸附值为1 295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35 mg/g。N2吸附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平均孔径在2 nm左右,总孔容积为0.503 9 cm3/g,其中微孔容积为0.430 3 cm3/g,微孔率达85.39%。对该活性炭进行CO2动态吸附实验,CO2饱和吸附容量为56.61 mg/g,在热解活化法制备椰壳过程中,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和活化时间的延长,活性炭的得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稻壳活性炭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稻壳中碳元素的分析研究,探索综合合理利用稻壳的新途径,提出了新的加工处理路线。首先以磷酸(或氯化锌等)为活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将稻壳加工成活性炭半成品(化学法),然后再以活性炭半成品为原料提取水玻璃。试验证明,该工艺合理而且可行,并对用碱提取水玻璃后活性炭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毛竹炭化料为原料,经KOH活化、盐酸溶液洗涤,制得活性炭样品AC1。采用H2O2氧化-超声波法对活性炭AC1进行深度除钾,考察了不同条件对活性炭中K+含量的影响,并通过N2吸附-脱附等温线、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H2O2质量分数为0.6%,超声波处理温度为60℃,超声波处理时间为8 h条件下,处理后的活性炭AC2的K+仅为52 mg/kg,比表面积达3 156 m2/g,总孔容积1.625 cm3/g,中孔率79.8%,平均孔径2.208 nm。活性炭AC2用作电极材料时比电容达297 F/g,相比AC1提高28%,经3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5%,比AC1提高6个百分点,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磷酸法活性炭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可行性,通过浸渍三聚氰胺后在500、700、900℃下热处理的方法对活性炭进行了表面改性,分别得到改性活性炭AC-N-500、AC-N-700、AC-N-900,考察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活性炭表面氮元素结合状态的影响,及其对磷酸法活性炭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氮气吸附、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表征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元素组成、表面官能团存在形式以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改性活性炭氮元素含量逐渐下降,由AC-N-500的8.49%下降为AC-N-900的4.16%;三聚氰胺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明显降低。改性活性炭中氮元素主要以N-6(吡啶型)、N-5(吡咯型)、N-Q(季氮型)、N-X(氮氧型)4种形式存在;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N-6和N-5型官能团的比例略微减少并部分转变为N-Q。改性活性炭AC-N-700可制备出比电容达203 F/g(扫描电压1 m V/s)的活性炭电极材料,减小电极与电解液间的阻力有利于离子的渗入和电荷的传导,表明磷酸法活性炭具有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