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魏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26-15127,15130
从选择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开设相关配套课程,改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法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高科技及其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高等院校尤其是农业高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国家创新体系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越来越重要。如何立足农业高校,借助独特的农业背景,加强知识产权法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推进知识产权法学课程建设,搞好育人为本和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实施高校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介绍了农业院校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分析了农业院校知识产权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农业院校知识产权法学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3.
高等农业院校非农机专业农业机械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刘清生(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系广州510225)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是农业院校非农机专业如农学、农经、植保、园艺、水产等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使非农机专业的学生掌握组织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反馈渗透教学法杨正礼王留芳杨世琦(西北农业大学杨陵712100)农业生态学是由生态科学、农业科学和系统科学等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我国多数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程已十年以...  相似文献   

5.
先进制造技术是机械学科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其实验教学是该门课程必修的部分,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针对农业院校中的机械学科专业在先进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相关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教学缺乏整体提升模块,缺少重要设备的资金投入等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并将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开设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专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先进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的部分模式改进,从而使教学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业类院校的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普遍开设财政学课程,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上与其它类型的院校基本没有差异,没有体现农业类院校的特色。因此,农业院校应结合当前经济与管理专业设置及财政学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对财政学课程在农业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设计,使其体现出农业院校的专业特色,以期更好地为农科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学》是南京农业大学面向农业生产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高等农业院校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开设《农业信息学》课程,需要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明确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培养我国高素质农业创新型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农业院校生物信息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信息学课程在农业院校陆续开设。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讲、练、做一体化的生物信息学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进行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环境下的生物信息学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对培养农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化学类课程在农业院校的作用与地位 在农业院校中除了工程类、经济管理类学科外,其他的学科、专业几乎无一例外地以生物、化学、地学类作为其主要的基础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这三类课程中尤以化学类课程占的比重为最大。土化系、食品科技系、环境保护系等都开设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等。另外根据不同的系的特点还开设了其它化学类课程,如土化系开设生物化学、土壤化学、土壤与农化分析;食品系开设生物化学、食品分析;环保系开设环境化学、环境检测、环境地球化学、化工原理等。这些化学类的课程所占学时  相似文献   

10.
“世界气候与农业”课是高等农业院校中针对农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在我校也已正式被列入教学计划,为了开好这门新课,本文根据多方查阅的有关资料及作者的专业知识,详细讨论了开设“世界气候与农业”课的目的和意义、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该课程与农科其它课程的联系,初步形成了开设这门新课之前的完整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革命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农业科技革命的内涵及当代农业科技革命宏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探讨农业科技革命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指出推进农业科技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现阶段农业科技革命和创新中的制约因素及相应对策措施也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参 3  相似文献   

12.
为厘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小麦生产的关系,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年调研数据,从生产方式(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效率2个方面考察了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了小麦机械要素的投入,且对丘陵山地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平原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丘陵与山地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应结合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机械对劳动的替代程度以及机械作业效率,加大农业机械的创新和研发力度,同时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现状及其形成机理,综合运用生产函数、GIS、泰尔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仍然偏低,高效率省份上升幅度较小,低效率省份增长幅度较大。2)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效率高值省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部分省份,而低效率省份则集中分布于华北平原地区,呈现由中部向南和向北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3)由泰尔指数分析可知,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呈总体缩小态势,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较大。4)人均GDP对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而中、东部地区则更易受到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农业科研投资和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对东北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最为强烈,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由东部向西部增强。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托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但不同托管模式可能存在效率差异,探究不同托管模式的效率差异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产权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业生产托管组织的调查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技术效率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托管分为村集体主导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两种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之间存在技术效率差异,村集体主导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高7.7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托管规模、托管土地细碎化程度、托管组织自给劳动力人数、设置农业经纪人能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托管的技术效率。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效率差异原因在于村集体主导模式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且由于产权原因自给劳动力人数普遍较多,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没有充分发挥托管规模与农业经纪人优势。因此,提出积极鼓励发展村集体主导模式、进一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托管规模、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书评对农业用户查阅及购买学科图书、促进农业教学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农业学科书评数据库建设实践,对农业书评信息源的采集原则、采集范围以及信息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苛刻的评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青岛市农产品出口现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青岛市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从国际和地区角度阐释了青岛农产品出口受阻的深层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建设数字化农业文献资源的实践过程:深化制度改革和科学管理,走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利用有限的经费和技术力量,应用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落后的信息管理服务模式;科学、合理地配置文献和数据库资源,开创地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向系统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新局面。并提出构建广西数字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门户平台,以实现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县乡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对于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农业投入积极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促使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园区建设存在着缺乏宏观调控,部分园区重展示、轻实效、贪大求洋,运行机制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技术跟踪和吸收消化不及时,建设资金不足、使用分散等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培植优势产品,搞好示范引导,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环境损害学源于农业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与突发事件应急,萌芽于损害鉴定评估。本文系统阐释了学科背景、学科需求、学科定位、学科特色与学科体系等内容。研究认为,农业环境损害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态环境行为与农业受体损害发生发展规律,调节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健康与农业绿色发展,规范人类生态环境行为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是以农业受体损害为对象,研究受体损害的预测预防、诊断识别、基线确定、损害确认、因果关系及原因力、损失评估、损害救治等的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湖北省4市(州)11县(市、区)的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劳动力资源、农业技术服务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力不足会限制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而农业技术服务显著促进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2)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限制作用.3)作为农业技术服务的2个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