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花黄精不同龄节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多花黄精不同龄节药材质量,为其产地采收初加工、分级分类和临床合理用药量的配伍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和四部)测定贵州省六枝特区多花黄精不同龄节的水分、浸出物、灰分和多糖含量,利用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不同龄节的质量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灰分以2年龄节最低,为1.38%;醇溶性浸出物以2年龄节最高,为78.04%;多糖以1年龄节最高,为14.65%,1~3年龄节的多糖含量符合药典标准,而4年和5年龄节的多糖含量低于药典标准;黄酮以2年龄节中最高,为1.91%;灰分与药用成分均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多花黄精不同龄节的质量排名依次为2、1、3、4、5年。【结论】在多花黄精产地初加工时可将不同龄节进行分级,其中2年龄节为1级,1年龄节为2级,3年龄节为3级。在临床中,可根据多花黄精药材的不同质量进行合理用药量的配伍。  相似文献   

2.
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及初加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浙产多花黄精的最佳采收期和初加工方法,采集浙江11个多花黄精分布区的种源,测定其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收月份的折干率、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及总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及不同采收时间均显著影响多花黄精的品质。浙产多花黄精多糖质量分数为7.48%~12.85%,浸出物质量分数为42.74%~70.87%,且以丽水庆元种源品质最优。二年生和三年生龄节折干率及醇溶性浸出物显著高于其他年份龄节,且以3年生龄节多糖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78%和66.4%。不同月份浙产多花黄精的折干率及多糖含量差异较大,以9月收获茎节多糖含量最高,达8.20%,总糖含量以11月茎节最高,折干率以11—1月茎节最高。经九蒸九晒后,多花黄精总糖含量由56.8%降至37.2%,多糖含量由7.93%降至4.82%。因此,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在9月至翌年1月,根茎繁殖最佳采收年限以3年生为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比较浙西南10个产区林下多花黄精营养指标和产量,评价林下种植多花黄精适应性,以期为浙西南林下多花黄精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浙西南不同产区三年生多花黄精折干率和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松阳玉岩产地的折干率达27.01%,浸出物含量达75.70%,均高于其余产区;鲜品多糖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且以庆元屏都产地多糖含量最高,达11.67%。九制黄精多糖含量各产区无显著差异;庆元岭头和松阳玉岩产区每667 m2产量分别达1 711.18 kg和1 700.67 kg,高于其他产区。研究表明,浙西南山区适宜发展林下多花黄精产业,本研究可为浙西南山区发展林下多花黄精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多花黄精从生粉到九蒸九晒过程中多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取浙江丽水和安徽青阳2个产地的多花黄精3年生以上块茎,研究其在九蒸九晒过程中多糖的变化。[方法]参考药典中黄精多糖硫酸-蒽铜测定法。[结果]生黄精中多糖的含量最高,到三蒸三晒剧烈下降,此后到九蒸九晒中间数次反弹,但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两组多糖均值相关性显示,不同品种的九蒸九晒过程中多糖变化反应一致性良好。对试验数据采取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10个处理间多糖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个品种间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和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多糖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该试验结果为炮制中药或临床上对黄精多糖含量提出要求时提供参考,并为研究不同产地或不同黄精品种间多糖含量差异提供试验启发。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从黄精添加量、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超声功率4个方面优化了超声辅助浸提技术制作黄精米酒的工艺条件,以黄精多糖、人参皂苷、总黄酮含量及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评分,同时还比较了不同黄精米酒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精米酒的最佳制作工艺为黄精添加量14 g/100mL、浸提时间12d、浸提温度30℃,超声功率640 W,以此工艺制备的黄精米酒营养价值较高,总黄酮、人参皂苷、黄精多糖的含量分别为33.17、24.55、78 151.29 mg/L,感官评分为86.77分;黄精米酒对DPP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九制黄精米酒的还原能力优于直接晒干黄精米酒及维生素C。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多花黄精最适宜的采收年限,本研究采用庆元本地野生多花黄精建立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基地,开展了对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地茎粗度、根茎增重、根茎增重率、新芽数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4 a实地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植株不同种植龄级地下根茎增重等重要指标基本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规律。一般在种植第3年生长量达到高峰,种植前期第1~2年和后期第3~4年生长幅度较小。根茎增长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第3年>第2年>第1年>第4年;后N年增重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第3年>第2年>第1年>第4年;地上茎增粗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第3年>第2年>第4年。株高、叶片、新芽数等增长量指标虽然没有呈现以上规律,但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从大到小顺序为第2年>第3年>第4年,表现为“快—慢”稳步增长规律。试验结果结合姜武等对丽水庆元多花黄精不同龄节质控参数检测结果,种植第2、3年多花黄精多糖、总糖、折干率等均优于其他年份。因此,确定浙江庆元地区采用根茎繁殖种苗毛竹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最佳采收周期为3 a。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第3~4年采收根茎鲜品667 m2产量可达800~900 kg、年纯收益2 164元,是单一毛竹生产收益的4.8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精蒸制加工过程的抗氧化活力动态变化,探讨黄精九蒸九制的机理。方法 对比仿生提取和化学提取黄精样品的抗氧化活力,采用ABTS、FRAP和AAPH法测定不同蒸制次数黄精样品抗氧化活力动态变化。结果 仿生提取的抗氧化活力整体更强,最高是化学提取的2.97倍。抗氧化活力随着蒸制次数增加而增强。ABTS、FRAP和AAPH 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显示,黄精蒸制后抗氧化活力较鲜黄精分别增强了1.35、2.54和2.53倍。结论 仿生提取更能全面的代表黄精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活力的增强是黄精炮制增效的一个很好解释。  相似文献   

8.
对8个产地收集的多花黄精中多糖、黄酮、多酚、浸出物、Cu、Se、Pb、Cd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江西宜春的多花黄精多糖含量最高,为14.77%;湖南张家界的多花黄精黄酮及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为(1.09±0.04)mg/g、74.51%;四川广安的多花黄精多酚含量最高,为(1.45±0.02)mg/g;Cu、Se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广东清远的多花黄精(1.785 9μg/g)、江西宜春的多花黄精(77.99 ng/g);Pb、Cd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广东清远的多花黄精(2.469 4μg/g)、广西桂林的多花黄精(0.263 7μg/g),但均低于国家的限量标准,不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表明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黄精及其栽培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精,别名花黄精、滇黄精、老虎姜、鸡头参等,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多是野生,也有家种,其原植物主要分为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三种。黄精分布我国北方诸省区以及安徽、浙江和甘肃、前苏联远东地区。多花黄精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诸省,陕西,甘肃及东北地区南部。滇黄精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中医学上以根茎供药用,内含烟酸、醌类、淀粉及糖类等成分。性平味甘。功能补脾润肺,益气养阴。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体倦乏力、口干食少、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现代研究认为,黄精有抗衰老、轻身延年、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及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黄精不仅是传统中药材,而且也是出口创汇药品种之一,人工栽培已有千年的历史,因黄精用途广泛,用量逐年增加,野生资源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开发黄精人工栽培意义重大,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0.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何首乌传统炮制工艺九蒸九晒过程中多成分含量变化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传统的黑豆共蒸法进行九蒸九晒,并首次监测炮制过程中多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随着何首乌蒸晒次数的增加,浸出物、二苯乙烯苷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游离蒽醌含量则显著上升;多成分含量测定中,没食子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含量逐渐减少,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呈缓慢上升趋势,5-羟甲基糠醛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何首乌九蒸九晒过程中性状及各成分含量变化规律明显,可为何首乌的炮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黄精植株构件的生长规律与地下部分各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积累动态。[方法]以2年生黄精为研究对象,黄精出苗后连续采样,测量根茎、新生根茎、须根、茎、叶、果实等构件的形态、数量和生物量,并测定地下部分各部位的黄精多糖、总皂苷和浸出物含量。[结果]黄精出苗后根系生物量不断积累,地上部分出苗后40 d内迅速生长,之后大多生长指标小幅度增加,至8月左右地上部分茎叶有所脱落,10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回苗;地下部分在出苗40~100 d迅速生长,之后增长幅度减缓;须根的黄精多糖、总皂苷和浸出物含量均显著低于根茎(P<0.05),但收获期的须根多糖含量可达到根茎的84.50%,总皂苷和浸出物含量分别仅为根茎的35.72%、48.68%,这为黄精须根以多糖类材料开发大健康产品提供了依据;与原生根茎相比,新生根茎在形成的60 d内多糖含量显著较低(P<0.05),总皂苷含量显著较高(P<0.05);收获期时,黄精地下部分各部位以上3类有效成分含量排序稳定,依次为根茎>新根茎>须根。[结论]该研究为黄精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水杨酸(SA)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多花黄精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探讨SA缓解多花黄精高温强光胁迫伤害的可行性。[方法]以遮阴处理的盆栽多花黄精为材料,叶面喷施0.5、1.0、1.5和2.0 mmol·L-1SA后,撤掉遮阳网,然后进行高温强光胁迫处理,测定并分析胁迫处理期间及25℃遮阴恢复24 h后多花黄精叶片活性氧水平、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光合及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变化。[结果]叶面喷施SA可促进多花黄精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使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增强多花黄精抵御高温强光胁迫伤害的能力。同时,SA还能提高Fv/Fm、ΦPSⅡ和q P,降低NPQ,并能促进气孔开放和CO2转运,使多花黄精能够在逆境胁迫下维持较高的光学活性和净光合速率,但过高SA浓度则会加重多花黄精胁迫伤害。[结论]0.5~1.5 mmol·L-1SA处理均能提高多花黄精抗逆性,尤其以1.0 mmol·L-1SA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开展杉木、多花黄精复合经营主要技术措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层林郁闭度在0.5~0.7之间较适宜多花黄精生长发育;在杉木林中套种多花黄精,以保留杉木株数750株/hm2的多花黄精生长发育较好;适度的林地清理是必要手段,整床处理的多花黄精块茎产量较高;摘花截顶处理比不处理(即任其生长,不摘花、不截顶)块茎产量增加17.6%。杉木林间伐套种多花黄精,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杉木、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是一种先进、合理、有效的经营模式,可以在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产地黄精块茎食用相关营养成分的差异情况,选取河南信阳、江西九华山、浙江宁波等地区的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块茎,分别测定黄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总糖、可溶性总糖、多糖、粗脂肪、粗纤维和含水量等10个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多花黄精间以及长梗黄精与多花黄精间存在显著差异;宁海种源的多花黄精块茎的游离氨基酸、总糖、多糖等营养指标含量较另2个种源多花黄精高;宁海种源的长梗黄精有6个指标要优于多花黄精。  相似文献   

15.
以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农艺性状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根茎长外,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等农艺性状及其根茎多糖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面积与其根茎长、根茎粗、根茎鲜质量均呈正相关,根茎多糖含量与株高、地径、根茎粗均呈负相关;多花黄精不同种源间没有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除株高外,多花黄精不同种源的其他农艺性状与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遗传方差均小于其环境方差,遗传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其环境变异系数;除株高和根茎多糖含量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均比较低;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筛选出石门壶瓶山、沅陵火场、安化仙溪、溆浦低庄和恩施咸丰等5个多花黄精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结节数对多花黄精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多花黄精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种不同规格结节数的多花黄精种茎为材料进行栽培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多花黄精种茎按照结节数从2~7分为6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多花黄精的产量,种茎出苗时间、成活率,病虫害,田间长势,块茎外观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节数3为多花黄精产出最适规格;结节数为4出苗最快;结节数3~5的成活率均大于96%;结节数小于6个发病率低;结节数在3~5节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结论]不同结节数处理对多花黄精其产量和生长发育均有一定影响,其中3~5节结节数的种茎为最适规格。  相似文献   

17.
研究滇黄精不同组织部位折干率、灰分、浸出物、多糖、皂苷、黄酮、酚类含量差异,以期为滇黄精不同部位充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将滇黄精样品分为8个部位,用电子天平测定折干率,马弗炉测总灰分含量,醇溶性热浸法测浸出物含量,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黄精多糖、总皂苷、总黄酮、酚类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黄精叶片中黄酮、酚类含量较高,分别为1.06、3.46 mg/g;老根茎、新生根茎中多糖含量、皂苷、浸出物含量较高,多糖含量分别为8.18%、7.83%,皂苷含量分别为1.31%、1.85%,浸出物含量分别为63.88%、82.23%。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新生根茎、老根茎聚为一类,其他6个部位聚为一类,其中,叶片、茎尖无果茎杆分别单独聚为一小类。黄精不同部位的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2年生块茎生长而成的多花黄精植株为试验材料,以全光照为对照,测定轻度、中度、重度遮阴处理对其生长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多花黄精对遮阴处理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即减少透光率,多花黄精的块、根、叶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茎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重度遮阴时,其块、叶、根、茎鲜质量分别比CK减少了42.90%、44.67%和81.82%和增加了36.36%。遮阴能够显著改变多花黄精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但对其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的影响不显著;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中度遮阴处理最高,重度遮阴处理最低,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63和1.21倍;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中度遮阴处理时,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4.13%、57.00%、6.69%、32.94%、44.94%和47.49%。因此,多花黄精在中度遮阴处理下会通过调节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进行适应性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产地、不同种属黄精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差异为指标,采用酸水解法提取黄精薯蓣皂苷元,用UPLC法测定其含量,为鉴别黄精的不同来源和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薯蓣皂苷元对照品回归方程:Y=1.84406e+006X-20 367.7 R~2=0.9980043,线性良好;不同产地、不同种黄精薯蓣皂苷元含量有明显差异。江西的多花黄精和浙江的多花黄精薯蓣皂苷元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17,(13):105-106
本文主要围绕石台县山地气候特点及温湿度、风速、日照、降水等月变化趋势结合多花黄精生长发育的气候需求进行比对验证。阐述套作模式的优势,采用紫竹与多花黄精进行套作,为多花黄精提供遮蔽的方式,充分保证多花黄精生长适宜的透光率,提高果糖含量。石台县拥有天然的紫竹生长优势同时紫竹的观赏和实用价值能保证经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