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青杨虎天牛虫害对杨树造成的损失,依虫口密度将杨树分5个等级,并对所设标准木进行生长量和虫口密度(羽化孔数 幼虫数)的调查,经分析0级木与Ⅱ、Ⅲ、Ⅳ级木之间高生长、径生长有明显差异,通过材积损失量与虫口密度间关系方程V=0.002N^0.3579,求得防治指标N=1头/株。  相似文献   

2.
杨干象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属鞘翅目,象虫科。是杨树主要害虫,又是国内检疫对象之一。 1988年8月在朝阳林场苗圃地发现6年生杨树大苗被杨干象为害,有虫株率达60%,平均虫口密度为5头/株,使杨树生长受到影响。为此,于1989年4~9月对杨干象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工模拟试验,找出了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食叶量与马尾松高、径及材积生长的关糸,试验表明,失叶量超过单株针叶蓄积的50%时,就开始对马尾松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即5~10a生马尾松虫口密度达25头/株,10~20a生马尾松虫口密度达77头/株,对其树高、胸径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为控制该虫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造林密度对6年生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桉树人工林各林分生长因子的影响显著性不同,密度与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6年生U6无性系人工林平均胸径及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以密度D(1665株/hm^2)>C(2250株/hm^2)>B(2812株/hm^2)>A(3333株/hm^2)。密度对树高、林分蓄积量的生长均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林分蓄积量则以C处理最大,达153.9214m^3/hm^2;适宜造林密度范围在1536~2481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松文象甲(Involvulu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从象甲虫口密度的增大与思茅松生长量受损失的角度出发,用人工摘除松梢模拟象甲不同程度危害,测定思茅松生长量下降的临界值,经两年试验分析得出,影响松树生长量的虫梢数是占全株总枝梢数的40%。18~21年生的松林,林木胸径为2.5~5.0cm时,防治指标为5头/株,胸径5.1~15cm时,防治指标为14头/株。  相似文献   

6.
黄斑星天牛经济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其虫口密度(x)与材积损失率(y)之关系为y=4.9738+1.8870x。其经济危害水平为2.2头/株,经济阈值确定为2头/株。  相似文献   

7.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tapathi Linne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也是我国检疫害虫之一。1980年牡丹林区迎春林业局开始营造杨树丰产林,到1988年杨干象已扩展蔓延到四个林场,危害面积达413公顷,平均虫口密度为28.5头/株;有虫株率达37%。为了控制其危害,我们曾做了多种化学农药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干象的虫口密度与受害杨树的生长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干象是杨树的主要干部害虫之一。近年来,黑龙江省林区杨干象猖獗成灾,致使大量杨树被毁坏。在西部,该虫使刚刚完成的“三北”防护林第一期工程的防风固沙林,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在杨干象的综合防治中,存在着受害林分有无恢复生长的可能、有无防治价值,受害林分必须伐除时的受害状态、虫口密度等问题。我们在杨干象防冶指标的研究中,对其虫口密度与树木生长恢复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林木食叶性害虫潜叶蛾、卷叶蛾,苹果梨星毛虫、国槐尺蠖和袋蛾等在户县平原区危害特别严重,成虫一年羽化1~3代,6~8月份极易盛发,直接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为了及时防治和控制害虫的危害,1985年我们进行了树干刮皮涂抹久效磷、氧化乐果试验,起到了杀死害虫和控制虫害的效果。一、试验概况1.试验林:(1)祖庵镇元马店3年生杨树丰产林,林木平均胸径6.5厘米,平均高6米,卷叶蛾虫口密度13头/株。(2)15年生苹果园,梨星毛虫已为害3年,叶片被害率为85%左右,平均虫口密度2800头/株。(3)户县中心苗圃3年生法桐,涂抹前喷“六六六”粉,未杀死,平均虫口密度15头/株(袋蛾),叶片被害率为90%。  相似文献   

10.
辽宁杨、辽河杨、盖杨是1992年通过鉴定的3个抗病速生新杂交种,经11年多的试验和生产栽植实践表明,具有速生特性。在7年生对比试验林中,辽宁杨、辽河杨、盖杨材积生长分别比对照种沙兰杨高120%、80%、112%。生产上大面积栽植也表现出速生特性,新民市机械林场、辽阳县林业局项目办和辽中县林场,采用一年生截干苗造林2067hm2,3年生年均胸径生长量3~4.05cm,树高2~3m;材质好,气干密度、基本密度分别是沙兰杨的118~150%、116%~135%;3个新杂种原浆白度为70.7%~73%,均高于一般杨树;粗浆得率为39%~40%,而沙兰杨等只有19%~21%;比重为0.398,一般杨树为0.308;抗病虫能力强,抗溃疡病接种试验,沙兰杨发病率高于辽宁杨8.02倍、辽河杨4.15倍、盖杨2.2倍。自然发病调查3个新品种无受害,杨干象、白杨透翅蛾危害很轻;对土壤条件要求不苛刻。台安县城郊一林场在透气性不良、有机质0.7%的贫瘠沙地上,7年生辽宁杨平均树高15.6m,胸径18.83cm;小钻杨的平均树高只有7.1m,胸径9.45cm。  相似文献   

11.
杨干象是为害2~6年杨树中幼林的主要蛀干害虫,严重危害杨树的生长和成材。通过采用钻孔注药方式对4-6年生杨树杨干象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氧化乐果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久效磷乳油(1∶0.5∶1)混合液10倍液,每厘米胸径注射剂量1.0mL时,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达90.77%,防治效果达86.82。钻孔注药低污染、防治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可在林业生产中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对20世纪末新引进到辽宁并经初选的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通过无性系多点生长对比试验、室内外物候观测、对杨干象抗性评价和材性测试等,筛选出生长快、适应强的杨树新品种中辽1号杨,其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当地对照种辽宁杨、沙兰杨、荷兰3930杨和I-214杨14.8%~68.1%。其生长进程中高生长最快期是在5~6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3.6 m;胸径生长最快期是在3~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6.34 cm。而且干型好、材质优良,对杨干象有相对较强的抗性,可作为新品种在其适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辽宁杨树蛀干害虫发生与林分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杨树主要栽植区杨树蛀干害虫发生情况、杨树品种、林龄、造林密度等林分因子的全面调查,研究了3种蛀干害虫的发生与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主要的杨树蛀干害虫有3种,即杨干象、白杨透翅蛾和青杨天牛,其中普遍发生并危害严重的是杨干象。杨树品种不同蛀干害虫的发生程度也不同,其中107杨、108杨、127杨、N64、W120以及中林46受害较重。不同品种杨树的杨干象危害情况受林龄影响明显,林龄越小受害越严重;在受害程度一般的品种中杨干象的危害受种植密度影响明显,种植密度越大受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杨干象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干象是我国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先后三次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本文阐述了杨干象的分布、寄主、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传播途径、适生范围以及综合治理技术,为杨干象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干象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干象是杨树重要的蛀干害虫,为全国性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为及时准确地测报其发生期、发生量,对多年实践经验及测报方法进行总结和完善,提出杨干象预测预报技术,为生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诱木法、改善林况及林禽混养等生物措施针对天牛、杨干象等病虫害进行了维持防护林健康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易感天牛的诱树营造杨树品种混交林可有效地控制天牛的发生范围,缩小其种群集中分布区,为人工集中捕杀创造了条件;通过半带皆伐改善林况未使杨干象甲感病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在林带内放养家禽可使林木感病株率、感虫株率分别减少7%、9%,同时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7.
辽宁杨树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省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发展中经常遇到的病虫害进行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发生在杨树上的主要种类蒙古象甲、黑绒金龟、白杨透翅蛾、杨干象、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黑斑病的形态识别、危害部位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杂交新品种黑青杨(Populus euramericana"N3016"×Populus ussuriensis)F1代雄性无性系为对象,对其生长、抗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齐齐哈尔地区11年生黑青杨单株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5.05 m、16.19 cm和0.142 m3,分别超过对照品种小黑杨8.6%、14.8%和37.2%。对主要病害杨灰斑病、锈病、烂皮病、溃疡病及主要蛀干害虫青杨天牛、杨干象、潜叶跳象等抗性较强。该品种树干通直饱满,雄株不飞絮,适合作纸浆材等工业用材林、防护林及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9.
对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滩地8年生的Ⅰ-72、Ⅰ-69和中林46计3种杨树无性系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林46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均明显小于Ⅰ-72杨和Ⅰ-69杨。8年生的中林46杨平均材积只有0.199m3/株,Ⅰ-72杨和Ⅰ-69杨的平均材积分别是0.499 m3/株和0.360 m3/株。Ⅰ-72杨的胸径明显大于Ⅰ-69杨,但树高差异很小。就以上3种杨树无性系而言,中林46杨不宜在长江滩地上进行造林;Ⅰ-72杨和Ⅰ-69杨较适宜,尤其是在大株行距造林中,采用Ⅰ-72杨则更容易培育大径材。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年搜集到的关于杨干象CryptorrhynchuslapathiLinnaeus在不同林龄杨树上受害株率的数据 ,采取两种不同数学方法建立杨干象危害的动态数学模型。第一种是多项回归方法 ,根据时间、受害率在坐标平面上变化趋势拟合二次抛物线。预测的被害率拟合值符合精度 ,每个时点(林龄 )上被害率区间估计为Y± 0 4 0。第二种方法是灰色GM (1,1)预测模型。对于受随机因素干忧的杨干象在不同林龄的杨树上的危害情况 ,表示为时间序列的形式 ,直接利用受害株率本身去预测序列中各时点处的值 ,此模型对不很长序列能作出较准确的预测而多项回归在拟合较长序列的反映趋势上胜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