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非耕地日光温室的发展,为日光温室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不仅有效节约了耕地资源,同时又创造了"土地",更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力举措。本文对酒泉市肃州区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服务设施建设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常德市农业结构已由耕地型农业进入非耕地型农业,并向非农产业型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利用由只注重耕地资源扩展到非耕地土地资源和农产品资源的循环、加工应用,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显著增强,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分析,该市农业还存在障碍因素多,农产品质量较差和农业结构与资源,环境仍不协调等问题,应运用科学技术组织联合攻关,开发主导生产项目或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完整农业政策等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科技前沿     
《中国农村科技》2012,(3):12-15
西部非耕地农业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启动3月3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西部非耕地农业利用技术及产业化"涉及的6个行业科技项目联合启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召开。这6个项目分别是"西北非耕地园艺作物栽培基质优化配制技术与产业化示范"、"适合西北非耕地园艺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蔬菜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实现蔬菜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现根据安亭镇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配套完善的补贴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安亭镇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建议,以期推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田园清洁生产,确保安亭镇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酒泉市非耕地日光温室双孢菇产业悄然兴起,种植规模达400 hm2,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栽培废料的再利用却非常有限,浪费严重。2010年以来,酒泉市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科技人员通过积极探索,研发出非耕地日光温室双孢菇废料栽培番茄技术1∽2,该技术将双孢菇产后废料用来栽培番茄,既达到了废旧资源的利用,又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双孢菇废料栽培番茄主要在非耕地日光温室中推广应用,不仅节约了耕地,有效解决了粮菜争地矛盾,而且通过废料就地利用,节省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伊犁河谷地带设施蔬菜农业的快速发展,达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目的,对伊犁河谷地带设施蔬菜生产组织模式进行了探索。针对伊犁河谷地带现行的不同设施蔬菜生产组织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现行生产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伊犁河谷地带设施蔬菜生产组织模式的思路:加强培训与宣传,提升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理念;利用政策引导,加大对设施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西安蔬菜产销发展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陕西农业科学》2015,(11):105-107
蔬菜产业是西安市种植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对地方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国蔬菜产业形成"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下,西安蔬菜产业面临蔬菜总产量不足、蔬菜生产淡旺季明显、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和蔬菜生产组织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一实际,只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蔬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蔬菜产销信息网络,延伸蔬菜产业链,拓宽蔬菜销售渠道,维护菜农、市民利益,才能确保蔬菜产销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升耕地质量 助推甘肃农业特优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承载农业生产的根本,科技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甘肃实际,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制种、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林果、蔬菜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布局。以此为背景,文章分析了甘肃省耕地质量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突出问题,并结合农业特有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助推甘肃农业特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如出台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实施退化耕地生态恢复重建示范工程,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区土壤污染监测网络体系,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等。  相似文献   

9.
木垒县充分利用优越的"逆温带"和绿色环保资源,按照"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思路,把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头戏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地建设与生产示范,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使设施农业真正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亮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木垒县充分利用优越的"逆温带"和绿色环保资源,按照"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思路,把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头戏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地建设与生产示范,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使设施农业真正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亮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周口市耕地质量现状,在分析土壤肥力和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在耕地质量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实施力度,大面积推广深松深翻技术,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加大实施测土配方资金项目补贴力度,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和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318-319
通过对景东县锦屏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快锦屏镇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标准化蔬菜示范园,打造蔬菜品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加大农户科技培训力度等,从而促进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3.
正设施蔬菜生态基质无土栽培技术,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针对我国设施土壤连作障碍日益严重、设施蔬菜生产效益不高、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而研发的。该技术成果对提升我国设施园艺技术水平,提高设施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治理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高效开发利用我国非耕地资源,保障我国耕地乃至粮食安全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技术采用价廉易得并可就地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番禺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番禺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大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加大农业行政执法的力度和加强蔬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5.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茜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全市土地总面积1950.25万公顷,土地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很低。全市总面积中,盐碱地、沙地、沼泽、裸岩、石砾地等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达1352.6万公顷,约占总面积的70%。为了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加大盐碱、砂石地开发利用率,有效解决日光温室建造与占用耕地的矛盾,使“农业死亡之地”变成高效农业生长的摇篮,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酒泉市肃州区蔬菜中心利用两年时间,在非耕地上建造新结构高标准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6月7~10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西北非耕地农业利用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验收会在北京召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在内的40多家单位、部门参与了该项目的研发工作,涉及大宗蔬菜、葡萄、桃、食用菌等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试验站。西北地区一直在探索非耕地的农业利用问题,甘肃酒泉从2004年积极引进有机生态型无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是农业部2008年出台《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之后,逐年加大对设施农业装备购置补贴的力度,开展了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和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示范基地建设,设立了"菜篮子"产品生产专项扶持资金,启动了非耕地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中国设施园艺产业迅猛发展,设施园艺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位。据统计,2012年,全国设施园艺产业净产值为7200多亿元,人均设施蔬菜180 kg以上。设施园艺使全国乡村人均增收1142.3元,占乡村人均纯收入的13.9%。重点设施园  相似文献   

18.
设施蔬菜已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随着设施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市场流通的便捷,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和制约因素。为分析江苏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关键风险影响因子,在对江苏设施蔬菜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江苏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子,提出江苏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应从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逐步提升设施抗风险能力、加强土壤修复和改造、加快推进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入手,加以应对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肃州区发展非耕地高效节水设施蔬菜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酒泉市肃州区发展非耕地高效节水设施蔬菜的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布局;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技术研发;强化产销对接;建立健全推广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丽江市古城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合理规划布局,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强化科技服务,提高农民生产水平;抓好无公害蔬菜生产等对策措施,为古城区蔬菜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