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术白绢病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术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在pH值3~9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6.0时生长最快,pH值为5时菌核产生量最大,菌核在pH值为4.0~9.0均能萌发,pH值为5~7时菌核萌发最适;白术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30cC;明确了其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情况。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min,菌核的致死温度为60℃,10min,试验表明甲基立枯灵等9种药剂对白术白绢病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0%甲基立枯灵、50%甲托在田间对白术白绢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白芷根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芷根腐病由菜豆壳球孢引起,该菌在培养中只产生菌丝体和微菌核,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生的微菌核数量最多,在白芷培养基生长慢,但形成的微菌核个体最大,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25~35℃,生长的pH值为3~12,最适pH值为5~6。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416-1420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81株曲霉,从中筛选出能够产生菌核的A1菌株。通过菌落形态、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和ITSr DNA序列分析,将A1菌株鉴定为日本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japonicus)。结果表明,A1菌株形成菌核的最适温度是30℃,最适p H值为7,PDA和JM培养基为A1菌株产菌核较为适宜的培养基;培养基的碳氮源对A1菌株的菌核生物量有较大影响,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硝酸铵是最好的氮源;JM培养基中的含碳量在14.00~28.00 g/L、含氮量在0.24~0.48 g/L时,A1菌株能产生大量菌核。  相似文献   

4.
对白车轴草夏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B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菌核形成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8℃;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SA,最适菌核形成的培养基为PDA;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Richard培养基,最适菌核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以L-精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最适菌丝生长,L-α-丙氨酸为菌核形成最佳氮源;p H5.0~10.0适宜菌丝生长,p H 6.0菌核产量最高;半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全光照利于菌核形成。药剂敏感性研究表明,病菌对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咯菌腈、多粘类芽孢杆菌、唑醚·代森联、异菌脲和多菌灵的敏感性较高,EC501.0 mg/L,EC905.0 mg/L,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5.
苍术菌核病是辽宁省苍术生产中的一种新见病害,对其进行病原菌鉴定、致病性测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苍术菌核病致病菌为雪腐核盘菌(Sclerotinia nivalis Saito);该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最适pH值为6,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菌核形成最适温度为15℃;光暗交替和乳糖对菌核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尿素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病原菌分离技术及培养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SA培养基上,利用稻曲病菌菌核分离培养了稻曲病菌。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适蔗糖浓度为2%-3%,最适温度为25℃,黑暗条件利于稻曲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对菌核木菇菌丝生长、子实体及菌核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核木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最适碳源为果糖、蔗糖;能利用多种有机氮源,对无机氮源的利用较差;最适pH为6;最适培养料含水量为60%;子实体形成温度为25~28℃;菌核的形成温度与子实体的形成温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从20种森林土样中共分离出78株曲霉,其中,从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华光乡柏树根部土壤中分离得到产菌核曲霉N1菌株;通过对菌落形态、个体形态特征观察及ITSr DNA序列分析,将N1菌株鉴定为黄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flavus var.flavus)。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YA和CA为N1菌株产菌核的最适培养基,N1菌株的最适产菌核温度为30℃,最适产菌核p H值是6;培养基的碳氮源对菌核生物量有一定影响,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蛋白胨,培养基中含碳量在9.88~39.53 g/L、含氮量在0.42~0.84 g/L时,菌核生物量最大;无机盐对N1菌株菌核生物量也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川芎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芎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芎菌核病菌在PSA和麦麸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麦麸培养基上产菌核数量最多;菌落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 7~8。菌丝能对各种形式的碳氮源加以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胰蛋白胨产菌核最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子囊孢子的萌发适温10~30℃p、H 7,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核萌发产盘率受到温度及覆土深度的影响。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5℃,菌丝致死温度45℃,菌核致死温度75℃,pH5-6时最适宜菌丝生长;对铵态氮利用能力强,不能利用亚硝态氮;对精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利用能力较强,赖氨酸利用能力较差;本文还对不同天然培养基上的菌核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结果认为金针菇(Collybia vellutipes)最佳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或木屑75%,麸子20%,豆饼粉3%,糖1%,过磷酸钙1%;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3~15℃;菌丝生长发育的最适湿度为培养料含水量60%~65%,子实体发育时期空气最适相对湿度为85~90%。  相似文献   

12.
花脸蘑(Lepista Sordida)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认为花脸蘑是草腐菌类;综合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母种最佳培养基;玉米粒培养基为原种和栽培种的最佳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5~28℃,最适含水量为60%~65%,最适pH为6.0~6.5。用牛粪与作物秸秆发酵后畦栽、垅栽均获得子实体,人工驯化栽培成功。  相似文献   

13.
醉蝶菌核病经鉴定是由核盘(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是我国花卉上的一种新病害。本文着重报道了有关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情况。醉蝶菌核病菌在PDA培养基上4d可形成菌核雏形,菌丝的生长最佳温度 22~25℃;对8种碳源的利用在含有阿拉伯糖、麦芽精、葡萄糖的培养基上长势较好,其中蔗糖的最佳;对4种氮源的利用情况是含硝酸氨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8种不同培养基上菌丝长的最快、菌核形成最多的是Czapek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核盘菌单孢菌系间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4个不同地区收集的油菜菌核病菌中,构建了15个子囊孢子单孢菌系,对其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单孢菌株在油菜品种上的致病力明显不同,同一来源的10个子囊孢子间也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差异,菌株间的致病性差异能长期稳定地存在。  相似文献   

15.
核盘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测定了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不同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EC50,观察了其中一个菌株的抗药性发展变化情况,以了解药剂本身对抗药性的发展是否具有诱导作用。结果表明:所测不同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相似,同属于敏感型;经多代的多菌灵处理以后,其抗药性有所提高,表现为EC50的提高和在含多菌灵培养基上生长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17.
90B4-2-2菌株的培养及最大菌落数产生的发酵模拟生产工艺条件,正交试验得到最适培养基碳、氮源组成为(%)黄豆饼粉1.0,淀粉1.5,酵母粉0.8;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7.0,接种量4%,在250mL三角瓶中装70mL培养基,200r/min摇床上培养35h,菌落数为6.69×10  相似文献   

18.
苹果褐斑病菌(Marssonina coronaria(Ell·et Davis) Davis)以芽管或附着胞一侵染丝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背与叶面的侵入比为7:3。分生孢子萌发与营养条件关系密切,在蒸馏水中萌发率低,1%葡萄糖、10%苹叶浸汁及1%琼脂有促进作用,尤以琼脂的效果显著;分生孢子荫发适温为18~25℃,最适pH为6~7;水滴为孢子萌发所必须;光照的影响不大。该病菌适合用单孢分离。在PDA培养基上培养,菌丝不发达,但能产生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9.
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20.
20%烟嘧磺隆·莠去津油悬剂防除春玉米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烟嘧磺隆.莠去津油悬浮剂是新型玉米苗后茎叶处理混剂,就其对春玉米安全性及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苗后3~5叶期喷雾,剂量为240~300 g.hm-2,施药后30 d对杂草的综合防效为93.3%~97.2%,增产幅度为20.5%~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