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片形吸虫寄生于多种动物,对反刍动物危害性尤为严重。药物驱虫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抗片形吸虫药大多只对成虫有效,有的毒性较大。近年来,新引进的“蛭得净”(Acedist),在国内对黄牛、水牛、绵羊、山羊等验证,确认该药具有安全、高效,并对童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主要指:大拟片形吸虫也称大肝片吸虫;支双腔吸虫也称矛形双腔吸虫或小肝片吸虫;感染反刍动物的前后盘吸虫有许多种,如端盘吸虫、瘤胃吸虫和圆锥吸虫等。1反刍动物大拟片形吸虫病1.1虫体和感染大拟片形吸虫(大肝片吸虫),长100mm,厚2~4.5mm,宽11~26mm,椭圆形。其与肝片形吸虫的区别是缺少前面的圆锥突起。大拟片形吸虫常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鹿是其最主要的宿主。  相似文献   

3.
以国产三氯苯咪唑对自然感染肝片形吸虫的山羊进行了驱虫试验,并以硝氯酚为药物对照。结果表明,三氯本咪唑5mg/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9.3%和92.9%,驱净率为75%;三氯苯咪唑10mg/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均为100%,驱净率为100%;硝氯酚5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驱虫率为100%,但对童虫的仅为74.3%,而驱净率仅为60%。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羊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长期在肝片形吸虫疫区饲养的牛羊群中,用硫双二氯酚100mg/kg(羊)、60mg/kg(牛)口服 左旋咪唑10mg/kg口服驱虫两次后,蠕虫剖检法查牛羊共10头,在肝脏胆管内查出肝片形吸虫146条;第3次驱虫后,剖检羊5头,找到虫体42条,驱虫效果不理想;从外引进的12头牛羊感染肝片形吸虫后药物驱虫敏感,效果明显,经过3次驱虫后,肝片形吸虫病基本转阴。  相似文献   

5.
肝片吸虫病一直是危害家畜较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但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等,较少引起生产者重视。据笔者1993年调查广州地区舍饲黑白花奶牛,肝片吸虫阳性率达38.02%(435/144),为此,于1993年11月起应用“驱蛭净”对某场奶牛进行昨片吸虫的驱虫,经过3年连续驱虫取得良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驱虫对象:某奶牛场合饲黑白花奶牛。1.2驱蛭净:吉林省兽医科研所研制。1.3驱虫时间与剂量:1993年11月对阳性牛驱虫,1994年11月对全群驱虫,1995年5月和11月对全群牛驱虫。剂量按4ml/100kg体重1次肌注。1.4效果检查:每年4月采血检查6月…  相似文献   

6.
应用三氯苯咪唑混悬剂,选择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牦牛60头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表明:①三氯苯咪唑混悬剂5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吸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83.3%、90.0%,对成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分别为91.7%、93.8%,对童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分别为83.3%、90.1%;10、15mg/kg剂量对肝片吸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及成虫、童虫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②三氯苯咪唑混悬剂10mg/kg剂量与同剂量三氯苯咪唑片剂的驱虫效果无明显差异;③三氯苯咪唑混悬剂3个剂量组试验牛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证明三氯苯咪唑混悬剂10、15mg/kg剂量驱除牦牛肝片吸虫高效安全,临床使用以10mg/kg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7.
应用硝氯粉和肝蛭净两种药物,采取口服投药方式,分不同剂量,在绵羊肝片吸虫驱虫方面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硝氯粉按5mg/kg体重驱虫,肝片吸虫虫卵减少率96.85%;肝蛭净按12mg/kg体重驱虫,虫卵减少率96.74%;二者的驱虫效果差异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硝氯粉剂量稍大会出现中毒反应,剂量过小则效果不佳,硝氯粉剂量较难控制。建议养畜户在绵羊肝片吸虫驱虫时最好用肝蛭净。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周边的藏羊中出现了精神沉郁、厌食、不跟群等现象,部分藏羊发生顽固性腹泻,伴有体温升高,眼睑、下颌、胸下及腹下部水肿等症状,身体极度虚弱者最终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虫卵检查,确诊为羊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混合感染。对于肝片吸虫,目前常用的驱吸虫药物都能取得良好的驱杀效果,但有关前后盘吸虫驱虫药物的效果对比试验报道较少。为了筛选藏羊前后盘吸虫的理想驱虫药物,采用氯硝柳胺片和羟氯扎胺混悬液分别对感染前后盘吸虫的2组藏羊群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氯硝柳胺片组平均虫卵减少率为83.45%,羟氯扎胺混悬液平均虫卵减少率为97.06%,羟氯扎胺混悬液效果更加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海晏县沼泽草场放牧牛羊及同盘吸虫感染等情况而进行了本调查,结果为:沼泽草场放牧户占到全县总放牧户数的9.27%,放牧牛羊分别占到全县牛羊总数的10.93%和12.65%。77.78%的沼泽草场放牧户牛羊感染同盘吸虫,而牛群和羊群同盘吸虫感染率分别达到了59.26%和48.15%;牛羊群体混合感染率40.74%;牛羊个体同盘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4.83%和17.04%。结果还表明专业技术人员等对同盘吸虫病了解不足,区域间感染率差别较大,牛羊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证明现在使用的驱除药物对同盘吸虫虫卵阳性率降低很不理想,今后对本病的预防知识普及宣传及技术培训、驱除药物研制和筛选、湿地椎实螺的防治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0.
肝片吸虫是反刍动物片形吸虫病中常见病之一,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肝脏和胆管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大片吸虫病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而肝片吸虫病散发于全国各地,尤其西北地区较为普遍,养羊地  相似文献   

11.
羊肝片吸虫病又称羊肝蛭病,是由片形吸虫及大片吸虫寄生羊的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对羊的危害性极大。温宿县每年成幼畜死亡均在8%。15%,其中50%以上是寄生虫病引起的。驱虫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了使本方法更加快速有效,我们进行了两种给药途径的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片形吸虫病是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并对人有一定危害的寄生虫病。在大部分地区该病病原为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非洲、亚洲的热带地区是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据本地的资料和以往的研究显示,广西主要是大片形吸虫。由于国内外对肝片形吸虫的研究较多,对大片形吸虫的研究较少,使得国内一些研究未能注意到这两个种的虫在对动物的致病性及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吸虫病(Trematodiasis)如血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等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和世界各地普遍流行,危害严重。本文将对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的研究进展、应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目前,已完成包括复殖亚纲10个种和单殖亚纲4个种总计14种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吸虫线粒体基因组碱基组成、基因结构与排列、基因变异等分析结果为线粒体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分子分类学研究、物种起源、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分析及其疾病诊断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作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有助于解决一些新近发现的种如三平并殖吸虫、中华血吸虫等独立种的分类地位;而怡乐村并殖吸虫和佐渡并殖吸虫是大平并殖吸虫的同物异名吸虫。日本片形吸虫与大片形吸虫的cox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这些日本片形吸虫应为大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不同株虽然在cox1基因序列上无差异,但nad1基因却有8.3%变异性,这表明大片形吸虫不同株中可能存在隐蔽种。总之,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可为吸虫虫种与虫株的分类学地位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人们可根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通过PCR方法有效地对临床上易混淆的吸虫的种、株或群等作出确切的鉴别与诊断,从...  相似文献   

14.
片形吸虫寄生于多种动物,上海动物园先后就有梅花鹿、野牛等23种动物受到感染,危害严重。其病源系片形科(Faseiolidae)的片形吸虫(F·hepatica)和大片吸虫(F·giantica)。“蛭得净”(Acedist)治疗野生动物片形吸虫有虫卵转阴率100%的报道。但在本例中我们使用“蛭得净”治疗原驼(Lama gnanicoe)的片形吸虫后,解剖发现成虫虫体已吸收、萎缩,而仍有较多童虫,结构清晰完整。特将本病例和治疗结果介绍如下:一、治疗药物及剂量“蛭得净”为白色粉剂,25g铝薄袋装,含有效成份溴酚磷(Bromphenol)24%,由日本电化制药株式会社提供,按推荐剂量12mg/kg。二、症状与检查结果原驼1只,成年雌性,1989年4月由北京动物园转让本园,当年检疫没有发现片形吸虫虫卵,以后又连续三年每年春秋两季粪便复查也未检出虫卵。1994年1月发现患兽十分消瘦,估重80kg,可视粘膜苍白,营养不良,食欲减退,毛色粗糙,粪便颗粒大小不均,呈倒梨形、粪检片形吸虫虫卵达340个/g,诊断为片形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15.
奥芬达唑片剂驱除奶牛同盘吸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芬达唑片剂驱除奶牛同盘吸虫试验王权,沈杰,徐慧斌,曹杰,周金林(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奥芬达娃(Oxfendazole)对寄生在畜、禽多种线虫均有极佳的驱虫效果[1,2,3]。但对同盘吸虫的驱除作用报道尚少。作者曾用我所自制的奥芬达唑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定西市羊肝片吸虫的发生。方法选用三氯苯唑利用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进行羊肝片吸虫驱治效果及最佳驱治时间的试验,并以硝氯酚驱虫作为对照。结果选用不同剂量的三氯苯唑对各个阶段羊肝片吸虫驱治率均可达到99.8%-100%;三氯苯唑驱虫组分别在10月、11月、12月对肝片吸虫进行驱治,来年4月份肝片吸虫驱净率分别为10%、60%和100%;硝氯酚驱虫组为30%。结论利用三氯苯唑在每年12月份驱治羊肝片吸虫,可达到春季羊体内无肝片吸虫的最佳效果,能彻底控制和消灭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肝片形吸虫在国内、省内流行广泛,在我区的北安,德都、嫩江等市、县都有绵羊死于肝片形吸虫病的报道。1979年以来,对全区牛羊肝片形吸虫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羚牛1号》对金毛羚牛肝片形吸虫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对反刍类动物有很大的危害。金毛羚牛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由于长期生活在西北干旱地区 ,对肝片形吸虫的抗性很差 ,进入肝片形吸虫疫区后 ,危害变得更严重。为了有效的控制金毛羚牛的肝片形吸虫病 ,需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的驱虫药物 ,同时为防治金毛羚牛肝片形吸虫病提出防治程序  相似文献   

19.
武隆县屠宰牛肝片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四川省武隆县肉联厂牟乾谷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遍及世界各地。其病原体属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FasciolahePatica),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主要引起患畜慢性肝炎、胆管...  相似文献   

20.
闫文军 《当代畜牧》2013,(30):20-21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和胆管中,导致羊肝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甚至引起死亡的寄生虫病。笔者通过分析甘肃天祝县打柴沟镇一牧场人感染肝包虫病,提出对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意见,使广大牧民更多的了解羊肝片吸虫的感染情况,对防治羊肝片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