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Pro/E软件建立普通深松铲三维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模型进行静力分析及模态分析,通过修改深松铲的结构参数对深松铲进行优化设计,为深松铲的进一步试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静力学的方法,对三角形入土铲入土时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力学分析;研究了入土铲正切和滑切时切割阻力的变化情况以及入土铲切土和碎土时所受阻力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这些模型给出了其水平方向的牵引力学方程,探讨了三角形入土铲水平牵引阻力与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为相关入土部件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2种结构的马铃薯挖掘铲,采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挖掘铲有限元模型根据其安装位置和材料建立,载荷为土壤加载到铲面的张向力,通过求解挖掘铲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进行强度校核,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出性能更好的挖掘铲,为挖掘铲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Solidworks三维实体建模软件建立弧形深松铲的三维几何模型,将建立好的几何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对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弧形深松铲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优化深松铲模型再次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新的结果,得出不同结构参数下深松铲的前6阶模态数据,为深松铲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S型松土铲结构特点与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利用三维CAD软件Pro/E,绘制S型松土铲的实体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S型松土铲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S型松土铲的前6阶模态振型图,分析的结果为优化S型松土铲的结构和改善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图14SW-10型马铃薯挖掘机结构示意图1.悬挂装置2.三角架3.机架4.挡土板5.切土圆盘刀6.圆弧翼槽形铲7.振动筛摇摆臂8.栅条式摆动分离筛9.限深轮10.摇摆机构11.动力输入联接变速器1234567891011(上接2004年第5期第30页)3.收获机械的调整与使用(1)构造及工作原理以内蒙古农大牧机厂生产的4SW-40型马铃薯挖掘机为例,这种机型主要由挖掘机机架、切土圆盘刀、圆弧翼槽形铲、栅条式摆动分离筛、限深轮和动力输入联接变速器等组成。挖掘铲用螺栓与机架刚性联接(其入土角可调整),挖掘铲两侧纵向平面内安装1组切土圆盘刀,在挖掘铲尾部横向平行安装1…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时存在牵引阻力大、根土分离差的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振动式侧铲根茎类药材挖掘机,主要由栅条铲装置、侧铲装置、连杆装置、抖动压切装置及升运器等重要部件等组成.对关键装置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确定了关键结构和运动参数.对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机在运行过程平稳可靠,无壅土现象;当挖掘深度为460m...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了一种自走式密植棉秆整株收获机,可实现对棉秆田间根侧切土减阻、铲拔、捡拾输送及收集作业.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自走式密植棉秆整株收获机进行三维建模,并对关键作业部件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铲拔刀的最大等效应力为158.94 MPa,最大总变形为0.093 mm,受力后的等效应力与总变形均...  相似文献   

9.
MQG-4型苹果苗木切根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矮砧密植苹果苗圃规模化生产需要,结合果园苗圃现有栽培模式,应用内嵌于AIP中的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切根铲进行了等效应力、变形量和安全系数的分析计算,设计了一种配套59 kW拖拉机悬挂作业实现四行苹果苗木切根的苹果苗木切根机.田间试验表明,MQG-4型苹果苗切根机作业效果良好,劳动成本低,苗圃切根作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为了实现大量秸秆覆盖下表层土壤的松整和除草,减少土壤扰动量,设计了一种具有砍切和滑切功能的双翼对称旋切式浅松刀。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浅松刀的刃口曲线和结构参数,利用SolidWorks和Abaqus软件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设计的浅松刀结构满足强度要求,不会发生共振现象。玉米收获后进行了旋切式浅松刀与传统旋耕刀、浅松铲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条件下,旋切式浅松刀在机具通过性和碎土、除草效果上优于浅松铲,在作业后的地表平整度与秸秆覆盖情况上优于旋耕刀,其中旋切式浅松刀的碎土率为92.2%,地表平整度为0.6cm,除草率为97.3%,作业后地表秸秆覆盖率为39.5%,满足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浅松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小福建地区山地环境下太子参收获机的挖掘阻力,设计一种具有振动功能的太子参挖掘机构。通过太子参的种植环境以及挖掘铲的受力分析,设计挖掘深度h、入土角β、挖掘铲刃口倾角θ、铲体长度L及其宽度b等主要技术参数。根据偏心机构与四杆机构运动学原理分析挖掘铲的运动特征,利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根据挖掘铲理论负载计算所得的法向力,进一步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挖掘机构的挖掘铲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实地测试并监测不同工况下的挖掘阻力,验证振动挖掘机构的功能性与理论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挖掘机构可以实现以正弦波为周期的往复振动。对挖掘铲面施加563.85 N的法向力,挖掘铲最大应力为141.87 MPa,小于45号钢的355 MPa,满足受力要求。实地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振动挖掘阻力在1 320 N和1 583 N之间变化,小于无振动时的挖掘阻力1 604 N,说明太子参振动挖掘具有减小挖掘阻力的作用。平均挖掘阻力为1 458 N,与理论计算数据1 505.181 N接近,进一步验证理论计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离散元法的三七仿生挖掘铲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小三七收获过程中的挖掘阻力,以三七根茎及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本征物理参数,设置Bonding键参数建立三七根茎的离散元模型,分析根土粘结机理,利用Hertz-Mindlin with JKR建立三七根茎-种植土壤离散元复合模型;建立并分析挖掘铲的理论力学模型,确定仿生挖掘铲设计尺寸(长×宽×厚)为:360 mm×150 mm×8 mm、入土角30°、铲尖半角60°;采集野猪头三维模型的点云数据,确定仿生铲的结构曲线方程,建立仿生挖掘铲的三维模型;开展仿生挖掘铲与平面挖掘铲的仿真对比试验,追踪颗粒位移流向得平均位移以及平均挖掘阻力,分析颗粒的速度矢量明晰了挖掘铲面的减阻机理,得仿生挖掘铲的仿真试验减阻率为19.15%;利用高速摄影和阻力采集设备开展土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颗粒流向与仿真趋势一致,仿生挖掘铲和平面挖掘铲的平均挖掘阻力为1 207.23、1 594.49 N,仿生挖掘铲减阻率为24.29%,与仿真试验减阻率十分接近,验证了离散元模型准确可靠、挖掘铲力学模型构建准确,仿生结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3.
深松耕法是一种新的土壤耕作方法,其有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抗旱耐涝的作用。针对东北地区常年作业土壤耕层较浅、土壤板结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行间深松机,并运用Solid Works软件对其深松铲进行三维建模。同时,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深松铲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要包括静力分析、模态分析、等效应力和全位移分析。结果表明:深松铲的应力主要集中在铲柄与机架连接的位置,而且最大应力为38.72MPa;模态分析表明:振动频率间隔较大且不会发生共振。研究成果为深松铲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覃海英 《湖南农机》2013,(6):114-115
以我国生产的22t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在Pro/E的软件环境下,通过运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和运动仿真分析法对挖掘机工作装置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提高了挖掘机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采用固定式挖掘铲收获时,存在挖掘深度不足,入土阻力大,功率损耗严重,碎土效果差,铲尖磨损较大等问题,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的方法,对振动式挖掘装置的挖掘铲参数、运动机构、铲面运动特性和工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采用锯齿形平面三角铲,铲刃张角≤94°、入土角为20°~30°、工作深度≥500 mm,铲面长度为772 mm,运动机构类型为四连杆机构,工作时做平面运动,其水平方向运动类似于余弦函数曲线,垂直方向为正弦函数曲线,速度与加速度变化类似。挖掘铲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曲线平滑顺畅,运动类型与理论推导值吻合,为简谐运动,运动过程无干涉现象,速度与加速度变化均符合运动规律。当挖掘装置的前进速度为2.4 m/s,入土角为25°,转速为280 r/min时,该装置的挖掘阻力最小。采用振动式挖掘装置对中药材进行收获时,可有效减小挖掘阻力,具有良好的碎土分离效果,整体运行平稳,工作可靠,各项性能均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整体集成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某挖掘机的工作装置整体为研究对象,在对液压挖掘机的典型工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建立了完整的工作装置三维集成有限元模型,对工作装置进行了5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变形及模态分析,并结合实际产品开发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工作装置整体的集成有限元分析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因构件简化等原因而造成的计算误差,提升了产品的改进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Pro/E 5.0软件建立弧形深松铲的三维模型,并将三维模型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在Work-bench中对其进行结构强度、刚度校核以及模态分析,得到其在工作载荷下的变形、应力和模态频率,并在结构尺寸上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在结构强度上得到了改进。  相似文献   

18.
木薯收获机二阶曲面铲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木薯收获机中的新型挖掘铲,引入了虚拟倾角,建立二阶曲面铲的阻力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不同倾角组合下的铲面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获得了二阶曲面铲应力和变形的分布云图,并进行了强度校核;最后,分析了倾角变化对应力和应变的影响,为二阶曲面铲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气力式松土播种机松土铲的三维几何模型,根据松土铲的安装位置和材料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软件对松土铲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应力分布、变形和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铲尖和铲柄的强度、刚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为松土铲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用于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的大树移栽机的功能需求,设计了大树移栽机的曲面挖铲结构.分析了挖铲在挖掘大树土球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确定其危险工况,利用有限元法对挖铲进行应力和变形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危险工况下,最大应力发生在挖铲架焊接处,最大变形位于挖铲两侧刀刃和铲尖处,而挖铲在挖掘土球至最深位置工况时的总体应力和变形都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