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青素是由类黄酮合成途径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时会使茶树新梢呈现红色或紫色。同时,花青素相比儿茶素等具有更明显的抗氧化、预防肿瘤等药理保健作用。文章就茶树花青素合成途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为高花青素茶树的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茶树花青素的组成、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等种质对茶树花青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该种质其他生化成分的特点,并从新品种(系)选育和高花青素茶产品开发两个方面综述了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进展,旨在为茶树花青素的代谢和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与抗氧化剂,在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茶树紫芽作为一种高花青素含量的特异性茶树资源,其创新利用研究逐渐深入,特色紫芽茶树品种的选育和高花青素茶叶产品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茶树紫芽花青素的结构性质、代谢途径、提取工艺和功能作用等,以期为茶叶紫芽花青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青素是一类重要的多酚类物质,也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调节血脂、抗癌、降压等作用。紫芽茶叶中花青素含量较丰富,因此相关特异品种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花青素的研究现状,主要综述了茶树花青素的种类、生物合成、生理功能以及影响茶树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其他内外因素等,以期为茶树花青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郑新强  李明  张龙杰  黄杨  吴颖  韩震  王开荣  梁月荣 《茶叶》2021,47(4):195-199
叶色紫化茶树鲜叶花青素含量高,叶色特异,可用于开发特殊风味茶产品;其叶色斑斓的茶树还可以作为观赏园艺植物.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在课题组近10余年来在紫化系茶树品种选育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包括育种资源收集及创新,新品种选育,育种鉴定和高产优质配套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紫芽茶树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芽茶树武夷奇种C18-1的一芽二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优化茶树花青素总量的提取方法,并分析其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溶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树花青素总量提取均有影响,本研究获得花青素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3%的盐酸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回流浸提1 h。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花青素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季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季节性差异显著;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均在春季中含量最高,茶多酚和花青素均在夏季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3个紫化茶树品种(系)(紫福星1号、紫娟、红叶1号)、2个绿叶品种(肉桂、福鼎大白茶)以及1个白化品系(白鸡冠)为供试材料,对主要呈色物质(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三类植物激素[脱落酸(ABA)、茉莉酸(JA)、水杨酸(SA)]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紫化茶树品种的花青素和ABA含量普遍较高,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ABA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则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分析紫化茶树不同叶位的ABA与花青素含量,结合两者相关基因在不同叶色茶树叶片中的表达情况显示,ABA对茶树花青素合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晨曦  黄艳  孙威江 《茶叶科学》2020,40(4):441-453
原花青素是茶叶中一类重要的多酚类物质,也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近年来茶叶中含有的原花青素类物质(Proanthocyanidins,PAs)受到广泛关注。对茶树中原花青素类物质的研究有助于推进茶树生长过程中多酚类代谢途径研究,在茶叶生物化学基础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原花青素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原花青素与花青素的关系、茶叶中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缩合机理、茶叶中原花青素的类型,以及在茶叶中的含量差异和应用现状,并探讨其研究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茶树CsPAL3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由多基因家族编码,是花青素等多酚物质合成途径的起始酶,对其合成具有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紫化茶树武夷奇种C18茶树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CsPAL基因cDNA,命名为CsPAL3(登录号为KY865305),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并检测不同叶色茶树品种(系)中的花青素总量及茶树PAL家族成员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CsPAL3基因全长cDNA为2β518βbp,包含一个完整的2β130β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70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稳定亲水性蛋白,预测分子量为77.40βkD,理论等电点为6.26;Blast分析序列发现CsPAL3与芒果的MiPAL相似性最高,为87%。而在同源进化树分析中与芍药的PiPAL亲缘关系较近。紫化茶树的花青素总量和CsPALa、CsPALc、CsPAL3(CsPALe)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常规绿叶茶树和白化茶树。这表明茶树CsPALa、CsPALc、CsPAL3(CsPALe)基因上调表达可能促进茶树花青素合成积累,使得茶树叶片呈现紫色。  相似文献   

10.
花青素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对其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已经从多种植物中对花青素进行了提取并进行了开发,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关于花青素的研究,综述了植物(及甜菜)花青素的研究现状、特性、生物活性及药用保健作用研究,旨在为甜菜花青素的资源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紫色深浅不一的5个特定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中的花青素、茶多酚、黄酮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深浅与花青素含量关系密切,与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天然色素保健功能的深入研究,茶叶花青素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花青素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茶树紫芽花色苷代谢机制及富集特性、茶叶花色苷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茶叶花青素提取分离与纯化方法、生物活性及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茶叶花青素及其苷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08,(6):40-40
通过测定茶树特异性紫芽品种芽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及其各组分、黄酮类、花青素的含量,探讨紫芽品种芽叶中多酚类物质组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关系密切,芽叶紫色程度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深紫品种的花青素含量约为浅紫品种的5倍,常规品种紫色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为其正常黄绿色芽叶的2.46倍。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黄酮类、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均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紫娟为代表的紫色芽叶品种,由于其高花青素含量所具有的抗氧化、消炎、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独特的保健功效,使其具有更加独特的开发特色以及健康茶产品的发展前景.文章分别从花青素合成途径与调控因素、特异性紫色芽叶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紫色芽叶茶树品种的生理特性、紫色芽叶茶加工工艺等4个方面就当前紫色芽叶茶树品种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5.
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海华  梁名志  王丽  罗琼仙  赵甜甜 《茶叶》2011,37(4):217-22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及研究人员在植物花青素的发现、种类、结构、合成途径、生理活性及生物合成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工作和进展,并展望了花青素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作为一种强自由基清除剂,它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功能。紫芽茶树作为一种高花青素含量的特异性茶树资源,其研究与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解茶树紫芽中花青素形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自选紫芽品种9803与绿芽品种9806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得到42条与花青素代谢相关的unigene,其中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中的有34条,未在参考基因组中登录的有8条。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42个基因被富集到5个代谢通路中,包括类黄酮合成途径,木质素合成途径,黄酮和黄酮醇合成途径,油菜素甾醇合成途径,以及参与转录因子的编码。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荧光定量PCR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转录组测序数据可靠。本次试验在转录组水平上筛选出了茶叶紫芽花青素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为进一步揭示茶叶紫芽产生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是植物的主要呈色物质。文章根据国内外对花青素的研究报道简述了近几年来有关植物花青素的种类、来源和应用以及外界因素影响花青素合成的生物学适应性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茶树内源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茶树内源激素基本提取,测定方法及内源激素对茶树等植物生长发育,抗性,同化物的分配等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对植物内源激素应用于茶树栽培,育种等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二、云南新茶种的不断发现国内许多单位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云南的茶树品种资源,于50年代初开始,先后进行过不同形式的植物考察和茶树品种资源考察,发掘出大量茶树地方品种和野生茶树,并且还发现20多个新茶种(变种)。下面将不同时期考察结果作一简述。 (一)植物综合考察这是指多科、属性的植物考察。因在云南各地海拔1100~2800米范围内,山茶科植物常与壳斗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等科植物共同组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类型,因此,在进行上述科、属植物考察中常可同时发现一些茶树资源。例如,50年代的中苏联合植物考察和以后由昆明植物研究所组织的多次植  相似文献   

20.
酸性土壤占世界可耕作土壤的30%~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铝毒是酸性土壤中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作为铝富集植物,茶树体内铝含量是其他植物的几十倍,且不表现出根尖生长受抑制及根冠表皮脱落等典型铝毒症状,适宜浓度的铝还能促进茶树的生长。本文主要对茶树铝富集特性、铝在茶树细胞内存在形态及亚细胞分布、茶树对铝的生理响应、茶树耐铝聚铝的可能机理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后续研究思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