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防放线菌发酵液诱导黄芩对其防御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化学抑制剂K2Cr2O7,用抑菌圈法从陕西省商州区土壤样品中筛选出8株放线菌,其中MⅠ2菌株对黄芩根腐病菌的抑制率最大(31.27%),可见MⅠ2菌株的生防效果最强。用放线菌MⅠ2发酵液诱导处理黄芩幼苗,测定在不同生长期黄芩叶片中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MⅠ2菌株发酵液处理黄芩与CK相比,均能引起黄芩体内防御酶发生明显变化,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受到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所提高。CAT和POD活性以发酵液原液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而PAL活性以发酵液稀释20倍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放线菌MⅠ2菌株发酵液诱导黄芩使其防御酶系活性发生变化而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在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化学抑制剂K2Cr2O7,用抑菌圈法从陕西省商州区土壤样品中筛选出8株放线菌,其中MⅠ2菌株对黄芩根腐病菌的抑制率最大(31.27%),可见MⅠ2菌株的生防效果最强。用放线菌MⅠ2发酵液诱导处理黄芩幼苗,测定在不同生长期黄芩叶片中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MⅠ2菌株发酵液处理黄芩与CK相比,均能引起黄芩体内防御酶发生明显变化,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受到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所提高。CAT和POD活性以发酵液原液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而PAL活性以发酵液稀释20倍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放线菌MⅠ2菌株发酵液诱导黄芩使其防御酶系活性发生变化而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以黄绿木霉菌在马铃薯几丁质营养液中培养96 h获得的发酵滤液为试验药剂,进行室内稻瘟病菌孢悬液人工接种与防治处理,测定水稻植株各防御性关键酶的变化规律,研究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植株抗病性的诱导能力。结果表明,喷施发酵液的水稻植株,稻瘟病病斑比对照减小;不同处理间水稻植株酶活性变化不同,喷施发酵液并接种病菌的水稻植株各种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较早,接种12 h,多酚氧化酶(PPO)含量是对照的4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比对照高25%,绿原酸含量比对照高60%;接种48 h,过氧化物酶(POD)含量是对照的8倍。黄绿木霉菌几丁质发酵液具有抗御稻瘟病菌侵染和提高防御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用粘帚霉生防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大豆叶片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大豆叶片后,4种酶的活性在大豆叶片中都有明显提高,但不同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酶活性提高程度不同,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也不同。处理后第1 d,PAL活性达到高峰,处理后第4 d,PPO活性达到最大值,处理后第5 d,SOD活性和POD活性达到高峰,说明不同的酶在大豆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粘帚霉生防菌株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提高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用龟裂链霉菌发酵液活性组分SN06处理番茄植株后,测定了番茄叶片组织内各种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喷施SN06后,番茄植株各防御酶系活性明显增强,所测定的各种防御酶活性高峰均出现在处理后3~7d。这说明,组分SN06不仅具有直接的杀菌作用,还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提高而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Lj20和St24发酵液粗提物对番茄体内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植物内生放线菌对植物体内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以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和St24发酵液粗提物处理番茄植株,测定其根、茎、叶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测定结果表明,用Lj20和St24粗提物处理番茄植株后,除SOD处理和对照没有明显差异外,CAT、PPO和POD酶的活性都有所增强,但酶活性随时间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其中Lj20粗提物处理的番茄茎和叶中PPO的活性增加最明显,在测定时间内呈直线上升趋势。这表明Lj20和St24的代谢物不仅对病原菌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而且可通过提高植物体内防御性酶活性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7.
绿色木霉菌T23发酵液对番茄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改良后的GPF培养基,采用3级发酵和固液两相发酵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培养得到绿色木霉发酵液,研究不同浓度发酵液对番茄幼苗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发酵液处理的番茄体内与抗性反应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明显增加,显示了木霉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将不同致病力的猕猴桃溃疡病病菌接种于猕猴桃植株上,测定与抗病性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5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不同致病力菌株会导致猕猴桃植株的POD、PPO、SOD、CAT、PAL活性明显提高;接种强致病力菌株P-H使猕猴桃植株的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剧烈,尤其是POD活性明显上升后又明显下降;与接种无菌水相比,接种不同浓度P-L菌株可导致猕猴桃植株POD、PPO、SOD、CAT、PAL的活性明显提高,其中接种浓度为107CFU/mL的P-L菌株发酵液,5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2个浓度处理,且与P-H菌株接种侵染的各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高浓度P-L菌株发酵液具有更好的激发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能力,弱致病力猕猴桃溃疡病病菌P-L发酵液能诱导猕猴桃植株产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链霉菌JD211对水稻的抗性诱导机制,采用链霉菌JD211发酵液处理叶片,测定叶片中主要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叶片表现出明显的抗稻瘟病菌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链霉菌JD211发酵液均能使水稻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提高,MDA含量也逐渐升高,其中以20%链霉菌JD211发酵液浓度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CS16诱导香蕉抗病性相关防御酶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等5种防御酶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研究枯草芽孢杆菌CS16发酵液及其上清液对香蕉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诱导香蕉抗病性机理。结果表明:CS16发酵液和上清液处理香蕉苗后,均能诱导香蕉叶片中PPO、POD、SOD、PAL、β-1,3-葡聚糖酶等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CS16发酵液处理可诱导香蕉植株防御酶出峰数目多、持续时间长。说明CS16菌株及其胞外代谢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诱导香蕉抗病性,推测CS16菌株诱导香蕉抗病性是其生防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769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放线菌769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在此基础上对碳、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769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黄豆豆粉2.0%、玉米粉1.50%、蔗糖1.0%、牛肉膏0.60%、碳酸钙0.30%、硫酸铵0.50%、氯化钠0.30%、硫酸镁0.10%、磷酸二氢钾0.02%、硫酸亚铁0.01%。通过对最佳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摇瓶装液量、摇床转速等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摇瓶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种子液菌龄28 h,接种量4%,发酵时间72 h,培养基初始pH 6.72,培养基装量7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  相似文献   

12.
四霉素诱导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丽娟  赵新海  张庆华  徐冲  朱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63-6264,6344
[目的]探讨四霉素诱导抗性的作用及作用机理,为其在生产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稻瘟病为防治对象,研究四霉素对水稻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喷施四霉素后,水稻叶片PAL、POD、PPO活性明显升高,其中喷药24h后接种处理的酶活升高最明显,各处理间SOD酶活无明显差异。[结论]四霉素不仅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还可能通过诱导水稻防御酶系活性升高而增强抗病性以防止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新农抗702对水稻的抗性诱导机制,用新农抗702处理水稻叶片,叶片表现较明显的抗纹枯病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新农抗702在不同时间下诱导稻苗,测定稻苗体内防御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5 μg/mL,处理12 h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内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分别达到:16.58 U/(g· min)、160U/(g·s)、234.02 U/(g·min)、37.67 U/(g · min),酶活性较高,而新农抗702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实验室前期从红曲米中筛选的高产淀粉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M-35菌株为研究对象,将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响应面分析法相结合,对M-35菌株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摇瓶发酵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碳源种类和含量、氮源种类和含量、金属离子种类和含量等。采用Minitab 17软件的P-B试验设计法,筛选对淀粉酶活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淀粉含量、蛋白胨含量和NaCl含量。根据P-B试验结果,运用响应面法分析,确定M-35菌株产淀粉酶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淀粉含量7.5%,蛋白胨含量4.0%,NaCl含量0.5%;在此条件下,淀粉酶活最高为276.14 U/m L,较优化前提高约1.57倍。利用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和条件进行5L发酵罐发酵试验,结果表明,M-35菌株发酵80~116 h,淀粉酶活可稳定在296 U/m L左右。  相似文献   

15.
淡紫拟青霉与放线菌代谢物复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淡紫拟青霉和放线菌的拮抗特性及其复配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进行了研究.采用杯碟法和平板对峙法测定了淡紫拟青霉菌株PL1和PL2与放线菌菌株LH117和LH121的拮抗性,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4个菌株之间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效价法测定结果显示,LH121的发酵上清液对PL2的菌丝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4.5%.室内生物测定表明,按等体积比例配成的淡紫拟青霉孢子液和放线菌发酵上清液组合的4种复配菌剂处理对根结线虫的卵孵化抑制率和二龄幼虫杀死率分别可达到66.6%和78.0%,明显高于各单菌株处理;温室盆钵试验结果表明,PL1孢子液和LH117发酵上清液的复配菌剂对番茄的根结形成和根结线虫卵块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68.7%和58.4%.上述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与放线菌的复配菌剂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比单菌株的防治效果显著,复配菌剂的防治效果与生防菌株间的相瓦拮抗性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公主岭霉素诱导对育苗期水稻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低温条件下公主岭霉素对水稻幼苗生长及耐冷相关基因表达、抗逆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明确施用公主岭霉素后育苗期水稻耐冷性的变化。【方法】以‘吉粳88’为试验材料,经公主岭霉素水浸提液浸种引发后播种,调查不同温度下稻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并计算稻种发芽临界温度。将农抗“769”固体发酵物干燥粉碎后添加到水稻育苗基质中,以‘吉粳88’为试验材料,在立针期模拟倒春寒生境对水稻幼苗施加冷胁迫处理,在处理后逐渐缓慢升温并于1—8 d内连续采样,升温至28℃后每隔7 d采样一次;以‘吉宏6号’为试验材料,大棚育苗待水稻幼苗长至一叶一心期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模拟生境及大棚育苗环境中幼苗叶片耐冷相关基因OsNAC6OsSADMCOsETR4OsZFP151的表达状况,并检测移栽前大棚秧苗叶片中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公主岭霉素能够提高稻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缩短发芽时间,其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明显,G-500X表现最好,使稻种萌发的临界温度降低了4.09%,并以该浓度为基础进行后续的试验研究。光照培养箱低温模拟倒春寒气候条件,低温胁迫下公主岭霉素可调控OsNAC6OsSADMCOsETR4表达量的提升,并通过加快响应速度,实现快速反应以应对低温胁迫,对照处理主要通过调控OsZFP151的响应速度和表达量提升应对低温胁迫,但公主岭霉素处理下的水稻幼苗该基因表达量亦得到提升。水稻幼苗在立针期受到低温胁迫后,公主岭霉素处理的幼苗在低温胁迫后OsNAC6OsSADMCOsETR4表达量峰值出现时间较对照早1—2 d,且分别比对照提高38.57%、74.66%、130.61%;OsZFP151最高表达量的时间较对照迟2 d,但最高表达量比对照提高了34.91%。大棚育苗,固体发酵物干粉在育苗基质中的最适添加量为8 g·m -2,添加后一叶一心期的水稻幼苗叶片中OsNAC6、OsSADMC、OsETR4、OsZFP151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其中OsNAC6、OsSADMC、OsETR4表达量显著提升,OsNAC6在添加量为8 g·m -2时表达量最高,为261.20;当固体发酵物干粉添加量为5 g·m -2时,OsSADMC表达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26.30%;当固体发酵物干粉添加量为8 g·m -2时,OsETR4表达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359.81%。移栽前处于四叶一心期的幼苗,育苗基质中添加公主岭霉素诱导幼苗叶片中SOD、POD、PPO、PAL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为SOD、PPO,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57.18%、28.53%。【结论】公主岭霉素在水稻育苗期施用可降低稻种的发芽临界温度,促进幼苗生长,显著提升幼苗的秧苗素质;公主岭霉素通过提升耐冷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加快低温胁迫的响应速度及提高幼苗体内防御酶的活性,促进水稻幼苗耐冷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4株放线菌对柱花草促生作用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皿内测定和盆栽实验测定4株放线菌的发酵液对柱花草幼苗形态指标(鲜质量、株高、茎长、根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的影响,探究供试菌株对柱花草的促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株放线菌发酵液在一定浓度下均可促使幼苗鲜质量增加和茎的伸长,提升柱花草的株高,增加植株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来看,供试的4株放线菌对柱花草具有明显的促生长效应,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柱花草的品质,为柱花草增产栽培探索新的生物技术途径,同时为菌株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主要防御反应,明确月亮谷抗白背飞虱机制,为水稻抗虫育种及抗虫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元阳地方水稻品种月亮谷、感虫水稻品种Taichung Native 1(TN1)和抗虫品种Rathu Heenati(RHT)为材料,采用比色法测定3个水稻品种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0、3、6、12、24、48、72和96 h后稻株内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次生产物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白背飞虱取食胁迫3~96 h后,月亮谷稻株内可溶性糖平均含量增加率为93.19%,显著小于TN1(176.23%)(P< 0.05,下同),而与RHT(89.16%)无显著差异(P> 0.05,下同);H2O2平均含量增加率为44.13%,显著高于TN1(13.18%),而显著低于RHT(83.01%);MDA平均含量增加率为145.38%,显著高于TN1(36.84%)和RHT(57.06%);POD、CAT和PAL活性均增加,其中POD活性平均增加率(52.78%)与TN1(52.30%)无显著差异而显著低于RHT(154.53%),CAT活性平均增加率(26.24%)均显著高于RHT(-9.32%)和TN1(-14.18%),PAL活性平均增加率(3.80%)显著高于RHT(-32.01%)而显著低于TN1(74.03%)。【结论】月亮谷受白背飞虱取食胁迫后,其营养物质、次生产物及主要保护酶活性均较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RHT反应敏感,表现出强烈的防御反应,月亮谷可作为抗白背飞虱品种在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发育胚乳中淀粉的积累及淀粉合成的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59  
利用4个粒重相近品种(组合),对胚乳发育期间蔗糖、可溶性糖的淀粉含量、籽粒灌浆速率及与淀粉合成有关的6个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及不同剪叶处理间强势粒的淀粉积累和酶活性差异较小,而弱势粒差异明显。蔗糖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态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枝酶(Q酶)、活性的变化与灌浆速率曲线十分吻合,相关性极显,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变化与灌浆速率曲线吻合性较差。结合态淀粉合成酶  相似文献   

20.
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发酵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体外发酵法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花生壳,木质素含量依次上升)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瘤胃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不同底物时的96 h累积产气量、底物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差异均不显著,瘤胃细菌体外发酵时的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均随底物木质素含量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5).此外,各真菌培养组96 h发酵液中,稻草秸组的木聚糖酶酶活力显著高于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P<0.05),发酵相同底物时,真菌产生的木聚糖酶酶活力是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力的23-65倍.各细菌培养组96 h发酵液中,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的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力显著高于稻草秸(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