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翘嘴红鲌、花[鱼骨]的生物学特性,分别采用膨化颗粒饲料、沉性颗粒饲料同池综合养殖2次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亩放体长14.5cm、16cm鲌鱼500尾、833.3尾和规格27.7尾/kg、40尾/kg的花[鱼骨]500尾、740.7尾,收获鲌鱼规格0.47kg/尾、0.48kg/尾,产量220kg/亩、376.4kg/亩,成活率93.6%、94.1%,饵料系数2、1.27;花[鱼骨]规格0.25kg/尾、0.21kg/尾,产量112kg/亩、132.6kg/亩,成活率89.6%、85.2%,饵料系数0.95、2.16,亩毛利分别3508元、3318.5元。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饲养家鱼的“老”塘放养翘嘴红鲌白小规格冬片鱼种,培育二冬龄鱼种。试验结果:放养规格为5—8cm/尾,放养密度在4500—6000尾/1000m^2,采用培育水质和投喂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的膨化浮性配合饲料相结合的饲养管理办法,经过9个月的培育,翘嘴红鲌白二冬龄鱼种的平均规格达100g/尾,平均成活率89.6%,平均单产480kg/1000m^2以上,平均饲料系数0.81,平均净收人为5033元/1000m^2。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在低盐碱(盐度1.7,pH值约为7.72)水体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15 000、16 500、18 000尾/hm~2)和放养规格(0.3、0.5 kg)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养殖密度的增加,斑点叉尾(鱼回)的饵料系数增大,产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收获规格和成活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放养密度为16 500尾/hm~2时,池塘评价产量最高,达18 156.21 kg/hm~2;平均毛利润也最高,达89 813.10元/hm~2。随着放养规格的增大,养殖产量、收获规格、成活率和饵料系数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其中,大规格鱼种平均产量和平均毛利润分别达20 272.80 kg/hm~2和90 531.82元/hm~2。在低盐碱(盐度1.7,pH值约为7.72)水体中斑点叉尾(鱼回)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分别为16 500尾/hm~2和0.5 kg/尾时,具有最大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0.367hm^2池塘放养规格为20g的黄颡鱼鱼种。密度16.36万尾/hm^2经150d饲养.平均规格100g;产量15545.45kg/hm^2;饵料系数1.7;利润11.0万元;投入产出比1:2.16;出塘率95.0%。  相似文献   

5.
<正>采用池塘轮养技术培育鳙夏花和杂交鲌"先锋1号"鱼种,鳙水花放养密度为33.3万尾/亩,鲌夏花放养密度为11110尾/亩;当年收获鳙夏花20万尾/亩、杂交鲌"先锋1号"14cm~16cm鱼种9511尾/亩,培育成活率分别为60%和85.6%;单位产值12536元/亩,单位利润5934元/亩。鲌、鳙鱼种轮养模式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养殖效益,为鲌鱼成鱼养殖提供了优质大规格鱼种,利于鲌鱼提前上市。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在江西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的池塘中进行 ,选择标准池塘 2口 ,每口面积 3亩 ,分别用浮性和沉性配合颗粒饲料进行斑点叉尾主养。经过 7个月的养殖 ,采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起捕鲜鱼 172 0kg、饵料系数 1.6 ;而采用沉性配合颗粒饲料起捕鲜鱼 16 40kg、饵料系数 1.9。结果表明 ,采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无论产量还是饵料系数都要优于沉性配合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7.
1992年在本所试验渔场利用8个池塘(计180亩),进行中蛋白颗粒饲料培育大规格鲤鱼种的生产试验。试验目的在力求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探索适合北方高寒地区池塘培育100g 以上鲤鱼种的生产途径。本试验最高鱼产量425kg/亩,最低319kg/亩,平均343.69kg/亩。鲤鱼种平均规格110g/尾,最大的2号池塘平均规格145g/尾,最小的8号池塘平均规格97.5g/尾。鲤鱼占85%以上,饲料平均价格1.36元/kg,饵料系数1.65,投入产出比1:1.898。据我省多年来养鲤实践,用颗粒饲料高密度驯化亩产500kg 的池塘,鲤鱼增肉倍数一般为8左右,放养50g 左右的鲤鱼种很难达到750g/尾。因此,培育100g 以上大规格鲤鱼种势在必行。我所研制的鲤鱼中蛋白颗粒饲料,经饲养鱼种试验,在1992年已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池塘中进行翘嘴红鲌养殖试验。每667m2放养翘嘴红鲌833尾,规格12~15cm,搭配少量草鱼、鲢、鳙,投喂蚕蛹、配合饲料,饲养240d,每667m2产翘嘴红鲌580kg,平均全长44.6cm,平均体长39.6cm,平均体重625g,养殖成活率95%,其它配养鱼产量259.5kg/667。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翘嘴鲌新型养殖模式,于2019年1月—12月在上海市青浦区某合作社开展了翘嘴鲌主养池塘混养似刺鳊[HT5",7"]鱼[KG-*3]句试验,并与传统翘嘴鲌池塘养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混养池塘翘嘴鲌平均亩(15亩=1 hm2,下同)产838.8 kg,平均规格560.7 g/尾,成活率93.5%;似刺鳊[HT5",7"]鱼[KG-*3]句平均亩产78.01 kg,平均规格286.5 g/尾,成活率77.8%;鲢平均亩产49.5 kg,平均规格1 650 g/尾,成活率85.7%;鳙平均亩产20.4 kg,平均规格2 270 g/尾,成活率90.0%;与传统翘嘴鲌池塘养殖模式相比,翘嘴鲌主养池塘混养似刺鳊[HT5",7"]鱼[KG-*3]句后利润增加3 036元/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作为1种翘嘴鲌新型池塘养殖模式进行适度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面积0.333hm^2和0.667hm^2的2口池塘进行大弹涂鱼高效养殖试验。2007年4月,2口池塘共放养规格为150-220尾/kg的大弹涂鱼苗种120000尾。采用池外源预先肥水养藻,定向培养生物饵料,结合池内追肥繁藻和补充投喂人工饵料技术。以满足大弹涂鱼养殖饵料营养的需求。经过精心管理,至收获时商品鱼个体重16-23g/尾,产量为2044.5kg。平均产量136.30kg/667m^2,成活率达85.2%,投入产出比1:2.05,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用颗粒饲料驯化养殖瓦氏黄颡鱼鱼种,夏花鱼种的放养密度为10450尾/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鲢、鳙和鲫的鱼种分别放养10000、200、200和50尾。经132d饲养,平均单产为691.9kg/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589.1kg,平均规格60.3g,成活率97.7%;鲢39.3kg,平均规格213.1g,成活率92.3%;鳙49.3kg,平均规格257.5g,成活率95.8%;鲫14.2kg,平均规格316.5g,成活率90.0%。平均每667m2池塘投喂颗粒饲料1400kg,平均饲料系数2.32(其中瓦氏黄颡鱼饲料系数为2.38)。  相似文献   

12.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高效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15 3d的生产试验 ,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黄颡鱼在合理放养、科学管理的前提下 ,可获得高产高效。在放养规格为 4 5~ 6cm的黄颡鱼种 6 0 0 0尾 /亩 ,搭养 2 0~ 30尾 /kg鲢鱼种 6kg/亩、 2 0~ 30尾 /kg鳙鱼种 3kg/亩和 2~ 4尾 /kg草鱼鱼种 8kg/亩的试验池可获得较好效益。通过控制放养密度以及滤食性鱼类和主养鱼的比例可达到提高主养鱼类的成活率和总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池塘养殖白斑狗鱼成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塘中投放4 ̄5cm的白斑狗鱼鱼种,采用白斑狗鱼自然捕食饵料鱼的养殖模式,经过6个月的人工养殖,白斑狗鱼成活率达到80%,平均规格为0.65kg/尾,平均产量为520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1.76。  相似文献   

14.
2 0 0 1年设置 2m× 2m× 2 5m网箱 6只 ,其中 3只放养密度为 4 0 0尾 /m3 ,鱼种规格 2 2cm ;另 3只放养密度为 5 0 0尾 /m3 ,鱼种规格 2 7cm ,试验期 180d。 2 0 0 2年设置 2m× 3m× 3m网箱 6只 ,3只一组。一组放养密度为 375尾 /m3 ,鱼种规格 4 0cm ;另一组放养密度为 4 17尾 /m3 ,鱼种规格 6 5cm ,饲养期16 0d。 2 0 0 1年成鱼起捕平均规格为 0 17kg/尾 ,单位产量 6 2 6kg/m3 ,成活率 80 9% ,单位箱体纯收入996 6 7元 /m3 。 2 0 0 2年成鱼起捕平均规格为 0 2 4kg/尾 ,单位产量 87 1kg/m3 ,成活率 90 7% ,单位箱体纯收入 10 90 6元 /m3 。试验证明 :全雄太阳鲈适合高密度的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5.
暗纹东方鲀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玉坤 《淡水渔业》2005,35(1):57-58
平均体长 3cm的暗纹东方苗种 ,经过 18个月养殖 ,出池规格 5 0 8~ 5 76 g/尾 ,平均单产 12 4 17~16 6 17kg/hm2 ,成活率 80 0 0 %~ 85 70 % ,饵料系数 2 6 5~ 3 12 ,为生产单位推广暗纹东方养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网箱规格6×5×3 m,实行二级放养,投放规格为7~8 cm/尾的翘嘴鳜鱼种2.3万尾。经183 d养殖,期间并驯化其由摄食活鱼为摄食死鱼而降低养殖成本,平均规格0.478kg/尾,最大个体为1.0kg/尾。共生产商品鱼8800kg,平均成活率80%,平均饵料系数4.2;投入产出比为1:1.95,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洪门水库张家库湾进行了网箱养殖翘嘴鲌试验,网箱20只,规格4 m×5 m×3m,投放规格为18~25cm经驯化的翘嘴鲌鱼种1000kg左右,经270d养殖,养成平均规格0.51kg/尾,最大个体0.8kg。生产商品鱼6885kg,成活率90%,饲料系数1.83,投入产出比1:1.75。  相似文献   

18.
上海郊区翘嘴鲌、黄颡鱼池塘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翘嘴鲌、黄颡鱼新型养殖模式,于2015-2016年在上海市青浦区某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进行了翘嘴鲌、黄颡鱼池塘混养试验,并搭养适量的鲢、鳙,综合运用精准投饲、水质调控等技术。试验结果:翘嘴鲌平均亩产(15亩=1 hm~2,下同)556.5 kg,平均规格610.2 g/尾,成活率91.2%;黄颡鱼平均亩产1 318.4 kg,平均规格128.5 g/尾,成活率85.5%。平均亩产值3.85万元,平均亩利润1.00万元。试验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作为一种高效混养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用孵化环道培育斑鳜夏花,共进行18d的培育,育出夏花21万尾,成活率77.8%,夏花的规格为0.063g(全长2.8cm)/尾。探索出催产饵料鱼与斑鳜开口时间相配套的技术措施。用1.2亩池塘进行秋片培育,饲养期共66d,秋片平均规格为11.8g/尾,成活率为81.4%,饲料系数6.62。出塘14652条,单产144.1kg/亩(12210尾/亩),总产172.89kg;增重倍数187倍。特定生长率3.7;产值34578元,利润11848元,亩利润9873.33元/亩。投入产出比为1:1.52。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翘嘴鲌、黄颡鱼新型养殖模式,于2015—2016年在上海市青浦区某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进行了翘嘴鲌、黄颡鱼池塘混养试验,并搭养适量的鲢、鳙,综合运用精准投饲、水质调控等技术。试验结果:翘嘴鲌平均亩产(15亩=1 hm2,下同)556.5 kg,平均规格610.2 g/尾,成活率91.2%;黄颡鱼平均亩产1 318.4 kg,平均规格128.5 g/尾,成活率85.5%。平均亩产值3.85万元,平均亩利润1.00万元。试验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作为一种高效混养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