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期进行再生稻试验示范与推广,实践中认识到用再生稻取代一季中稻有必要、有难度,具有可行性。通过对 120 余个再生稻品种的筛选试验,筛选出了 12 个在当地表现较好的不同熟期的再生稻品种;独创了又快又好的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机插机收技术;探索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对如何进行再生稻大规模推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南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研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记录7种水稻品种的播种期、收获期及生育期,计算出再生稻每株分蘖数及每丛平均株数,比较其生育期、再生能力、产量及米质口感,筛选出最适合作为再生稻的品种,以该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施肥时间、收割方式以及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分蘖、高度和产量的影响,探索病虫害的防治方案,在湖南省内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9918’作为再生稻品种,生育期短、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米质口感优良;最佳施肥时间为第一季收获前7天左右;机收时,留桩高度以25~27 cm为宜;病虫害采用“一拌三喷”综合防治策略,再生稻产量可达到3000~4500 kg/hm2。构建湖南地区再生稻高产栽增成套技术路线,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21 年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25 个品种参试,详细考察记载了头季和再生季产量、生育期、经济性状和抗性。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合计产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品种选择是再生稻生产技术要领的关键。综合分析产量、生育期和其他性状,筛选出适合衡东县作再生稻种植的品种有 C 两优华占、深两优 475、隆两优 1212、晶两优华占、绿两优 9871、深两优 867、泰两优华占,作一季中稻种植的品种有荃两优丝苗、C 两优华占、隆两优 1212、绿两优 9871、深两优 475、荃两优 851、隆晶优 1212,为衡东县粮食生产提供了品种选择方面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期致力于水稻品种的示范试验,侧重于再生稻品种筛选和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索。C两优华占于 2018-2021 年连续 4 年参试,其中 3 年再生稻试验 1 年中稻试验,其产量在众多参试品种中名列前茅,赶上甚至超过了对照品种晶两优华占。C 两优华占生育期较短,农艺性状好,没有明显的缺陷。既适合作一季中稻品种,也适合作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中稻—再生稻适宜机收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再生稻种一次收两季,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是福建省水稻增产的特色项目,也是水稻轻简栽培实用技术,头季收割难题成为制约再生稻发展的技术瓶颈。近年部分地方采用常规早稻品种佳辐占、嘉早312等进行头季机收示范取得成功,再生季产量达3 000kg/hm2左右。但早稻—再生稻模式受到生产区域限制,应用面积有限,全省适宜再生稻区域多为中稻-再生稻模式。由于中稻与早稻品种不同,生育期长短和群体结构差异大,应用相同的技术进行机收示范,成功率很低。为突破这一技术,2013年省农业厅设立课题,在我县开展中稻—再生稻适宜机收品种筛选试验,一年来,课题组认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造成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导致再生季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和每穗着粒数。准两优608再生季单产5.27 t/hm~2,2季综合产量高达13.59 t/hm~2,可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优选品种;皖稻119和新两优6号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再生季产量潜力大,可以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候选品种。研究表明,生产中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主攻大穗,并在维持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质量以实现再生季产量增加和获得2季综合高产。  相似文献   

7.
2018年衡东县农业局进行了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和再生稻品种示范,旨在筛选出适宜作再生稻种植的优良品种,探索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32个品种筛选试验和19个品种示范表明晶两优534是适合衡东县种植的再生稻良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好、抗性较强的特点。生产中要注重早播壮秧、适当密植、种子处理、硬田收割、适时收割、切草收割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耕作与栽培》1991,(4):24-26
一、试验目的目前,我省各地蓄留再生稻,主要选用杂交水稻品种。由于选用组合单一,制约了我省再生稻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0年,由贵州省农业厅生产处、省农技总站主持,组织赤水、习水、荔波、罗甸、三都、黎平、兴义、关岭8县(市)农技站共同承担,进行了再生稻不同杂交稻合比较试验,以鉴定杂交水稻新组合,在我省低热地区培植再生稻的适应性,丰产性和再生力,进而筛选出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高产的适宜组合,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宜渝东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再生力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再生稻在渝东北地区的推广,2022 年选择 10 个在渝东北地区推广的优质高产中稻品种,在重庆市开州区对其进行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川农优 538 中稻产量达 10.02t/hm2,再生稻产量达 5.23t/hm2,总产量达 15.25t/hm2,且中稻和再生稻米质均达到 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2 级,米质好、产量高,适宜在渝东北地区作高产优质再生稻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以甬优4949、新两优223和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展开大田试验,对比分析2年3个再生稻品种的品质差异及其与头季、再生季各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再生稻稻米品质差异显著。供试品种中,甬优4949的加工、外观及蒸煮品质表现最佳,其整精米率2016年为68.5%,2017年为66.2%,显著高于新两优223和丰两优香1号;其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最低,2016年分别为2.5%、1.4%和17.4%,2017年分别为2.9%、1.6%和16.5%。丰两优香1号营养品质最佳,其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甬优4949,2年丰两优香1号总蛋白含量分别达9.23g/100g(2016年)和9.16g/100g(2017年)。再生稻稻米品质与气象条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加工品质与头季灌浆期日最低温度(Tmin)、日均温度(Tmean)和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EAT),及再生季始穗前和灌浆期EAT呈显著正相关。外观、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均与头季营养生长期间Tmean和EAT呈显著负相关,与再生季始穗前Tmin,灌浆期间Tmin、日最高温度及Tmean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头季营养生长阶段与再生季灌浆期气象条件均能显著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温度因子是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免耕冬水田条件下简化施肥对不同杂交稻品种头季、再生季以及两季产量的影响,以及筛选出两季高产品种应用于生产。2016—2017年,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免耕冬水田施纯氮120 kg/hm2条件下,设置简化施肥(一次基施N)和常规施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比例平衡施N)2种氮肥管理方式,研究其对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氮肥管理方式对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简化施肥处理的头季稻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分别为9.46 t/hm2、1.50 t/hm2和10.96 t/hm2,较常规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40%,-6.77%和0.20%。18个品种间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18个品种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的产量变幅分别为8.70~10.19 t/hm2,0.59~2.29 t/hm2和10.21~11.57 t/hm2。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两季总产与头季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再生季有效穗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建立回归方程。因此,采用一次基施的简化施肥方式是免耕冬水田水稻实现高产、省工的有效途径,选择穗粒兼顾型品种有利于实现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并筛选出两季高产和高氮肥偏生产力品种‘旌优727’、‘旌3优177’、‘内6优103’和‘内6优107’,可在试验所在生态区中稻-再生稻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适合我县蓄留再生稻的强优组合,1988年以来,以盐籼203作对照,对威优64等16个组合(品种)进行筛选,证明了威优64是一个适合我地用于杂交中稻再生稻,其生育期适中、“茎节秆型”、“双养穗”的再生力较强的组合。1988年试验设在海拔480米的武冈县江塘乡圳源村张良喜责任田,前者冬闲蓄冬水,土质为青夹泥。参试组合有威16、威35、威49、威438、威171等5个早熟组合;威64、威287、汕优64、协优64等4个中熟  相似文献   

13.
2020年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晶两优1468再生稻百亩连片高产攻关示范,旨在探索晶两优1468的丰产性能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推进衡东县再生稻生产。示范获头季再生季合计933.01kg/667m2高产。该品种是值得推广的优质高产迟熟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再生稻是指在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对稻桩上的休眠芽抽生出来的再生蘖加以培育,以达到出穗成熟的一种栽培方法。现在南方不少中稻区利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温光资源蓄留再生稻,既不影响冬种,又能获得一季好收成,具有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一般亩产180~250千克,最高的可达400千克。再生稻米质好、食味佳、无污染、销路好。落实该项生产技术,应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一、选择好品种再生稻产量高低与品种关系密切,总体原则是穗数  相似文献   

15.
8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谢华安的研究团队到尤溪县麻洋村对再生稻品种进行头季测产验收,干谷产量850.5 kg/667 m2,即每亩850.5千克。该数据再次证明了再生稻可全国推广,且专家新发现再生稻具有耐高温特性。专家表示,将来推广后,居民有望吃上该品种优质大米。  相似文献   

16.
富顺县是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县,该县再生稻生产名扬全国。选择头季产量高、再生力强、米质优的水稻新品种更新换代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为努力提高水稻产量,继续发展再生稻,试验筛选水稻新品种是农技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7.
1 确定再生稻的适宜种植区域 再生稻主要是在双季稻温光条件不足、种一季稻温光又有余的地区和部分双季稻区发展.再生稻能否种植,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结合杂交组合再生稻的生育特点来确定.凡组合所需的安全生育天数、积温和某一地区所提供的热量条件相吻合,该地区就可以蓄留再生稻.根据各地经验,一般年均温18℃以上、水稻安全生育期180d、春早、秋迟的地区、杂交水稻生育期130~150d,能满足蓄留一季再生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区人多地少,田多土少,冬水田比重大,为了改造其冬水田,我们提出了达到“双千”指标的十种组合模式的设想,即:1、中稻-再生稻+鱼;2、中稻-再生稻+鱼-萍;3、中稻-再生稻+鱼+笋;4、中稻-再生稻+鸭+鸭+鱼;5、中稻-再生稻+鱼+葡萄;6、中稻-菜-菜;7、中稻-蘑菇;8、中稻-草莓;9、绿肥-嫩玉米-—季晚稻;10、麦/玉/菜-菜。并根据这十个组合模  相似文献   

19.
徐小兵 《中国种业》2016,(11):52-53
以湖北省黄冈市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两优6326为材料,对再生稻头季人工收割和机械收割2种方式进行对比。考察头季收割方式对再生季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的再生季每667m2的实际产量为325.92kg,人工收割的再生季的产量为382.5kg,机械收割比人工收割的减少56.58kg,减幅达14.8%;但人工收割比机械收割的投入多190元,总收入少37.23元。由于机械碾压导致机械收割部分的再生稻不能成苗或发育较迟、不能正常抽穗而影响总体产量,同时对未碾压再生稻产生的边际效应弥补了机械收割的损失;机械收割的投入成本大幅降低,相对比较效益较高。采用头季机械收割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有光温条件的地区大面积蓄留再生稻,丰富了水稻轻简化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航天育成的“Ⅰ优航1号”11日在福建省尤溪县实现了再生季521.4kg/667m^2的高产水平。至此,该品种水稻创造了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全年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