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豫南杉木人工林不同立地指数级标准地和生产经营经济指标的调查,利用Richards等经典方程拟合豫南杉木生长的基本模型,编制生长过程表,确定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采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分析杉木经济成熟龄。综合考虑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结果表明:8立地指数不适合营造杉木用材林;10立地指数只能培育小径材,主伐年龄为22~24 a;12立地指数以培育小径材为主,主伐年龄为20 a,以培育中径材为辅,主伐年龄为22 a;14立地指数以培育中径材为主,主伐年龄可确定为20 a。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的主伐年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湖北省10个县、市31块标准地的11种主要密度类型林分的调查资料,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以林分数量成熟与经济成熟为依据,对各密度类型林分的主伐年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方型杨树各种密度类型人工林的年均收益最大值出现在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数量成熟龄之间,一般早于数量成熟龄1~2a。②林分的主伐年龄与数量成熟龄表现出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少而逐渐变大的总趋势,而主伐年龄时的最大年均净收益则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加,与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③培育造纸、刨花板等小径材林分的轮伐期为5~6a,木芯板、火柴、家具等中径材的轮伐期为6~9a,培育胶合板等大径材的年限则需要10~12a。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现有人工林林分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计算了林分的土地纯收益最高的成熟龄。确定了落叶松丰产林的经济成熟龄是40年。结合数量、工艺成熟确定丰产林的主伐年龄是41年。  相似文献   

4.
Ⅰ-72杨人工林的投入产出及经济成熟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山东省沂南县沂河林场不同密度Ⅰ-72杨人工林的投入产出及经济成熟龄。投入分为一次性投入和每年投入。一次性的总投入量为2 33 1.00元/ha,其中整地占84%;平均年投入为253.21元/ha·a,其中追肥占74%。文中还计算了长期占用资金的复利。对各密度的年投入量、年生长量、年产值、年均净产值及其年动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做了林木的年均生长量和年均净产值数学模拟。杨树人工林在造林后第三年才能获得利润。数量成熟龄为6~10年,年均最高生长量可达25.252 1 m~3/ha·a。经济成熟龄为6~7年,年均最高净产值可达6 110.52元/ha·a。杨树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与经济成熟龄主要受密度及投入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杉木高密度造林林分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邵武卫闽林场南际工区10000株·hm^-2高密度造林杉木速生丰产林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树高、胸径及蓄积等生长因子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为杉木小径材的培育和经营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杉木高密度造林林分平均胸径速生期为5~8a,平均树高速生期为3~5a;林分单位蓄积平均生长量在14a时达到最大值,即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4a,为培育小径材,建议12~15a即进行主伐。  相似文献   

6.
林业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计算林分的工艺成熟龄。为解决生产中一个马褂木林分工艺成熟龄的计算实例,进而对林分工艺成熟龄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理论上林分工艺成熟龄的计算方法有生长过程表结合材种出材量表法、标准地法和马尔丁法等几种。经过对比分析,认为生产中常需计算工艺成熟龄的小面积人工同龄纯林比较适宜采用马尔丁法。用此法对洪江市某处的马褂木人工林分作造纸材时的工艺成熟龄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该林分工艺成熟龄为10年。使用马尔丁法时,关键是选择好目的材种;计算参数可结合市场需求适当调整;解析木的选取以线形随机选择为好,数量30株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工林不仅具有木材生产功能,还肩负起固碳的生态功能。认知林分蓄积和生态系统碳的生长规律,对人工林的多目标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杉木人工林为例,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应用建立的杉木蓄积和生态系统碳生长模型,探讨了林分蓄积与生态系统碳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杉木林分蓄积成熟龄为18~27 a,随立地指数的增加而提高,随林分保留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生态系统碳成熟龄为16~35 a,随立地指数和保留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立地指数对林分蓄积和生态系统碳数量成熟龄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在立地指数较低时,生态系统碳比林分蓄积晚成熟约15 a,而立地指数较高时,恰好相反。今后,为达到人工林的多功能经营目标,应根据立地条件,综合评估各种生产和生态功能的成熟龄。  相似文献   

8.
刺槐林分数量成熟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微分法求得刺槐林分平均木数量成熟龄为19~21年,林分数量成熟龄为14~18年。认为:树种数量成熟龄应分为立木、林分平均木和林分三种。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杨树造纸用材林主栽品种107号杨、108号杨为研究材料,通过树干解析和生长指标调查,利用现代生物统计技术,分析其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讨论造林密度与采伐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行株距2m×2m的林分适宜采伐年龄为6~7年,行株距3m×2m的林分适宜采伐年龄为7~8年,行株距3m×3m的林分适宜采伐年龄为8~9年。  相似文献   

10.
利用60多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之历年调查资料,建立了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与林龄、公顷株数与平均胸径的回归方程后,导算出林分蓄积量的生长过程,进而探讨了不同立地的马尾松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和自然成熟龄,为确定马尾松的主伐年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日本落叶松纸浆林合理伐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Richards生长模型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基本模型,建立了整体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林分自然稀疏模型,研制了不同造林密度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自然生长过程表。通过不同林龄林材物理性能和纤维形态、化学分析及纸浆造纸生能确定工艺成熟龄。贴现率采用12%,以内部收益率、收入与成本比、土地期望值最大确定经济成熟龄。对辽东地区日本落叶松纸浆体合理轮伐期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日本落叶松纸浆林中等立地以上合理轮伐期为16-18a,内部收益率可提高3.8%-14.1%,达到15.8%-26.1%。  相似文献   

12.
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9~ 1 991年在安徽省怀宁县南埂林场营造项目杨树试验林 2 2 0hm2 ,根据杨树的生长特点及当地经济的要求现已进入主伐利用阶段。目前长江滩地杨树主伐年龄的研究仍是空白。确定林分的主伐年龄要综合考虑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等多种因素 (盛炜彤等 ,1 991 ;丁贵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森林经营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森林经营的理念也在随之变化和发展。本文提出“林木市场成熟理论”并主张用其指导商品林经营,深入分析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从背景、方法、应用、成效和研究内容几个方面介绍林木市场成熟与经济成熟的区另1。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香料烟烟叶成熟度的外观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桃的采收成熟度与果实的耐藏性有较密切的关系。在7~8成熟时的绿熟期采收,经贮藏后果面新鲜,果实硬而脆,褐变和腐烂少;采收过晚则果实易软化,容易褐变和腐烂。采前1个月用100mg/kgGA3处理有利于提高桃果实的耐藏性,贮藏后处理果的硬度比对照高1倍;采前1~2d用500mg/kg朴海因处理大久保、京玉和燕红桃,贮藏好果率分别增加22.8%,22.9%和18.3%;采前用混合液(GA350mg/kg,2,4-D50mg/kg,多菌灵2000倍)处理可减慢桃果实在贮藏期间的生理代谢,并能较好地保持品质,腐烂和褐变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7.7%和4.0%。  相似文献   

16.
为给无花果的保鲜、贮藏及加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10个品种无花果八成熟和全熟果实的10个品质指标的差异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从外观看,无花果果实随着成熟度的上升而明显增重;不同成熟度果实其果皮亮度的变化均不大,但其果皮颜色有所分化。从果实的营养价值及品质理化指标看,无花果的果实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其果实比重与总糖、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其糖酸比尤呈跳跃式增长,全熟果实的糖酸比是八成熟果实的1~3倍。综合外观和营养价值及理化指标等因素考虑,金早、金傲芬、波姬红均可作为鲜食和深加工利用的代表性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林分生长模型,研究其数量、工艺、经济成熟,并以净现值最大的经济成熟为主,认为闽南国营林场人工杉木林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采伐年龄可确定为:Ⅰ立地条件下为30年左右;Ⅱ立地条件下为24—28年;Ⅲ立地条件下为24年。  相似文献   

18.
对金樱子果生长发育期维生素C等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其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均于10月中旬达到高峰,是适宜的采收期;长果型金樱子的VC含量及可食部分比例均为最高,属优良类型;随着果实成熟度增加,其呼吸强度及酶活性逐步下降,表明其生理代谢发生由强而弱的变化,根据上述结果,对开发利用金樱子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无论天然同龄林还是天然异龄林,森林成熟确定的原理都是在于对森林资源的投入、产出和产出效率的比较中如何取得最高产出效率,而比较的前题是投入量必须相等[1]。在同龄林的几种森林成熟确定方法的应用中,由于标准地测算过程中就已完成了林地投入量公顷化的转换,因而所计算出的各龄级年平均生长量之间都具可比性,都是产出效率的体现,因而作为森林成熟确定的依据是科学的。异龄林是林分中个体林木的相继成熟,在林木成熟的确定过程中只有通过模式转换的方法,使各径阶林木产出量统一到单位立米立木上来,如立米立木的材种出材量或立米立木的价值量后,所计算出的各径阶间年平均生长量才具可比性,才是产出效率的体现,才可以用作为木材生产服务的林木成熟径阶确定的依据。而这正是天然异龄林森林经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