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长柄扁桃是陕北沙区重要生态树种和经济树种,在区域经济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多种害虫侵扰,受害面积不断增加且日益严重。为此进行了该研究,以明确陕北沙区长柄扁桃害虫种类及害虫危害情况,为今后长柄扁桃害虫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采用人工采集法和黑光灯诱法对陕北沙区长柄扁桃害虫进行采集,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了鉴定、整理和区系分析;随后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害虫的危害程度做了系统的调查。【结果】共计调查到陕北沙区长柄扁桃害虫35种,隶属3个目19科,鞘翅目害虫种类为15种,占害虫种类的42.86%;半翅目害虫种类为11种,占害虫种类的31.43%;鳞翅目害虫种类为9种,占害虫总数的25.71%。区系分析表明,长柄扁桃的鞘翅目害虫古北种最多,占73.33%,鳞翅目害虫和半翅目害虫广布种最多,分别占88.89%和81.82%。危害程度研究表明,危害严重的害虫有5种,危害中度的害虫有8种,危害轻的害虫有22种。【结论】陕北沙区长柄扁桃害虫主要分布在鞘翅目和半翅目,鞘翅目害虫以古北种为主,半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以广布种为主。长柄扁桃害虫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严重,利用毛乌素沙地广泛分布的砒砂岩与沙两种物质,开展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资源化利用系列研究,并在毛乌素沙地进行示范和推广,对于补充耕地后备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科学理论研究基础上,在陕北毛乌素沙地选取在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榆阳区小纪汗乡大纪汗村作为工程示范点,进行造复配成土田工程示范研究。研究证明,在毛乌素沙地开展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有效开发利用了沙地,改善了沙地理化性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毛乌素沙地几种主要植物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毛乌素沙地两种主要人工栽培树种(小叶杨和紫穗槐)和4种乡土树种(沙柳、长柄扁桃、蒙古扁桃和榆叶梅)的光响应曲线和CO_2响应曲线,并对2种响应曲线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小叶杨、1 a生沙柳、紫穗槐和榆叶梅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高于4 a生沙柳、长柄扁桃和蒙古扁桃;小叶杨、沙柳、紫穗槐、长柄扁桃、榆叶梅和蒙古扁桃均为阳生植物;LCP和R_(day),P_(max)和LSP,P_(max)和Φ显著相关;在相同的CO_2浓度下,蒙古扁桃光合作用效率最低,4 a生沙柳、小叶杨、长柄扁桃、榆叶梅、1 a生沙柳和紫穗槐的光合作用效率较高。平茬可有效提高沙柳对光照的利用效率,生物量积累也较快。根据本研究,小叶杨可能为C_4植物,其余6种可能为C_3植物,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4.
榆林沙区长柄扁桃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榆林沙区进行长柄扁桃育苗、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其适应沙区生长。该文概述了长柄扁桃的固沙作用及经济价值以及生长适应性,介绍了长柄扁桃快速育苗方法和沙地栽植长柄扁桃实用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陕北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利用毛乌素沙地内广泛分布的砒砂岩与沙两种物质,开展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资源化利用系列研究,并在毛乌素沙地进行示范和推广,对于补充耕地后备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目前还未颁布相关标准,在工程推广的过程中,从材料选择、工程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方面存在质量控制良莠不齐的状况。为提高应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工程技术造田的质量,对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技术进行规范指导,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以多年科研项目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为基础,在总结国内土地整治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沙地植物长柄扁桃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长柄扁桃的光合能力,为长柄扁桃资源的利用及大面积栽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树龄的毛乌素沙漠长柄扁桃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在长柄扁桃野生种质资源地进行其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影响因子研究。【结果】①长柄扁桃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主峰值在12:00且具有明显"午休"现象。②长柄扁桃幼龄树生态因子日变化幅度较大,2年生长柄扁桃叶片Pn峰值提前。③在长柄扁桃叶片Pn影响因子中,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作用呈显著直接正效应。④在导致光合"午休"的原因中,气孔限制因素占主导地位,各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⑤长柄扁桃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分别为25.69和2 175.53μmol/(m2.s)。CO2补偿点(CCP)、CO2饱和点(CSP)分别为57.30和1 085.19μmol/mol。【结论】长柄扁桃具有广泛的光强利用范围以及强大的光合潜能,综合表现出喜光且高效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7.
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是蔷薇科扁桃亚属落叶灌木,在严酷的荒漠环境中有较好抗旱抗寒的适应能力。本研究以陕北榆林孟家湾野生长柄扁桃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于种子形态、含水量、发芽特性以及五种不同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长柄扁桃种子百粒重为34. 53 g,含水量为6. 32%,长度为11. 48 mm,宽8. 12 mm,厚6. 66 mm。种子椭球形或纺锤形,浅褐色,表面平滑或稍有皱纹;机械破壳温水(25℃左右)处理和机械破壳赤霉素(450 mg·L-1)处理均能显著地提升长柄扁桃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五种处理中带壳冷藏处理的长柄扁桃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低,说明阻碍长柄扁桃种子萌发最主要因素是其质地坚硬的种壳,使用机械破碎种壳的方法可以显著地促进发芽势和提高发芽率;赤霉素(450 mg·L-1)处理破壳处理对柄扁桃种子幼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综合比较,对长柄扁桃种子进行破壳并使用450 mg·L-1的赤霉素溶液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还能促进幼苗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存在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探究其蒸散发时空格局可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9年MOD16数据分析毛乌素沙地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年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气象数据、植被指数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通过趋势和相关系数分析其对ET的影响。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ET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整体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规律,2000—2019年的均值为258.8 mm;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ET呈快速上升趋势,平均变化速率为6.87 mm·a-1; ET与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74,与气温无明显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的ET存在明显差异性;ET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曲线一致,二者全区域决定系数为0.628 8。在降水量、土地利用/覆被、NDVI等因素共同影响下,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ET明显增加,其中降水量是毛乌素沙地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NDVI是影响同一时期ET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为毛乌素沙地生态水源涵养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对研究区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连续2 a观测了引种自陕西榆林的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在山西太谷的生长和物候情况,并从叶片形态和解剖学角度综合评价了长柄扁桃与其近缘种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的生态适应性差异。结果发现,在太谷地区引种2 a后,长柄扁桃成活率达86%,物候表现与当地榆叶梅相似;年均株高和地径增长迅速,17%的植株可开花、结果;与榆叶梅相比,长柄扁桃株型低矮而紧凑,叶片小而角质层较厚;长柄扁桃叶片末级叶脉密度、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榆叶梅。表明长柄扁桃可在山西中部正常生长,成活率高,3年生苗即可开花和坐果;与榆叶梅相比,其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表现出更强的干旱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阿拉善舌喙象成虫在陕北沙区长柄扁桃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为枣飞象的监测和科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4月,在陕西省榆林沙区,采用平行线取样法抽取受害长柄扁桃植株,使用全株调查法统计阿拉善舌喙象成虫数量。运用7种聚集度指标、Iwao 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阿拉善舌喙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探讨。【结果】阿拉善舌喙象成虫在长柄扁桃上的空间分布型呈现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其密度越大,个体群的聚集度越高;聚集因素分析表明,该虫聚集分布是由某些环境成分和自身的聚集习性两者共同作用所引起。依据Iwao m*-m回归分析确定阿拉善舌喙象成虫最佳理论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模型,利用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对该虫进行抽样,当阿拉善舌喙象的防治阈值为6头/株,调查10株长柄扁桃树上的累计虫口数量大于85头时, 则需进行及时防治;若10株长柄扁桃树上的累计虫口数量小于35头时,则不需进行防治;若10株长柄扁桃树上的累计虫口数量为35~84头,则需要继续进行抽样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治措施。【结论】建立的空间分布型和最佳理论抽样公式,可用于陕北沙区阿拉善舌喙象的监测和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1.
扼要介绍了毛乌素沙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对沙区可用于城镇绿化的主要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了比较详细地论述,并提出了可行性利用与保护措施。毛乌素沙地位于北纬37°30''~39°30'',东径107°20''~111°30'',面积4.22万km2,海拔1000~1600m,包括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南部、陕西榆林市北部和宁夏东北部,涉及14个县(旗)的150多个乡镇。经野外调查统计,毛乌素沙地野生观赏植物种类丰富,共有83科、170属、499种(含变种)。引种试验表明,一些野生观赏植物或形态各异,迎霜傲雪;或花色艳丽,五彩缤纷,令人赏心悦目,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尤其是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风沙,适宜在毛乌素沙区推广种植,绿化美化沙区城市环境,创造具有沙区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2.
以恢复毛乌素沙地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功能为基础,沙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目的,提出了毛乌素沙地综合开发规模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结合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特点,采取综合评价方法对毛乌素沙地综合开发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从毛乌素沙地进行综合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方面影响因素出发,建立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长柄扁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固沙植物和生态能源植物,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为解决长柄扁桃播种繁育技术,本试验以当年生长柄扁桃种子为试验材料,对长柄扁桃种子基本特性及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下种子萌发和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柄扁桃带壳种子百粒重为33.38 g,含水量为5.23%;去壳种仁百粒重为11.42 g,含水量为4.37%。长柄扁桃种子自然发芽率较低,破壳后的长柄扁桃种子用900 mg/L的赤霉素处理,能有效打破其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同时,900 mg/L的赤霉素对长柄扁桃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能促进其株高生长,增加生物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试验确定长柄扁桃的抗寒程度,筛选出其抗寒鉴定指标,为长柄扁桃在北方的生产推广区域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方法】以沙地濒危植物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以从美国引进的抗性较强的扁桃品种"先锋"1年生枝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冷冻处理条件下扁桃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2个扁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抗寒性分析。【结果】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31.05℃,对照品种为-21.03℃,两者的抗寒性差异明显,这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2个扁桃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而呈现上升趋势,耐寒性强的长柄扁桃在低温时能保持较高的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较低的MDA含量。说明除相对电导率外,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长柄扁桃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结论】长柄扁桃可在"先锋"栽培的区域和陕北部分地区顺利越冬,温度可能不是造成其冬季在沙地自然死亡的惟一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扁挑,又名巴旦杏,是一种很好的木本粮油果树,在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扁桃的食用部分为种子。其种仁肥大,营养丰富,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果品。由于扁桃的营养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所以在世界干果生产中产量最高。我国扁桃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的喀什和和田地区,总面积近4万亩,总产量不足3000吨(新疆农业厅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5,(1):124-125
通过示范和推广,建立、完善毛乌素沙地生态经济林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为毛乌素沙地治理提供样板。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综合整治现状分析及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欧 《农学学报》2018,8(5):55-59
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我国耕地锐减,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开发补充耕地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途径。毛乌素沙地面积广,开发潜力大,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结合多年来土地整治的技术经验,首先总结了沙地治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毛乌素沙地综合整治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次对毛乌素沙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紧迫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毛乌素沙地综合整治新思路。该研究以期为我国毛乌素沙地综合整治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超声辅助提取长柄扁桃仁中多酚的最佳工艺,采用DPPH法、ABTS法、FRAP法对比5个不同种源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长柄扁桃仁中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20%,料液比1∶20,提取温度40℃,超声时间60min,提取率为2.076mg·g-1。对提取效果影响大小的因素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时间。采自陕北地区的种仁中提取的多酚抗氧化活性相对其他2个种源地较强。最佳工艺可有效提高多酚提取量;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的长柄扁桃中的仁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适宜树种的筛选和使用是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为解决贺兰山露天矿区生态修复中因植物选择及客土缺乏导致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本研究以蒙古扁桃、长柄扁桃、红花多枝柽柳和甘蒙柽柳4种灌木为试验材料,在贺兰山清水沟和头鑫矿区开展试验,通过统计成活率、生长量及调查造林效果,筛选出适宜矿区栽植的灌木树种。结果表明,4种灌木2年生容器苗的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均高于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栽植第二年,红花多枝柽柳成活率最高,为87.8%~91.7%;长柄扁桃成活率最低,为75.5%;蒙古扁桃和长柄扁桃的成活率均以清水沟矿区最高,红花多枝柽柳和甘蒙柽柳成活率均以头鑫矿区最高。蒙古扁桃和长柄扁桃2年生容器苗栽植第二年,树穴覆盖黑色膜较对照可提高成活率8.0%、13.0%。因此,在清水沟矿区适宜客土栽植蒙古扁桃和长柄扁桃2年生容器苗,在头鑫矿区适宜栽植红花多枝柽柳和甘蒙柽柳2年生容器苗。贺兰山矿区4种灌木树种造林对比试验可为相近立地条件矿区生态修复苗木选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柄扁桃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不同产地的长柄扁桃种子为材料,对其种子形态、吸水规律、发芽特性及不同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以及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长柄扁桃种子无明显的生理休眠;光照对发芽无明显影响;20~25℃是发芽的最佳温度;神木长柄扁桃种子发芽要求的温度高于内蒙古长柄扁桃;150 mg.L-11~350 mg.L-1赤霉素浸种对其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可以加快发芽速度;质地紧密的木质化种壳是阻碍长柄扁桃发芽的最主要的因素;用机械破碎种壳可以显著地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浓硫酸浸种4 h发芽率最高能达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