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有限元理论,对某型低地板发动机后置式城市铰接客车进行结构建模和静态特性分析,在分析中以汽车各部件的实际连接关系的精确模拟为出发点,建立车身有限元模型,结合国外大汽车公司的FEM行业分析经验,重点考虑汽车紧急制动工况下的约束和加载问题,对车身强度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可作为车身结构优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行驶时不断承受来自路面的高频激励作用,在搭建悬架模型时,传统的线性衬套模型不能充分反应悬架在随机载荷冲击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因此,基于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衬套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生成柔性体衬套模型并搭建样车悬架模型。将试车场采集得到的路面载荷谱作为激励,进行动态仿真及台架试验。分析二者结果可知,该建模方法对于研究悬架动态K&C特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SPH/FEM耦合算法的土壤切削仿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SYS/LS-DYNA仿真软件,采用SPH/FEM耦合算法模拟旋转刀具切削土壤作业过程。在Solid Works中建立刀具—土壤模型,用ANSYS/LS-DYNA进行前处理,修改K文件建立耦合模型,在LS-PREPOST中查看LS-DYNA9 7 1求解结果 ,对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分析作业过程能耗变化及应力分布,为后期优化刀具提供依据。文中土壤本构模型采用MAT_147(MAT_FHWA_SOIL)材料,对材料屈服准则进行详细阐述,相比标准MohrCoulomb屈服准则,修改后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引入了修正系数Ahyp,分析了Ahyp取值对屈服面的影响,得出Ahyp与土壤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关系;阐述SPH算法和SPH/FEM耦合算法,分别用FEM算法、SPH算法和SPH/FEM耦合算法模拟土壤切削过程。结果表明:在土壤切削前期,网格没有发生畸变时,3种方法模拟结果相近,随着有限元网格发生畸变,FEM算法产生了误差,验证了SPH/FEM耦合算法在土壤切削仿真过程中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磁流变减振器电磁-流和流-固耦合的建模方法及求解方法。基于电磁-流和流-固耦合有限元方法,利用Adina软件建立高精度的流-电磁有限元网格模型和固体有限元网格模型,并在Adina软件后处理中进行求解分析,分别得到了磁流变减振器非控状态和通电状态的阻尼力-速度特性、示功特性、磁场分布特性、核心区域流场压力场和速度场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高速磁流变液的冲击下,核心区域流场压力场变化明显;根据磁场分布特性,说明设计的单筒磁流变减振器结构能增大阻尼力调节范围。在电磁-流和流-固耦合计算中考虑了流体湍流流动,尽量使仿真模型与物理模型保持一致,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瞬时切削力和实体模型的三轴铣削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加工面生成点概念,提出基于瞬时切削力的刀具变形计算和变形刀具移动扫描体的实体建模方法,通过布尔运算生成包含有几何与物理误差的仿真加工模型, 以图形动态显示仿真加工模型的生成过程,并给出精确测量仿真加工模型的方法; 采用PARASOLID建模核心和OpenGL对上述算法完成系统实现.仿真和实际加工试验结果表明,最大仿真误差为0.012 mm、最小仿真误差为0.004 mm,平均仿真误差为0.008 mm.  相似文献   

6.
轮胎力信息是研究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车辆可靠性等的基础,对轮胎力测试最直接有效手段是测力车轮传感器(简称测力车轮)。当前对测力车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弹性体部件,考虑到轮胎对车辆运动特性的显著影响,本文对包括弹性体和橡胶胎体的整个测力车轮进行有限元建模和试验研究。首先基于测力车轮典型结构,明确轮胎胎体建模方法、各部件间接触问题的处理方法,制作测力车轮样机并建立样机(195/65R15)的ABAQUS有限元模型。然后基于轮胎刚度机进行测力车轮样机的垂直工况、侧向工况和纵向工况的稳态加载台架试验。最后进行这3个工况下的测力车轮有限元仿真分析。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3种工况下各测点应变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4. 86%、3. 92%和3. 15%,说明本研究确定的建模方法可行,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稳态工况下的车轮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7.
引入加工面生成点概念,提出基于瞬时切削力的刀具变形计算和变形刀具移动扫描体的实体建模方法,通过布尔运算生成包含有几何与物理误差的仿真加工模型, 以图形动态显示仿真加工模型的生成过程,并给出精确测量仿真加工模型的方法; 采用PARASOLID建模核心和OpenGL对上述算法完成系统实现。仿真和实际加工试验结果表明,最大仿真误差为0.012mm、最小仿真误差为0.004mm,平均仿真误差为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车架结构,应使车架在碰撞变形时既有较大的吸能变形,又保证变形后的车室结构不侵入人体容身空间.但在设计阶段,尚无法通过碰撞试验来研究车架的变形规律,况且碰撞试验的周期长、成本大.因此,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农用车车架受碰撞后变形进行数值模拟,既可以解决无法进行碰撞试验的问题,又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9.
优化直线电机驱动的直接进给轴伺服动态特性,对提高进给轴的抗干扰性能和加工产品的精度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有限元仿真建模的直接进给轴伺服动态特性研究,应用动刚度频谱图来作为伺服动态特性的评价指标,判断直接进给轴共振点所在频段。应用脉冲激励测试进给轴动刚度的方法,依据测量方法确定了直接进给轴的动刚度频谱图,分析了进给轴在不同有限元优化的伺服参数下对动刚度频谱图的影响。通过有限元优化方法和实验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有限元优化的伺服参数下直接进给轴动刚度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车身设计的效率,提出了一种车身有限元模型自由变形设计方法。首先,生成的车身有限元模型是由空间六面体、五面体和四面体单元组成的控制参数体;然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和控制参数体的等参变换关系,而后通过对控制参数体的形状改变来驱动有限元模型的变体设计。通过给出的等参变换及其逆变换关系,算法避免了已有自由变形算法的局部坐标参数化的计算费时问题。通过对某车身有限元模型的数值模拟测试,验证了算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多尺度有限元法在地下水拟三维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基于多尺度有限单元法的拟三维数学模型,模拟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三维地下水流问题。根据多孔介质中区域饱和-非 饱和水分运动的特征,将三维流动转化为拟三维流动模型。对参数水平方向渐变的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三维地下水流用多尺度有限单元法和传统等参有限单元法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模拟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三维地下水流问题时,多尺度有限单元法比传统有限单元法有效,既节省计算量又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ANSYS软件对铸铁闸门门体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铸铁镶铜闸门门体的传统的计算方法与三维有限元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三维有限元计算能较准确的反映门体受力和变形情况,这为一般闸门的结构设计,为铸铁镶铜闸门进一步的参数化、系列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浅水方程的间断有限元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间断迦疗金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求解二维、深度平均浅水方程的模型,该模型由浅水方程这一系列双曲方程组按照守恒律推导而得。通过在某一单元积分方程组并乘以基函数可以得到一个弱解,并假设未知量为间断分布的多项式逐个单元求解。由于间断有限元的本质具有局部特征,因此很容易通过提高插值多项式的次数来提高模拟精度。同时,间断有限元又具有局部守恒特征,可以结合数值通量来模拟高流动梯度问题。最后,给出了了间断有限元的内江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瑾 《农机化研究》2017,(11):193-197
为了解决现代化农机复杂产品数字化分析和仿真的计算开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农机产品数字化仿真系统平台,该平台采用云计算的三层架构和服务封装的思想,将有限元分析仿真系统的功能需求划分成服务,为有限元提供云环境下的并行协同计算功能。采用虚拟化技术,将有限元设计资源利用云环境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了软件交付的灵活性和计算资源的共享。以农机部件的大变形支持结构为例,对系统的模型建立、作业管理和数据处理3个方面进行了实例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云环境的并行计算后,其计算的收敛精度和计算效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能够计算大变形的农机部件结构,且资源的共享率较高,实现了农机部件的数字化、协同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龚强  吴昊 《农机化研究》2017,(10):208-212
农机产品的部件大部分为复杂模型,而有限元分析成本较高,单一企业的有限元分析能力较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有限元农机产品数字化仿真分析系统。云计算平台由3层组成,采用参数化建模方式,本地工程师通过云计算资源池提供的参数建模界面可以完成农机产品建模,建好的模型可以直接通过软件接口导入到云分析层,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云计算虚拟仿真结果,再由展示层以云图或者曲线的形式展现出来。对平台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云计算的有限元农机数字化分析系统能有效地完成参数化建模、有限元仿真和计算结果的处理,可为联盟内企业提供共享和协同计算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有限元法计算齿轮接触强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齿轮展成加工原理,导出了渐开线齿廓方程及主、从动齿轮啮合位置方程,应用有限元法,编制了考虑内、外啮合方式并计及轮体结构的有限元建模程序,通过数据格式转化,自动生成可被ADINA分析程序直接调用的接触强度计算模型数据文件。对6个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将其结果与传统计算方法和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更接近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设计理论提出堵头结构初步设计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导流隧洞堵头结构在封堵工况下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并采用整体安全系数法进行堵头结构的整体抗滑稳定分析;然后,对初步设计的堵头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堵头结构更加经济合理。结果表明,有限单元法对采用传统设计方法得到的堵头设计成果具有较大的优化作用,可以为堵头设计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RecurDyn对铰接车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计算出了整车原地转向时车轮连接端的受力。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软件SolidWorks建立了摆臂机构的模型,利用HyperWorks对该机构壳体进行OptiStruct结构有限元分析,得到其各节点的应力应变云图及变形图,发现车辆转向载荷作用下,该外壳结构能达到强度要求而不能达到刚度要求。通过对原结构进行加强与优化,使设计满足铰接车各种工况下强度、刚度要求,为车辆平稳行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