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毛竹林群落能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建瓯市毛竹丰产林的能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建瓯市毛竹丰产林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为119774.8KJ/m2,其中竹叶为7249.2KJ/m2(占6.0%),竹枝为17414.1KJ/m2(占14.5%),竹秆为93969.1KJ/m2(占78.5%),林下植物为1151.4KJ/m2(占1.0%);地下部分能量现存量为41819.3KJ/m2.毛竹标准样竹的样品中,枝、叶、秆的干重热值分别为19873J/g、19442J/g和20081J/g.毛竹林群落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能量在垂直分布的配置上分别呈“金字塔型”和“倒金字塔型”的能量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12NM3)与肌酸激酶(C.K.)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SDS为0.05mM时,SDS开始“明显”和C.K.结合。在溶液的pH<6.0(C.K.的等电点)时,于0.2~1.2mM的浓度范围内,SDS可引起C.K.的沉淀。在溶液的pH>8.0时,于0.6~4.5mM的浓度范围内,C12NM3可引起C.K.沉淀。C.K.和SDS的结合量随溶液pH和SD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取黑白花母牛18头,采用3因子2重复试验设计,研究酒糟-SCP对母牛泌乳性能的影响。供试母牛随机分为3组和3种处理。酒糟-SCP按N当量,以不同梯度取代日粮精料补充料中的大豆饼进行饲养试验。取代比例(酒糟-SCP%+大豆饼%)处理1、2和3分别为:0+24.0,7.6+18.0和15.2+12.0。结果指出,处理2较处理1日泌乳量提高6.12%(p<0.05);处理3则相应提高16.56%(p<0.01)。单位泌乳消耗精料补充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末3种试验处理的乳牛其乳脂率和无脂固形物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用60Co射线200Gy、250Gy、300Gy的剂量对3个小麦品种的风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从芽长、出苗率、成株率、畸变苗(株)率和植株致矮性等方面研究了M1代的辐射效应;从早熟性、矮秆及穗型变异等方面研究了M2代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M1代各供试材料的田间出苗率,成株率及株高均呈下降趋势,而畸变苗(株)率呈上升趋势。3个供试材料对辐射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其敏感顺序为:荷兰1号>永良4号>永良12号。在M2代中,3个品种总的突变率分别为荷兰1号(0.62%)、永良4号(0.54%)、永良12号(0.50%)。各处理中诱发突变频率高低的剂量顺序为250Gy>300Gy>200Gy>。用60Co射线处理小麦干种子,可以在短期内改变品种的早熟性和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Af,含B1,1000μg/Kg)对大白鼠体液免疫的作用.把52只成年雄性大白鼠分成实验组(E组)35只和对照组(C组)17只.在第8周、20周和40周分3批扑杀,第1,2次扑杀E1,E2组各10只,C1,C2组各5只;第3次扑杀E3组13只,C3组7只.其中E2—6出现小灶性肝细胞型肝癌,另外2只E3—10和E3—15分别在第25周和第40周自然死亡,均在肝中间叶发生纤维型间皮瘤.E1组动物血中r球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01);E1组总补体活性(CH50)没有变化,而E2组则明显下降(P<0.1);E3组与C3组球蛋白无明显差别,但E3组产生特异性19S抗体的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Af对大白鼠体液免疫有严重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CS87促进猪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用10头大约克×二花脸杂种猪(实验1)和16头长白×大约克杂种猪(实验2)分别研究口服CS(87)(生长抑素抑制剂)对猪生产性能和血浆生长抑素(SS)、生长激素(GH)水平的影响。实验1和2的猪均按性别、体重、遗传基础配对,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实验期分别为32和30d。在实验1和2口服CS(87)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2.70%(P<0.05)和5.73%(P<0.05);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0.54%和6.67%;血浆SS水平降低66.80%(P<0.05)和25.93%(P<0.01);血浆脲氮含量降低3.67%和13.17%。实验2CS(87)组猪血浆GH平均升高84.87%(P<0.05)。结果表明,CS(87)可通过降低血浆SS水平影响猪血浆GH水平和体内氮代谢,加速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阴离子C12H25SO4Na(C12S),C12H25(OC2H4)7SO4Na(C12E7S)、阳离子C12H25N(CH3)3.Br(C12NMe3)和非离子C8H17.C6H4.(OC2H4)10OH(TX-100)表面活性剂对肌酸激酶(C.K.)活力的影响以及变性后的复性,结果表明,C12E7S和Tx-100对C.K.的活力破坏较小,C.K.经C12E7S和TX-100变性  相似文献   

8.
宁夏普通小麦品种(系)与白黑麦可交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小麦地方品种(系)和白黑麦的杂交结实率在0 ̄7.1%之间,极显著地低于中国春和中国春ph1b与黑麦的杂交结实率(47.6%和20.8%)。控制宁夏普通小麦与其近缘属种可交配性的基因可能是Kr1Kr1Kr2Kr2Kr3Kr3和Kr1Kr1Kr2Kr2kr3kr3,几乎没有能提高可交配性的隐性基因kr。  相似文献   

9.
试验用432羽35周龄罗曼产蛋母鸡,采用4×4因子设计。酒糟-SCP按N当量等量替代大豆粕。处理1、2、3和4替代比例(酒糟-SCP%+大豆粕%)分别为:0+20.0,8.5+15.0,17.0+10.0和25.0+5.0。结果显示,处理2日产蛋量和体增重较处理1分别提高5.68%(p<0.05)和8.53%(p<0.05),处理3日产蛋量和蛋重较处理1提高6.65%(p<0.05)和6.18%(p<0.05),处理4产蛋性能和体增重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效率(F/E)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于1982,1987,1988和1992年在东北地区的辽宁海城、沈阳、大连和吉林公主岭4个观察圃中系统观测了含有不同抗白粉菌基因的小麦品种和拟等基因系的白粉病病情:Pm1、Pm5、Pm7及Pm3a或Pm3b和Pm3c的病情均达20MS以上,感病严重.Pm2+6,Pm2或Pm4抗性较强,病情仅达0~5HR.采用离体活动圃鉴定法观测表明:1987~1988年各病圃白粉菌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为:V7(67.2%~80.4%,平均74.0%),V1(67.9%~78.1%,平均73.1%),V3c(61.9%~71.4%,平均67.6%),V5(62.3%~73.1平均67.3%),V3c(43.0%~51.8%,平均48.7%),V3a(32.7%~47.8%,平均39.5%),V5(15.6%~26.5%,平均20.25%);出现频率较低毒力基因为V2+6(0%~1.6%,平均0.51%),V2(2.1%~7.6%,平均4.05%)和V4(5%~12.6%,平均8.6%)。  相似文献   

11.
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定了快生型大豆根瘤菌DNA中G+Cmol%,结果表明其C+Cmol%为58.4-65.6,菌株间差为7%,提示了不同种的存在。以液相复性速率法测定了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与其它根瘤菌种之间的DNA同源水平,测定证明它们之间的同源水平很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三个DNA同源组间的同源率分别力15,10和25%,表明其亲缘关系很远。同源水平的测定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 RT- PCR和 n PCR扩增出 3株河南省近期 (1999~ 2 0 0 0年 )猪瘟流行野毒的 E2 基因 ,分别克隆于 PMD- 18T载体 ,对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氨基酸序列推导 ,同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及 E2 糖蛋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 ,所测 3株 HCV E2 基因的长度均为 116 9bp。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包括完整信号肽序列和部分跨膜序列 ,共由 384个氨基酸组成。3株流行毒的 E2 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 99%以上 ,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在 99%以上 ;这 3株流行毒与 C-株兔脾组织毒 (疫苗种毒 ) E2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 83.14 %~ 83.2 3% ,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 88.14 %~ 88.6 8%。经遗传发生关系分析 ,C-株兔组织毒 C-株细胞毒属于组群 1(group 1) ,河南省近期流行猪瘟毒属于组群 2 (group 2 ) ,近期猪瘟流行毒与 C-株疫苗毒的 gp5 5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西北半干旱地区黄芪根瘤菌DNA同源性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分类表明 ,分离自西北半干旱地区的 9株黄芪根瘤菌构成一个独立的表观群。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DNA同源性及 16 S r DNA全序列分析。 9株菌的 G +C mol%在 5 9.1~ 6 0 .3之间 ;群内 DNA同源性为 81.5 %~91.0 % ,大于 70 % ;中心菌株 SH2 90 B与各已知种模式菌株 DNA同源性在 10 .5 %~ 6 3.0 % ,小于 70 %。 SH2 90 B的16 S r DNA全序列与参比菌株的序列进行比较 ,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其处在土壤杆菌 -山羊豆根瘤菌构成的分支中 ,与 R.galegae和 R.huatlense的 16 S r DNA全序列相似性分别为 96 .8%和 97.5 % ,大于 95 %以上 ,它们应归属于同一个属。因此 ,菌株 SH2 90 B代表一个新的根瘤菌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猪瘟病毒(CSFV)流行毒株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疫苗株的基因差异,为正确选择猪瘟疫苗和防制广西猪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本地的阳性猪瘟病料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扩增CSFV的E2基因,经克隆、测序后用DNASTAR软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从41份疑似猪瘟病料中共扩增出4个阳性样品的E2基因(1140 bp),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扩增获得的4株CSFV毒株(GXGG1、GXLC1、GXLC2和GXNN1)与兔化弱毒株(HCLV)、Shimen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2.1%~82.3%和82.9%~83.4%、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88.4%~89.2%和88.9%~90.0%,4株毒株间的E2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8%~99.6%和94.2%~99.5%,且均属于基因群Ⅱ;E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表明,E2蛋白空间结构及抗原结构的氨基酸位点693Cys、737Cys、792Cys、818Cys、828Cys、856Cys、833Pro、834Thr、837Arg均未发生变异,但其单抗识别位点G713E、N729D、K734R发生变异.[结论]近年来广西CSFV流行毒株的变异未出现较大差异.与HCLV株、Shimen强毒株亲缘关系较远,但与Paderborn株、GXWZ02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16.
禽源性大肠杆菌HPI irp2基因序列的扩增及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养殖场发病家禽中分离到多株禽源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用其中YZG040515、NTLFC040402、CHZ031016菌株提取细菌高致病性染色体DNA,根据耶尔森菌高致病性毒力岛(HPI)irp2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扩增出278 bp基因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easy中,经EcoR I酶切鉴定为阳性者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与GeneBank中公布的耶尔森菌HPI irp2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证明禽源性大肠杆菌中具有耶尔森菌毒力岛HPI基因序列,结合临床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提示该毒力岛与日趋严重的家禽大肠杆菌病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目前陕西省猪瘟病毒(CSFV)流行毒株的E0、E2全基因分子特征,为猪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CSFV Shimen株及HCLV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4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采自陕西不同地区的猪瘟病料中扩增E0、E2全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从采集的病料中成功扩增了5株猪瘟流行毒株的E0、E2全基因,这5株流行毒株E0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4.4%~99.8%,与参考毒株ALD、Alfort187、Brescia、CAP、Glentorf、GPE、GXWZ02、HCLV、Paderborn、Rimes和Shimen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0.4%~96.3%,氨基酸同源性在86.5%~99.3%。5株流行毒株E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1.1%~98.0%,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7.7%~94.6%,氨基酸同源性在85.2%~95.9%。5株流行毒株E0 Rnase活性区域氨基酸基序位点没有变异,但导致流行毒株发生免疫逃逸的E2蛋白关键位点中有3个发生了变异。【结论】测定的陕西省猪瘟流行毒株E0、E2基因序列变异明显,其中E2蛋白关键位点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从新疆天山北坡土壤及昆虫上分离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对鞘翅目害虫具有高毒力,其总DNA约为15 kb,以此为模板,并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出800 bp和550 bp DNA片段,将回收的片段与pBS-T质粒连接,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用蓝白斑法筛选,将阳性克隆子(1号-5,700 bp左右、G4号-3,500 bp左右、G4号-4,720 bp左右)测序,与GenBank中已知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1号-5与cry3基因家族的杀虫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可达84%~100%。  相似文献   

19.
将提纯的感染红螯螯虾的WSSV,免疫BALB/c小鼠,三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融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经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7株针对WSSV的特异性单抗,分别命名为E2、C2、E3、G3、C4、D5以及F10.细胞上清ELISA效价为1:1600—1:6400.抗体亚类鉴定结果表明:E2、G3、C4属于IgG1,C2、D5、F10属于IgG3,E3属于IgG2a亚类;单抗热稳定性试验表明7株单抗均是热稳定的.选取单抗G3和F10进行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抗原浓度下,两株单抗均有较好的中和能力.选取单抗G3作为一抗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人工感染红螯螯虾WSSV的测定,初步证实该单抗可用于WSSV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反转录 ( RT)和 PCR技术完成了 5株近期 ( 1 997~ 1 998年 )猪瘟流行毒和 1株猪瘟 C-株弱毒疫苗毒 (兰州 ) Erns(或称 E0 )基因的核酸序列测定。通过序列分析发现 ,这 5株流行毒与 C-株疫苗毒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 83%~ 8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88%~ 91 %,我国 50~ 60年代流行的中国石门株 ( SM)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 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89%~ 91 %。而 5株流行毒间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 91 %~ 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4%~ 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