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明湿润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对辽东、辽南、辽西、辽北的气象因子和红松人工林的生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和北部湿润度偏大,西部和南部湿润度偏小.湿润度在0.7以上的辽东地区,红松人工林生长旺盛,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势都最佳;湿润度在0.5左右的辽南、辽北地区,红松人工林能正常生长;湿润度在0.3左右...  相似文献   

2.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红松是我国主要珍贵用材树种之一。解放以来延边造了大量红松人工林,现大多数都苍郁成林,但近几年来林内发现一种较为严重的真菌性病害——红松烂皮病。由于该病蔓延迅速,致使红松幼树大量枯梢或枯死,给大面积红松人工林造成很大威胁。为摸索该病的分布、病原、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我们对这一地区红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一、分布与危害红松烂皮病是一种弱寄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据记载,在芬兰、德国、挪威和瑞士该病曾造成枝条大量干枯。在国内,辽宁、山东、  相似文献   

3.
红松人工林林木分杈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松人工林林木分杈较早而且普遍,个别林分分权木达到98.8%,降低了材种的出材率和木材质量,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是,由于红松人工林出现了较多的分杈木,使有些同志对人工培育红松的前途产生了怀疑。因此,探讨红松分权的原因,进而找出防治分杈的措施则有重大意义。我们结合红松人工林调查研究,以草河口地区为主,并在辽宁东部山区,采用标准地法(面积为0.10—0.25公顷)调查了林木分权现象。现将调查结果加以整理,供有关同志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红松是我国东北的珍贵树种。十几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红松人工幼林,均不同程度地受疱锈病为害。国内最早于1957年在我省草河口地区的红松人工林内发现该病,至1975年调查,抚顺、丹东、本溪等地13万亩(不包括近年新植幼林)红松人工林,发生面积达6万亩,占该地区红松总面积46.1%,已有1600亩红松林毁于该病的为害。发病严重的林分发病率达75%,严重威胁着红松造林事业的发展。 1958年以来,中科院林土所、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东北林学院等单位,对该病  相似文献   

5.
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营林治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调查记录了红松人工林中发生危害的5种病原菌和44种昆虫。在辽宁东部红松栽培区,为害红松的叶部害虫以松阿扁叶蜂为优势种;枝干害虫以松梢象甲、红松切梢小蠹为优势种;果实害虫以红松球果螟为主。同时,提出了防治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的营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红松人工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根据红松人工林的不同发展阶段,调查了红松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红松人工林在各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对当前红松人工林的研究在学科上进行了划分,概述了红松在不同学科的研究内容及进展情况,为红松人工林的研究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红松疱锈病损失量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松疱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在我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的广大红松原始林和人工林区普遍发生,蔓延速度很快,病情逐年加重,极大地威胁了现有红松人工林的生长和发展。1976年以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准确掌握红松疱锈  相似文献   

8.
草河口地区红松人工林生长及其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草河口地区红松人工林至今已有54年历史,是我国最早的红松人工林,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采用17—50年生,10—16地位指数红松人工林的35块标准地材料,对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等因子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以研究其生长现状及其规律,为采取有效的经营措施,促进红松人工林的速生丰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态稳定性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评估指标。红松人工栽植在辽宁东部得到广泛推广,研究人工红松种群动态是认识辽宁东部区域生态系统的基础,分析间伐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的种群动态的影响对认识局部地区的生态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人工红松种群的5块强度间伐区,经过连续20年固定样地的观测数据分析得出:强度间伐后的红松人工种群生长规律大致为a_(81)a_(66)a_(71)a_(44)a_(38);在密度1670时为下凹生长趋势;郁闭度对人工红松种群生长有促进作用,林下没有发现更新幼苗,说明强度间伐后红松人工林生态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辽西地区樟子松、红松、油松人工林生长情况的广泛调查,对3 个树种的具体表现做了综合评价。认为樟子松可大量发展,油松应适度发展,红松应慎重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分析我国加入WTO后茶业的机遇和面临的严竣问题 ,提出西双版纳茶业发展应加速低产茶园改造 ,推广无性系良种 ;保护茶园生态 ,应用生物技术 ;调整产品结构 ,开拓国内外市场 ;建立龙头产业 ,实施名牌战备等四项建议。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 ,为我国茶叶出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 ,19世纪几乎垄断了整个世界茶叶市场 ,进入 2 0世纪 ,肯尼亚、斯里兰卡后来居上。 1999年全国茶叶产量达 6 8万t,出口仅2 0 .2 9万t,云南茶叶产量 7.5万t,出口仅 1.0 3万t,版纳茶叶产量 1.5万t,几乎全部内销。国茶出口不畅 ,其主要原因是受经营机制和产品质量的制约 ,如何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 ,振兴国茶在国际市场的声誉 ,促进版纳茶业再上新台阶 ,必须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 ,改革现行茶叶经营机制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