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类各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推进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思政理念的培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部分课程思政案例的实施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期提高微生物学课堂育人的效果,也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农业经济学课程为例,基于OBE理念从育人目标设置、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设计,从课程思政案例建设、三轨教学模式和注重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进行了实践探索,期待达成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目标,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3.
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运用OBE理念的逆向设计原则,将课程思政与毕业要求对应的指标点进行有效统一,确定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开展融入思政元素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及教学内容优化;改进课程实施过程及课程考核和达成度评价等,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的产出导向教育体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和政治素养的同时,促进课程教学持续改进。该研究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动物传染病》是兽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该文从探索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动物传染病的专业知识特点,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及思政育人目标,详细介绍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案例应用于实践教学,以期为树立学生正确的专业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经验说明: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确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从校本资源、学科资源和社会资源中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围绕课程知识架构,对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重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教学内容;从修订教学育人大纲、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和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实施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四协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等。下一步应聚焦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继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69-271
随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林院校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举措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的相关要求和一些具体探索性实践,主要包括学校政策的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的完善、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团队的培养等方面。通过一年左右的实施,针对该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无论从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学生层面都获得了很好的肯定,达到了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教学协同育人的效果,最终实现培养合格农林专业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结合园艺类专业特点,提出融合课程思政的园艺产品营销教学设计应从重构教学目标、整合课程思政元素、革新教学策略、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实施“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以期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全课程育人背景和以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为基础的学情分析下,教师团队依托专业课程的教学平台,深入探索"园林综合实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以"共享花园"项目为融合基底,通过"三大主体、三大场域、三个阶段、八个过程"的全方位立体育人教学过程,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该课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广、应用性强。加强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是适应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时代需求。本文阐明了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微生物学课程中思政案例的挖掘和应用,探讨了将课程思政要素与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协同育人效应,从而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路径,该文以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确定、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思政育人成效评量及课程思政教学体会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为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具体教学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为例,从课程整体设计和具体知识点思政元素挖掘应用,课内课外教学各个环节 思政元素的发现与应用,进行工科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探索,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达到润物细 无声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基础性工程、系统工程和战略工程。以“水产品加工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提出了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以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体系。课程思政主要是一种“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是一种隐性思政教育方法,是思政教育在专业领域的具体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同向同行的关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在于:练好基本功,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整合思政育人目标,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育人有机统一;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打造立体化教学平台,优化全景育人教学环境;强化“三位一体”考核体系,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4.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根本。微生物学实验作为一门生物类专业实践课,对学生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有重要作用。以生物安全法为指导方针,以安全为价值导向,从微生物安全事件、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实验核心技术、微生物学实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实验生物安全法律责任、学生身边的案例7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重塑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发挥食品安全学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育人育才功能,首先,结合课程特点,确立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三重课程教学目标;其次,从课程专业知识内容和框架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形成了课程思政教育知识图谱;再次,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和线上教学等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并行的讲解和传授;最后,确定了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从而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其他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育人的重要途径,已成为高校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一。本文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工艺学”核心课程为例,从制定该课程思政的目标、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等几方面入手,探索实现该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达到更好的思政育人效果。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近年来课程思政已成为各个高等学校关注的重点,如何有效的开展课程思政,更好的为高校思政工作服务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和难点,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及典型育人案例、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德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以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及必要性;提出了通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加强过程考核、整合教学资源、课后评价反思提升等措施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确保高校各门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三全"育人目的。在"农村社会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笔者探索了在课程建设中加入思政元素内容的路径,在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中融入思政教学元素;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思政元素的具体内容,采取了案例法、对比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在"农村社会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有待后续教改解决的新问题,包括课程思政教学的系统化设计、师生之间良性有效的互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滕静  张晶  王凤舞  陈海华  孙萍  肖军霞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269-271,275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影响食品领域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以课程内容为主线,设计了7个思政专题,并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元化教学方式融入课堂.通过融入典型事件、产品、企业和人物等案例,使学生在道德诚信、文化自信、专业技术、包容创新、生态文明、责任使命、科学精神等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专业基础课食品化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育人,将为食品类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