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起点温度较高的早籼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5作转育基因供体,分别与早籼、中籼品种杂交,在早籼遗传背景下,不育株系表现起点温度较高,育性不稳定;在中籼遗传背景下,不育株系育性表现差异较大.部分中籼株系育性稳定、表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由“高温敏型”向“低温敏型”转育是可行的。本文中笔者采用低世代双稳定群体系统法筛选不育株系,并育成起点温度较低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X07S,大大提高了株系选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谷子光敏不育源292为父本,与不同生态类型的优良品种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选择,从杂交组合坝谷239×292中,选育出光(温)敏不育系821。研究表明:(1)长日照诱导不育,短日照诱导可育,幼穗生长锥伸长至雌雄蕊分化期为光诱导育性转换敏感期。(2)温度对育性的有效作用时期在四分体时期,短日照下温度作用显著,长日照下温度作用不显著。(3)不育性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4)在张家口为代表的春谷区,长日照15h条件下分期播种821,没有可育期;在河北省南部自然光温环境下,早播为不育期,晚播为可育期。  相似文献   

3.
湘油91S选自“86A//中油821//湘油5号/Marnoo”复合杂交后代中的育性可变株,属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生态雄性不育类型,恢复资源极为丰富,通过播期调节,可以一系二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改变传统的光(温)敏核不育选育的技术策略,通过复交的新途径,育成起点温度低的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新光S。该材料株型紧凑,剑叶挺直,分蘖中等偏强,不育期花粉败育彻底,可育期育性恢复较高。其育性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影响,在中、低温(23.1~24.I℃)下受光周期控制,长日不育,短日可育,15h长日处理,23.1~24.1℃时套袋自交结实率0.67%和1.30%。30.1℃高温处理可使花粉完全不育,与日照无关。新光S与农垦58S衍生系培矮645及自发突变温敏不育系安农S—1的核不育基因不等位。它与灿粳杂交均有较好的亲和性,在亚种间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我国两系法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份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
1989~1991年,通过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杂交后代的育性性质与育性分离比例观察,对其在长沙地区的育性转换动态及育性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农S-1的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温度有较大变动时,育性产生波动;安农S-1有2个育性转换期,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较稳定,稳定不育期为7月中旬至8月底;安农S-1的育性主要由细胞核内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安农S-1和W_(6154)S 的育性各受1对隐性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对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SE21s、SE152、SE126和明光34s等4个籼型水稻核不育系(材料)在同一纬度(北纬26°24′)800、120m两种海拔高度下的不育稳定性及其育性转换表现.结果表明,SE21s在长日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低,日照长度和温度对SE21s的育性转换起协同调控作用,二者存在一定的正向互补效应.SE152、SE126的有性转换主要受温度影响,SE152不育起点温度低,SE126不育起点温度较高.明光34s具有较强的光敏性,长日条件下核不育性对低温不敏感,短日较高温度下花粉育性可由不育转为可育.SE21s、SE152、明光34s在2种海拔高度下均具有一段稳定不育期,适合在华东、华南稻区制种.  相似文献   

7.
在广州地区(23°08′N)的自然条件下,培矮64S有2个育性转换期。6月上旬前和9月下旬后有2个短暂的可育期;基本稳定不育期在6月初至9月下旬之间,其间不育性稳定。晚季转为可育后,育性仅能部分恢复。光周期处理表明培矮64S属温敏型,但其诱导可育的起点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改变传统的光敏核不育选育的技术策略,通过复交的新途径,育成起点温度低的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新光S0该材料株型紧凑,剑叶挺直,分蘖中等偏强,不育期花粉败育彻底,可育期育性恢复较高。其育性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影响,在中、低温下受光周期控制,长日不育,短日可育,15h长日处理,23.1 ̄24.1℃时套袋自交结实率0.67%和1.30%。30.1℃高温处理可使花粉完全不育,与日照无关。新光S与农垦58S衍生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N196S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蓝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N196S是利用杂交育种与系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经3年6个世代选育而成。N196S的育性随着温度升高、光照延长,由可育→部分不育→全不育,适宜南繁北制。  相似文献   

10.
粳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61S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61S为粳型光温互作型核不育系,起点温度为24℃,光长13.5h,不育期长(上海地区30d左右),可育期结实性好,可恢性好,穗大粒多,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强,制种和繁殖产量高,测配组合有较大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以甘蓝型油菜pol和陕2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杂种一代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大气温度日变化,研究了温度对其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温度对不育系07A(具pol细胞质)和陕2A的育性都有影响,而以盛蕾期的影响最大;现蕾期为温度影响育性的敏感时期。同一发育时期(盛蕾期)不同温度处理,不育系07A和陕2A的育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呈型曲线,不育性受盛蕾期温度影响最大的温度值在日均温5℃左右。温度对杂种一代育性的影响,不同组合间差异很大,川油12(由07A配制)的育性极不稳定,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变化很大,最适宜在盛蕾期日均温10℃左右的地区推广种植。而秦油2号(由陕2A配制)的育性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12.
 系统考察了偏、粘、易和二角4种异质1B/1R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恢复性,测定了它们杂种F#-1中雌雄可育(1B)与不育(1BL/1RS)配子的传递率。结果表明:(1)其不育性可分为完全不育;转育过程中从低到高世代育性一直分离;低世代不育,高世代育性分离至全育3种类型。欲使不育性既稳定又易恢复,应注意选择仅含主效不育基因(或不带有任何修饰基因的1RS片段)的不育核型是一关键。(2)4种异质全不育系和它们的恢复系,各自核内的育性基因系列组成在不同品种(系)中分布不同,这与其恢复性直接相关。全不育系核内是以单对主效不育基因[(或是1RS片段)A#-1]和单对主效不育基因+抑制基因(A#-2)两种形式存在。恢复系核内则有4种形式:即主效恢复基因+微效可育基因(C#-1);主效恢复基因(C#-2);主效恢复基因+抑制基因(C#-3);仅含微效可育基因(C#-4)。它们彼此结合后可构成8种育性表现,其中,仅3种育性基因组合方式(A#-1×C#-1 、A#-1×C#-2和A#-2×C#-1)恢复度最高,而且较稳定。而其余5种组配形式都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有着较大的恢复度变异。(3)杂种F#-1中的1BL/1RS不育配子雌雄传递率明显不同,在雄配子中极低,甚至部分组合为零。从而使F#-1恢复度很大程度上由1B配子的数量和授粉时对1BL/1RS配子的补偿能力来决定。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与花粉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5个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它们的育性转换及花粉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特殊环境因子作用下,不育与可育可发生相互转化,不同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均存在两个育性转换期,并且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第二个育性转换期稳定, 不同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期内其花粉发育均呈现连续变化,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虽  相似文献   

14.
两个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与异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沙自然条件下,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两个小麦光温敏不育系ES-09和ES-10的育性稳定性和部分异交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半冬性不育系ES-10的不育性稳定,不育播期范围宽;弱春性不育系ES-09的不育性年际间不太稳定,不育播期范围窄,(2)两个不育系的开花均明显地较恢复系集中,开花历期7~8d,单穗花历期5~6d.两个不育系的开颖状况存在较大差异,ES-09优于ES-10,其颖壳张开角度大,时间长,而ES-10则存在一个“开颖-闭颖-再开颖”的过程。(3)两个光温敏不育系的柱头生活力均达到10d以上,且以开花后第四天授粉异交结实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在合肥自然条件下,连续6年(1987~1992)观察了7001S育性和主要特征特性,研究了繁殖制种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1)7001S属早熟晚粳型,播始历期122(单季制种)~80(双季繁殖)天。(2)不育期不育性稳定〔花粉败率率(SP)99.05%~99.94%,自交结实率(SS)0.00%~0.13%〕,不育期30天以上,主要集中在8月;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在9月5±2日;可育期可育度高(SP75.618%~22.122%,SS6.25%~44.00%)。(3)配组优势显著,已选育出两个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待审定的粳杂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套技术易于操作。讨论了7001S的实用性和适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对双低杂交油菜黔油12号的母本SAB-3进行植物学特征及核不育系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开花期、花器官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SAB-3根系发达,叶色深绿,丰产性好,抗性强,营生长期较长;(2)SAB-3的可育株花蕾、花瓣和雄蕊均比不育株的长、大,有利于初花前后识别和及时拔除可育株;(3)可育株比不育株开花早3~14d,平均早5d,拔除可育株安排在SAB-3群体开花约10%时开始,有利于10d内  相似文献   

17.
日长和温度对雄性核不育小麦C49S育性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气候箱控制试验表明,温敏型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转换除主要受控于孕穗、抽穗期的温度外,孕穗、抽穗期的日长对育性转换有一定影响,C49S在低湿短日照不育,温度长日照可育。长日照提高结实率,短日照降低结实率。在不育低温下,15h长日照处理可使C49S育性部分恢复,在可育高温下,8h短日照可显著降低育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3个不同类型的两用核不育系,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对两相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在同一海拔高度的育性变化不同,M901S不育期长且稳定,8912S次之,NJ28S较差。不同海拔高度由于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因此对两用核不育系的影响明显不同。其中,±600m的温度变化处于±200m与±800m的变化。育性变化±200m和±600m呈不明显的差异,变化趋势一致,±800m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W6154s类型水稻在光敏,温敏分类问题上的商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光敏不育基因转入籼稻遗传背景后产生的籼型不育系保持了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但其育性转换对温度的变化变得非常敏感,W6154s就是这类新不育系的典型代表。经数年研究证明:W6154s存在一定的光敏温度范围,在此温度范围内具有明显的育性第二光周期反应,其育性变化温度敏感期与光敏感期有部分重叠,在长暗期进行红光闪光间断能有效地诱导花粉育性降低,并且这种效应能被远红光所逆转,温敏不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对5460核不育系从花粉母细胞形成阶段至花粉粒完成期的各发育时期,分别用两种温度处理不同时间,观察小孢子的形态变化及其花粉的育性反应.结果表明:(1)5460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四分体至双核早期之间.单核期最为敏感.(2)在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5或33℃处理24h,育性向可育或不育转变;连续处理96h.则转换成正常可育或完全不育.(3)四分体以前或双核早期以后,温度对育性均未见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