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40%毒死蜱乳油、40%杀扑磷与柴油1:10对中华松梢蚧若虫进行喷烟,和用40%杀扑磷1 000倍液对中华松梢蚧若虫进行弥雾防治试验,结果显示40%杀扑磷喷雾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85%.  相似文献   

2.
用杀扑磷、毒死蜱等8种药剂对国槐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为40%扑杀磷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复配剂,防治效果达到94.65%,环保型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分别是72.56%和71.19%,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新型农药22%氟啶虫胺腈悬浮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液,防治效果为83.42%和84.03%。  相似文献   

3.
四种杀虫剂对橡胶盔蚧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年8月进行4种杀虫剂对橡胶盔蚧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杀扑磷乳油800倍液、2.5%杀蚧乳油 800 倍液、2.5% 蛛八蚧乳油 800~1 000 倍液、40% 氧化乐果乳油 800 倍液对橡胶盔蚧 1、2 龄若虫效果显著,14d 的防效均在91.3%以上;4种药剂的 800倍液对3龄若虫、成虫的试验结果,40%杀扑磷施药后 14d 防效为 64.7%,对成虫无效;对橡胶树无药害。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省福清市进行了不同浓度的40%杀扑磷乳油、40%毒死蜱乳油和40%氧化乐果乳油3种药剂复配剂防治黑松林松突圆蚧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复配剂中3种农药的最佳浓度组合为A1B2C1,即:40%杀扑磷乳油1?1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1000倍液和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的复配剂。其防治黑松林松突圆蚧的效果达83%以上,其复配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核桃桑白蚧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40%速扑杀乳油、20%赛嗪杀扑磷乳油、5%高效氯氰菊酯白色乳剂、48%毒死蜱乳油和自制石硫合剂5种药剂在景东县文景镇者孟村核桃采穗园中进行核桃桑白蚧害虫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和20%赛嗪杀扑磷乳油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5%高效氯氰菊酯白色乳剂2 000倍液和48%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一般;自制石硫合剂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该文报道了西南地区麻疯树人工林中危害叶、花、果实和根的22种有害生物种类及其危害分布。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 Meyrick、麻疯树蛀梢斑螟Oncocera faecella Zeller、蓖麻夜蛾Achaea janata Linnaeus、丽盾蝽Chrysocoris grandis Thunberg、长盾蝽Scutellera perplexa Westwood、绿鳞象甲Hypomeces squamosus Fabricius、堆蜡粉蚧Nipaecoccus vastator Maskell、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 Shiraki、烂皮病Phomasp.、白粉病Oidium monilioides Nees、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麻疯树叶褐斑病Cercospora malloti Ell.、麻疯树枝枯病普遍发生,麻疯树柄细蛾、麻疯树蛀梢斑螟在1~3 a生人工林危害较重,灰霉病在苗圃危害较重,黑翅土白蚁、烂皮病在个别林分已引起少数树株死亡;麻疯树枝枯病在个别林分引起树株枯死率最高达85%,是麻疯树人工林最危险的有害生物种类。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初步提出了主要有害生物的化学控灾技术。  相似文献   

7.
角眼牡蛎蚧是樟树上的重要害虫,在浙江省余姚市1a发生3代,大多以受精的雌成虫越冬,少量以孕卵雌成虫、卵、若虫和蛹越冬。初孵若虫期喷洒0.3%阿维菌素乳油或10%吡虫啉乳油,固定若虫期喷洒40%杀扑磷乳油,基本能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8.
美国白蛾幼虫对15种农药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种农药对3龄美国白蛾幼虫进行触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5%阿维·毒死蜱乳油、0.5%二甲基二硫醚乳油、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对白蛾的致死速度最快,在36 h时100.0%死亡;高效氯氰菊酯、S-氰戊菊酯、毒死蜱在48 h时达到了100.0%死亡;5%高效氯氟菊酯水乳型、20%高氯·马乳油、21%氰戊·马拉松乳油、40%杀扑磷乳油在72 h时达到100.0%死亡。5%丁烯氟虫腈乳油仅1 500倍液没有达到100.0%死亡,25%溴氰菊酯乳油、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在72 h的触杀效果达到96.7%,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泡腾片2 000倍液在72 h时致死作用最低为63.3%。另外,还对15种农药的毒力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计算出15种农药的LC50。  相似文献   

9.
选用目前市场常用的13种杀虫剂,采取自流式树干打孔注药法,进行不同药剂及浓度对速生杨树体吸收药液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0%氧乐果、30%乙酰甲胺磷、4.5%高效氯氰菊酯、1%甲维盐乳油吸收速率最快,注药后24 h其原液、1∶2浓度液均被树体吸收。40%辛硫磷、48%毒死蜱、5%啶虫脒、40%杀扑磷、3.2%阿维菌素乳油原液吸收速率比1∶2浓度液快,其他药剂原液与1∶2浓度液吸收速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药剂和用药方式对中华松梢蚧(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进行防治试验,施药15 d后比较虫口减退率。方差分析:不同防治地点对防治结果无明显差异,而各种药剂处理间差异显著,40%杀扑磷1 000、2 000、3 000倍液超低容量弥雾弥雾和氯胺磷30%乳油1倍液打孔注药虫口减退率在90%以上。因此采用40%杀扑磷超低容量弥雾是大面积防治中华松梢蚧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四川攀西地区麻疯树人工林有害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该文首次报道了四川攀西地区麻疯树Jatropha curcasL.人工林中危害叶、花、果实和根的18种有害生物及其分布。其中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Meyrick、麻疯树蛀梢斑螟Oncocera faecellaZeller、蓖麻夜蛾Achaea janataLinnaeus、丽盾蝽Chrysocoris grandis(Thunberg)、长盾蝽Scutellerasp.、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烂皮病Phomasp、白粉病Erysiphesp.在1~3 a生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Pers在苗圃危害较重;黑翅土白蚁、烂皮病在个别林分已使少数树木死亡。  相似文献   

12.
五种常用农药对黑色软蚧蚜小蜂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种常用杀蚧药剂的田间使用浓度对黑色软蚧蚜小蜂的成蜂和寄主体内的该蜂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药膜法测定五种药剂对成蜂的毒性顺序为:喹硫磷>氧化乐果>水胺硫磷>速扑杀>机油乳剂。对寄主体内黑色软蚧蚜小蜂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水胺硫磷>喹硫磷>氧化乐果>机油乳剂>速扑杀。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温度对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 Meyrick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下(19~37℃)麻疯树柄细蛾各虫态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19~34℃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7℃时,卵不能孵化。在25℃下雌虫和雄虫平均寿命最长,分别为5.94 d和5.22 d。在25~34℃范围内,温度对雌虫产卵量无显著影响,但平均产卵量(44.4粒/雌)明显高于低温区19~22℃的平均产卵量(16.9粒/雌)。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91,6.312,8.014,8.874℃,世代有效积温为294.183日度。  相似文献   

14.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 machiliTakahashi是樟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 a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若虫发生期可选用28%蚧宝乳油、40%速扑杀乳油、48%乐斯本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75%~80%。  相似文献   

15.
云南木蠹象是鞘翅目象甲科的一种蛀干害虫,危害健康云南松。2002年在贵州威宁暴发危害,当时除了人工清理枯死枝条、枯死植株外,无有效防治措施。在羽化期喷施1000倍40%速扑杀乳油两次后,云南木蠹象的危害指数平均下降11.08,防治效果可达50.6﹪。通过试验,我们认为速扑杀可用在虫源地控制虫口密度,连续2 ̄3年使用可以抑制虫害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