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机械作业工序,减少农民的生产投入,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保证作物的稳产和增产。本文介绍了建昌县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和推广的作法和技术措施,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晶 《现代农业》2013,(5):56-57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通过机械化手段以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化学除草和深松技术为核心,以减少土壤耕作次数,降低生产成本,避免水土流失,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优点是:一是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  相似文献   

3.
现在耕地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提高耕地的亩产量,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进行保护性耕作,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取得成效就必须解决好环境的制约,降低环境因素干扰。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有助于解决目前在耕作现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耕地产量,引导保护性耕作走上良好的发展轨迹。为了有效的解决耕地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推广保护性耕地这一新技术,文章就霍城县保护性耕作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严重,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新型耕作技术越来越受关注。北方气候特点决定了其干燥大风的农业作业环境,频繁的耕作使土壤沙土化严重,这也影响了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助于农业生产作物产量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与推广手段,以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保护性耕作在防治农田风蚀和扬尘方面的作用研究"项目的实验表明,我国出现沙尘暴的尘源主要来自农田,而非沙漠;实施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可以减少农田风蚀40%~  相似文献   

6.
<正>保护性耕作又称"免耕法",是以秸秆覆盖、减少耕作和化学除草为特点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护农田、减少扬尘、抗旱节水、培肥地力、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种功效,是一项适合我国北方旱区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一、保护性耕作实施概况1.示范面积呼图壁县2011~2013年在大丰镇、二十里店镇、石梯子乡和雀尔沟镇建立了2 667公顷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通过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呼图壁县保护性耕  相似文献   

7.
丁辉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02-20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市保护性耕作发展,加速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本文主要讲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技术简介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采用机械化耕作手段,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可以降低机械进地次数和耕翻次数,减少耕作对土层表面的破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些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凤县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建立示范田,购置保护性耕作机械设备,但是技术设备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障碍,急需我们采取措施将其解决。该文主要就凤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障碍和对策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积累更多经验。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耕、免耕以及地表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为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以及盐碱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土壤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的耕作转向保护性耕作,以保护土壤环境、稳粮增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重点与难点,并对保护性耕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健全保护性耕作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的水土保持机理及其在东北黑土区的推广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然而近些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使黑土结构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保护黑土资源,减少黑土流失,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保护性耕作特点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保护性耕作与水土流失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明确保护性耕作减少水土流失的机理效应。同时对研究中有关保护性耕作增加水土流失的负面成因进行分析,明确保护性耕作长时间研究的重要性。最后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难点进行分析,明确保护性耕作在东北地区所需解决的问题,以此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提供基本数据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地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突然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机具是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物质技术基础,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项目区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是南阳市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文介绍了南阳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总结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措施及经验,以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4.
贾玉 《新农村(黑龙江)》2011,(5):210-210,72
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各级农机部门大力组织试验示范和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可以保护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地表水分蒸发和地表沙尘漂移,且有效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重点对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并针对我国旱区农业降雨少、气温低、土壤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的现实,提出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倒秆覆盖技术、少耕留高茬覆盖技术和少耕碎秆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明确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简要论述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及作业效果、适应范围以及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及其优势,并提出了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奇台县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性耕作是传统耕作的一次革命,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成本,是一项促进作物产量可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部分省区巳开展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工作,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奇台县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粮食生产的节本增效,新疆农业大学在奇台县进行了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实施效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可以避免出现田间扬沙问题,最大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该耕作方式一定程度的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因此,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研究可望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可以促使耕地具有较高的再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黑龙江肇东在农作物耕作上普遍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保证了当地的农业经济效益。本论文对保护性耕作进行了研究,并就技术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海  刘万军  王斌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155-159
阐述了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平罗县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应用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其实施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防治土壤盐碱化、改良盐碱土,技术节水、减少水分蒸发,改变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流失,减少农田扬沙、抑制沙尘暴,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微生物量,调节土壤温度等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还能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科学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