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为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如东县积极探索创新,以115亩海水池塘为实验基地,运用生态混养和微管增氧的综合方法,进行了脊尾白虾与梭子蟹生产微孔增氧高效养殖技术的试验,近期喜获成功。  相似文献   

2.
李明爽 《中国水产》2009,(11):76-76
为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江苏省如东县积极探索创新,以115亩海水池塘为实验基地,运用生态混养和微管增氧的综合方法,进行了脊尾白虾与梭子蟹生产微孔增氧高效养殖技术的试验,近期喜获成功。  相似文献   

3.
池塘底部增氧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底部管道微孔增氧技术是近两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项养殖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实施池塘底部管道微孔增氧,改变传统的增氧方式,变一点增氧为全面增氧、上层增氧为底层增氧、动态增氧为静态增氧,大大优化了水产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同时,根据鱼、虾、蟹等养殖品种的生态习性、生长空间和食性特点等生物学特性,将这些养殖品种优化组合、合理配养,使其达到共生、互利和互补效果,使池塘生态系统获得更大的生产力和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池塘底增氧技术在我区罗氏沼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并就该技术在我区水产养殖业中的推广前景提出我们的一些观点,供广大水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季青虾养殖是根据青虾生长规律,充分利用水面资源,一年养殖两茬青虾,前茬青虾平均亩产可达40千克左右,后茬青虾平均亩产可达50千克以上,从而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双季青虾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准备1.池塘要求一般选用面积5~12亩,水深1.0~1.2米,砂土或壤土均可,坡比1∶(2~3),池塘不渗水,池底淤泥控制在30厘米左右。进排水系统配套,在进排水口安置防逃网片。2.水源要求一般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值6.5~8.0,无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即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3.鱼池改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的塑料薄膜大棚健康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地点位于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养殖面积20亩,分为10只塑料薄膜大棚,平均每只池塘俪积2亩。养殖场长陈文龙应用塑料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已经连续四年,每年养殖两茬,茬茬都能获得丰收,说明其技术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我们把这套养殖技术模式移用到金塘、北蝉、大沙等地,都获得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实践证明南美白对虾不难养,关键是技术措旋要得当。  相似文献   

6.
河蟹、青虾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青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青虾、河蟹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08年涂沟镇湖滨村养殖户在45亩池塘里开展微孔增氧虾、蟹养殖,取得了亩产河蟹100.84kg、青虾32.24kg,亩利润达5173.38元的优异成绩,现将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池塘底部增氧技术养殖南美白对虾效果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单独使用传统的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对虾养殖池塘的立体增氧要求。2005年,我们结合白对虾病害防治试验,在一部分养殖池塘推广应用一种新的增氧模式,即在池塘底部铺设增氧管道,配上水车式增氧机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立体增氧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较常见的增氧方式为叶轮式和水车式表层增氧,但该种增氧方式仅在养殖池塘水体上层形成横向循环水流,池底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在奉贤区金禾渔业合作社采用了底充式与叶轮式相结合的立体增氧技术应用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4口,每口面积8亩,长方  相似文献   

9.
郁蔚文  王健  周寅 《中国水产》2013,(11):51-53
一、前言 在池塘养殖生产中,保温大棚的应用可使养殖生产季节延长、可变单茬养殖为双茬养殖,从而使养殖产量大幅提升、水产品反季节供应市场成为可能;同时,广大养殖企业、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升,市场需求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目前保温大棚的结构绝大部分采用硬式钢管结构或竹木结构,且缺乏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所以造成建设成本大、抗风能力差、跨度受限制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为了使保温大棚结构更为坚固,有些硬式钢管结构保温大棚的造价甚至高达10万元左右每亩,覆盖的池塘面积仅在2亩~3亩;有些养殖户甚至利用蔬菜保温大棚覆盖养殖池塘,池塘的宽度仅为6m~8m;因此,由于养殖水体偏小,养殖水环境稳定性差,给养殖生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10.
采用底层充气增氧技术,在池塘进行了河蟹雌雄分塘养殖试验。经过1年养殖,雌、雄蟹平均规格分别为132g/只、250g/只,单产分别为64 kg/亩、80.25 kg/亩,亩毛利分别达4823元、15061元。  相似文献   

11.
试验比较了无油滑片式微孔曝气增氧机与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溶解氧、对虾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经过4个月养殖试验,结果发现,上午10:00时测得的池塘溶解氧都高于5.9 mg/L,但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试验塘溶解氧在养殖过程中高于叶轮式增氧机增氧的对照塘;微孔曝气增氧的池塘,7月份和8月份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的全长分别为6.68 cm和8.98cm,体质量分别为3.19g和9.21 g,显著高于叶轮式增氧的池塘(P<0.05),但9月份收获时终末体长、体质量与对照塘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塘的饲料系数(1.05)低于对照塘的饲料系数(1.16);微孔曝气增氧提高了亩产量,销售利润(3454.1元/亩)是叶轮式增氧机增氧(2308.1元/亩)的1.5倍.微孔曝气增氧是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较好的增氧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采取池塘两茬集约化养殖等技术措施,在2亩盐碱低洼地池塘内主养鲤,每亩净产3026.3kg,其中鲤2808.3kg,每亩经济效益12338.4元,饵料系数1.49,投入产出比1:1.51。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产品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单独使用传统的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养殖池塘的立体增氧要求。而底充式管道增氧技术的出现,恰恰能满足池塘立体增氧的需求。它还能有效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对象成活率、降低发病率、降低能耗和饲料成本,显著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被认为是一项节能、高效、生态型的实用技术。它有以下4个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4.
底充式增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远金 《齐鲁渔业》2007,24(9):18-18
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池塘底充式增氧技术可明显改善池塘养殖水环境,广泛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和梭子蟹养殖,其单产和经济效益递增显著,是一项节能、高效的实用技术。1池塘底充式增氧机的原理和特点1.1池塘底充式增氧机的原理是通过输送空  相似文献   

15.
冯毅 《水产养殖》2014,(9):27-29
<正>安徽省六安市精养池塘25万多亩,中华鳖养殖是当地农民一条重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池塘中华鳖生态养殖在当地逐步兴起。自2010年以来,作者一直从事利用微孔增氧、生物技术改善池塘养殖环境的探索。现将池塘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养殖条件与方法1.1时间与地点养殖时间为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地点为六安市帮群水产养殖公司的1—6号池塘,1—3号为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试验塘,4—6号为中华鳖传统养殖对照塘。  相似文献   

16.
优化养殖结构池塘增产增收我场第十四分场以池塘养鱼为主,面积247.8亩,其中成鱼池227.8亩,鱼种池20亩。1994年产量和效益实现三个增长。一是产量增,养殖总产142639公斤,比1993年123163公斤增加19476公斤,成鱼单产602.5公...  相似文献   

17.
纳米管池底增氧,是一项在养虾技术日趋成熟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池塘增氧新技术。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纳米技术,通过空气压缩机把空气压缩到分布在接近池塘底部的纳米管内进行充气,以达到从底部对池塘进行立体增氧的效果。与传统的表面机械增氧相比,具有增氧面积均匀、增氧层次均衡、机械耗能较少、改善底环境效果明显等优点。是一项正在逐年推广的新的池塘养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静 《中国水产》2014,(4):71-72
<正>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比较经济实用的养殖新技术,被农业部列为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广应用技术。经过各级科研推广部门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海淡水养殖池塘中,给池塘养殖业传统的增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创新。与传统增氧方式作用不同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增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微孔增氧技术的实施,改善养殖池塘的水环境,通过自我修复,维持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确保养殖对象的生长生存安全,进而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下面笔者就海水养殖池塘应用该项技术提出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吴宗文项目组长期从事鱼类养殖技术的研究,2011年在四川双流瑞枫红渔场池塘小网箱养殖罗非鱼过程中试验了不同微孔增氧方式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网箱外微孔增氧的生产效能比传统的网箱内微孔增氧养殖效果好。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池塘面积13亩,平均水深4米,在池塘一侧布置2排网箱(长宽深为1.5米×1.5米×2.0米),网箱有效水深1.5米。网箱间距1.5米。每排网箱中间有60厘米的人行通道,两侧网箱呈"品"字形,有利于箱体间水流交换,两排网箱相距8米。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过程中,池塘生态系统可分为自成熟期和人工维持期。在养殖容量提高的情况下,养殖生物呼吸需氧量在不断增加,缺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成有害物质,影响养殖生产。维持池塘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工程机制为:通过上下水层交换、平衡营养元素等方法,强化光合作用,提高营养物质转化规模,提升初级生产力;形成生态增氧为主、机械增氧为辅的高效增氧机制。以中国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养殖池塘生态机制、水体溶氧理论、增氧机作用机理、不同类型增氧机的机械性能等,提出了大宗淡水鱼混养池塘及几种典型单养池塘增氧机配置方式,从而为池塘养殖系统增氧机的配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