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鄂温克旗东苏木沙地13a人工杨柴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平茬方式(留茬高度、带状与块状、预留盖度)对杨柴林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4种平茬高度(0~5,10,20~30和40~50cm),留茬0~5cm时,分枝数、生物量等各生长项指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2)带状与块状处理间无显著差异,4种平茬带宽(2m、4m、6m、8m)对杨柴的生长状况的影响差异显著,带宽8m时,各项生长指标最大;(3)4种预留盖度(10%,20%,30%,40%)对杨柴的生长状况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平茬强度(预留盖度10%、20%、30%、40%)及未平茬杨柴林(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粒径组成进行研究,了解平茬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杨柴林分结构调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预留盖度10%~30%平茬可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预留盖度20%较对照提高了137.50%;预留盖度30%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6.29%;4种预留盖度平茬处理样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杨柴林土壤养分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效应,主要集中在0~5 cm土层。(2)平茬提高了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降低了砂粒含量,对0~10 cm土层影响较大,预留盖度20%较对照0~20 cm土层黏粒和粉粒含量提高了205.68%和144.97%,砂粒含量降低了7.65%。(3)基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考虑,建议飞播杨柴林在平茬抚育时选择20%~30%的预留盖度为宜。  相似文献   

3.
针对科尔沁沙地杨柴生物沙障的生存现状和生长动态规律,分析了经过不同预留盖度和留茬高度的平茬处理后杨柴生物沙障和林间草本植被的恢复情况及其防风固沙效益,结果表明:平茬对杨柴及其林间草本的生长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平茬后的第1年内,预留盖度10%和留茬高度0 cm(齐地刈割)对杨柴生长最为有利;综合风速和风蚀量的测定分析发...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复壮林分、减轻红缘天牛危害的目的,对不同坡向、不同坡位的沙棘进行平茬试验,平茬后留茬高度分-5 cm、0 cm、5 cm和10 cm 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平茬对当年沙棘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平茬后植株的冠幅等显著减小;不同留茬高度间沙棘的生长仅有较小的差异;平茬能有效地降低红缘天牛的数量,减轻其对沙棘的危害,但不同留茬高度之间无显著差别;坡向和坡位及其交互作用对红缘天牛的为害没有显著影响,对沙棘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阳坡坡中和坡下及阴坡坡中的沙棘生长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林为研究对象,对杨柴林的平茬方式、预留盖度、平茬周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带状平茬可降低林分的枯枝率,提高单位面积内株丛数量,其单位面积内活枝数量是平茬前的1.51倍;预留30%~40%盖度单位面积内具有较高的株丛数量、活枝数量和生物量,同时具有较低的枯枝率,可在生产中选择此范围预留盖度进行作业;通过连年监测,平茬第3 a枯枝率可达到24.21%~49.89%,杨柴林表现为衰退,在生产中可选择3 a作为飞播杨柴林的平茬周期。  相似文献   

6.
石羊河流域下游白刺平茬复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刺是石羊河下游沙区常见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优良灌木。通过设置不同的平茬处理,研究平茬对白刺萌芽期、新枝生长、生物量、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 cm、2 cm和5 cm处理对平茬后的新枝萌芽期影响相对较少,8 cm和10 cm处理对萌芽期影响相对较大,平茬后新生枝萌芽比对照(CK)平均推迟了13.8 d。平茬处理后,新枝主枝长增长效果排序为5 cm8 cm10 cm2 cm0 cm;干枝生物量大小排序为5 cm8 cm10 cm2 cm0 cm;干根生物量大小排序为5 cm10 cm2 cm8 cm0 cm;干叶生物量大小排序为5 cm10 cm8 cm0 cm2 cm。从白刺平茬后整体效果来看,5 cm处理后的新生枝生长及生物量均比其他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平茬模式下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叶形态性状及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变化规律,筛选促进中间锦鸡儿恢复生长的最优的平茬高度,以鄂托克旗典型生态脆弱区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进行10 cm(H1)、15 cm(H2)和20 cm(H3)平茬高度处理,并以未平茬中间锦鸡儿作为对照(CK),分析平茬对中间锦鸡儿叶形态性状、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间锦鸡儿叶形态性状中各个指标表明,平茬15 cm处理模式均优于其他平茬模式。(2)平茬高度对中间锦鸡儿叶组织化学性状影响显著,且平茬15 cm处理时优于其他平茬模式。(3)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呈现出H2>H1>H3>CK。不同平茬高度处理的叶功能性状基本表现为H2>H1>H3>CK,15 cm平茬高度处理最优,表明鄂托克旗生态交错区中间锦鸡儿应采取15 cm平茬高度处理以提高其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8.
以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人工灌木林平茬年龄、平茬高度及平茬周期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沙地沙柳造林后3~6a内应进行首次平茬复壮,进入丰产期后平茬周期以3~4a为宜,此时生物量收获最高;沙柳人工林平茬留茬高度应控制在5cm左右,平茬后生物量积累最快。  相似文献   

9.
红皮沙拐枣在腾格里沙漠南缘造林及人工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季和秋季(雨季)采用红皮沙拐枣实生苗和插穗扦插造林,研究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将4年生红皮沙拐枣防风固沙林采用不同季节和不同留茬高度平茬措施复壮。研究表明:春季采用实生苗造林的效果最好,尤其采用泥浆蘸根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平茬是促进红皮沙拐枣复壮的有效措施,4月份平茬后萌发新枝的数量和植物生长量都大于6月份,平茬高度在10~40 cm范围,随着平茬高度的增加,萌发新枝的数量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退化白刺进行3种方式机械平茬复壮试验,结果表明:(1)平茬白刺冠幅、萌条数量、萌条枝长和地径较未平茬植株均显著提高,表明平茬能促进白刺生长,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白刺的生物量;(2)平茬白刺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量高于未平茬的白刺,平茬的白刺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地上部分生长迅速;(3)3种平茬方式生长表现存在差异,全面平茬在各项指标上具有优势。若后期注重的是平茬以后的萌发以及高生长,建议采用全面平茬方式;若注重林分防风固沙效能,建议采用平茬一半或者间隔平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