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广东省梅州市是传统的烟草种植区,已有50多年的种烟历史。此文从土壤生态因素的角度对梅州烟草适宜性进行评价。通过在Ecocrop 1数据库中筛选土壤环境中重点因子为评价指标,在GIS平台,以空间分析技术为手段系统分析了梅州的土壤特征,进而对梅州市土壤的烟草适宜性进行了网格化评价,探寻烟草的土壤生态适宜性区域。结果显示,梅州市土壤总体上适宜烟草种植,并且实际植烟县与评价结果相符。结果证明此研究方法在大范围内进行烟草适宜性评价是快速有效的,对寻找新的烟草种植区域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生态脆弱区林地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生态脆弱区林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机制,在对广西南丹县典型样地共41个作业区调查基础上,综合考虑与林地生态适宜性密切相关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因素,利用ARCGIS分析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与计算,结合AHP方法研究各参评因子权重,并选择适当的隶属函数和模糊算法对南丹县林地生态适宜性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林地生态适宜性各等级比重排序为:III级(45.62%)>IV级(27.84%)>V级(17.61%)>II级(8.93%)>I级(0%),整体隶属度值为3.5413,位于IV级水平;影响因子排序为:坡度>石砾含量>高程>土层厚度>郁闭度>坡向>灌木覆盖度>草本覆盖度。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了林地生态适宜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及生态恢复重建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园林树种的调查,规划,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的园林树种和绿化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依据园林绿地国家《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对主要的绿地类型中现有树种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评价,应用城市生态学,园林美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的生态特点和植被分布规律,以及乌鲁木齐市作为国家西部内陆地区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于一身现代工业城市性质,对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进行了总体规划,为园林植物景观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调查统计,乌鲁木齐市木本植物共有132种,其中常绿树种17种,落叶树种115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为 1:6.76;从树种比例来看反映出乌鲁木齐市地属内陆干旱地区,树种单调且分布不均。 今后乌鲁木齐园林树种规划的原则是:(1)生态优先原则;(2)特色与创新原则;(3)适地适树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化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并对城市的生态防护林、景观路、行道树、公共绿地、垂直绿化等应用的树种进行了具体的规划。  相似文献   

4.
PI模型在东北松嫩黑土区土壤生产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摘 要:【研究目的】综述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Soil Productivity Index,简称PI)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国外的运用,探讨其在松嫩黑土区的适宜性以及改进的可能。【方法】在系统介绍PI模型的基础上,以东北松嫩黑土区为研究区,利用研究区17个土壤剖面理化性质数据和作物产量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表土评价法(CI),原PI模型以及根据研究区土壤特性订正过的PI模型(BPI)对土壤生产力的评价效果。【结果】结果表明:(1)CI法生产力指数差异小,不易将土壤生产力水平进行分异;PI和BPI模型生产力指数差异大,容易将土壤生产力水平进行分异;(2)三种模型生产力指数与正常年景玉米产量的线性回归结果,BPI模型最好(R2=0.6774, P<0.01),其次是PI模型(R2=0.3285, P<0.05),CI模型较差(R2=0.086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3)PI模型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生产力水平出现高估,BPI由于引入有机质含量指标,评估效果明显改善。【结论】总体而言,PI模型将一定厚度的土体作为对象综合评价土壤生产力,效果明显优于表土评价法,但在具体地区应用时,应根据当地土壤生产力影响因子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指标进行修订。东北地区有机质对作物生长十分重要,引入该指标后明显改善了PI模型对土壤生产力的评价效果。是否需要引进其它指标,并建立评价模型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完善苔藓植物景观适宜性评价方法,为提升公园苔藓植物景观空间布局质量提供理论支撑。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级指标的贡献率及综合得分,苔藓植物群落类型适宜性由高到低表现为树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各指标对苔藓景观适宜性的影响由强到弱表现为景观适宜性>社会适宜性>生态适宜性;丛集型+交织型+平伏型、平伏型+交织型、丛集型+交织型、倾斜型+平伏型+交织型组合形式的苔藓植物群落适宜性好,交织型、丛集型+交织型、倾斜型+交织型的组合形式的苔藓植物群落适宜性差。合理掌握景观适宜、生态适宜和社会适宜三者间的均衡统一,是苔藓植物景观保护与营建的关键所在,在设计中多采用适宜性好的苔藓群落配植形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适宜浙南沿海盐碱地和潮滩盐土的树种,笔者进行耐盐、抗风树种的广泛收集、引进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沿海土壤条件复杂,新围垦海涂的土壤盐度随土层加深逐渐加大;1‰~3‰盐度下候选树种36个,3‰~5‰盐度下候选树种28个,5‰~8‰盐度下候选树种16个;无柄小叶榕、东方杉等19个树种表现为具有较强的抗风性,且随林木年龄的增长,风倒率下降;不同龄级防护林树种的冠径/树高的比值在0.45~1.13之间,以无柄小叶榕、大叶黄杨、夹竹桃最高,夹竹桃、大叶黄杨等相对冠长值大,需与其他树种配合才能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几个高抗性树种的高生长速率排序为:邓桉(1.18 cm/a)>木麻黄501(1.16 cm/a)>东方杉(1.08 cm/a)>无柄小叶榕(1.07 cm/a)>乌桕(0.92 cm/a);径生长速率排序为:无柄小叶榕(1.58 cm/a)>邓桉(1.35 cm/a)>木麻黄501(1.15 cm/a)>东方杉(1.06 cm/a)>乌桕(0.93 cm/a)。  相似文献   

7.
南平烟区植烟土壤适宜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南平烟区植烟土壤适宜性,测定了1101份植烟土壤样品的18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进行了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平烟区土壤适宜性中等偏上,综合评价指标值(IFI)在0.575~0.665之间,平均为0.628,CV为14.04%,按5个等级划分则以Ⅲ级土壤面积最大,占62.49%,而Ⅰ~Ⅲ级土壤占80%;各县(市、区)差异较小,Ⅱ~Ⅳ级土壤均占90%以上,其中以延平和浦城最高,建瓯最低;全市有83.05%的乡(镇、街道)适宜性平均水平属于Ⅲ级。因此,南平烟区烤烟施肥应注意施用石灰或钙镁磷肥,同时应增施钾肥,补充硼和氯等微肥。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理州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大理州优质烤烟的生态种植规划,筛选了关键生态因素,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分析了大理各县(市)的生态适宜度。结果表明:大理烟区各关键生态因子适宜性贡献率表现为成熟期气温(17.5%)>土壤有机质(16.2%)>大田期气温(14.5%)>成熟期降雨量(12.3%)>大田期降雨量(11.7%)>土壤质地(11.0%)>土壤pH(10.6%)>土壤有效氯含量(6.2%)>有效土层厚度(0%)。大理州12个植烟县可划分为3个档次:巍山、南涧、弥渡、宾川、云龙、漾濞、永平为Ⅰ类烟区,生态条件最适宜;洱源、祥云为Ⅱ类烟区,生态适宜性次适宜;大理、剑川、鹤庆为Ⅲ类烟区,生态适宜性再次。  相似文献   

9.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评价隆林植烟区土壤养分丰缺现状,为烟草科学种植、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数学统计法描述隆林植烟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养分含量丰缺状况。结果表明,隆林植烟区土壤pH值、全氮适宜性较好,土壤有机质、有效硫、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镁适宜性较低,土壤活性氯、有效硼、交换性钙适宜性较高。对植烟区土壤进行养分含量丰缺评价,在生产中遵循控氮、控磷、控氯、控钙、提钾、增硫、补镁、增硼,减少碱性肥料的大量施用,多施重施有机肥的施肥策略,以实现烟叶绿色、优质、生态、特色、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mponent method,calculated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Jiufeng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Beij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2013,in Jiufeng National Forest Park,the total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was 183.08 hm2,the total ecological capacity was 225.16 hm2,the total touristic ecological surplus was 42.07 hm2,and the average touristic ecological surplus was 0.000 4 hm2 per capita,indicating that tourism in Jiufeng National Forest Park was in ecological surplus and ecological security.However,forest parks in Beijing at large were in ecological deficit.This paper suggested that the tourist flow volume of forest parks with a big ecological deficit should be moved to forest parks with an ecological surplus.Besides,forest parks are expected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forest recreation resource,and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ourists,so as to boos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park tourism.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岸乡土树种引进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树种单一和生态系统脆弱的现状,引进台湾岛本土海岸防护林树种林投、台湾海桐、台湾栾树、海檬果、水黄皮、福木等,应用于沙荒风口造林、木麻黄基干林带改造和海岸后侧木麻黄低效林更新试验。研究发现,风口地段通过挖大穴、下客土、深栽和浇足定根水的营林措施,辅以简易风障的工程措施,林投造林保存率达到85%以上,且风害轻微;郁闭度小于0.5的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直接种植台湾海桐、海檬果、水黄皮和台湾栾树,以及较密林带经过渐伐后套种台湾海桐、水黄皮和台湾栾树,3年均可郁闭成林,所形成的异龄复层林其防护功能与原林带相比提高25%以上;海岸后侧木麻黄低效林更新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分别与台湾海桐、水黄皮、海檬果带状混交,或与台湾栾树行带混交可以提高林带生产力和防护功能。上述表明,在引进的台湾海岸树种中,林投是沙荒风口理想的造林树种,台湾海桐、水黄皮、海檬果、台湾栾树等是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和后侧木麻黄低效林更新改造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3.
城市森林对周边小气候时空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城市森林生态效应的动态评价为目的,研究绿地和非绿地之间的物质交换特点与规律,描述和揭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时空格局。试验对森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杨树林对其周边环境有着明显的降温和增湿效应,中午时段绿地生态场效应最高,下午测试时段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与常规是逆反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延庆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延庆县1998—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延庆县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防护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47.13%、89.41%,用材林仅为0.40%、0.29%,林种组成不合理。林分结构简单,纯林、混交林比重严重失衡。中、幼林面积比重高达88.2%,抚育任务重。从林分起源来看,天然、次生林面积、蓄积量最大,人工林次之,飞播造林最小。在可持续发展林业理论指导指导下,按照分类经营的原则,研究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延庆县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Taizhou is an economically-developed port city on the golden coastline of China,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coastal and combined green cores, mountains and waters, and special plants. This paper analyzed natural conditions and city features of Taizhou, assessed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local urban forests, and proposed pertinent construction concepts in view of diversifi ed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forest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principles of urban forest layout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one core, one belt, two rings, three corridors, four groups, fi ve windows, and multiple bases" was give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forest in coastal landscape cities, in addition, the effect and feasibility of the layout we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到户后关于集体公益林管护问题评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甘肃省生态公益林管护双方的博弈模型,研究了博弈达到稳态的条件以及影响生态公益林管护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户对生态公益林的期望收益低,林业补贴标准不高等因素是农户管护经营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农户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积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荒漠化地区生态经济林效益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生态经济林在中国荒漠化地区发展,使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生态经济林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生态经济林不仅在治理沙漠、保持水土、改善土壤、恢复生态诸方面能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而且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收入,获得生态、经济双赢利,是中国恢复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但是,关于生态经济林研究内容还不够广泛,理论研究也比较肤浅,示范推广相对缓慢。今后应开展广泛的研究工作,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使生态经济林为改善环境,增收创汇,造福人类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荒漠化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生态经济林在荒漠化地区的效应和作用,提出了在荒漠化地区建设生态经济林应关注的问题,旨在为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core of"Long Forest"belief of the Dai nationality is to protect natural forests and forests for conservation of water supply as the home of ancestral gods of the nation and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 by means of"Long Forest"worship,"Long Forest"taboo,the traditional customary law,and village regulation and non-governmental agreement.This paper takes Manjingchengzi Village in Xishuangbanna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land in different periods over the past 60 years and explore the role of"Long Forest"belief in the conservation of local forest resources in a view to providing a frame of reference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新一轮林改尚存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新一轮林改虽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对林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指出了当前林改中尚存的林木限额采伐、生态负外部性、资金短缺和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对此,不仅要按照“区别对待”和“逐步推进”的思路改革和完善限额采伐管理制度,还要妥善地解决部分分户后的山林被划为公益林问题,并采取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措施防范生态负外部性问题。同时,努力拓展多元化的林业筹资渠道,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实现规模效益,并注意规范林地使用费的收取和使用,从而实现林改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退耕雷竹春季林冠截留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退耕雷竹林冠截留特性,于2012年春季对不同林分密度的退耕雷竹林进行水文观测。结果表明:2个林分密度的雷竹林外降雨与林内降雨、树干径流均具有极显著的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函数关系,与林冠截留具有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函数关系。分布均匀和郁闭度高(0.96)的1号样地((15000±750)株/hm2)林冠截留率平均为51.19%,雷竹分布和郁闭度(0.85)较低的2号样地((22500±750)株/hm2)平均为38.04%。2块样地林冠截留率的巨大差异,意味着退耕雷竹林冠截留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改造潜力,可通过调整退耕雷竹林的结构、密度等经营措施来提高其生态水文效益,从而达到水土保持高效经营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