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会宁县草产业的开发按照草支撑、畜扩张、草做大、畜做强的发展思路,结合本地区草资源的现状,采取行政推动、政策带动、资金撬动、技术驱动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力,使草产业发展有了较快发展,为农民增收、生态改善可持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通渭县草牧业发展势头迅猛,跃升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草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既要做强草业、做大加工,又要做精养殖、做活流通。2017年以来,通渭县多措并举,不断巩固提升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使草牧业呈现出活力和发展势头。对此,本文以通渭县草牧业为立足点,通过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推动该县发展草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结合当前草业和奶业发展现状,综述了近10年苜蓿产业为国务院"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所做的贡献,回顾了苜蓿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做的四件实事,包括力荐苜蓿产业发展建议书获得中央立项支持、打造专业化商品草基地、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苜蓿产品质量分级标准、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决策平台等,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苜蓿市场的影响和挑战,提出了持续振兴奶业的四项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作为草食畜牧业主体,反刍动物产业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也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振兴民族奶业,做大做强肉牛、肉羊产业,推动其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关键内容,行业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以草牧业兴旺发展良好形势,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撑。"在近日召开的首届反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6月,岭南师范学院热带草业科学研究所刘金祥、李文送、张涛、霍平慧撰写的《神奇牧草香根草研究与应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刘金祥教授及其带领的草业人扎根于祖国大陆最南端,不懈追求"草业梦"所做工作的结晶。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先生为本书作序,并对刘金祥教授及其科研团队有关香根草的研究成果和为发展中国南方牧草事业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香根草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根系发达、耐旱耐  相似文献   

6.
正临泉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总面积183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70万亩,人口230万人,是全国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全国农业大县、畜牧养殖大县。近年来,临泉县确立了"以草当先,全力打造中原牧场"的目标,明确了"羊业领跑、牛业跟进、禽业飞扬、猪业稳健"的发展思路,强化了"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突出草食牛羊业大发展、大力开发牛羊肉产品"的各项措施,促进了全县牛羊产业做大做强。2016年上半年,全县  相似文献   

7.
南方草地在发展现代草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草牧业",明确了草牧业在促进我国"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现代草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型现代化生态草畜产业,是通过现代的理念、科技和装备实现传统草牧业的"弯道超越"。"现代草牧业"应包括牛羊等草食畜牧业、饲草料产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三大部分。从SWOT分析看,发展南方草牧业有很好的草地资源、气候条件、区位优势、畜牧业基础等有利条件,南方草牧业发展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中国草牧业研究现状、热点、演进路径及前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草牧业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建立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但作者之间、机构之间整体关联性不强.2)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来看,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畜牧业发展与草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牧业生产技术和草牧业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从演进路径来看,第一阶段聚焦于畜牧业发展,第二阶段以"草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议题,最后形成以"草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的研究.草牧业前沿研究的阶段性特征与关键词演化路径相一致,前沿分析表明,未来研究应在草食畜产品有效供给、种植结构"三元"调整、草原生产向生态转变为背景下的草牧业布局研究以及发展草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增效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我国草牧业发展理论及科技支撑重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侯向阳 《草业科学》2015,32(5):823-827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发展草牧业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草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对草牧业的概念进行新的阐释,提出草牧业的概念是草业+草食畜牧业+相关延伸产业的"三合一"产业耦合关系,进一步从草业基础产业论、生态畜产品供需均衡理论、产业技术和产品质量升级刺激经济增长理论、产业融合和耦合理论、创新驱动发展理论等方面论述草牧业是融合多产业的新兴复合产业,其发展主要以生态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同时针对我国草原区、半农半牧区及农区草牧业发展存在的不同瓶颈问题,提出了相关突破性关键技术和优化模式,阐明不同区域发展草牧业的科技支撑重点,为加快推进草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安定区草牧业继续坚持走"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并举、循环发展"的发展路子,围绕全区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把草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旭东  杨春  孟志兴 《草业科学》2016,33(9):1901-1909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针对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的主要工程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对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天然草地草产量有所增加,草原违法案件数量略有下降,但仍存在部分区域草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牧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仍比较淡薄、草原鼠虫害仍比较严重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保护我国草原生态的对策和建议:整合现有工程项目,推进草原生态治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宣传力度,重视草原工程项目监管,加大草原监管查处等。  相似文献   

12.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固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退化的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在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变化以及固碳效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鲁科尔沁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以及刈割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区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土壤养分的测定。通过NDVI值代表3种类型草地的生长状况,整体上看,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的生长状况为:刈割人工草地>放牧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在0~20 cm从高到低为: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差异均表现为显著(P<0.05);放牧人工草地的全碳全氮含量均为最高,在10~30 cm放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全碳含量显著高于刈割人工草地(P<0.05),放牧人工草地0~10 cm的土壤全氮含量为(0.88±0.11) g·kg-1,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P<0.05);3种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大小表现为: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在0~10 cm 放牧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为(28.45±8.30) mg·kg-1,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P<0.05);此外3种草地类型的土壤碳、氮贮量表现为: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在10~30 cm放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碳、氮贮量均显著高于刈割人工草地(P<0.05),放牧人工草地表现为碳、氮固持,而刈割人工草地均表现为碳、氮流失,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的碳、氮贮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人工草地的建立以及对草地实施播种、灌溉等合理的人为干预将有效地提高土壤质量和草地生长状况,并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碳、氮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13.
辛有俊  吴阿迪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2,21(2):57-61,68
对天然草地进行类型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草地资源。在草地分类过程中,主要包括草地分类单位及标准的确定和同一分类单位中不同草地类型的区分归类。目前,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采用的分类系统和划分标准,是按照【1988】农{牧草}字104号部颁标准,即《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制定,在编制过程中紧密结合青海省天然草地的实际,同时还参考了《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草地类型图例系统》,最终形成了青海省草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辽宁省北部草地现状及群落特征,以辽河平原北部的彰武、康平、昌图、法库4县确权草地为范围,通过2年的野外详查,分析草地植被特征,并重新划分草地类型,运用ArcGIS 10.0软件勾绘出草地分布图。结果显示:25个调查样地共出现164种植物,隶属46科129属。根据水热、地形及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将调查区草地划分为疏林草地类、暖性灌草丛类和低平地草甸类3大类。其中,疏林草地类所含物种数最丰富,占到了总物种数的71.3%;疏林草地类和暖性灌草丛类以旱生植物为主,低平地草甸类湿生和水生植物相对较多。3类草地共出现8个草地型,疏林草地类2个,暖性灌草丛类3个,低平地草甸类3个,且均有乔木和灌木。与80年代相比,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等中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地型已消失,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冷蒿(Artemisia frigida)等旱生植物的优势度有所增加,典型草原旱生植物分布区向东扩展。3类草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彰武县以疏林草地类为主,昌图县以暖性灌草丛类为主,而康平和法库县则以低平地草甸类为主。4县共出现草地斑块11 250块,其中50亩以下的占81.2%,100亩以上的仅占8.8%,草地分布零散而面积小。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巧家县石漠化区不同治理措施草地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对云南巧家县尖山社不同治理措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下石漠化草地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植物种生物多样性和草地植被的年鲜草总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封育草地物种数最多,改良草地次之,人工草地最少。4种草地共有植物种少,不同草地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或偶见种不同;人工草地优势种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改良草地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封育草地为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4种草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均为封育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均匀度为封育草地改良草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产草量和优良牧草比为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天然草地;各类草地的产量和品质与其植物多样性指数间存在相反变化趋势;人工草地为最有效石漠化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其次是改良草地,封育草地治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草地资源动态化监测是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合理规划利用草原的基础。通过动态化监测,能掌握辖区范围内草地资源分布情况和生态现状,明确当地的草原类型、生产能力、植被组成及草原退化、沙漠化等因素,确保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健康有序开展。为更好地推动草原生态建设,该文探讨新疆巴里坤县草原生产现状,论述动态监测对草原生态平衡的作用,提出相应的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贵南县草地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利用1976、1996、2001、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l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贵南县草地景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30年来,贵南县草地面积减少了59 046.13 hm2,占责南县草地面积的12.62%.平均每年减少0.42%,草地退化严重.草地的退化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草地质量也明显下降,高覆盖度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净减少量达106 076.80 hm2,减少率达28.87%;2)贵南县草地景观破碎化显著,1976、1996、2001、2006年草地景观的分维值分别为1.519 3、1.501 1、1.496 7和1.675 4.表明贵南县草地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3)从动态度看,1976-1996年高覆盖度草地对草地整体变化影响较大,该时期草地退化严重;1996-2006年,草地面积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18.
西藏那曲地区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西藏那曲地区草地植被状况、土壤水分、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牧草生长还是从土壤水分、养分状况来看,那曲地区东西部草地存在显著差异,东部草地明显好于西部草地。东部草地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比西部草地高50%,植被覆盖度约是西部草地的2.36倍,单位面积产草量约是西部草地的3倍。那曲地区草地土壤偏碱性,东部草地土壤pH值比西部低0.6。东部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钾含量都很丰富,土壤质地均为壤质;西部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钾含量都很低,土壤砂化较严重。东西部草地土壤速效磷差别不大,并且含量都较低。  相似文献   

19.
河西地区山地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晓玲 《草业科学》2013,30(6):853-858
本研究阐述了河西走廊山地草原在国家生态中的地位,分析了当前面临的自然生态系统变化、草畜供求失衡、草原退化、草地使用权、经济发展与草地资源保护中的矛盾等现状问题,提出了河西走廊山地草原可持续发展中关于制订全面长远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健全草原生产生活投入保障体系、划定基本草原、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度、创建河西走廊草原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加大依法治草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草地土壤肥力及其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草地土壤肥力的来源,土壤基本养分对草地生产的作用,草地植物与动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及缺乏症状,说明了加强草地营养管理以及维持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平衡的重要性,指出增强对土壤肥力和营养管理是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保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