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日光温室蔬菜低温冷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光温室蔬菜低温冷害是指温室蔬菜生育期内遭受0℃以上低温,引起的生育期延迟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而造成减产的一类气象灾害。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多变,加之日光温室设施本身的不足,使温室蔬菜低温冷害现象普遍性发生。为了预防和减少低温冷害造成的损失,笔者经过观察实践,对低温冷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2年冬季,黄骅市连续发生了低温寡照天气过程,对设施蔬菜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造成冷害和冻害。该文在介绍2012年黄骅市冬季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对设施内温度、日照变化特点进行整体分析,指出其对设施蔬菜的影响,总结了黄骅市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管理水平及管理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2012年冬季黄骅市低温寡照天气对设施蔬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冬季,黄骅市连续发生了低温寡照天气过程,对设施蔬菜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造成冷害和冻害。该文在介绍2012年黄骅市冬季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对设施内温度、日照变化特点进行整体分析,指出其对设施蔬菜的影响,总结了黄骅市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管理水平及管理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正春寒分低温冷害和晚春霜冻两种: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早春,对春季蔬菜造成烂根、死苗、落花落果以及先期抽薹等危害;晚春霜冻一般发生在4月中下旬,使田间正在生长的蔬菜植株表面结霜,造成损害。下面介绍几点防寒措施:低温炼苗在幼苗出齐以后,苗床要通风,并随天气转暖逐步加大通风量,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以提高秧苗抗寒能力,适应室外低温环境。增加保护设施增加保护设施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架设风障。风障对冷  相似文献   

5.
增温补光灯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鸡地区冬春季特别是元月份易出现连续阴雪寡照低温天气,使日光温室喜温性蔬菜频繁发生冷害、冻害,并引发各种低温高湿病害大流行,制约着设施蔬菜生产效益的提高和产业持续发展,利用植物生长灯、动植物增温灯预防和减轻日光温室蔬菜冷害、冻害、病害发生,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温冷害是设施瓜果类蔬菜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瓜果蔬菜的品质和产量。从低温对设施瓜果类蔬菜生长特性、生理指标的影响,耐低温性的遗传,提高耐低温能力的途径以及耐低温性的鉴定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蔬菜的冷害一般是指温度尚未达到冰点时,低温引起蔬菜生理失常的表现。常见的冷害按症状来分有:叶斑、黄化、萎蔫、花打顶、畸形花果、早花或早抽薹及落花落果等。现将预防方法介绍如下。一、改进设施的保暖状况,提高棚室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冬春季的温室蔬菜生产中常常会遭遇低温冷害的侵袭,导致品质和产量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温室蔬菜生产中避免低温冷害的几个方法,并对受害后补救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设施蔬菜低温障碍是指由于低温引起的一类常见生理病害,分为冷害、冻害两种。温度尚未达到冰点,而使蔬菜的生理机能受阻而引起的异常表现称为冷害;当温度低到O℃以下,蔬菜的细胞间水分结冰,致使细胞破裂死亡引起的伤害称为冻害。该类病害的发生大有逐年加重之趋势,已成为盐湖区发生作物种类多、面积大、为害重、经济损失惊人的一类病害。下面就设施黄瓜低温障碍的识别与预防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春季低温冷害对平顶山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春季低温冷害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灾害之一,平顶山市每年因低温冷害造成的损失巨大。分析了春季低温冷害对冬小麦、油菜、水稻和设施农业的影响,并针对平顶山市的冷害特点,提出防御对策,以期为平顶山市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现状及综合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吉林省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冷害空间地理分布及发生规律,总结出吉林省防御水稻低温冷害的主动性防御措施和应急性防御措施,对吉林省科学预防水稻低温冷害,指导低温冷害年安全生产,减轻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减少农民经济损失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抚顺市50个乡镇(站点)1951~2005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抚顺地区常发生的冷害和冻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活动积温为基础,计算出了抚顺地区50个乡镇的低温冷害指标;并提出了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晓煜  杨晓光  吕硕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0):1859-1871
【目的】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0年划分为2个时段,结合未来不同升温情景,定量分析历史和未来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域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冷害风险。【方法】利用积温带划分标准和农业气候指标,结合ArcGIS方法,对比分析历史和未来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界限的空间变化特征。基于气象行业标准中水稻冷害标准分析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变化敏感区域的延迟型冷害及障碍型冷害变化特征,评估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种植北界敏感地区冷害风险特征,并预估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冷害风险演变趋势。【结果】与1961-1980年相比,研究区域内1981-2010年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东扩,平均北移1.19个纬度,位移最大的是第五积温带和第六积温带,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二积温带,几乎覆盖了整个松嫩平原。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各积温带北扩趋势明显,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一积温带。1981-2010年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相对于1961-1980年北移121 km,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北移至嫩江中部-五大连池-逊克北部一线。未来升温1-3℃情景下,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向北移动410.5-545 km,向北扩展至黑龙江省呼玛以北地区,温度升高3℃时,除漠河地区外都可种植寒地水稻。比较寒地水稻种植界限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冷害风险可见,敏感区域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其中障碍型冷害风险高于延迟型冷害,寒地水稻种植区严重冷害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轻度冷害,中度冷害最低。1981-2010年敏感区域严重和轻度延迟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显著增加,中度延迟型冷害风险在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域均较低,敏感区域的各级障碍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明显增加;未来升温情景下敏感区域的各级冷害均高于非敏感区域。【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发生了明显北移,未来升温情景下仍呈北移趋势。寒地水稻种植敏感区域的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冷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仍需进一步关注寒地水稻种植区北缘北扩后的冷害风险,采取改进栽培技术与选育抗寒早熟品种等低温冷害防御措施,同时避免水稻种植区域的盲目扩大和品种越区种植,加强冷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受严重寒害的尾叶桉,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试验发现将栽植当年受寒严重的尾叶桉基部伐除,待重新萌芽留选壮芽培育(第二代)与顶梢自然更新和截干更新处理的在胸径、树高上差异显著,不同处理间风害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对受严重寒害的可适当增加施肥用量和追肥次数,以促萌芽更新,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低温对南宁市常见园林绿化植物的影响,为今后应对低温冷冻灾害及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引种驯化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南宁市城区常见园林绿化植物为对象,对2008、2011年遭受冷害的园林绿化植物进行冷害情况调查与数据收集。主要采用对园林植物外部形态进行感观鉴定的方法,对园林植物的叶、芽、枝、整株等的生长指标、组织褐变等进行观察。【结果】所调查的46科109种植物中,2008年有36科66种受害,受害率为60.6%,2011年有36科41种受害,受害率为37.6%。其中,受害等级Ⅳ~Ⅴ级的树种2008年为17科25种、2011年为3科3种;受害等级Ⅱ~Ⅲ级的树种2008年为14科17种、2011年为11科18种;其余树种受害等级均在Ⅱ级以下。【结论】造成园林绿化植物严重受害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持续低温及南方对长期低温天气的防控应对措施相对薄弱。植物品种选择、植物冷害预防及植物冷害后的及时补救处理是避免植物大面积遭受冷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低温对南宁市常见园林绿化植物的影响,为今后应对低温冷冻灾害及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引种驯化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南宁市城区常见园林绿化植物为对象,对2008、2011年遭受冷害的园林绿化植物进行冷害情况调查与数据收集。主要采用对园林植物外部形态进行感观鉴定的方法,对园林植物的叶、芽、枝、整株等的生长指标、组织褐变等进行观察。【结果】所调查的46科109种植物中,2008年有36科66种受害,受害率为60.6%,2011年有36科41种受害,受害率为37.6%。其中,受害等级Ⅳ~Ⅴ级的树种2008年为17科25种、2011年为3科3种;受害等级Ⅱ~Ⅲ级的树种2008年为14科17种、2011年为11科18 种;其余树种受害等级均在Ⅱ级以下。【结论】造成园林绿化植物严重受害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持续低温及南方对长期低温天气的防控应对措施相对薄弱。植物品种选择、植物冷害预防及植物冷害后的及时补救处理是避免植物大面积遭受冷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精细化风险,为新疆棉花种植业规避冷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51~2015年新疆66个农业气象站点逐日数据为基础,利用并分析MODLT1M中国1KM地表温度月合成产品2000~2016年每年9月LTN AVG数据资料,以日平均气温连续3 d≤20oC为棉花障碍型冷害判定指标。根据已有的冷害风险评估指标概念模型,计算冷害强度与频率分指标。通过将次冷害强度和次冷害频率升尺度为年冷害强度和冷害年频率构建综合冷害风险指标,将原本松散的冷害频率和强度关系突显出来,依据二者之间的稳定函数关系,确定冷害年频率等级来对应冷害年强度等级,划分冷害风险指标各临界阈值。以地理因子归一化加合趋势面+温度趋势面校正的方法,准确推算新疆棉花冷害风险指标。紧密结合风险等级划分与风险指标推算结果,评估新疆棉花冷害风险。【结果】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发生风险北疆高于南疆和东疆,北疆西部沿天山一带棉花种植区冷害风险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模型模拟冷害风险指标值与站点实测计算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散点图线性拟合R2为0.97,结果准确。【结论】研究构建的评估方法能够实现对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风险的客观评价,所构建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棉花,还可适用于其他作物冷害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新引种棕榈类植物的低温适应性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对比与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引种棕榈类植物在上海地区的低温适应性。以近年来在上海园林中广泛应用的沙巴棕榈、华盛顿棕榈、布迪椰子、银海枣以及加拿列海枣作为对象,调查研究了这些树种在上海园林绿地中的冬季适应情况及越冬保护情况。通过寒害指数来衡量其受害程度的结果表明,新引种的棕榈类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寒害或冻害现象发生,需要依靠一定的保护措施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9.
北疆棉区棉花低温冷害的初步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由于沙漠增温效应的良好作用,北疆沿天山一带的中、西部绿洲农区得以发展成世界上最北的棉区.北疆棉区低温冷害表现在4、5月播种--出苗时期及7、8月开花--结铃时期,尤以后者危害更大.冷害主要发生在温度原本不高、但又首先遭遇入境强冷湿气流的北疆棉区,是北疆棉区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急需加强研究.目前总结出的克服办法应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开花-结铃时期的冷害以筛选、选育抵御冷害能力较强的早熟、丰产品种,建立包含有抵御冷害的新技术体系;播种-出苗时期的冷害以当地气候、土壤特点采用适期早播,育苗移栽杂交棉,实施相应农业措施等,减轻、避免冷害.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对青杨叶片O^—2,MDA,膜透性,叶水势及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青杨叶片进行不同时间的零上低温(2℃±1℃)胁迫处理,研究其中O=2产生速率、SOD和CAT活性水平和MDA含量的相关变化,并相应测定与之相伴随发生的膜透性和叶水势的改变。结果表明,青杨叶片的O=2产生速率随低温胁强的增强而提高,当胁强增大到一定范围时,O=2产生速率又趋下降。MDA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SOD和CAT活性水平也与O=2的变化相一致;细胞质膜透性的增大和叶水势的降低则均与低温胁强的提高呈正相关。综观上述结果,证明青杨叶细胞的低温胁迫伤害系由O=2诱发的膜脂过氧化,破坏了细胞膜系统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