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然林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天然林资源状况1.1 天然林资源分布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 ,森林类型包括南海诸岛的热带珊瑚岛森林、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森林资源总面积为13 370万hm2 ,森林资源总蓄积为 117.85亿m3。  相似文献   

2.
对海南岛霸王岭林区沿海拔梯度自然分布的热带落叶季雨林、热带低地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地常绿林4种热带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霸王岭林区此4种热带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差异显著;其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较差,土壤养分的总含量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中上等级,高于海南全岛土壤养分的平均水平,说明海南岛的原始热带林能较好地保持林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一、按森林植被类型演替的规律,议订水土保持工作的战略目标广东的天然林,由南向北,按地理条件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林、亚热带常绿林等不同的类型,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生境条件要求不同。某一森林植被类型遭受破坏时,生态环境起了变化,又会出现另一种森林植被类型。例如,亚热带的常绿林遭受破坏后,如立地条件较差,容易被强阳性的马尾松林入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森林枯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枯落物层是森林拦蓄降水的重要环节。为了调查景谷县森林枯落物水文作用,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样区和18个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取样,结果表明:(1)景谷县3种植被类型中枯落物蓄积量最大的是季雨林,最小的是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李雨林林下枯落物半分解层所占比例要比未分解层大,而暖性针叶林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所占比例要比半分解层大;(2)景谷县3种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枯落物自然含水率最高,季雨林最小,暖性针叶林介于二者中间;(3)自然状态下,阔叶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大于针叶林,但由于针叶林枯落物数量较多,不易分解糜烂,因此仍有很强的拦蓄能力,3种植被类型中,暖性针叶林的拦蓄能力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盐土上的一种常绿阔叶林。福建省云霄县竹塔的红树林是我国大陆南亚热带地区现存面积较大,树种较多的海上森林植被类型。为了探讨竹塔红树林的生态结构,保护其生物种源.笔者自1980年开始,至1982年底,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达到对该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合理经营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纳板河流域的5种森林类型中设置大样地14块,采用负指数函数模型和q值分布函数,研究不同森林类型的林分直径分布结构特征,以此探究纳板河流域森林群落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整个流域中的森林群落拟合模型均表现出近似双曲线形式中的局部反“J”型曲线形式,大量林木直径分布在10径阶,不同森林群落的负指数拟合效果较好,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从a值、k值、q值的测算结果得出森林群落次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热带雨林群落、热带季雨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山地雨林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  相似文献   

7.
建德泷江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省地处中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但由于地狭人稠、经济活动频繁,原始的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现有的基本上属于次生。次生常绿阔叶林群众一般称为杂木林,习惯上均不抚育经营,也不作为一个林种来处理。因而面积日减,致使我省林种比较单一,部分地区森林生态失调,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原生植被种类丰富,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区内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组成以热带-亚热带和热带成分为主,热带性分布的植物类群甚多,使得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具有某些雨林特征,小型板根、茎花现象、附生植物、藤萝密布等随处可见,而在其它中亚热带地区这种现象很少见;保护区内的植被有8个类型,包括具有雨林特征的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林、崖壁常绿矮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竹丛、亚热带灌丛草坡等,以及假苹婆、榕树林等18个群系;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多样性植被类型具有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深圳梧桐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植被类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路线踏查和典型植物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参照《中国植被》植物群落学-生态学的植被分类原则、方法和系统,根据梧桐山风景区植被类型组成特征、动态特点和生境条件,将本区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31个群系58个群丛。其中次生林有6个植被型22个群系45个群丛,包括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灌木林、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南亚热带沟谷季雨林、竹林和山顶灌丛;人工林有2个植被型9个群系13个群丛,以相思林、柑桔林和荔枝林为主。  相似文献   

10.
据雨林联盟报道,墨西哥2006年通过FSC认证的森林面积增加了23.6%,达79.2275万hm^2。在全部认证的森林中,热带林面积占14%,其余为温带林。这使得墨西哥森林认证的面积居拉美第3位,仅次于巴西(510万hm^2)和玻利维亚(200万hm^2)。全世界2006年森林认证面积增加了12%。[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Forest vegetation of Xishuangbanna, south China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Introduction The tropical area of southern China is climatically and biogeographically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ropical Asia, including southeastern Xizang (Tibet, lower valleys of the southern Himalayas), southern Yunnan, southwestern Guangxi, southern Taiwan and Hainan Island. The largest tropical area still covered by forests is in southern Yunnan. Tropical forests of southern Yunnan were little known until the late 1950s because of poor access except for some brief descrip-…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镇康县共完成253050 hm2土地面积的区划调查、706个角规样地的测设及各项分析工作。采用1︰25000卫星影像图作为调查用图,现地区划小班并调查记载小班各项因子;采用GPS定位样地,角规控制检尺方法进行样地蓄积量调查。在ArcGIS软件支持下,矢量化小班区划调查成果,采用“云南省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录入小班各项调查因子和统计森林资源,根据录入的数据库制作成果图。结果表明,镇康县主要植被类型有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亚高山温凉性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6种类型。镇康县林地总面积171402.9 hm2,其中国有林面积20347.8 hm2,占11.87%;集体林面积68234.2 hm2,占39.81%;个体林面积82820.9 hm2,占48.32%。有林地面积154188.8 hm2,占89.96%;疏林地面积860.0 hm2,占0.50%;灌木林地面积9233.2 hm2,占5.3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0.9 hm2,占0.02%;无立木林地面积268.7 hm2,占0.16%;宜林地面积6811.3 hm2,占3.97%。镇康县活立木总蓄积量8192960 m3,其中:天然林蓄积7572790 m3,占92.43%;人工林蓄积599800 m3,占7.32%;飞播林蓄积20370 m3,占0.25%,林木使用权以集体及个体为主。镇康县森林资源消耗逐渐减少,蓄积量有较大幅度增长,森林结构以天然林为主,生物多样性丰富,林业发展潜力大。研究结果对提高镇康县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和森林经营水平,推进镇康县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干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的1种主要植被类型。在各种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了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特有的干扰体系。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和经营中,要利用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合理择伐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增益性人工干扰,坚决阻止过渡的森林采伐和毁林开荒等破坏性人工干扰。应参照以自然林窗干扰,采用择伐方式经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利用TM影像对滇西南7个地(州)27个县(市)开展了调查,并按2级分类的要求进行目视解译,其结果为研究区热带林覆盖率为46.09%,郁闭林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46%,破坏林面积占总面积的35.63%,常绿阔叶林面积占总面积的32.61%,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面积占总面积的0.20%,判读精度81.53%。表明TM影像能满足热带林宏观林地资源调查的需求,既快速,又省力、省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和天然林类型,也是鄂西南武陵山区中山地带最典型、最重要的天然林类型.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利用,退化严重.采取全面禁伐的强制性保护措施,恢复进程缓慢,一些严重退化群落甚至难以恢复.遵循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规律,借助自然力,通过以积极的人为干预措施,可以快速恢复与重建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演替动态和恢复的可能性,分析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恢复的3种方式即人工恢复、人工促进天然恢复和人工重建,以及封禁保护、抚育间伐、补植(播)、封山育林、林分改造和人工重建等恢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热带次生林生产潜力与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成对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现状、经营情况的相关资料分析和重点地区的实地调查后认为:从目前次生林的生态效益来看,对比人工林,次生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地力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益;与原始林比较,次生林在吸收CO2和释放O2和改良土壤的功能相对强,而固土效益和蓄水效益则较低。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样地的调查分析,由于缺乏经营,次生林的木材生产能力相当低,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约仅78m^3/hm^2,为世界平均森林蓄积水平的68%左右。通过经营,中国次生林有较大的生态和经济潜力开发空间。由于中国经济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存问题都很突出。因此,要保护和发展次生林,只有选择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的经营模式,才能实现其可持续性。通过一年的调研,根据中国的经营传统和结合现实状况,归纳出目前在中国可以普遍推广的三个主要经营模式,即:社区综合经营模式、天然林的恢复与重建模式和经济物种套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热带季节雨林林窗不同热力作用面的热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带季节雨林林窗区域小气候要素的观测资料,探讨了昼间林窗区域不同热力作用面的热力特征.在西双版纳雾凉季,热带季节雨林与次生林相似,其林窗边缘壁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热力作用,是林窗区域除林冠面、林窗地表面和林内地表面之外的新的热力作用面.由于林窗边缘树木高度的影响,其东侧、北侧林缘壁面热力效应最大区域出现位置高于次生林林窗,而热力效应强度小于次生林林窗.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林窗小气候形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研究林窗更新及生物多样性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林分状况的调查发现,该公园地带性植被为次生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沟谷雨林,组成种类以桃金娘科、樟科、五加科等热带、亚热带特征较强的科属为主,形成以红鳞蒲桃、鸭脚木、浙江润楠、芳槁润楠、樟树等为优势种的几种森林群落。由于林分主要是由受严重干扰的植物群落恢复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普遍质量差,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研究分析了羊台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群落类型、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的重要值、优势科及组成比等,提出了地带性乡土树种、景观和环境友好树种选择的建议,对森林公园的次生林改造和森林保育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向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向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植被分布与坡向的相关关系,基于数字地形图,使用Ar-cView和ERDAS软件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使用ArcMap软件提取了植被类型沿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8个坡向的分布图层和植被类型按13个海拔带沿8个坡向分布的图层,并结合植被图制作了植被类型按8个坡向分布的三维立体植被图;用EXCEL软件统计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沿8个坡向的分布面积和按13个海拔带沿8个坡向的分布面积;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了坡向与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为:①9个自然植被类型中除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分布在东、东南、南、西南和西5个坡向外,其他8个植被类型在8个坡向均有分布。②8个坡向的优势植被类型均是季风常绿阔叶林。③坡向对季节雨林和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影响较大,对落叶季雨林和暖温性针叶林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对山地雨林、热性竹林和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影响较小,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的分布无影响。④确定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的适生坡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73—2008年间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特征,从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气候带定量分析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及平均生产力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和平均生产力总体呈增加趋势,植被净生产量由1973—1976年间的803.359×106t·a-1增加到2004—2008年间的1 478.425×106t·a-1,增加了84.03%;相应的森林植被平均生产力由7.302 t·hm-2·a-1增加到9.502 t·hm-2·a-1,增加了30.13%。不同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杨桦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对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贡献较大;热带林、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平均生产力较高,油松林和马尾松林平均生产力相对较低。不同气候带中,热带地区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呈波动中减少趋势,其它气候带呈增加趋势;1973—2008年间各气候带森林植被平均生产力为:热带(18.625 t·hm-2·a-1)寒温带温带(9.610 t·hm-2·a-1)亚热带(8.499 t·hm-2·a-1)暖温带(7.800 t·hm-2·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