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枣园土壤养分和根系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枣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沟施、穴施、辐射状施肥、撒施4种不同施肥方式,定期测定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测定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枣园土壤养分及吸收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4种施肥方式均可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对0~20 cm土层影响更为明显,以辐射状施肥最为显著。整个生长周期内,辐射状施肥对有机质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穴施次之。沟施、穴施和辐射状施肥方式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以辐射状施肥最为显著,分别较CK增长0.18 g/kg、12.66 mg/kg。沟施、穴施和辐射状施肥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其中穴施对速效磷影响最为显著,较CK增长26.38 mg/kg,辐射状施肥对速效钾影响最为显著,较CK增长81 mg/kg。4种施肥方式对叶片磷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辐射状施肥对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采用辐射状施肥方式,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明显提高了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其农田养分平衡状况,通过连续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传统施肥模式与优化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含量及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和2015年,优化施肥处理水稻产量较传统施肥处理分别提高7.6%和6.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水稻肥料当季回收率分别提高6.8和8.4个百分点,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2.9 kg/kg和3.1 kg/kg,偏生产力分别提高5.6 kg/kg和5.4kg/kg,养分收获指数分别提高4.4和4.5个百分点。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可提高水稻氮、磷、钾最大吸收速率,并可提高水稻灌浆期至成熟期养分积累量。与试验起始时相比,传统施肥处理0~90cm土壤无机氮与0~3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0~3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而优化施肥处理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0~3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试验起始时变化幅度较小。水稻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养分表观平衡估算的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土壤氮、磷素均出现盈余,钾素亏缺。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氮盈余量分别下降87.6%和93.5%,磷盈余量分别下降87.7%和77.4%,钾亏缺量分别下降23.6%和23.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优化施肥模式在提高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维持土壤养分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常规施钾和平衡施钾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穗长、千粒重、产量和秸秆全钾含量,并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平衡施钾能增加水稻产量,有效增加水稻籽粒全氮、秸秆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由此可见,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以平衡施肥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室黄瓜植株叶片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并探讨了植株叶片养分吸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温室大棚中的黄瓜植株叶片氮含量明显低于临界值,磷含量偏高,而钾含量适宜,Fe、Mn、Cu和Zn含量丰富;土壤氮、磷、钾养分严重不平衡;叶片磷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钾含量与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的磷、钾含量可作为土壤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生物菌肥对桃园土壤养分与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以桃品种早露蟠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比较了沟施20与40 kg/株的生物菌肥对桃树根际土壤养分及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并分析桃树根际土壤养分与其叶片氮磷钾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后,桃树根际土壤pH值降低了,根际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含量提高了,桃叶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也增加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全氮与土壤有机质和全钾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全磷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全钾与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生物菌肥施入桃树土壤后能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增加有机质含量,也可有效增加其叶片的氮磷钾含量。因此,在桃园常规施肥管理中,而应结合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诊断结果方可做到科学、平衡施肥,进而提高土壤的固肥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橡胶苗对施肥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为海南橡胶经济林的土壤和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以大田1年生橡胶(Hevea brasiliensis)苗为对象,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橡胶苗在施肥影响下对土壤养分分配和利用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除了磷含量在叶片中,钾含量在树干中略有下降外,氮、磷、钾含量在橡胶苗其他器官中的含量都在增加,氮、磷、钾养分的分配比例主要集中在叶片,超过30%。影响橡胶苗生长的第1限制因素是氮,在橡胶生产实践中,可在本研究施肥配方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减施磷和钾肥,同时加强有机肥施用,以提高土壤有机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保留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的单施化肥、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变异系数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不施肥处理小麦生长期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动态变化与取土日气温正相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动态变化为M型曲线或抛物线,与施肥后天数或取土日气温相关。早、晚期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全程碱解氮、有效磷含量与产量正相关。生产上应合理运筹肥料,适当后移氮磷钾。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的影响试验,研究在不同施肥处理情况下,玉米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减氮施肥对水稻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显著性提高。20%氮肥减施(T2)后有机质、pH、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所上升,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显著性升高,各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水稻苗期,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数量明显提升。在水稻分蘖期,100%氮肥施肥(T1)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显著性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水稻生长期间可培养木霉菌数量差异都不显著。说明在稻菜轮作土壤中实施合理减氮施肥是减少养分累积、保持土壤养分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小青菜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肥效试验,比较4种不同施肥处理(常规复合肥、低量控释肥、减量控释肥和等量控释肥)对小青菜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效提高了小青菜产量,叶片氮和叶柄氮、磷、钾含量,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施用常规复合肥相比,控释肥处理小青菜产量和叶柄钾含量显著提高,但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不大;减量控释肥处理小青菜产量较高,植株养分含量优于常规复合肥处理,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与施用常规复合肥处理差异不大。可见,小青菜生产中控释肥(N 20%,P2O58%,K2O 10%)用量为1.5 g·kg-1,肥料成本最低,产量效益和土壤养分状况较佳。  相似文献   

11.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辽宁凤城棕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其中8年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明确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不同施肥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总的来说,土壤培肥效果以有机肥配施化肥好于相应的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化肥组合以氮磷钾或氮磷配施效果更好,单施氮肥相对较差。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与上述养分的变化规律相似,且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密切相关。综上说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是该地区提高土壤肥力和实现玉米增产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置间伐施肥、间伐未施肥、未间伐未施肥3种处理,研究广西六万林场柳杉人工纯林间伐与施肥 措施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测定土壤N、P、K 有效性与林分平均树高、胸径。结果表明,在0~20 cm 土层中, 间伐施肥林地的速效钾含量与未间伐未施肥林地间差异显著,但有效磷和水解氮含量变化不明显;20~40 cm 土层 中,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规律,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施肥处理下的林分比其他两种处理条件下林分的林木树高及胸 径生长量要高,间伐施肥条件的林木胸径生长与未间伐未施肥林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水解性氮与柳杉林木胸径生 长有显著相关性,上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与上、下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间伐、施肥的同步实施可改善 林地养分环境,提高柳杉近熟林林分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肥品种和用量对花椰菜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可提高花椰菜钾和钙含量,边叶、花轴-花枝含磷量,降低花椰菜各部位含氮量和边叶镁含量.与硫酸钾比较,氯化钾处理花椰菜含氮量、边叶、花轴-花枝含钾量、花球钙镁含量高,但边叶的钙、镁含量较低.氯化钾对钾素运输到花蕾有抑制作用,花蕾含钾量低于硫酸钾处理,对经济产量产生不良影响.硫酸钾处理的铁、锰含量高于氯化钾,而氯化钾处理花球微量元素含量有高于硫酸钾处理的趋势.施钾花椰菜对N、P、Ca有富集效应;氯化钾和镁吸收之间有拮抗作用存在,而硫酸钾处理养分含量降低可能是由于增产产生稀释效应所致.硫酸钾提高微量元素营养体吸收量效果优于氯化钾,但低量氯化钾比硫酸钾有利于花器官养分积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小黑麦对N、P、K、有机肥的原始反应。[方法]采用地表2 m以下的非耕作生土,研究不同肥料对生产上正在推广的饲料小黑麦中饲237各生育期植株生长状况、生理功能及成熟期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NP、NPK、M、NPK+M处理的小黑麦各生育期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及籽粒产量均明显高于单施N、P、K处理及CK,而各生育期倒二叶SOD、POD活性明显低于单施N、P、K处理及CK,而且最终以N、P、K、有机肥配施小黑麦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最高。单施N、P、K肥处理对小黑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作用表现次序为N〉P〉K。[结论]小黑麦对NP配合施用反应敏感,同样对优质有机肥反应很敏感,同时表现出在逆境中生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磷肥施用方式对蓝莓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磷肥施用方式对蓝莓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确定蓝莓苗木培育的最佳施肥方式,为蓝莓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以两年生蓝莓‘米斯提’苗木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一次性施肥(DF)、线性施肥(LF)、平均施肥(AF)和指数施肥(EF)4种施肥方式,以不施肥(CK)为对照,测定苗木形态、生理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筛选出磷肥最佳的施肥方式。结果4种施肥方式均能显著提高蓝莓基生枝条长度、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基生枝条数量和冠幅,同时有利于叶片磷、钾、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和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和pH值均低于对照,而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和EC值均高于对照。指数施肥在促进基生枝条长度、粗度、数量、百叶干质量、叶面积、冠幅、叶片钾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方面和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降低pH值等土壤养分方面均优于其他3种施肥方式。线性施肥在促进叶片氮含量积累方面优于指数施肥。主成分分析发现4种磷肥施用方式对蓝莓生长及养分吸收影响效果依次是EF > AF > DF > LF > CK。结论4种施肥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环境和促进蓝莓苗木生长,而指数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在土壤中累积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肥料用量较高的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少肥料施用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均能保证番茄产量稳定,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平均增收19 127元·hm-2,其中(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经济效益最高.(2)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降低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分别降低5.4%和7.0%;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的提高9.4%.(3)与番茄种植前相比,番茄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上表现出表层增加、深层降低的趋势;大幅减施肥料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均低于习惯施肥处理相应土层硝态氮含量.(4)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可显著降低渗漏水中硝态氮渗漏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分别降低35.5%和55.1%.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适宜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为(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银杏Ginkgo biloba叶片中的氮、磷和钾质量分数以及新梢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为银杏用材林的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银杏对氮和钾的吸收有协同作用,在氮和钾肥单施时,叶片中氮和钾元素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同。单施磷肥对银杏吸收土壤中的氮和钾有抑制作用,配施时土壤中磷元素高,对氮影响较大,对钾影响较小。在单施处理中,净光合速率均是在氮、磷和钾最大施肥量时达到最大值,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变化无规律。配施处理中,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都是在处理2(氮肥100 g·株-1,磷肥400 g·株-1,钾肥40 g·株-1)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是在处理5(氮肥200 g·株-1,磷肥400 g·株-1,钾肥90 g·株-1)达到最大值。氮、磷、钾同施能够使土壤元素含量更均衡,促进银杏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效能。图4表6参18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肥料处理对尾巨桉土壤和叶片化学计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尾巨桉DH32-29苗木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包衣肥、硫酸肥、蒸气肥及活性肥)对其土壤和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和叶片的C、N、P含量;添加活性肥的3种肥料处理其土壤C和叶片C、N、P含量均分别大于其未添加活性肥的处理,而添加活性肥的土壤N、P含量均小于未添加的;施肥处理的土壤C∶N、C∶P均显著低于对照;施肥处理的叶片C∶N极显著低于对照,N∶P极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之间的叶片C∶N和N∶P比值相对稳定,且施肥处理的叶片N∶P比值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该试验盆栽土壤中C含量与土壤P含量有较弱的负相关性,而与土壤N及其C、N、P化学计量比、叶片C、N、P及其化学计量比均无相关性,土壤N与土壤C∶N相关性显著,土壤N、P、C∶N、C∶P、N∶P、叶片C、N、P及其化学计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试验分别在甘肃省景泰县、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和河北省沽源县3个马铃薯生产基地进行,在基地常规N、P2O5、K2O肥施用量分别为300、345、375kg/hm2的基础上,研究改变磷、钾、氮肥用量对马铃薯营养状况、块茎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从N300、P2O5345、K2O375kg/hm2降低到180、180、225kg/hm2,对植株干物质累积量没有显著影响,3个基地都呈相同的趋势;3个基地不同处理的块茎产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用量和比例为180-180-225的施肥处理,其经济效益较高。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磷肥,当施用磷肥后,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而且主要存在于表层土壤(0 ̄20cm),这说明缺磷土壤通过施用磷肥,可提高土壤有效磷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控释肥对苹果幼树土壤有机质和pH值、叶片矿质元素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新梢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降低了果园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施用控释肥果园的pH值要高于普通复合肥,不同控释肥处理差异不明显;控释肥提高了叶片N、P和K的含量,控释肥CRF1处理的叶片N、P、K含量比普通复合肥处理分别高出7.6%、3.3%和11.4%;CRF1控释肥提高了苹果叶片中Ca、Mg、Cu和Mn的含量,降低了Fe和Zn的含量;控释肥处理明显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控释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