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阳辐射,包括散射(D)和直射(S),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形成产量的能源。作者曾经分析过浙江茶区的太阳辐射与茶叶生产的关系,指出:当前全省茶叶平均产量(干茶)不足100斤,太阳总辐射的利用率在1%以下,但高产场队亩产达300—400斤,光能  相似文献   

2.
试论机采茶园增产效果与产量要素的年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机械采茶是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茶区劳力不足的唯一途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只要茶园肥培管理好,农艺措施及时,机采虽对刚开始的首季或当年产量有所下降,但其后几年能迅速  相似文献   

3.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9,31(1):28-29
茶叶生产过程中,拣梗是一项特别消耗劳动力的作业。特别是名优茶和高档绿茶等,鲜叶嫩度好,成茶梗叶差别小,对栋梗机的性能要求苛刻,以往生产中所常用的阶梯式拣梗机、静电拣梗机,使用效果均不理想,目前茶区主要依赖人工进行拣梗作业:当前,茶区劳动力越来越紧张,拣梗作业已成为茶叶加工的瓶颈之一:茶叶色选机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名优茶拣梗难的问题。近几年我国茶区开始从日本和韩国等地引进茶叶色选机用于名优茶和高档绿茶的拣梗作业。据浙江松阳县农业局包建丰反映,2008年3月,  相似文献   

4.
《茶叶科学》1966,3(1):1-4
翠郊公社棠园大队,是福建省福鼎白琳茶区茶叶生产队之一。它有六个生产队,126亩茶园,其中旧茶园面积占97%。由于树势衰老,缺丛多,水土冲刷严重,产量不高,据1962年资料,全年总产量仅37担,平均单产31斤。因此,改变老茶区低产茶园面貌,是当前茶叶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饮茶相传始于中国的神农氏时期,茶叶栽培作为中国传统古老的农业生产行业之一,公元六世纪时传入日本,在十七世纪传入欧洲,至今茶树种植生产已经遍布全球。茶叶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茶树栽培历史发逐渐形成了四大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其中,华南展非常悠久,即华南茶区、茶区茶叶生产在茶叶出口贸易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东、广西、海南、台湾是华南茶区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地方茶树品种非常丰富,选育出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因此,有必要对华南茶区茶树品种特性及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区之一,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份,茶树资源丰富,主要生产乌龙茶、红茶、绿茶、黑茶如六堡茶等。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不仅育利于提高华南茶区的茶叶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华南茶区茶叶生产效益,对推动华南地区整体经济效益具育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华南茶区主要茶叶种类及加工技术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华南茶区主要乌龙茶加工技术、红茶加工技术、绿茶加工技术、黑茶加工技术等,为后续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提供参考,以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和掌握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年广东春茶生产带来的实际影响,本文通过汇总粤东、粤北和粤西等代表性茶区及重点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分析当前广东各茶叶主产区开展2020年春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并向各茶叶主产区政府部门就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当地特色茶叶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茶叶》1959,(2)
(一) 我们杭州市西湖人民公社十月大队是一个经营粮食、畜牧,盛产龙井名茶的茶区,俗语说:“山搭田、忙到年”,我们茶区劳动力确实很紧张,茶叶季节性特别强,茶叶能否及时采收,值接决定茶叶品质和经济收入,往往由于劳力不足,造成农、茶矛盾。特别是解放后,茶叶生产在党的关怀和扶植下,产量  相似文献   

9.
茶叶杀青机的类别及其性能(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6,28(5):18-21
三、网带式茶叶蒸汽杀青机 当前生产中所应用的蒸汽杀青机,一种机型称为茶叶汽热杀青机(图3);另一种称作茶叶蒸青、脱水、冷却联合机(图4),均由浙江省的茶机生产企业所开发。云南、广西等茶区也先后开发出此类机型,但在茶区应用不够广泛。  相似文献   

10.
陈旭东  庄雷栋  夏小欢 《茶叶》2007,33(4):234-235
本文介绍了绍兴市茶叶生产机械化工作的成就和现状。针对当前绍兴茶区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绍兴茶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茶叶农药残留(农残)是茶叶生产长期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化学农药开始在茶区广泛使用以来,由于农药品种局限、使用技术不当、安全用药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茶区环境污染和茶叶农药残留因此,加强茶叶生产监管与服务建设,深入开展以农资市场整顿为重点的农业综合执法活动;  相似文献   

12.
事实上,我国有着成熟的茶文化体系,无论是茶叶品种,还是与茶相关的艺术内容等等,都有着全面融入。在茶叶消费理念日益成熟的今天,提升茶叶包装设计也有着重要要求,而融入工匠精神将是解决当前茶叶包装设计工作不足,满足具体要求的重要融入因素。本文拟从工匠精神的定义和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依据现阶段对茶叶包装设计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将工匠精神体系化融入到茶叶包装设计工作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茶叶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外向型农业,是当前广大茶区一种重要的创汇产品。它具有悠久的商品经济历史、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生产稳定、贮运方便等优点。建国四十年来,我国茶叶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且在全世界几十个产茶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4.
宜兴是江苏省最古老的茶区之一,早在唐代就以生产“阳羡茶”而闻名, 但在解放以前,茶叶已日渐没落,处于奄奄一息状态,直到解放时茶园仅存1万亩,产量不足200吨。解放后,这一古老茶区获得了新生,如今已成为江苏省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笔者最近对这个新兴的老茶区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其发展情况作一介绍,并谈些浅识。一、茶叶的高速发展宜兴市的茶叶,1990年产量已达5255吨,占了全省茶叶总产量的37.6%,比1966年的550多吨增长9.55倍;茶园面积达5.64万亩,比1966年的2万亩增加了1.82倍;茶叶亩产达到93.2kg,超过全省平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前全球茶叶市场经营状况,可以看到我国绿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极具影响力和话语权。而茶叶在国际市场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就是产品经营国际化,而想要实现茶叶产品国际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产品的包装翻译问题。同时想要对其他国家的茶叶产品进行有效消费和认知,也需要解决产品包装的翻译问题。本文拟从茶叶外包装翻译工作的特点及状况分析入手,结合茶叶外包装翻译活动开展的价值认知,从而探究茶叶外包装翻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研究解决茶叶外包装翻译问题的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6.
茶叶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广大茶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它对广大茶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茶叶大发展的几年间,由干生物适应的结果,大部分老茶区出现了病虫害逐年加重的趋势,茶树B我维持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加大,生产成本显著提高,这不?..  相似文献   

17.
西南茶区病虫发生与防治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该区茶树资源丰富,茶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促进西南茶区茶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科技部下达了公益基金课题“西部茶叶优质原料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四川、重庆和贵州(下简称川渝黔)地处西南茶区,气候温暖,适合茶树生长,但病虫种类繁多。为了解近年来西南茶区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2006年笔者选择川渝黔三省(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现将结果分析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茶树属多年生采叶作物,对氮素的需求量很高,在茶叶生产中人们都十分重视氮肥的施用。当前主要是施用尿素,它虽也取得较好的施用效果,但它属非极性的速效性化肥,溶解决,在未被脉酶分解之前土壤对它的吸附能力差,流失量大,不仅增产提质效果降低,而且还污染了茶区水源和土壤。因此,优化茶园氮肥品种,改进施肥技术已是当前茶叶生产集约化管理和茶区环境科学的重要议题。就此,我们将普通尿素经过化学处理,使它缩合成一种高分子的援效尿素,现将它在茶园土壤中的释放情况及对茶树生长影响试验介绍如下:一、缓效尿素在茶园土壤中的释…  相似文献   

19.
张霞 《福建茶叶》2016,(8):10-11
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当前茶叶产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机遇期。对整个茶叶生产来说,需要通过使用计算机来提升自身生产效率以及茶叶生产品质,因此整个茶叶生产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日益增加。对茶叶生产来说,其中涉及到茶园管理、加工制作等等各个环节,通过有效应用计算机,将为整个茶叶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帮助和支撑。本文拟从茶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细节分析入手,结合分析茶叶生产各个环节中计算机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20.
温州茶区茶树品种结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众多的特早生茶树品种,成为浙江茶区最早生产茶叶的产区。温州早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然而,良好的自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品种结构不合理引发的茶叶生产季节短、生产“洪峰”突出等问题制约了温州早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温州茶区的茶树品种结构进行了凋研分析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