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以不同叶型棉花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土壤水分处理,采用人工减源疏库的方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库源比变化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叶型品种新陆早13号在中水(控制0~6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条件下,叶源轻度胁迫显著增强剩余叶片光合能力,但光合物质累积量及向生殖器官的分配率和单株结铃数、铃重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子棉产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鸡脚叶型品种标杂A1在高水(控制0~6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条件下,库容轻度胁迫后叶片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累积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光合产物向蕾铃的分配加快,铃重增大,子棉产量有所增加;小叶型品种新陆早10号减源或疏库后子棉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因此,依据不同类型棉花源库关系对土壤水分的响应不同,通过棉田水分管理对源库进行调节,建立合理的库源比,可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2.
棉花群体叶面积载荷量与产量关系及对源的调节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通过对棉花单位叶面积负载的生殖器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叶面积载荷量[以单位叶面积负载的果节数(个/m2叶)、结铃数(个/m2叶)及生殖器官干重(kg/m2叶))能够促进棉花群体叶片光合强度提高和养分向棉铃输送增多,因而群体成铃数增多,产量提高。同时由剪叶、疏蕾试验揭示了,当群体叶面积系数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可通过提高叶面积载荷量使产量进一步上升,群体叶面积系数过大时,通过减少叶面积,提高叶面积载铃量可以使产量增加。而当叶面积过小时,虽叶面积载荷量增大,但终因光合面积太小,产量下降,因此叶面积载荷量可作为反映棉花群体源库是否协调及改进栽培技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闫棉67号为供试材料,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对棉花成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可以有效调节棉花株高和果枝数,增加棉花果节量,提高棉铃数,同时增加棉铃体积和棉铃重,显著提高棉花伏前桃和伏桃数量,增加籽棉产量,其中复硝酚钠和胺鲜酯复配处理效果最佳。各复配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常规棉新陆早13号、杂交棉标杂A1)为材料,在皮棉产量2500 kg以上的膜下滴灌高产条件下,于花铃期分别进行剪叶、疏蕾处理,研究了源库关系改变对叶片光合速率、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1/4叶后,新陆早13号剩余叶片光合速率(Pn)显著增加,14C同化物输出率及在棉铃中的分配率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与对照(CK)无明显差异;疏1/4蕾铃后,标杂A1叶片Pn和棉株光合物质累积未受到影响,但加速了同化物向棉铃的运转速率,增强了棉铃对茎叶和根系中同化物的再调运能力,产量高于CK。因此,依据不同品种对源库关系改变的响应,通过协调关键栽培技术调控源库关系,进而调节光合产物运转及分配的方向和速率,对实现新疆棉花超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初花期源库比变化对棉花下部"铃-叶系统"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棉花初花期进行去叶和去蕾处理,研究改变棉花源库比对早期"铃-叶"系统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源库比改变明显地影响着棉叶和棉铃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但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对源库比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减库处理可以提高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促进子棉中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提高单铃重,并促进后期果枝叶中叶绿素的合成,延长叶片功能期,但是不利于棉子中蛋白质的合成;减源处理促进前期果枝叶中叶绿素含量,但是使后期果枝叶中叶绿素含量快速下降,表现出早衰迹象;并且减源处理不利于叶片中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株型对棉铃时空分布及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1 997~ 1 998年研究了株型对棉花结铃时空分布及棉铃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简化整枝棉花最大成铃高峰期推迟 ,伏桃数量和所占比例降低 ,主茎各果枝、果节结铃数减少 ,所占比例降低 ,平均单铃重和衣分降低 ,但叶枝可间接结铃 ,完全可以补偿主茎结铃减少数量 ,故群体总结铃数增加 ,子棉和皮棉产量与对照持平或略增产。简化整枝早打主茎顶心 ,可提高棉株基部、中下部果枝结铃数和所占比例 ,叶枝结铃数增加 ,成铃高峰期提前 ,伏桃数量和所占比例增大 ,衣分提高 ,但群体铃数、全株平均单铃重并未增加 ,对子棉、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肥调控策略对膜下滴灌棉花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测定了膜下滴灌棉花常规灌溉施肥、优化灌溉、优化施肥等不同水肥调控处理下棉花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等冠层特征,分析了棉花冠层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规灌溉下氮磷配合的常规施肥可显著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极显著降低散射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结铃数和铃重,从而极显著提高子棉产量;只使用氮磷肥、不使用钾肥改为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略减,散射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降低,单株结铃数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子棉产量。在常规施肥下减少灌溉量、优化生育期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可增大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降低散射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提高铃重,从而显著提高子棉产量。  相似文献   

8.
氮肥与缩节胺配合对Bt棉源库特征和铃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氮肥和缩节胺配合对 Bt棉的棉铃发育影响表明 ,提高 Bt棉的中部外围和上部铃重可促进整株铃重增加 ,进一步提高产量。其生理机制表现为各部位棉铃对位叶叶绿素、Ru BPase和 ATP含量提高 ,棉铃中 IAA含量增加 ,蔗糖转化酶活性以及纤维素合成能力增强 ,子棉积累量增多。即整株源库活性的协调 ,特别是中部外围和上部铃及其对位叶与相应的中部和内围生理活性差异缩小是整株铃重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辽优1052及其亲本灌浆特性与源库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直立大穗型杂交稻辽优1052及其母本105B和父本C52做减源和减库处理,研究大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点。结果表明:三品种均为源限制型,都存在着两段灌浆现象。同一品种强弱势粒间灌浆过程差异较大。母本105B最终粒重较小,且强弱势粒间粒重差异较小;而杂交稻辽优1052及父本C52强弱势粒粒重差异较大。说明大穗小粒型品种源库矛盾较小。对于源限制型品种,减源能明显的缓和源库矛盾,尤其对最终粒重的提高有一定作用;而减库能加剧源库矛盾,使最终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稻品种的源库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汕优多系1号等组合为材料,在不同栽培密度下,通过对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状况茎、鞘光合产物分配及籽粒灌浆情况和经济性状的测定分析,确定不同水稻品种的源库特性为增源增产类和增源增库互作增产类2个类型。增源增产型: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换率较高(尤其是转换率),穗实粒数较低,千粒重较高,上部叶片(尤其是旗叶)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增源增库工作增产型源库关系较为协调,增源增库两方面影响,千粒重相对较小,茎、鞘物质的转换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