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甘肃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36个开发区为例,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的基础上,运用协调度模型对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协调度模型能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和各子系统的协调度,还能根据单个指标的功效值分别找出引起系统不协调的具体指标及其实际水平;三种类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高低不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最高,经济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相对较低;部分开发区发展范围与评价范围不一致,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开发区实际,应考虑调整部分开发区四周范围。  相似文献   

2.
区域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具有内在的协调需求。以皖江示范区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示范区9个地级市在2008年、2011年、2014年3个评价时点上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示范区产业转移和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处于勉强协调阶段,但耦合协调程度不断增强,二者均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耦合协调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出以合肥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对研究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璧山高新技术产开发区对集约利用的隶属度最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集约利用;可通过采取加强内部挖潜、适度增加企业投资等措施合理促进园区节约集约用地,以确保开发区内土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德尔斐法和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投入产出效益2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异规律。其次,以2008~2016年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约利用度的时序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新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平均得分为61.41; 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呈现较高集约及以上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坡一带,欠集约及以下开发区分布于北疆北部和南疆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时序变化特征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的逐渐走强带动了集约利用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长期上涨的同步性和短期波动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8年,巢湖新型城镇化指数与土地集约利用指数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要低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从耦合度上看,安徽巢湖新型城...  相似文献   

6.
采用德尔斐法和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投入产出效益2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异规律。其次,以2008~2016年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约利用度的时序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新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平均得分为61.41; 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呈现较高集约及以上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坡一带,欠集约及以下开发区分布于北疆北部和南疆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时序变化特征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的逐渐走强带动了集约利用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长期上涨的同步性和短期波动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7.
开发区是产业转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当前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强度小、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该研究以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构建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赋权,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掌握区域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及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为政府制定集约用地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商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基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2000—2015年中国以及30个省份单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对其时空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0—2015年期间中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从空间格局演变来看,30个省份单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区域间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9.
在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耦合作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评价模型计算土地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2年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度差异不大,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走向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武汉市15个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结合2014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理想最优法确定统一理想值并计算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再对开发区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硚口、汉阳、江汉、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产出、土地综合效益等对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地处秦巴腹地的汉中市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系统,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4年汉中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测度数据,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2016—2020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三系统综合效益指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关联度较高,旅游效益、经济效益指数交替平稳增长,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波动较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稳步增长态势,经历了衰退失调(2000—2009年)、濒临失调(2010—2012年)和勉强协调(2013—2014年)发展阶段。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6年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621、0.674、0.730、0.791、0.855、0.924,发展态势良好,系统步入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魏菁华  许皞  邓红蒂  左玉强  苏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48-11851
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引入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SR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份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江苏省国家级开发区主要受土地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及经济效益影响,开发区所在母城经济状况及区位条件也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特别重视土地使用面临的压力和反馈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化与土利用集约利用密切相关。以湖北省鄂州市"多规合一"为契机,研究了2001-2013年鄂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二者的交互耦合作用机制,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构建了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将其分为拮抗、磨合和协调三大阶段9类状态。研究表明,鄂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化彼此作用,相互促进;耦合协调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由拮抗期经磨合期向协调期发展,呈螺旋上升趋势。最后,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山西省2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1999—2012年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部分开发区的实际调研,了解了山西省开发区的设置情况、土地利用现状、经济发展状况等,总结出山西省开发区建设中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部分开发区运行成本较高、管理体制不顺、规划和布局缺乏科学性、用地功能错位、产出效率低、低效用地多等突出问题;提出合理布局、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建立土地集约评估体系、建立和实施退出制度,加强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与调控,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扩大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效益,开发区的建设要立体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铜川开发区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铜川开发区不同用途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关系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特征上进行分析,应用Matlab软件编制二者相关性程序,建立数学模型,寻求最佳地价下的土地最有效利用。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开发区地价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呈正相关;空间上,开发区地价也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地价的升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但会出现峰值,即当地价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会随着地价的升高而快速递减。该研究对于完善开发区地价体系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016年的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情况,为未来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方向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因素分析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利用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得到江西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值,并进行排序。[结论]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基本为集约度较高和集约度中等。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耦合机制,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ArcGIS10和SPSS21进行了新疆16个城市2005年以及2012年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时空分析。结果发现:(1)7年来,新疆地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参数指标随时间在不断增加,新疆地区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另一类城市如石河子、哈密、阿勒泰等土地集约水平有较大程度提高,第三类城市如阿图什、喀什、和田等集约水平不高,但略有提升。(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与城市化进程交互作用,相互促进,但两者并非同步发展;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动态变化的,两系统间耦合关系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劣化。(3)通过耦合协调性分析发现,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不相匹配而且呈现地域性特征,且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空间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甘肃省34个省级开发区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最值化和百分比法,对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值法能增强评价指标间的显著性,真实反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全省开发区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较高,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较合理,但仍有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土地资源持续保障能力,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开发区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建立集约高效的开发区用地模式。综述了开发区概况、土地集约利用原理、评估的重要性、土地集约利用途径、评价体系、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顾湘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23-1327
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上海31个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进一步提升上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