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平县2014~2017年引种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在当地引种栽培表现良好,经济效益可观,可在砂石山区或砂质壤土地区推广发展。基于4年的栽培管理实践,从园地选择整理、建园栽植、地下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籽采收等方面,提出砂石山地油用牡丹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江苏薄壳山核桃和油用牡丹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壳山核桃和油用牡丹是近年来江苏推广栽培的主要木本油料树种。至2017年4月,江苏薄壳山核桃和油用牡丹的栽培面积已达6 400 hm~2,其中油用牡丹1 800 hm~2,薄壳山核桃4 600 hm~2,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直接参与度不高,产业基础薄弱、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为促进江苏薄壳山核桃和油用牡丹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加强种苗管理、强化技术培训、优化推广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夯实产业基础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条件下油用牡丹种子产量及含油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用牡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凤丹牡丹为研究对象,连续4年定点观测了平原露地栽培、林下间作和旱薄山地露地栽培3种栽培条件下油用牡丹产量的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了不同郁闭度对林下间作的油用牡丹果实经济性状和含油率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油用牡丹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在平原露地和郁闭度0.4的女贞林下栽培,株行距0.3 m×0.6 m,栽后第4年,种子(含水量13%)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2 920.5和1 854.0 kg/hm2。凤丹牡丹在旱薄山地栽培,株行距0.5 m×0.6 m,栽后第5年,种子(含水量13%)单位面积产量2 292.0 kg/hm2。株行距为0.3 m×0.6 m或0.5 m×0.6 m时,凤丹牡丹栽后第4年即出现郁闭,牡丹植株达到郁闭后,油用牡丹种子年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露地栽培油用牡丹种子产量高于林下栽培。林下栽培时,乔木林郁闭度以0.3为最宜,乔木林郁闭度为0.6时,种植6 a的油用牡丹平均单株蓇葖果数量及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露地栽培下降44.96%和42.78%。不同郁闭度林下种植的油用牡丹种子含油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种子含油率范围为19.5%~21.9%。油用牡丹盛花期持续降雨会严重影响坐果率。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前人在贵州省其他地区引种油用牡丹的栽培研究现状,初步探讨了在黔南州引种油用牡丹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后期有效地推广油用牡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保康紫斑’牡丹生长适应性及结籽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保康紫斑’牡丹为材料,对湖北省不同地区引种栽培的‘保康紫斑’牡丹的生长指标、花性状指标及果荚大小、种子百粒质量、种子含油率等结籽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保康紫斑’牡丹在不同地区引种种植都能生长,但若以发展油用牡丹为目的进行人工栽培,最好选择中高海拔地区(1200 ~2600 m)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紫斑牡丹作为我国重要的油用植物,其栽培管理及产业前景逐渐被人们看好。该文根据辽宁地区紫斑牡丹育苗和栽培管理的生产实践,以及对已有紫斑牡丹栽培技术进行集成与创新,提出适宜辽宁地区生产的紫斑牡丹培育技术体系,摸索出覆盖玉米秸秆的越冬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给南方地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以四川湿润气候区的油用牡丹‘凤丹’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基肥的施用对牡丹结实情况和籽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共设置了油枯(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复合肥(0.1 kg/株)6个基肥处理,观测不同基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结籽性,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采用气相质谱法(CG-MS)对油用牡丹籽单体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单株施牛粪0.1 kg+复合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的单籽质量(0.470±0.029) g,籽长(10.452±0.266) mm,籽宽(8.660±0.056) mm,均好于其他施肥处理。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在不同基肥处理下差异不明显,但单体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GC-MS分析,在油用牡丹籽油中检测出13种单体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榆树酸和木蜡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烯酸、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40.27%),其次为亚油酸和油酸,分别为29.02%、22.03%。【结论】单株施牛粪0.5 kg+复合肥处理对促进油用牡丹籽亚麻酸含量提高的效果最佳,在该处理下亚麻酸含量可达(45.97±0.01)%。  相似文献   

8.
牡丹是我国独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多年来牡丹江市园林管理处分别引进菏泽牡丹、洛阳牡丹和兰州紫斑牡丹进行了引种栽培。本文主要从引种牡丹产地自然条件、成活状况及越冬防寒等方面对三产地牡丹进行观察、研究,为北方城市引种栽培牡丹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四川高含油量牡丹品种“丹凤1号”良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四川地区发展的高含油量的油用牡丹品种,以紫斑、赵粉、凤丹等6个引种牡丹品种为材料,测定其单株果荚数、出籽率等丰产指标,牡丹籽含油率和籽油有效成分(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含量。结果表明,凤丹为四川地区表现最好的油用牡丹品种。2014年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将该品种认定为良种,并命名为"丹凤1号"。"丹凤1号"平均含油率36.5%,单株产籽量(干)203.16g,每公顷产量可达3 900kg。  相似文献   

10.
油用牡丹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周口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发展油用牡丹上有独特的优势。试验从土壤处理、种苗处理和栽植时间3个要素入手,从洛阳和荷泽两地引种凤丹牡丹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观察其适生性,总结了引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