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正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北纬27°、46',东经117°、02',既是旅游圣地,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世遗产地。武夷岩茶被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所喜欢,由于武夷山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所以武夷岩茶的病虫害防治是武夷山茶农最关心的事,关系到千家万户,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茶农科学防治茶树病虫害,本文将多年来武夷岩茶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实用枝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武夷岩茶应对入世挑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产于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是世界四大茶种之福建中小叶种的代表,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和乌龙茶的鼻祖,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岩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文化内涵丰厚,其独具特色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被称为乌龙茶的珍品。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武夷岩茶的影响是重大和深远的。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既有面临“洋茶”的挑战,又有进入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总的来说是机遇多于挑战。1 武夷岩茶产业现状武夷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品种资源优良等优越的自然条…  相似文献   

3.
走向产业化是武夷岩茶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所产乌龙茶(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具有独特的“岩韵”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产品销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外,还远销美国、英国等地,内销市场也在不断拓展。随着武夷山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机场的开通和铁路的建成等外部条件日趋完善,加上武夷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日益扩大,武夷岩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现就如何让武夷岩茶走向产业化作如下浅析。1 武夷岩茶产业的现状全市茶园面积6400hm2,产量4130t,全市种植茶叶的乡(镇)有9个,占总数的90%,村有76个,占总数的66%。户有22万户,占总数的61%。茶叶加工厂51家。销售门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被调查的11家具代表性的武夷岩茶茶叶企业的产品、产量、产值、市场、机械配置等生产情况为依据,介绍当前武夷岩茶的生产概貌,阐述了当前武夷岩茶生产发展的优劣势,对其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武夷岩茶随着武夷山双世遗的申报成功,武夷山旅游的升温,武夷山茶文化的大力推广,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股武夷岩茶热迅速在全同各地兴起。武夷岩茶成为武夷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6.
刘旋 《福建茶叶》2007,(3):35-36
本文以2003年被调查的11家具代表性的武夷岩茶茶叶企业的产品、产量、产值、市场、机械配置等生产情况为依据,介绍当前武夷岩茶的生产概貌,阐述了当前武夷岩茶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7.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肉桂是岩茶的后起之秀。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武夷岩茶"岩韵"产生的原因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因素主要有适制乌龙茶的优良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茶文化遗产。在众多茶文化遗产中,有一类茶文化是非常有名的,它就是武夷岩茶大红袍,这一种类出现时间相对较晚,因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在明、清时代才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时,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生产方式的制约,很多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制作工艺都是通过口头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的。如何对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手工艺进行传承与创新成为目前每一位茶艺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考虑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的创新,也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传播这些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9.
陈德华 《中国茶叶》2005,27(6):47-48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武夷岩茶即为其名产,而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中的杰出代表,品质优异,并被列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宝.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自清代以来武夷岩茶品类的历史面貌,体现武夷岩茶在不同时期的认知过程。武夷岩茶经种植、生产进入消费市场、品饮生活等环境,呈现丰富的品类样态,也是武夷茶文化的重要一面。本文探讨武夷岩茶分类的重要性,以凝聚武夷岩茶的品牌力量,促进武夷山茶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都是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传播,武夷岩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媒介因素的的影响,导致其传播受限。该研究从武夷岩茶文化传播载体着手,分析了木板年画这种传播载体的本体优势,剖析了武夷岩茶文化的传播现状,旨在在木板年画与武夷岩茶文化传播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在两者相融合的基础上扩展武夷岩茶文化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武夷岩茶烘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性强,是形成岩茶特有香气和独特茶汤口感风韵的关键工序。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炖火原则及火功与岩茶品质风味的关系。旨在为武夷岩茶的加工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武夷岩茶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而闻名天下。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就了武夷岩茶的绝佳品质,尤其精制工艺,对最终形成武夷岩茶色、香、味、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从事茶叶加工的实际经验,浅谈一些武夷岩茶的精制焙火工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茶饮大国,饮茶人群遍及各个年龄阶段。武夷岩茶是我国代表性茶叶之一,素有中国传统名茶之称。武夷岩茶茶树生长在岩缝当中,故此得名。武夷岩茶有诸多功效,包含提升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等,这也是国内社会大众对于武夷岩茶始终保持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大众对于武夷岩茶质量、产量要求的提升,各种不同的制作工艺开始应用。本文针对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期探寻得到一种最科学合理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合阐述了武夷岩茶拼配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通过从武夷岩茶品种特性,茶叶制作工艺,茶叶原料成本控制,茶叶成品品质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武夷岩茶拼配技艺进行初步梳理,以期能为武夷岩茶品质提升以及产品稳定性提供理论之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武夷岩茶水仙4个等级、肉桂3个等级和大红袍3个等级的标准实物参考样感官品质特征和基本理化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实物参考样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武夷岩茶地方标准的要求,所制作的武夷岩茶标准样品可用于指导武夷岩茶生产和感官审评检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形象营销的角度出发,试图先从武夷岩茶产品本身特性,调查不同消费者对武夷岩茶形象的满意程度,分析调查结果并找出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武夷岩茶形象行销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解读“非遗”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11,33(6):37-38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五年来,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这对宣传武夷岩茶、弘扬武夷茶文化产生了进一步的作用。但是,至今还有些人不但对此"非遗"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19.
为发扬悠久茶文化,树立武夷岩茶中华名茶形象、适应世界双遗产的更高要求,"2000年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节暨‘凯捷杯'茶王赛"于7月底在武夷山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福建茶叶》2009,32(1):54-55
为提升福建省武夷岩茶的质量水平,推动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日前,武夷山市依据GB/T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文本启动了全国首创的武夷岩茶国家实物标准样品第四次复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