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对峙培养,同时测定木霉菌非挥发性和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对丝核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8株木霉菌进行了室内筛选;制备T-43木霉菌剂,对刺五加和五味子苗木立枯病进行室外防治试验,并测定了木霉菌对苗木的促生抗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对峙培养及发酵液抑菌试验中,各菌株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中,T-43对丝核菌的相对抑制系数为2.5;T-43发酵液对丝核菌的抑制率为71.15%,可以强烈抑制丝核菌的生长并具有热稳定性;绿木霉菌株T-43在显著控制刺五加和五味子立枯病发生的同时,可以显著促进苗木的生长、增加生物量和抗逆性,并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高效木霉菌株筛选及对针叶苗木立枯病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8株木霉分别与苗木立枯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木霉非挥发性和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应用高效菌株T-C14和T-43及其组合对针叶苗木(落叶松、红松和云杉)立枯病进行室外防治试验,并测定了木霉的促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对峙培养及发酵液抑菌试验中,各菌株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2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中,T-28和T-19对立枯丝核菌和腐皮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61.57%和57.31%;T-43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79.41%和77.64%,可以强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并具有热稳定性.用木霉菌剂对针叶苗木进行灌根处理,对3种针叶苗木立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孢子菌剂好于液体菌剂,对落叶松、红松和云杉立枯病防治效果最高分别为88.60%、83.87%和88.63%;促生方面,液体菌剂好于孢子菌剂.  相似文献   

3.
姜治国 《新农业》2006,(3):43-44
瑞苗青是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复合内吸性土壤杀菌剂,对由腐霉菌、镰刀菌、丝核菌、苗腐菌等病菌引起的立枯病、枯萎病、猝倒病、根腐病、蔓枯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有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肖翠红  迟丽  孙冬梅  张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47-10448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丝核菌对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及不同拮抗菌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活体接菌法研究了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和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并通过喷施生防菌研究了不同拮抗菌(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强于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其中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叶的病指仅为25%,对茎的病指为50%。细菌对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抑菌率可达88%;细菌与放线菌的混合液对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的生防作用较明显,抑菌率达90%。[结论]为马铃薯栽培及黑痣病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T38D,通过对峙法、对扣培养和圆盘滤膜法对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病菌进行了拮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T38D对根腐病菌有明显的空间竞争能力,对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菌的拮抗系数达到Ⅰ级,对4种镰孢菌的拮抗系数均达到Ⅱ级;木霉菌T38D可以寄生于4种根腐病菌菌丝上,最终导致病原菌解体死亡;T38D的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可达100%,对终极腐霉菌的抑制率为87.6%,对燕麦镰孢菌的抑制率为75.2%,对其余3种镰孢菌的抑制率都在40%~50%;T38D的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镰孢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延边州落叶松苗木立枯病对落叶松苗木产生极大危害,严重发生时能引起苗木大量死亡。该病病原菌主要有腐皮镰刀菌、茄丝核菌、腐霉菌和链格孢菌等。因为发病时期不同,可出现种芽腐烂型、茎叶腐烂型、幼苗猝倒型和苗木立枯型4种症状类型。对该病的防治主要以选好苗圃地,苗木不连作为主,苗圃主要施用有机肥料,对苗圃严格土壤消毒和适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生防制剂,采用对峙培养法、含药培养基法和显微观察法,测定生防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6及其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活性,初步探究长枝木霉菌株T6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株T6对立枯丝核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5 d时菌株T6不仅对立枯丝核菌营养生长抑制率为66.50%,而且对其菌丝具有明显重寄生作用。菌株T6发酵液及其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营养生长也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培养4 d时其对立枯丝核菌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2.29%和71.91%。因此,长枝木霉菌株T6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主要通过对病原菌的重寄生作用及其代谢产物发挥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艾训儒  王柏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09-1209,1330
采用菌饼法测定了40%五氯硝基苯等9种农药对日本落叶松根腐病主要病原丝核菌的室内毒力;选取抑菌效果达80%以上的6种农药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五氯硝基苯、立枯净、移栽灵和土菌硝等对日本落叶松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木霉菌Td系列菌株代谢产物的室内抑菌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摇床液体发酵、氯仿萃取木霉菌的代谢产物,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测定了3个木霉菌菌株的发酵代谢产物对禾谷类镰刀病菌、番茄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立枯丝核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弯胞病菌和花生网斑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3个木霉菌株代谢产物对7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抑菌作用强度和抑菌谱存在一定的菌株特异性。木霉菌株Td10的代谢产物对禾谷类镰刀病菌和立枯丝核菌抑制作用最强,Td31的代谢产物对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抑制作用最强,而Td100的代谢产物对禾谷类镰刀病菌和立枯丝核菌抑制作用较强;3个木霉菌株的代谢产物对花生网斑病菌抑制作用均较弱。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能较好拮抗丝核菌的木霉菌株和了解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木霉菌株的抑制率、产孢量及其对温度、酸碱度和多菌灵杀菌剂的耐受程度等主要生防性状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采用该方法对初筛得到的10株木霉菌株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中木霉菌株T21-1-4的灰色关联度ri=0.8793最大,其次是T35-2-3和T16-1-4,其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8388和0.8337。说明T21-1-4菌株是拮抗丝核菌的较好的木霉菌株。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日趋严重,全省平均发病率在10%-40%之间,重病年份1998年高达75%。分离鉴定出7个属的病原真菌,它们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木霉菌(Trichoderma sp.)、离蠕孢菌(Bipolaris sp.)、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丝核菌(Rhizocton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黄曲霉素(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niger)和毛霉菌(Mucor sp.);其中串珠镰刀菌,结果以注射法的发病率适中且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品种对镰刀菌穗腐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Three strains of Trichoderma spp. TV112, TX003, TY009 obtained from previous experiments could inhibit the sclerotial formation of two strains of Rhizoctonia salani AG1 (-1A) isolated from the rice paddies in Hanzhou of China. However, it is unclear if there are the antagonism and mycoparasitism of the Trichoderma strains tested against the mycelial growth of R. solani .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the Trichoderma strains to inhibit the mycelial…  相似文献   

13.
三七根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三七根腐病是三七的重要病害,是限制三七种植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方法】在田间进行系统的三七根腐病害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室内致病性测定,并进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发现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黄腐型、干裂型、髓烂型、急性青枯型、湿腐型和茎基干枯型等,但以黄腐型和急性青枯型较为常见,其中干裂型、髓烂型和茎基干枯型是新发现的三七根腐病症状表现。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三七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类群主要包括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C. didynum、Fusarium solani、F. oxysporum、Phytophthora cactorum、Phoma herbarum、Rhizoctonia solani等。室内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 didynum、C. destructans、P. cactorum、P. herbarum和R. solani均能导致块根不同程度的腐烂。田间人工接种以P. cactorum和P. herbarum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分别为48.4%和50.0%。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的致病力虽然较弱(C. destructans为23.5%,两株C. didynum分别为28.0%和15.2%),但在田间分布范围广,分离频率高(Cylindrocarpon属真菌最高组织分离频率为100%),且可导致典型的黄腐型症状。【结论】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是田间三七根腐病的重要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4.
木霉生防菌对大豆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霉菌对大豆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6株木霉菌剂处理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大豆植株的形态指标及根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供试木霉菌株均能促进大豆植株生长,其株高、茎粗、根长、干物质积累均比对照增加。木霉菌株制剂均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当浓度为5×108个/g时,防效均在70%以上。不同菌株对大豆植株的促生和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不同。[结论]木霉菌能促进大豆的生长和降低根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木霉防治黄芪根腐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木霉制剂II、II、II作为激发子,通过室内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盆栽防治黄芪根腐病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3种木霉制剂均有抑制黄芪根腐病的显著效果,其中木霉制剂II效果最佳,为黄芪的生物防治增加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腐病是苹果树毁灭性病害之一,目前该病防治多化学制剂为主,导致土壤水源环境污染,果树抗病能力降低。本文旨在探索生物防治苹果根腐病新思路:通过使用生物制剂哈茨木霉菌等生防制剂代替传统化学制剂防治苹果根腐病。试验表明使用2.0亿/g哈茨木霉菌+350亿/g解淀粉芽孢杆菌+5亿/g枯草芽孢杆菌+52%矿源黄腐酸钾+35 g/L聚谷氨酸,按产品说明用量进行2次灌根处理,能够快速抑制、杀灭土壤有害菌,大幅度降低根腐病危害,提高苹果树势、产量、品质和果园效益。  相似文献   

17.
麦冬、丹参、川芎根腐病的发生及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的一般发病株率为15.2%~67.5%,重病地高达80%以上。通过采取染病植株进行室内分离、纯化鉴定,3种中药材根腐病的病原,属尖孢镰刀菌及腐皮镰刀菌。利用筛选出的哈茨木霉T23生物制剂,对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防治试验,结果以每公顷施用7.5 kg的剂量最佳,防治效果分别为74.5%、71.2%及70.9%,显著优于多菌灵粉剂农药处理,产量比对照增产14.2%~24.5%。大面积防治示范,防病增产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并能导致玉米严重减产。本研究通过筛选拮抗木霉菌,优化发酵工艺与改进配方,研制出一种新的木霉菌剂,同时为了提高防治的稳定性与持效性,筛选出了几种低毒的化学农药,并把它们加入到木霉菌种衣剂中配制成一种复合种衣剂。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单一木霉菌种衣剂还是复合种衣剂都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苗期茎腐病,其中用木霉菌ZJSX5003菌株制成的种衣剂对病害的防效最高可达98.50%,并且对玉米种子的胚根、胚芽生长促进作用最大。同时,我们发现用木霉菌发酵液浸种6 h和将发酵液稀释50倍是促进玉米幼苗生长的最佳条件。此外,我们发现30%敌委丹、35%满适金和20%辛硫磷对于木霉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而且木霉菌与35%满适金复合后对茎腐病有最高的防效且达到83%。  相似文献   

19.
对杉木立木腐朽病的症状类型、病原菌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病部位主要在杉木根茎部和树干基部,腐朽表现为心材腐朽、边材腐朽和心材边材共腐朽3种类型;引起病害的病原菌为Eu-rophiumsp.和Geotrichumsp.;病菌的侵入途径是伤口。因此,建议在杉木营林和护林过程中减少伤口的形成,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豌豆根腐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豌豆根腐病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豌豆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为害逐渐加重,致使豌豆产量遭受严重损失.1984—1985年在榆中北山地区、定西北部山区种植的豌豆分别在苗期、花期、成熟期采集根腐病病株,采用常规法分离标样178个,共分离病块3,738块。出现镰刀菌(Fusarium Spp.)病块数占50.5%,获得菌株170个.其它菌类有腐霉(Pythium SP.)、丝核菌(RhiZOctonia SP.)、壳二孢(Ascochyta S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等.经接种、回接试验镰刀菌对豌豆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腐霉及其它菌类则有加强腐烂作用,初步认为豌豆根腐病病原以镰刀菌为主,其主要种有豌豆尖孢镰刀菌(Fusartum Oxysporum Schlecht.]和豌豆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