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聚类分析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利用分区在土地管理及指导土地利用方向上有着重要意义,在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方式上,城市郊区有明显的近郊、中郊、远郊之分。郊区如何划定近郊、中郊和远郊,衣业区划成果难以界定。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选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对合肥市郊区进行了土地利用聚类分区,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以济源市梨林镇为例,分析该镇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运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结合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有关控制指标,对梨林镇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建立土地利用结构方案优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出梨林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最优方案,为全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定量"参考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量模型的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9年浈江区及各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对韶关市浈江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各镇的土地利用多样化和集中化程度具有地域差异;组合类型较少;耕地仅在1个镇具有区位意义,建设用地在大部分镇具有区位意义。  相似文献   

4.
熊德惠 《农技服务》2010,27(11):1503-1506,1525
根据黔南州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调整原则,黔南州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贵州省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以及黔南州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作出了黔南州2006~2020年各业用地结构调整布局。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普遍存在的产业集聚现象,探索和分析了伊宁市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方法及模式,以确定该市正确的调整方向和应对策略。提出以产业集聚现状为基础,运用多样化系数、集中化指数和组合类型等模型综合分析伊宁市土地利用结构,并对伊宁市进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产业集聚现状,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确定了伊宁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6.
武晶  徐华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70-5073
基于阿克苏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测算模型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定量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1996~2008年,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至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为0.977 4,比1996年增加了0.123 7。交通用地、耕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园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所占比例的高低是影响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的主要因素。②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表现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经济发展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导致了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迅速变化。其中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相关系数最大,为0.988,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农九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九师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对土地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寻求满足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种植业结构、农用地结构、建设用地结构均得到了较好的优化;耕地实现了总量动态平衡并略有增加的目标;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实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8.
陈芳  毛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73-6378
介绍了村镇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分析了我国村镇土地利用结构现状,采用相关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和统计软件,构建了全国范围内6类用地结构随经济发展的演化模型,利用演化模型对我国各省份农用地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评估特定地区村镇土地利用的结构合理性,可为村镇土地利用规划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鄱阳湖区11个县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鄱阳湖区各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塬区→沟壑区→丘陵区、城镇近郊→远郊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满洲里市原有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地籍图转化为1980西安坐标系地籍图的方法.重点研究宗地界址点的坐标转换途径,创立了对宗地界址点采用少量点解析转换,其余点采用图形转换的方法.该法用于坐标转换,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应用控制法量算面积的原理,对福建沿海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量算。文中叙述了控制法的原理,设计了面积量算的程序,并列举部分算例说明其应用。实际量算结果表明控制法是量算土地面积的一种较为严密的方法,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乌拉盖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模式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RS、GIS的高新科技手段,结合外业调查,编制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图,并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快速、准确、实时地掌握了土地利用现状。对乌拉盖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为该研究区域今后有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Fuzzy数学原理,介绍一种按立地条件适宜度对杉木的立地生产力水平和杉木优势木平均高进行预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立地因素适宜杉木生长的隶属函数,然后将林地的一系列立地因素指标数据转换为一组Fuzzy集合,从而根据Fuzzy滤波贴近度原理,确定杉木林地的立地生产力水平。据此,本文以杉木的地位指数概念为依据,再根据统计原理对不同林地各林龄的杉木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耕地问题主要是控制非农业占用耕地的数量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单产)二个方面。理想的耕地减少数量,是不致因耕地面积减少,使粮食减少而降低人均粮食数量。这个数字大约每年50万亩左右。预测2000年耕地面积将减少至9580万亩,人均耕地约为1.05亩,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要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农业用地、处理好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关系,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田面积,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各地要建立基本农田,把最好的土地用于农业,用于粮食,以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需要。注意地力培养,用养结合,注意有机肥及化肥的配合应用,抓中产田改造及水利建设,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本省后备资源开发和闲弃地的复垦利用,有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江苏现代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苏南、苏中、苏东和苏西北四大地区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明显极不平衡。为了推动江苏各地现代农业全面协调发展,首先根据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指标,分析了江苏四大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在区位、资源配置、农业科技装备存在差异的客观原因; 然后运用德尔菲法对江苏省13个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 最后从区域差异化发展视角,对江苏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区域间协同发展、土地流机制、提升产业化水平和强化科教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00户土地经营者的调查,对川中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投入水平和一定限度内,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土地生产率却因此下降。当农田投入超过1350元/公顷时,适当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有利于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回归分析确定土地质量评价因素权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种为基本单元统计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定量确定土地评价因素的权重,是一种新的尝试。该方法比传统的经验更具有科学性。同时,由于各地在土壤普查中积累了丰富的土种资料,此种方法也容易为基层掌握。以土种为基本单元统计资料,可以把因变量和自变量由于统计数据的误差缩小在土种范围,因而可以提高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相关总体效果,从而提高评价的精度。确定好土种基本产量是该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三峡库区有代表性的重庆万州地区选择4种典型利用方式,运用土壤质量演化指数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土壤质量演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旱地转变成其他利用方式后,土壤质量均向良性方向演化,而且果园改善最大,菜地次之,撂荒地也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丘陵山区红壤非耕地土壤退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内丘陵山地红壤非了主要有天然阔叶林,人工杉木林,人工马尾松林,人工油菜林和荒地,经过对这些非耕地土壤进行大量面上调查和定位研究后发现,除天然阔叶林外,这些非耕地土壤的退化现象极为普遍,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土壤剖面的逆向发育,土壤质地突变,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研究同时表明,导致土壤产生退化的主要原因为:(1)林业生产过程中林木更新和营林技术粗放;(2)林地投入少;(3)陡坡开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