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根据入侵物种少花蒺藜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传播扩散情况和通辽市境内入侵区域、危害状况,结合通辽市农牧业生产模式,提出了防控对策。为了防止扩散要加强少花蒺藜草检疫力度,已经发生地带采取综合性防除措施并恢复当地植被,可能发生地带保护植被。  相似文献   

2.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 Cav.)是我国北方主要入侵植物之一,自然条件下具有出苗不同步的特性,生活史在时间上异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农牧业生产具有深远影响。为了探究少花蒺藜草营养和繁殖期时间及比例,物质分配和种子功能性状对生活史异位的响应,本研究通过建立野外原位试验地,采用人工播种刺苞的方式获得生活史异位的少花蒺藜草种群,观察并比较分析5个生育期下少花蒺藜草生活史性状和物质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出苗时间对少花蒺藜草营养期、繁殖期时间和生育期以及营养期和繁殖期时间占比有显著影响(P<0.05),随出苗时间延后,生育期逐渐缩短,繁殖期时间占比增大;生育期缩短显著降低了果穗生物量、刺苞生物量和数量,但对单刺苞质量无显著影响;少花蒺藜草茎叶比、根冠比和繁殖分配比在5个生育期下差异显著,生育期缩短导致少花蒺藜草茎叶比显著减小,繁殖分配和根冠比显著增大。少花蒺藜草通过调整其主要生活史性状和物质分配适应生育期缩短带来的不利影响,其生育期长度,物质分配和种子功能性状均有一定可塑性。生育期缩短导致的积温和降水等环境因子的限制可能是少花蒺藜草生活史性状和物质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是一种恶性入侵植物,已在辽宁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吉林省南部三省交会地区广泛传播扩散,给当地农事生产活动及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通过阐述少花蒺藜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对其入侵风险的评估,指出少花蒺藜草在我国的适生面积广,传播扩散能力强,防控难,旨在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少花蒺藜草的防控研究,根据其危害机理及生态经济效益,对其坚持施行生态、经济、有效的整体防控和长期监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刺萼龙葵和少花蒺藜草入侵及防控现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两种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和刺萼龙葵在科右中旗境内发生、蔓延,根据调查呈现逐年扩大态势。鉴于两种入侵草种具有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与其他牧草争光、争水、争肥,抑制其他牧草生长,使草场品质下降,优良牧草产量降低等特性,成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该文就是针对两种草害危害特点及在全旗发生情况,提出相关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为禾本科蒺藜草属,是入侵我国北方地区的一年生恶性杂草,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态势逐年扩增,因此对于少花蒺藜草的基因研究,以及在分子水平对于防治少花蒺藜草入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少花蒺藜草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候选了6个内参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通过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比较△Ct法和RefFinder五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估筛选了最佳内参基因。结果表明,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综合排名为TCTP1>RH37>ACX4>TCTP2>GAPDH>TBP,TCTP1基因在少花蒺藜草不同时期不同组织样本中表达最高最稳定,最不稳定表达的是基因TBP,TCTP1为综合评估下少花蒺藜草的最佳内参基因,因此TCTP1可作为内参基因用于少花蒺藜草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中。本研究为少花蒺藜草后续的基因研究以及在分子水平上为少花蒺藜草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刺萼龙葵又叫黄花刺茄,为有毒杂草。叶片不规则羽状深裂花黄色,果实球状,叶片、茎、果实均长满尖刺。其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传播能力和竞争能力均较强,具有较大的潜在入侵危险性。被认为是谷仓前畜栏等地"讨厌的杂草"。刺萼龙葵最早出现在辽宁,沿着铁路生长。目前辽宁省北票市发生刺萼龙葵的乡镇有9个之多。据初步统计2014~2017年刺萼龙葵发生总面积已达到15.5万多亩。  相似文献   

7.
薛爽 《现代农业》2015,(3):41-42
<正>近年来,吉林省大安市的雨水较为充沛,外来入侵生物刺萼龙葵呈暴发性发生,涉及区域广、面积大,对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在大安市境内的月亮泡镇、两家子镇、安广镇、新艾里乡等14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地分布有刺萼龙葵。2011年发生面积300多亩,2012年达到12000亩。一、刺萼龙葵的入侵危害刺萼龙葵的入侵不仅会直接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棉花和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造成排挤性危害,还  相似文献   

8.
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Dunal)是世界性检疫杂草,原产北美洲,现已扩散至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的大部分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严重威胁着入侵地区植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刺萼龙葵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类,介绍了其生物生态学、化学成分及功效、入侵路线与机制、入侵危害性与防治措施等方面,并提出了展望,旨在对新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进行客观认识,制定科学的防治或者利用等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甲基化植物油对2种除草剂防除少花蒺藜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花蒺藜草属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在彰武县全县草原区扩散蔓延,给草原生态生产带来极大影响,科学、有效、安全地采用化学防治手段迅速抑制其进一步蔓延,对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选择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除草剂,分别采用单用100%剂量和降低20%、40%剂量并添加助剂处理,比较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精喹禾灵、烟嘧磺隆单用和降低剂量添加助剂处理防除少花蒺藜草效果均理想,防效都在70%以上,且防治效果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精喹禾灵防效较烟嘧磺隆高。可见,在添加助剂的情况下,可降低40%除草剂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的使用剂量进行少花蒺藜草的防除。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刺萼龙葵的来源及特征特性刺萼龙葵原产北美洲和美国西南部,并入侵到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乌克兰、奥地利、韩国、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中国早在1982年在辽宁省朝阳县就有报道,后来又相继在吉林省白城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北京市密云县等地发现了该物种。2005~2007年,在新疆境内也发现了乌鲁木齐县和石河子市两个分布区。刺萼龙葵在美国被列为有害杂草,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在俄罗斯被  相似文献   

11.
王彩凤  洪源  孙亮 《吉林农业》2010,(11):83-83
刺萼龙葵在白城地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传播能力和竞争力均较强,具有很大的入侵危险性。文章通过通过几年来对刺萼龙葵的田间调查和疫情监测,对该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情况有了多方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检疫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期缺乏对毒害草的重视,少花蒺藜草在彰武县全县范围内扩散蔓延,少花蒺藜草对家畜的毒害作用使得其侵占的草地在结实后不能得以利用,从而降低草地生产率和利用率。同时,少花蒺藜草的入侵还使草场生物多样性降低,造成植物群落抗逆性下降,这给草原生态生产环境带来极大影响。了解少花蒺藜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对于其防控及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不同温度、pH、土埋深度、贮存条件等条件下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及刺苞中大、小种子的发芽差异性,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5℃,pH的大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pH过大或过小会明显抑制其幼苗的生长;对于裸种,小种子较大种子发芽平均迟0.6 d,但具有相同的发芽能力;埋种3~10 cm深度变化对出苗数和幼苗生长影响不显著;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室温75 d可度过休眠期,低温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系统调查了天然草原及旱作农田2种典型生境中少花蒺藜草种子库动态, 并深入研究了施肥、灌溉、刈割及替代种植对少花蒺藜草种群繁衍扩张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种生境土壤种子库中共鉴定出12科24属25种植物;天然草原及旱作农田少花蒺藜草种子总储量分别达12 923 粒·m-2和8 960 粒·m-2, 分别占整个种子库的67.72%及79.74%;天然草原生境中少花蒺藜草种子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上表层(0~2 cm), 占种子总量的45.71%, 而旱作农田生境中, 少花蒺藜草种子在土壤表层(0~2 cm)、中层(2~5 cm)、下层(5~10 cm)中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也表明, 低施肥量能显著提高少花蒺藜草结实量(P<0.05), 而中、高水平施肥处理少花蒺藜草结实量反而降低;随着灌溉浇水量增加, 少花蒺藜草结实量显著增加(P<0.05), 高水平浇水量结实量平均为2 562.8 粒·株-1;刈割能有效抑制少花蒺藜草种群种子繁殖, 每周刈割1次, 抑制少花蒺藜草结实率为97.69%;替代种植向日葵、菊芋能极显著抑制少花蒺藜草生长及结实量(P<0.01)。  相似文献   

14.
<正>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也有文献称疏花蒺藜草、光梗蒺藜草,俗名草狗子、草蒺藜,为禾本科蒺藜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笔者于2013~2014年连续两年在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乡大北市村田间观测到有少花蒺藜草的分布,希望有关单位和人员要高度重视,极早消灭少花蒺藜草。1形态特征须根分布在5~20 cm的土层里,具沙套。茎圆柱形中空,半匍匐状,高20~80 cm,分蘖力极  相似文献   

15.
外来入侵生物已对世界各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及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起源于北美洲,其繁殖和适应能力很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外来有害杂草。对刺萼龙葵的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经济和生态影响及其控制和管理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综述。根据生物生态学特性、潜在危险及管理控制的难度等特点,对刺萼龙葵进行了风险评估,得出其风险值为86,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当高度重视刺萼龙葵的入侵,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其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16.
<正>刺萼龙葵又叫黄花刺茄,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有毒杂草。叶片不规则羽状深裂,花黄色,果实球状,叶片、茎、果实均长满尖刺。单株最多结果992个,单株最大种子产量38000粒。种子发芽率低,萌发时间长,具有休眠机制。刺萼龙葵原产于墨西哥及美国西北部地区,现已遍布美国全境,并扩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地。早在1982年在辽宁省朝阳县就有发现刺萼龙葵报道,后来又相继在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少花蒺藜草(Ce nchrus pauciflorus)入侵机制并制定有效治理措施,调查并分析不同危害程度入侵地植物群落构成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地内有植物37种,隶属13科30属。4群落中植物种类均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其次为菊科、豆科和藜科,其他种类植物出现频率很低。当少花蒺藜草在草原中危害度达15%以上时,禾本科种类牧草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菊科和藜科类植物所占重要值则表现为一定程度降低;狗尾草(S e taria viridis)和猪毛菜(S als ola collina)在群落中优势地位逐渐显现;植物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和丰富度均表现为无危害区域(危害度15%)轻度入侵区域(危害度16%~35%)中度入侵区域(危害度36%~50%)重度入侵区域(危害度50%),即少花蒺藜草入侵地植物多样性随入侵程度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刺萼龙葵是外来入侵的危险性物种,对人畜健康、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刺萼龙葵在我国迅速蔓延,已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外来入侵生物刺萼龙葵在大连的分布及危害情况,提出了人工防除、化学技术防除的刺萼龙葵综合防治技术,并指出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少花蒺藜草(Cenchrus incertus)异型种子对水分和光照的要求。[方法]以少花蒺藜草异型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10个水分梯度(依次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10%~100%)和5种光照强度(全光照、50%光照、25%光照、15%光照、全黑暗),观察少花蒺藜草异型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各水分梯度少花蒺藜草发芽率表现为刺苞>M型种子>P型种子(除50%水分梯度外),随着水分梯度的提高,刺苞及两异型种子的发芽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刺苞在水分梯度60%、M型种子和P型种子在水分梯度50%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水分梯度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60%时达到最高值;随着水分梯度的提高,刺苞、M型种子与P型种子的胚根长和胚芽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各光照强度下少花蒺藜草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表现为M型种子>P型种子>刺苞,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在全光照下达到最高值,胚根长和胚芽长均在全光照条件下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