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了解烟盲蝽5龄若虫对菜蚜低龄若蚜的捕食能力。[方法]在试验室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培养皿中和小纱筒中烟盲蝽5龄若虫对6个密度菜蚜低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并对烟盲蝽5龄若虫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进行了观察。[结果]烟盲蝽5龄若虫对低龄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其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符合Hassel-Verley的干扰效应模型。[结论]烟盲蝽5龄若虫对低龄菜蚜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烟盲蝽5龄若虫自身密度对功能反应存在密度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微刺盲蝽对节瓜蓟马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中华微刺盲蝽 (CampylommachinensisSchuh)对节瓜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并通过室内模拟和田间调查研究了微刺盲蝽的空间捕食效应 ,建立了捕食功能反应模型 .结果表明 :微刺盲蝽 4、5龄若虫对节瓜蓟马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 ,微刺盲蝽成虫对节瓜蓟马若虫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Ⅰ型 ;盲蝽的各个虫态中 ,捕食能力大小顺序为 :成虫 >5龄若虫 >4龄若虫 >低龄若虫 .中华微刺盲蝽是我国南方控制瓜类和茄类害虫节瓜蓟马最有潜力的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3.
烟盲蝽对斜纹夜蛾捕食功能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严格的室内试验,测定了烟盲蝽雌虫、雌成虫和5龄若虫对斜纹夜蛾卵、1龄卵虫和2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烟盲蝽对猎物的功能反应的HollingⅡ型。烟盲蝽2种虫态对猎物捕食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雌成虫〉5龄若虫〉雄成虫。烟盲蝽雌成虫对猎物1龄幼虫的捕食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个体间相互干扰对捕食效应有一定影响。随着捕食者和猎物密度的增加,干扰作用增强,雌成虫对1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显著下降,用H  相似文献   

4.
在发现叉角厉蝽对烟青虫幼虫具有较好捕食能力的基础上,在室内测定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烟青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通过拟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研究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之间对烟青虫幼虫捕食能力的差异以及不同猎物密度对叉角厉蝽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叉角厉蝽3、4、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烟青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叉角厉蝽5龄若虫具有最强的捕食能力,对烟青虫3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5.27头、0.5712和0.0396 d。不同虫态叉角厉蝽的搜寻效应与烟青虫幼虫密度呈负相关,叉角厉蝽雌成虫之间存在种内干扰作用,其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符合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由此可知,叉角厉蝽对烟田烟青虫幼虫有较好的防控作用,为利用叉角厉蝽防治烟青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尼氏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i)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尼氏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卵和成螨是非嗜食的,对幼螨和若螨是嗜食的。尼氏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为HollingⅡ型,且对幼若螨的捕食作用最大。其自身密度对功能反应存在密度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螨和成螨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各螨态不同密度分布情况对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当害螨各螨态分布密度增加,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随之增加,但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试验以朱砂叶螨卵密度为80粒/叶碟、若螨密度30头/叶碟、成螨密度10头/叶碟时,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最多。  相似文献   

7.
应用胡瓜钝绥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卵、若螨、雌成螨进行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其对朱砂叶螨卵的控制作用强于幼若螨及雌成螨,a/Th分别为16.2909,3.1051,1.8718;在相同猎物密度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增大而下降,捕食者自身密度干扰反应方程为E=0.4238X-0.6144;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若螨、雌成螨选择系数Q分别为1.71,0.85,0.44,表明其对猎物卵的嗜食性大于幼若螨及雌成螨.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不同温度和密度下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功能反应试验,用该方法定量评价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若虫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在温度为24-35℃时,24-30℃黑肩绿盲蝽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0℃时捕食量达到最大值,30-35℃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不同密度下,黑肩绿盲蝽的捕食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若虫的捕食能力大于成虫;4龄若虫理论捕食量最大,为104.2粒卵/d。数值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褐飞虱卵密度对黑肩绿盲蝽的生长、发育、繁殖有着显著影响。随着猎物密度增大,黑肩绿盲蝽若虫发育迅速、雌虫产卵量、孵化率及雌性比增大,成虫寿命减小,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平均气温17.7℃腹管食螨瓢虫幼虫期(15.3天)平均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800.7只;气温24.2℃3~4龄幼虫平均日捕食猎物卵104.6粒,或若螨59.2只,或成螨44.2只;气温15.6℃雌成虫平均日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77.3只;气温23.4℃日平均猎食卵78.5粒,或幼螨55.1只,或若螨65.1只,或成螨62.2只。腹管食螨瓢虫雌成虫对桔全爪螨卵、幼螨和成螨的功能反应为Ⅰ型反应,其功能反应的参数成螨为1.8707,幼螨为2.6225,卵为1.0325;对若螨为Ⅱ型反应,参数为1.0601。3~4龄幼虫对桔全爪螨的卵和若螨为Ⅰ型反应,参数为1.9598和1.3626;对成螨为Ⅲ型反应,参数为1.2715。雌成虫捕食量大于雄成虫。成虫和幼虫都较为嗜食猎物的卵。  相似文献   

10.
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和小菜蛾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测定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并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烟盲蝽对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对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62、112、74、101头,烟盲蝽对白粉虱卵和小菜蛾卵的捕食量大于对白粉虱成虫和小菜蛾二龄幼虫的捕食量;烟盲蝽的寻找效应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烟盲蝽与猎物的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干扰,烟盲蝽和猎物的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均可用Hassell模型模拟。  相似文献   

11.
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室内观察测定了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26℃条件下该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西花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量增加,搜寻效应降低,捕食上限分别为625.0头/d和714.3头/d。  相似文献   

12.
叶片残留法测定结果表明,取食芥蓝(BrassicaalboglograBailey)白菜(BcompestrisL.ssp.chinensis(L.)Markinovar.communisTsenetLee),菜心(B.campestrisL.ssp.chinensisutilisTsenetLee),萝卜(RaphanussatiumvL.)的3,5龄菜粉蝶幼虫均对抑食腊的敏感性差异较大,LC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发生动态,为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系统调查,利用五点取样记录昆明市宜良县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成虫及其天敌种类、数量,采用四分位法划分其发生时期;利用生态位相关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关系。【结果】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优势天敌均为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不同设施作物田间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的消长规律略有差异,设施黄瓜田间烟粉虱较设施番茄田发生时间早、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在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设施番茄田间的种群数量为1.03头/cm2,显著高于设施黄瓜田(P< 0.05,下同)。烟粉虱在设施黄瓜田间主要发生时期为黄瓜苗期~开花坐果期,设施番茄田间主要发生时期为番茄初花期~幼果期。草间小黑蛛和烟盲蝽在2种作物田间的同一发生时期,种群数量间无显著差异(P> 0.05),但2种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差异较大。丽蚜小蜂生态位宽度值较小,发生较集中,在主要发生时期和发生晚期,设施番茄田间种群数量分别为0.34和0.24头/cm2,均显著高于设施黄瓜田。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与烟粉虱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的天敌均为烟盲蝽,分别为0.9664和0.9637。【结论】设施番茄田间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在番茄初花期~幼果期,设施黄瓜田间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在黄瓜苗期~开花坐果期。在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应辅以化学防治等其他防治措施,以压低烟粉虱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4.
角斑古毒蛾Orgyia gonostigma (Linnaeus),在四川南充市年发生4代,较整齐,以4龄滞育幼虫在寄主枝干跷皮内越冬,滞育期150余天。雌虫无翅,卵成堆产于茧壳上。雄虫具翅两对,趋光性弱,无孤雌生殖现象。1-3龄幼虫群集取食,在树冠内为奈曼A型分布型;4龄期为负二项分布型;5-6龄暴食期高度分散,呈随机分布型。天敌种类多,对该虫有显著抑制作用。冬季彻底刮除寄主枝干跷皮,清除地面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培养基和储存条件对家蝇幼虫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猪粪和鸡粪为培养基饲养家蝇幼虫,分别为猪粪处理组和鸡粪处理组,用麦麸饲养幼虫为正常对照组,麦麸中添加大肠杆菌菌液饲养幼虫为诱导对照组,分别提取各组2龄和3龄家蝇幼虫的分泌物,使用试剂盒检测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分别提取正常对照组和诱导对照组中3龄幼虫的分泌物,测定在室温、4℃和-20℃下不同时间溶菌酶含量的变化。[结果]猪粪处理组、鸡粪处理组、正常对照组和诱导对照组中分离的3龄幼虫分泌物中溶菌酶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62、2.782、1.019、2.117μg/m L,均显著高于2龄幼虫(P0.05)。猪粪处理组、鸡粪处理组和诱导对照组2龄和3龄幼虫分泌物的溶菌酶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室温下,正常对照组和诱导对照组中溶菌酶的活性均仅能维持14 d左右;在-20℃下,溶菌酶的活性均可维持70 d左右;在4℃下,正常对照组和诱导对照组中溶菌酶活性的维持时间介于室温和-20℃之间,且2组间溶菌酶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有一定差异。[结论]3龄蝇蛆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高于2龄蝇蛆;鸡粪培养基和猪粪培养基能显著增强家蝇2龄和3龄幼虫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在-20℃储存条件下,家蝇溶菌酶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香菜(Coriandrum sativum L.)茎叶中提取其挥发性次生物质,测定了香菜提取物在室内对菜青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香菜提取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拒食作用增加,药后72 h,香菜提取物对3龄菜青虫拒食作用在稀释倍数为50、100、200、400倍时,拒食率均达到100.0%,稀释800倍时对菜青虫拒食作用相对较弱,拒食率为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