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比较研究不同淹水程度对淮南煤矿塌陷区池杉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淹水程度显著影响池杉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其中,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研究表明在适度的淹水条件下,池杉适应于生长;而当水分过度饱和的情况下,不利于池杉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青山水库季节性渍水区段不同立地条件下池杉的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过程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季节性渍水天数、耕作层厚度及枯水期土壤排水状况3个因子划分立地类型是可靠和适用的。不同立地条件对池杉的生长产生极显著的影响。池杉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幼树阶段、速生阶段、干材阶段和滞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3.
不同立地对池杉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青山水库季节性渍水区段不同立地条件下池杉的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过程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季节性渍水天数、耕作层厚度及枯水期土壤排水状况3个因子划分立地类型是可靠和适用的。不同立地条件对池杉的生长产生极显著的影响。池杉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幼树阶段、速生阶段、干材阶段和滞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间歇性淹水对池杉木材管胞形态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淹水对池杉木材管胞形态的径向变异规律无影响,即不讼有无间歇性淹水,池杉木材管胞长度、直径、壁厚,皆是自髓心向外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光作用的虚拟植物生长模拟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植物生长模拟研究是数字林业的研究热点。为了在植物生长过程模拟中考虑植物的生理特征,真实地 反映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各组织器官形态结构及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基于植物的光生长环境仿真,提出了一种 基于光照模型的植物器官形态结构动态演替生长算法。采用双三次Bezier 曲面构建植物叶片组织器官,并引入曲 面影响因子、植物光属性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和叶序分布进行真实感建模。根据光照对植物叶片生长发育的影 响,提出了基于光作用的碳汇动力学仿真和植物分枝结构的动态演替方法。为了验证本算法的有效性,依据不同 光照条件下绿萝的生理特征数据,对该生长模型算法进行了有效验证,获得了较好的真实感效果。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状况对池杉形态结构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青山湖季节性渍水区段枯水期土壤排水状况对池杉林分生长、气生根发育、干形及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不同水分状况对池杉生长、气生根数量、树干形数及根系分布数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光截获下番茄形态结构的动态模拟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光截获对番茄植株形态结构的影响,基于结构-功能互反馈建模原理建立了番茄结构-功能模型。采用基于番茄拓扑结构的多目标估算方法,利用实验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多目标校准和验证。对局部遮阴和无遮阴栽培条件下番茄植株的生长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并对不同生长阶段番茄植株的形态结构、器官周期累积生物量以及器官三维形态输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遮阴栽培条件下,番茄植株茎杆节间短粗,叶片和果实较大。而局部遮阴栽培条件下番茄植株茎杆细长,叶片稀薄,果实较小。不同光截获下模型的输出结果与观测数据拟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新研96-48及其转Bt+CPTi基因后的SGK3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逆境胁迫下快速生长的叶片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寡照环境有助于转基因棉抗虫性的表达,干旱环境对转基因棉抗虫性影响较小,浸水环境不利于转Bt基因棉抗虫性表达。影响转基因棉抗虫性表达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逆境导致转基因棉某些生理及形态的改变引发棉铃虫采食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菌丝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生长状态不同,其菌丝生长速度、长势、色泽等菌落形态特征存在一定差别,同时菌丝显微结构也会发生一些细微变化.通过对凤尾菇、姬菇和灵芝3个菌株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菌丝的菌落形态特征及菌丝显微结构形态的特征并分析其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当外界条件适宜菌丝生长时,菌丝表现为生长速度快、长势好,其显徽形态结构表现为菌丝间横隔长,锁状联合有但不密集,且液泡和细胞核不易明显观察到.当外界条件不适宜菌丝生长时,菌丝表现为生长速度慢、长势差,其显微形态结构表现为菌丝间横隔短,锁状联合多且密集,且液泡和细胞核容易明显观察到.  相似文献   

10.
杨桐不同立体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与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杨桐与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杨桐与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杨桐与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4种立体经营组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造林时间、立地条件对杨桐造林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造林时,立地条件应选择土层深厚,水分条件较好的中、下坡位为宜,避免选择低洼积水地段,造林季节选择2月中下旬为宜。立地条件及上层林木郁闭度对杨桐的生长及叶片品质有显著影响,土层深厚、湿润和上层林木郁闭度0.5~0.6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杨桐的生长和叶片品质的提高。4种立体经营模式中,以杨桐与池杉模式为最好,杨桐与金钱松模式次之,杨桐与湿地松及杨桐与毛竹模式较差。参7  相似文献   

11.
唐罗忠  笪红卫 《农学学报》2015,5(6):109-112
因房屋建筑、隧道、地铁等施工而产生的大量土方用于填埋林地而对树木产生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建筑土方填埋后的4种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了解了不同树种的响应差异,其中,杂交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L. tulipifera)最敏感,当填埋土壤的高度达数十厘米时就会出现死亡现象;填埋高度达2 m以上时,杂交马褂木的死亡率就会达到80%以上。但是,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和东方杉(Taxodium mucronatum × Cryptomeria fortunei)即使在3 m以上的填埋高度下,1年后也没有出现死亡现象。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的表现介于中等状态。树木的胸径生长趋势与成活率相似。与未填埋土方的林地相比,填埋土方后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会明显下降。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池杉和东方杉对土壤填埋处理的抵抗力较强,其次是喜树,而杂交马褂木的抵抗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三峡库区护岸林种植的耐湿耐淹树种,采用人工水池对巴茅、池杉、水杉、麻柳、杨柳、意杨69、楸枫、慈竹、麻竹、吊丝竹10种植物的耐湿耐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3年生护岸林叶片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池杉的耐湿耐淹能力最强,池杉、麻柳、杨柳、水杉可部分淹水150 d以上,因此,池杉适宜在三峡水库的消落区种植,池杉、麻柳、杨柳、水杉等树种可在含水量较高的土壤种植。树叶氮、磷、钾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气温升高,叶片养分含量增加,进入秋季逐渐降低。意杨和楸枫的养分需要量大,适宜在肥沃的土壤种植,池杉和水杉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3.
池杉耐湿性强,在池沼滨岸湿地生长良好,具有良好的防护和景观功能,池杉混交造林具有更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笔者根据生产实践,概述了池杉育苗、造林技术要点,推广湿地配苗法混交造林,构建高效空间配置和稳定林分结构,使池杉人工林在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4.
菖蒲为典型的湿生植物,探索其在不同淹水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可为湿地水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 提供科学依据。以菖蒲为材料,研究了静水条件下不同水深梯度(0、30、60 cm)对株高、根状茎长度以及分蘖能力、 总生物量、地上/ 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等生长和表型可塑性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深度及淹水时间显著影响根状茎 延长、分蘖的形成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不同淹水条件下根状茎和分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S冶形异速 生长趋势,但同期相比,浅水条件下植株分蘖数大于对照及深水条件下形成的分蘖数;总生物量与根冠比随淹水深 度增加而减小。说明淹水条件下,植株通过增加地上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和减少地下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增强对淹水 的适应能力,认为0 ~30 cm 浅水环境最适宜菖蒲的生长与繁殖。   相似文献   

15.
凋落物分解归还的养分能够满足森林植物生长的大部分需要,其中凋落叶分解所释放的养分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N、P、K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对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业生产力有很大作用。对闽楠、樟树、竹柏、池杉凋落叶N、P、K的释放动态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种元素在分解过程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除闽楠凋落叶的元素基本呈释放状态外,其它3种凋落叶的养分大都呈富集现象,其中N、P以富集为主,K以淋溶释放为主。总之,3种营养元素含量及释放量在分解过程中随时间而波动。因此,本研究应用起伏型时间序列法对其动态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比较理想,说明该方法可应用于凋落物分解过程养分动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和乌桕Sapium sebiferum(Linn.)Roxb.当年实生幼苗为材料,通过人为控水进行淹水胁迫,设置了对照组CK和水淹组,测定了两树种生长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指标.结果表明:淹水胁迫结束后,两树种水淹组幼苗主根长、主(粗)根数、地径、株高和株质量都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乌桕在长期淹水胁迫后各生长指标(株质量除外)比池杉降低的程度更大.两树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到试验结束时,池杉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41.28%和35.38%;而乌桕幼苗比对照组降低68.10%和59.19%.随着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丙二醛(MDA)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一直低于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崇明岛不同模式农田防护林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农田防护林主要模式,调查其结构特征,探讨防护林对所防护的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和千粒质量的影响。经统计分析,结合林带疏透度及水稻防护效益,得到每种模式最佳防护区域,找出最佳防护模式,从而优化崇明岛农田防护林模式。结果表明:5种模式农田防护林都能使水稻增产,提高水稻千粒质量,并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同一样地不同树高倍数处产量及千粒质量差异显著,空间数值变化趋势相同;不同模式增产效益有较大区别,5种模式增产效益为: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模式>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混交模式>水杉模式>杨树Popular spp.模式>柳杉模式;5种模式防护林林带平均疏透度变化范围为0.31 ~ 0.39,高于最适值范围,树干疏透度偏大;最佳防护区域均为林带树高的5 ~ 10倍(5H ~ 10H),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防护效益;水杉?鄄柳杉混交模式为最佳防护模式,池杉模式、水杉模式次之,杨树模式和柳杉模式居后。图3表3参21  相似文献   

18.
利用跟踪辐射与冠层结构测量仪(TRAC)研究了杭州湾北岸6种沿海防护林冠层结构及林下光环境特征。结果表明:6种林分以中山杉Taxodium ascendens × mucronatum间隙分数最大,红叶椿Ailanthus altissima ‘Hongye’,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和美国皂荚Gleditsia triacanthos的平均间隙分数接近,乌桕Sapium sebiferum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的平均间隙分数相对较小。而各林分叶面积指数特征与间隙分数相反,女贞和乌桕平均叶面积指数(LAI)较高,红叶椿、洋白蜡、美国皂荚和中山杉的叶面积指数接近。红叶椿叶丛生效应较低,而美国皂荚、乌桕、中山杉、洋白蜡和女贞具有类似的丛生效应。各林分内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具有较大差异,其大小依次为中山杉>美国皂荚>红叶椿,洋白蜡>乌桕>女贞。图2表4参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