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蔬采后冷害控制技术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热带和亚热带果蔬采后在低温贮藏时易发生冷害,表现为表面组织凹陷、变色、水渍状、褐变和失去后熟能力,从而降低食用品质,缩短贮藏寿命。本文重点介绍了减轻果蔬采后冷害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处理和生物技术。此外,对调控冷害发生的主要机制进行了总结与讨论,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冷藏是减少枇杷果实采后衰变、保持品质以延长其果品供应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枇杷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冷害,出现果实褐变和凹陷等冷害症状,造成品质劣变,带来经济损失,研究枇杷果实冷害发生机制与预防技术,对枇杷保鲜贮藏及冷链运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枇杷果实冷害的影响因素、冷害症状、枇杷冷害发生过程中的生理代谢变化的研究进展,包括冷害对细胞膜系统、活性氧代谢、可溶性糖代谢、呼吸和乙烯代谢等的影响;概述了枇杷果实采后冷害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总结了预防枇杷冷害的技术措施,包括低温预贮、热处理、化学物质、生物材料等,同时对减轻冷害发生的新技术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枇杷果实采后的保鲜贮运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对枇杷冷害的研究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涂膜减轻黄瓜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蒙蒙  高丽朴  王清  杨娜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16-2020
试验研究了在3℃环境下、不同浓度的壳聚糖醋酸溶液涂膜处理对黄瓜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贮藏品质的变化及生理生化指标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采用壳聚糖涂膜处理可有效地延迟黄瓜冷害出现的时间,并能减轻冷害症状、降低果实采后的呼吸强度、延缓果皮叶绿素的降解、抑制细胞膜透性的上升、减缓果实内丙二醛的积累、使果实内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以1.00%浓度的壳聚糖醋酸溶液涂膜处理的改善黄瓜在低温下的贮藏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存在“中间冷害温度”特性,即桃果实在5℃下冷害发生最严重.0℃贮藏时冷害症状反而减轻.总结了桃果实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冷害生理及分子水平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桃果实采后主要冷害症状絮败、褐变、失去固有芳香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及分析,针对各种冷害症状,可相应采用温度处理、气调贮藏、化学保鲜药剂处理等各种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H2O2在采后果蔬冷害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害是冷敏感型果蔬产品在贮藏、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伤害。叙述活性氧代谢与采后果蔬冷害的关系,解析H2O2信号转导作用在采后果蔬冷害的发生中所起重要作用,对H2O2在采后果蔬冷害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提出H2O2处理有望成为提高贮藏果蔬抗冷能力的新的御冷技术。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提高采后果蔬抗冷性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贮藏是采后果蔬最有效并且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保鲜技术,但是一些对低温敏感的水果和蔬菜,在低温贮藏中容易发生冷害现象,给采后果蔬造成重大的损失.热处理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物理处理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采后果蔬的抗冷性.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热处理对采后果蔬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采后果蔬生理生化的影响,而热处理提高果蔬抗冷性的机理以及关键信号途径尚不太清楚.对热处理提高采后果蔬抗冷性可能存在的机理进行分析,表明热处理诱导的果蔬抗冷性与细胞膜完整性、活性氧信号、热激蛋白、精氨酸途径、糖代谢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具有共同的特点:热处理最终均是通过诱导增强抗氧化酶体系的活性、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了果蔬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对黄瓜贮藏冷害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热处理抑制贮藏果蔬冷害的效果和机理,选用“新丹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后分别用42、37、33℃和对照(20℃)处理24h,然后2℃低温下贮藏;测定了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及与冷害相关细胞膜渗透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33-42℃温度范围内,热处理可减轻黄瓜低温贮藏冷害,延缓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和可溶性蛋白合量的下降,提高度脂过氧化保护酶POD、SOD、CAT的活性,可以保护膜的稳定性;在低温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量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又后期逐渐降低,但热处理能明显减少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在试验热处理温度中37℃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果蔬采后冷害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蔬采后冷害的控制李丽萍,韩涛(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北京102206)一些热带、亚热带果实和蔬菜采后常温下很快后熟衰老,失去食用价值;而低温贮藏时又会产生冷害,导致品质劣变和抗性下降,不能较长时间贮藏,我们曾就果蔬贮藏冷害的症状,发生的一些生理及解...  相似文献   

9.
外源甜菜碱对黄瓜果实冷藏期间延缓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甜菜碱处理对黄瓜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生发展的影响,探讨甜菜碱对黄瓜果实抗冷性的作用机理,为甜菜碱应用于果蔬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农8号’黄瓜为试材,用5、10、15 mmol•L-1 的外源甜菜碱处理,贮于4℃,观察冷害现象并测定与抗冷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甜菜碱处理可提高黄瓜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加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有效抑制丙二醛(MDA)的产生和积累,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含量。【结论】甜菜碱能减轻黄瓜果实贮藏期间的冷害,提高其抗冷性;处理浓度以10 mmol•L-1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史君彦  王清  王倩  高丽朴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43-10645,10793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采后迷你黄瓜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迷你黄瓜为试材,分析了采后迷你黄瓜在不同温度下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3、5、7、9℃下贮藏的黄瓜均有冷害发生,贮藏期间冷害指数、失重、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逐渐升高,外观指数、叶绿素、Vc、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11和20℃下未有冷害发生,贮藏期间外观指数、叶绿素、Vc、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失重、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逐渐升高,20℃高温增强了迷你黄瓜的生理活动,促进其衰老黄化,而11℃下贮藏能有效抑制迷你黄瓜生理代谢,贮藏效果最好.[结论]研究可为降低迷你黄瓜在大型超市和配送中心等大型蔬菜贮藏中心混搭贮藏过程中冷害产生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梯度热水处理减轻低温贮后的黄瓜果实冷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梯度热水处理对贮后黄瓜品质的影响及冷害减轻机理,以4℃贮藏4d后不做热处理的黄瓜为 对照(CK),研究了梯度热水处理TG,10(Temperature gradient 10)(黄瓜依次在14、24、34和44℃分别浸泡4 min;),TG,20(黄瓜依次在24和44℃分别浸泡8 min)和TG,40(黄瓜在44℃下浸泡16 min)后对贮后黄瓜(4℃±0.5℃、湿度85%±5%)失重率、冷害指数(Chilling injury,CI)、质构特性、电解质外渗率(Electrolyte leakage,EL)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G,10和TG,20处理组黄瓜相比于CK,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冷害指数、失重率、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而TG,40处理黄瓜相比于CK品质更差.说明适当梯度的热水处理可能使低温贮后黄瓜冷害发生一定程度的减轻,从而延缓了果实可见性冷害的发生,有利于维持果实品质,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研究可为梯度热水处理在贮后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冷害是冷敏感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在论述冷敏果实冷害产生的原因及冷害症状,以及桃果实冷害发生的可能机理的基础上,从桃果实线粒体结构的变化、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关系以及淀粉代谢3个方面探讨了桃果实冷害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据此建立和完善采后低温贮藏技术,为桃果实在冷藏期间以及冷藏回温后风味的保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20,(11)
青椒是我国主要的大宗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低温贮藏是青椒采后常见的贮藏方法,但青椒是一种冷敏性果蔬,对低温比较敏感,温度低于7℃就会发生冷伤害,这将降低青椒的保存性和抗病性影响其商品价值,因此有关青椒采后贮藏与冷害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青椒在采后贮藏保鲜与冷害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进一步提出该领域技术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NO处理对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O处理对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控制效果,筛选出较适宜的NO处理方式,降低哈密瓜果实采后冷藏过程中冷害造成的损失.[方法]以新密3号哈密瓜为试材,设置0、20、60、100μL/L四个不同浓度,研究低温贮藏(1±0.5)℃与3种NO处理对哈密瓜果实冷害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20 μL/L NO处理可延缓新密3号哈密瓜果实冷害发生,降低失重率,提高好果率,抑制电导率和MDA含量上升,促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积累,提高了新密3号哈密瓜果实的抗冷性.[结论]20μL/L NO处理能够较好地缓解新密3号果实采后低温贮藏中的冷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高湿贮藏对减轻黄瓜果实冷害的作用及机制,为黄瓜果实采后冷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的冷敏性水果黄瓜为试验材料,将其果实分别置于4℃的干雾控湿高湿冷库(相对湿度为95%~98%,高湿组)和普通冷库(相对湿度为70%~75%,低湿组)中保存15 d,每隔3 d取样测定果实冷害、品质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高湿贮藏显著降低黄瓜果实的冷害指数(P0.05),能较好保持其贮藏期品质。在整个贮藏期间,高湿组黄瓜果实的冷害指数和失重率均显著低于低湿组。与低湿贮藏相比,高湿贮藏还可以显著延缓黄瓜果实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较高的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力,抑制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积累,有效提高黄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结论]高湿贮藏可通过提高黄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来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从而减轻果实冷害发生,保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前贮藏果蔬的方式较多,但低温贮藏仍是保存水果和蔬菜的最好方法。不过不同产品的起源地不同,对低温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低温贮藏果蔬,就会导致产品发生冷害,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大部分冷害症状在低温环境或冷库内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在产品运输到温暖的地方或销售市场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冷害所引起的损失往往比我们所预料的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7.
多胺与果蔬采后冷害及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胺的生物合成途径,多胺减轻果蔬冷害的可能机制;综述了果蔬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多胺与冷害发生、乙烯生成及果实氧化作用的关系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以"叶三"黄瓜果实为材料,采用10ppm 1-MCP处理24h后,与对照(CK)同时转入0 ℃低温冷藏,并对低温贮藏过程中的黄瓜感官品质、组织相对电导率、可滴定酸(TA)、Vc含量和失重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抑制低温贮藏中黄瓜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减缓黄瓜果实冷害症状的发展,同时延缓Vc和可滴定酸的下降速率,维持黄瓜较好品质.  相似文献   

19.
青椒果实低温贮藏及冷害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研究了辣椒果实采后在10℃、7℃、4℃、1℃四个不同温度下的生理生化变化、贮藏效果、以及低温下冷害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10℃是辣椒果实冷藏的安全温度,采后初期的低温虽明显地抑制了辣椒果实的后熟,但随贮期的延长,7℃及以下的低温均对果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冷害,表现为果实的呼吸强度、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异常开高;冷害指数的变化与腐烂指数的变化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4℃处理的辣椒果实冷害发生更早,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湿度的热空气处理对西葫芦果实低温贮藏品质抗冷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西葫芦果实采后分别经40℃,80%、60%和20%三种湿度的热空气处理1h,复温后在冷库贮藏5、10、15d监测果实品质冷害症状、活性氧代谢水平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湿度为80%、60%的热空气处理组能延缓西葫芦果实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抑制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LOX活性的上升以及CAT、POD、APX活性的下降,同时促进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其中80%组的冷害指数、硬度、MDA含量、抗坏血酸含量、LOX、CAT、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优于其他组,表明80%组是实验中的最佳处理湿度.该研究为西葫芦的贮藏保鲜提供新的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