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贺兰山紫蘑(Cortinarius rufo olivaceus)的抗氧化活性,以紫红丝蘑菌为原料,通过甲醇超声震荡提取,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测定各萃取相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及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贺兰山紫蘑各萃取相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同一质量浓度水平下正丁醇相和水相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论为研究贺兰山紫蘑的保健作用机理提供参考,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孙丽华  宋刚  王黎元  云兴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19-2222,2346
通过2007~2010年每年8~9月多次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标本756份,鉴定出真菌200种,隶属于27科,66属。通过对其生态类型进行考察与研究,有土生菌类117种,木生菌类48种,落叶及草生菌类9种,粪生菌类4种,植物寄生菌类3种,菌根菌类39种(其中有20种是2种生态类型)。该研究对这200种大型真菌进行了生态多样性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贺兰山真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真姬菇栽培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个真姬菇菌株栽培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农艺性状上看可以把真姬菇分成3种类型,一是子实体呈白色,菌盖扁半球形,盖面光滑,大理石状斑纹不明显,二是子实体灰白色,菌盖半球形,大理石状斑纹清晰,纹格大;三是子实体灰黑色至灰褐色,菌盖呈钉帽状平展,盖面大理石状斑纹清晰,综合性状评价,8个参试菌株中以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的真02菌株不论形态,色泽,口感,产量都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5.
宁夏贺兰山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贺兰山各个时段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分析,弄清了贺兰山森林资源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贺兰山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从贺兰山地及腾格里沙漠牧区牧民家庭中采集到31份山羊乳及乳制品样品,进行乳酸球菌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从样品中分离到9株肠球菌属的细菌,2株乳球菌属的细菌,1株明串珠菌属的细菌。经发酵试验发现有些菌株产酸凝乳,产芳香味等性能良好。属于中温菌,适于做乳制品发酵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吸水材料对真姬菇发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测定发菌速率、灭菌前后重量变化,明确添加高分子吸水剂对加快真姬菇发菌速率,提高培养其持水量有促进作用。吸水剂还可提高发菌整齐度,提早出菇,并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东麓中段系指南起三关口,北止汝箕沟口,西自贺兰山下(原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东界),东到201省道的广大洪积扇地区,总面积377km^2。该地区既是贺兰山山体不可分割的外围保护带,又是宁夏自然与文化旅游景点相对集中的地区,还是大银川建设中的西部生态保护地区。我们由多学科组成的调研组对该地区深入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对该区域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甚佳,还具有独特的蟹香味。真姬菇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数种多糖体,其子实体的热水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这意味着常食真姬菇有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认真分析,提出了加强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和对以往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贺兰山天然次生林更新状况青海云杉〉油松〉山杨,影响贺兰山天然次生林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是人为作用。封山育林是贺兰山最有效的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特别指出应妥善解决好封山育林所带来的牧矛盾,加大封山育林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栽培季节:由于真姬菇为低温型菇类,出菇季节在深秋至春季较适宜,因此南方地区以在9月份开始生产菌袋,北方地区在7月份开始生产菌袋较为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固化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添加真姬菇菌渣提取液对滑菇菌丝生长及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姬菇菌渣提取液增加了滑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量和漆酶活性。真姬菇菌渣是一种适合滑菇菌丝生长的栽培原料,可用于滑菇的栽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贺兰山地和腾格里沙漠区牧民家庭中采集到31份山羊乳及乳制品样品,进行了乳酸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从样品中分离到17株乳杆菌的2株双歧杆菌,乳杆菌的分离率为54.8%,经发酵试验发现有些菌株能产酸凝乳,产芳香味等性能良好,均属中温菌,适于做乳制品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6.
真姬菇菌糠栽培平菇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菌种B_2为试材,以真姬菇菌糠和木屑为主要栽培料,寻求真姬菇菌糠的再利用途径。结果表明,配方4(木屑48%、真姬菇菌糠30%、麦麸20%、石膏1%、葡萄糖1%)的菌丝长势强,菌丝洁白、浓密、粗壮,满袋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子实体外观特征与对照接近;虽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在木屑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可用一定比例的真姬菇菌糠替代木屑栽培平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由于食用菌生产整个过程中至始至终都是和有害菌斗争,其主要手段是克服污染。常规方法要求选用的原料应新鲜、无霉变,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食用菌栽培时霉菌所带来的危害真乃防不胜防,尤以发菌期最为严重,导致污染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8.
毛头鬼伞Coprinuscomatus,又名鸡腿菇、鸡腿蘑等,隶属真菌门、鬼伞属真菌。该菌肉质肥厚嫩白,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诱人的美味食品。除此之外,该菌还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功效,其味甘性平,有益脾健胃、清神宁智、助消化、增进食欲、治疗痔疮、降低血糖等多种药用功能阻引,是一种极具商业潜能的食药兼用真菌。  相似文献   

19.
贺兰山东坡野生食药兼用菌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贺兰山东坡的大型真菌进行科学考察与研究,初步鉴定出大型真菌60种,其中有11种为食用药用兼用菌.本文对这些食药用菌进行了特征描述,并对其资源进行了评价,就保护和利用食药用菌资源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宁夏真菌的研究历史始于20世纪初。有记载的宁夏第一份真菌标本是由外国人E.Licent于1933年8月3日从宁夏贺兰山松树上采集的,名称是松木层孔菌Phellinus pini(Thore:Fr.)Ames.,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标本号为:HMAS30194),但其腐生在朽木上,没有致病性。程暄生是国内调查宁夏植物病原真菌的第一人,1943年他对宁夏的真菌病害进行了考察,报道了宁夏5种植物病原真菌,其结果发表于《农报》1943年第8期上,这是最早报道宁夏真菌的论文。邓叔群(1947)报到了采于甘肃和宁夏(具体地点不详)的部分真菌,主要是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