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禽痘是家禽和鸟类的一种缓慢扩散的病毒病,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禽落下的皮屑、粪便、喷嚏或咳嗽等排泄物中,传染主要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某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能够携带病毒.临床以皮肤型和白喉型最为常见.我们曾接诊过一例母鸵鸟头部发生痘疹样皮肤病,经实验室检验和动物试验,确诊为皮肤型禽痘.  相似文献   

2.
我省某场于1998年夏秋季节,一群8周龄幼鸵鸟暴发皮肤型禽痘,发病率高达74.5%,经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后控制了本病,现报道如下: 禽痘是禽类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对鸡和鸽的危害性较大,常见幼鸵鸟患此病。 流行特点: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禽落下的皮屑、粪便、喷嚏或咳嗽等排泄物中,传染主要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某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能够携带病毒,这可能是夏秋造成幼鸵发生禽痘的一个原因。 临床症状:首先在头部无羽毛部如眼睑、口角和耳  相似文献   

3.
FOWL POX     
鸡痘(Fowl pox,FP)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可感染母鸡、火鸡和其他许多家禽,其特征是羽毛稀少处皮肤出现损害,和/或上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出现白喉性病变.鸡痘经常以皮肤型和/或白喉型出现.在大多数病例中,以皮肤型较为流行.病变因疾病所处发生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如丘疹、水疱、脓疱或痂皮.病变通常出现在头部区域[图1(a.h)].  相似文献   

4.
禽痘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是鸡痘和鸽痘。禽痘感染的自然宿主是鸡、火鸡和鸽,鸭和鹅的易感性较低。根据症状和病变的表现,禽痘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痘疹可发生于皮肤、口腔和咽喉部的粘膜。发生于皮肤的,称为皮肤型;发生于口腔和喉部的,称为白喉型;两者兼有的,称为混合型。此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多为幼鸡和幼鸽患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禽痘的病原是痘病毒。目前认为引起禽痘的病毒最少有四种类型。鸡瘟病毒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危害性大;火鸡瘟病毒、鸽痘病毒也常见到;…  相似文献   

5.
1病原本病是由禽痘病毒(FPV)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病灶中。干燥的病毒表现出明显的抵抗力,在上皮细胞屑片和干燥的痘痂皮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之久,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2流行特点禽痘的传染常因健康易感禽与病禽接触引起。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播的主要方式。一般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蚊子及体表寄生虫亦可传播本病。家禽中以鸡的易感性最高,飞鸟中鸽最严重,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  相似文献   

6.
<正>1病原该病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病灶中。干燥的病毒表现出明显的抵抗力,在上皮细胞屑片和干燥的痘痂皮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之久,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2流行特点禽痘的传染常因健康易感禽与病禽接触引起。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播的主要方式。一般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蚊子及体表寄生虫亦可传播本病。家禽中以鸡的易感性最高,飞禽中鸽最严重。任何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  相似文献   

7.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相似文献   

8.
鸵鸟痘病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每年7~10月份,对幼鸟危害较大,5日龄~3月龄鸵鸟群体中发病率几乎达到100%,死亡率最高可达50%。对夏秋季节鸵鸟养殖造成严重损失。1病原该病原为禽痘病毒,属双股DNA病毒,具囊膜,形状似砖形或长方形,除能感染鸵鸟外,还可在鸡胚尿囊膜上生长,被感染的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和接种的鸡胚尿囊膜上皮细胞胞浆内,可见有包涵体,痘病毒耐干燥,痘疹痂块中的病毒在外界可存活数月,但对其他理化作用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剂3%石碳酸、0.01%碘液10 m in即可杀灭。2流行情况及症状2005年以前…  相似文献   

9.
王正康 《兽医导刊》2016,(16):192-192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农村散养鸡由于对防疫不重视或疫苗防疫种类不全,极易发生鸡痘疫病。鸡痘是一种急性接触性鸡传染病,可分为皮肤型鸡痘、白喉型和混合型鸡痘三种类型,部分患鸡会出现两者的混合感染。皮肤型鸡痘其痘疹主要发生在患鸡的无毛或少毛皮肤上,而白喉型鸡痘则发生于患鸡的口腔、咽部黏膜和眼睑部。  相似文献   

10.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相似文献   

11.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体表无毛或少毛处皮肤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根据病鸡的症状和病变,可以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鸡群感染禽痘后,幼龄鸡影响生长、发病严重的甚至死亡,蛋鸡产蛋率下降,种鸡产的种蛋孵化率降低,严重的危害养鸡业。下面我结合一例禽痘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浅谈我对禽痘病诊治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鸵鸟几种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鸵鸟新城疫 (ND)、传染法氏囊病 (IBD)、大肠杆菌病、曲霉菌病、鸵鸟皮肤型禽痘、鼠伤寒沙门氏菌病 6种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春季多发的绵羊痘是绵羊痘病毒所引发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多以皮肤和黏膜发生丘疹和水疱为特征。由于痘疹出血,呈黑红或黑色,俗称黑痘。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痘疮及其痂皮中,因此,污染的草料及污染物,经消化道和皮肤接触都可传染,  相似文献   

14.
正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病禽的临床特征是在皮肤或黏膜上发生痘疹或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病禽群的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可使病禽生长迟缓,影响产蛋率,并可诱发其他传染病。在禽类中以鸡痘和鸽痘最多见。1鸡痘鸡痘主要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在皮肤及黏膜上形成痘疹病变的疾病。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黏膜发生  相似文献   

15.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相似文献   

16.
秋冬防鸡痘     
鸡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病鸡皮肤表面无毛处和头部发生增生和炎症,最后形成结痂而脱落。此病主要通过与病鸡接触或通过被病鸡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传播。主要在秋冬季节流行。病毒对干燥的抵抗力很强。从病灶脱落下来的干痘痂,其毒力可保持几个月之...  相似文献   

17.
鸡痘病毒为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病毒病。目前禽痘主要是指鸡痘和火鸡痘,其临床特征是皮肤无毛处引起增生性皮肤损伤,形成结节,或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道粘膜层引起纤维素性坏死和增生性损伤。发病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小鸡生长停止甚至死亡,蛋鸡生产下降。  相似文献   

18.
正禽痘是鸡和火鸡的一种传播速度缓慢的病毒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增生性病变,进而形成结痂(皮肤型),胃肠道和上呼吸道病变(白喉型)。致病毒株可引起内脏器官发生病变(全身型)。禽痘是世界范围性疾病,其痘病毒可在禽间传播,但不发生于哺乳动物。禽痘病毒无人畜共患风险,是养禽场重要预防的疾病,如对鸡和火鸡接种鸡胚疫苗或细胞疫苗。  相似文献   

19.
禽痘是由于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特征为短暂的炎症过程,症状主要表现为无毛部皮肤(尤以头部皮肤)滤泡增生,形成结痂和上皮脱落。有的病例,在口腔和喉粘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称禽白喉,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鸡群在自然感染下死亡率较低,如存在较强病毒,或并发寄生虫或其他疾病,死亡率较高,病鸡发育迟缓,产蛋较少,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的传染常因健康易感禽与病禽接触引起。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播的主要方式。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两季特别是秋末、冬初蚊子活跃的季节最流行。发病时以雏鸡和青年鸡最为严重,往往造成雏鸡大批死亡。产蛋鸡则产蛋量显著减少或完全停产。在禽痘的流行季节,家禽常因继发葡萄球菌感染,死亡率明显增加。急性败血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