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实验林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调查综述王云华(辽宁省林业学校110101)省实验林场位于辽宁省的东部清原县城东南,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25”18’,北纬41“51’。属长白山系千山山脉龙岗支脉的北坡,是浑河发源地之一。海拔高多在500~800m,地势较...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实验林场森林经营重点调整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浑河源林区水源涵养林建设,以辽宁省实验林场为例,对其"十二·五"以来森林经营重点转变、经营规划调整、科学实验、示范林建设、新品种研究、非木质资源经济产出等做了简要阐述,并对今后森林经营重点调整的趋势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系统论、可持续发展论和生态经济论为指导,以森林立地分类评价为基础,采用森林立地因子、生态区位因子和经济社会因子对森林经营进行分类,在森林经营分类的基础上把森林类型等落实到山头地块,并对不同的森林经营类型提出了培育的主要措施和森林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4.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21世纪林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辽宁省实验林场自1991年以来,摆脱传统观念束缚,依靠科技进步,从森林分类经营,编制现代林业的森林经营方案入手,以项目建设为基础,营林体制改革为中心,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不断增强森林经营总体实力,并通过示范林建设,促进了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5.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林场经营方案实施情况为依据,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科学经营、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的综合效益,就能够不断地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和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自1956年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60 a的努力,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26.3%发展到现在的92.1%,林场的工作重心由荒山造林逐渐转向森林经营。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旺业甸实验林场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提出了"一近二化三育四用"10种森林经营模式,其中"一近"指森林近自然经营;"二化"指造林用种良种化和造林施工高标准化;"三育"指大径材培育、种材兼用林培育和苗材兼用林培育;"四用"指短轮伐集约经营利用、非木质资源开发利用、景观林培育利用和营林科技成果转化利用,以满足不同立地条件、不同育林阶段、不同林相目标、不同经营目标下森林经营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大背景,国有林场逐渐进入现代化林业建设的新时期.国有林场作为我国维持生态环境的中坚力量,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显得愈发关键.本文以江西省新余市国有山下实验林场为经营对象,以第七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同时参考省、市、县林业发展、森林培育与保护的相关规定,结合林场经营生产实际情况和发展思路,综合考虑未来林业发展的需要编制经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划分森林经营类型,提出了编制方案的方针、原则、目标和经营措施(主伐、间伐、低改、改培),着力提高森林质量、丰富林分结构、增强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根据辽宁省实验林场57年森林经营实践,通过森林资源清查和272块样地复查,系统分析了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林种结构、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调整等经营效果。57年间,活立木蓄积增长90.1万m3,森林覆盖率由28.1%提高到92.4%,累计生产木材68万m3。植物种类由建场初的97科506种,增加到2013年的114科1 139种,森林的年水源涵养能力达到5 000万m3以上。  相似文献   

9.
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分类及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方法。划分景观要素类型的因子一级为土地覆盖类型,二级为优势树种组。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1997年10a问金沟岭实验林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1987年和1997年主要的景观要素类型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1987年的斑块个数为592块,1997年为946块。斑块个数大幅度增加,反映出森林景观破碎化的趋势。10a问,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有所增加。文章对营林活动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景观斑块数量变化最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  相似文献   

10.
按照"生态效益首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路,编制了吉林省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桃山实验林场森林经营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探索林业复合经营发展之路,力争把桃山实验林场建设成为生态系统完整、各类资源持续利用、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具有自身特色和示范作用的实验林场。  相似文献   

11.
根据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公益林的具体情况和森林分类经营的需要,确定了划分经营类型的原则和依据,并将坡向因子引入经营类型划分之中,在次生用材林中划分出5个经营类型,即柞树林阴坡、柞树林阳坡、阔叶杂木林阴坡、桦树林阴坡、胡桃楸林阴坡经营类型,并分别制定了各经营类型的主要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立森林经营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经营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关键途径,编制森林经营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具体行动,科学合理编制规划与方案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森林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的内涵、作用、联系与区别,以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森林经营类型和森林作业法是规划与方案编制的核心要点,省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类型和与之相对应的森林作业法,森林经营方案应依据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组织落实适宜森林经营主体的森林经营类型和森林作业法。通过建立系统的森林经营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体系,实现森林质量全面持续精准提升。  相似文献   

13.
森林经营类型的划分,及其森林经营措施和森林经营管理类型的确定,是森林经营方案的核心内容。本文针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所处区位条件、森林资源基础和任务,利用最新进行的二类调查资料,按照森林经营主导任务和现实森林类型,将木兰林管局划分为6种森林经营类型组和相应的26种具体的森林经营类型。从不同森林经营类型、森林经营目标出发,结合现有经营技术水平,提出了不同森林经营类型主要经营技术措施和管理途径。并就森林经营方案有效实施,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构建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以及加强森林经营管理人员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森林发展类型的定义.分析了森林发展类型与森林经营类型的不同以及森林发展类型与森林类型的关系.提出了森林发展类型的设计要求、设计步骤、设计的技术方法.森林发展类型要实现森林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目标的协调,追求总体利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实验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辽宁省实验林场为例,充分应用现有资料,从四个方面评价了森林生态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森林发展类型的定义.分析了森林发展类型与森林经营类型的不同以及森林发展类型与森林类型的关系.提出了森林发展类型的设计要求、设计步骤、设计的技术方法.森林发展类型要实现森林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目标的协调,追求总体利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为研究对象,在ArcGIS平台下,根据社会需求和研究区森林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GIS的森林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评价母树保护、木材生产、水土保持和护路4个主要森林功能并制作森林功能区划图.结果表明:评价结果符合林场经营目标,也符合用材林、母树林成面,护路林成线和水土保持林点状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龙门口国营林场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龙门口国营林场的森林资源现状,确定了该林场的森林经营措施类型,通过森林经营措施类型的实施,实现森林经营类型所确定的目标,并在本经营期内的森林经营管理中层层落实、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陵川县所处地理位置及森林资源现状,利用最新的二类调查资料,根据森林现有状况、树种组成、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等因子,确定了11个森林经营类型。其中,公益林经营类型有7个,商品林经营类型有4个。同时从不同森林经营类型、森林经营目标出发,结合现有经营技术水平,提出了不同森林经营类型的主要经营措施和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目的意义 森林分类经营就是对森林实行科学管理、集约经营,在立地条件类型的基础上把森林划分为若干个经营类型,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以达到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 由于秦岭林区立地条件较差,地形复杂,河谷深切,迂回曲折,森林小气候明显。在森林经营过程中,要一场一策,经营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