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城  陈宏伟  朱蕴兰 《北方园艺》2015,(19):132-136
以金针菇、香菇2种食用菌为试材,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锌、硒,研究锌、硒浓度对金针菇和香菇菌丝体生物量和甘露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锌浓度范围内,锌对于食用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甘露醇含量随着锌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其中,在锌浓度为500μg/mL时,金针菇菌丝体中甘露醇含量为20.86%,香菇菌丝体中甘露醇含量为23.99%且为最高。而硒浓度在0~15μg/mL时,甘露醇含量随硒浓度增加而增加,15~25μg/mL时甘露醇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蛹虫草菌丝体循环富硒法的建立及其硒多糖抑癌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富硒蛹虫草菌丝体循环富硒作用及该法获取的硒多糖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作用.采用循环富硒法获得蛹虫草富硒菌丝体并制备硒多糖,经硒定量和多糖含量测定后采用MTT.法检测硒多糖与正常蛹虫草多糖(12.5、25、50、100、200μg/mL)作用Hela细胞72 h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循环富硒法可有效促进蛹虫草菌丝体对硒的富集,硒含量为680.2μg/g,多糖含量为47.4%;硒多糖与正常蛹虫草多糖(100μg/mL)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1.87%和77.98%.其IC50分别为18.5μg/mL和48.5μg/mL.循环富硒法可有效制备富硒蛹虫草菌丝体和硒多糖,循环富硒法获取的硒多糖能有效的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茶树菇菌株富硒生长及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五种茶树菇菌株富硒生长的状况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和As-1在耐硒和蛋白质及多糖的合成上都优于其他3个菌株。2μg/mL和5μg/mL硒浓度对5种茶树菇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μg/mL硒浓度中的菌丝生物量和蛋白质、多糖的含量达最高值,野生种和As-1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达022mg/mL和0.23mg/mL,多糖含量分别达038mg/mL和0.41mg/mL。硒浓度超过10μg/mL,对各菌株的生长表现为抑制,当硒浓度大于50μg/mL,时,除野生种外所有菌株停止生长。野生种具有较高的耐硒能力,在硒质量浓度在50μg/mL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生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研究硒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硒的浓度为0-30ug/mL时,白灵菇的生物量、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浓度在30ug/mL时,含量为最大。当浓度超过30ug/mL时,表现出抑制作用。硒在菌丝内的积累量在30ug/mL时为最大。  相似文献   

5.
槐耳菌液体培养富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曙  邢艾莉 《食用菌》2006,28(1):9-11
当发酵培养基中的硒浓度达到20μg/mL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最小,多糖含量达到51.3mg/g。同时进行了槐耳菌富硒条件的优化:pH5.5,接种量10%。装液量80mL/500mL三角瓶。28℃。200r/min发酵培养9d。且在发酵第5d加入硒溶液。槐耳多糖含量达到50.3mg/g,多糖中硒含量达到761.9μg/g,多糖对硒的转化率达到35.8%。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进行了红栓菌对硒的耐受力及其菌丝体多糖对硒富集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栓菌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硒浓度达到20μg/mL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最小,菌丝体干重和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mg/mL和29.8mg/g同时进行了红栓菌多糖富硒的发酵务件优化:pH5.5,接种量10%,装液量80mL/500mL三角瓶,28℃,200rpm培养3d,在发酵起始加入硒溶液,菌丝体多糖及多糖中硒含量分别达到27.3mg/g和816.7μg/g,多糖对无机硒的转化率为34.2%。  相似文献   

7.
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富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培养时间、pH、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虫草菌丝体生长量、富硒量、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了虫草菌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优富硒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60μg/mL,培养时间5d,pH6,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蔗糖3,麸皮2,NaN030.2,KH2V040.5。菌丝生长量最高可达1.916g/100mL,有机硒含量可达509.026μg/100mL。虫草有机硒转化率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20μg/mL,培养时间5d,pH7,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蔗糖3,马铃薯20,NaNCh0.2,KH2PO40.5。其有机硒转化率最高可达18.44%。低浓度的硒可以刺激菌丝体生长,高浓度的硒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使有机硒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不同浓度富硒PDA平板培养基上灵芝菌丝的生长情况及在添加了亚硒酸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测定灵芝菌丝体的生物量及总富硒量,比较不同灵芝菌株的富硒能力,最后从15个不同灵芝生产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对高浓度硒有很好耐受能力且富硒能力强的菌株惠州灵芝。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液体摇瓶培养,7d后其菌丝体的硒含量为2386μg/g,总富硒量为3784.2μg/100mL。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比较研究了杏鲍菇4个菌株的菌丝拮抗性、酯酶同工酶酶谱、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结果表明,4个菌株问存在遗传差异。菌株X3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长速为0.69cm;菌株X2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1.572g/100mL;菌株X1菌丝体多糖含量最低,仅为39.07μg/mg,菌株X2、X4和X3菌丝体多糖含量分别为84.28μg/mg、79.20μg/mg和78.99μg/mg。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培养茯苓菌丝体的适宜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5g,玉米浆10mL,KH2PO41.5g,MgSO40.75g,VB15mg,水1000mL。确定了摇瓶培养茯苓菌丝体适宜的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50mL/150mL的三角瓶。测定了发酵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pH值、胞外多糖及胞内多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1.
以松茸菌丝多糖为研究对象,从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与体外抗氧化能力两方面评价其在关白抗衰老方面的潜在价值。结果表明,多糖对酪氨酸单酚酶和二酚酶的IC50分别为1.18μg·mL^-1、1.46μg·mL^-1,为可逆混合型抑制。松茸菌丝多糖DPPH·和·OH的清除率分别高达90.06%和31.43%,对硫代巴比妥法体外脂质过氧化抑制率为87.7%。  相似文献   

12.
以紫外线诱变松茸孢子获得的菌株0288其生长速度和生物积累量为指标, 选择优良适于液态发酵松茸菌株为目的,生长速度快平均菌丝生长量为0.575 mm/d;在0.5、1和2 h下提取到的多糖含量分别为3.56%、8.14%和8.46%;100 g菌丝的干重为10.56 g.液体培养基以G培养基提供的氮源较适合松茸生长:在0.5、1和2 h下提取到的多糖含量分别为3.9%、8.59%和8.73%;100 g菌丝的干重为7.34 g.液体培养基比母种培养基更适合0288松茸菌丝的生长,发酵罐的批量培养是对液体培养的优化,与其它供试株比较差异极显著,经人工培养获得了松茸子实体.  相似文献   

13.
松口蘑与青冈蕈的生态和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王波 《食用菌学报》1995,2(1):32-35
本文报道了松口蘑和表冈蕈的生态习性,以及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调查结果表明,松口蘑的寄主植物为松属植物,而青冈蕈的寄主植物为栎类植物。松口蘑所需的温度、光照高于青冈蕈、但湿度低于青冈蕈,松口蘑子实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灰分等含量均高于青冈蕈,但氨基酸总量以青冈蕈为最高,青冈蕈子实体中缺蛋氨酸。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基对松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PDA为基础,分别加入松口蘑土、松枝、松针、糙皮侧耳菌丝和Fu浸汁,制备成琼脂培养基,对照PDA和浜田氏培养基培养松口蘑纯菌丝。结果表明糙皮侧耳菌丝麦Fu汁培养基的效果明显优于包括浜田氏培养基在内的其它配方,松口蘑土培养基也有良好表现。松口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也不尽相同。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几种不同真菌菌丝为原料制成的菌丝麦Fu汁培养基上,松口蘑菌经线生长速度的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灰树花富硒培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的耐硒和富硒能力较强。在含硒10 ̄300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当硒含量超过250mg/kg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液体深层培养条件下,添加10 ̄200mg/kg硒,菌丝体富集硒的浓度范围为6.14 ̄882.1mg/kg,但以添加50mg/kg硒时菌丝体硒吸收率最高,为4.9%。  相似文献   

16.
松茸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松茸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松茸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结果:松茸样品经酸水解处理,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24.73%,其中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配比合理:E/(E N)=0.35,E/N=0.53,与WHO/FAO提出的E/(E N)应为0.4左右,E/N应为0.6左右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接近。结论:说明松茸在医学和营养学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值得大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人工室内接种筛选出F1和F2两个莲藕腐败病菌强致病性菌株。应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生产中防治莲藕腐败病常用化学农药对F1和F2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硫磺多菌灵的效果最好,对2个供试菌株的EC50分别为11.22μg/mL和12.30μg/mL;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对2个菌株的EC50分别为46.06μg/mL和11.32μg/mL;腐霉利的效果最差,对2个菌株的毒力分别为303.09μg/mL和426.12μg/mL。应用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硫磺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腐败病严重发生的藕田进行病害防治,结果显示,2种药剂对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松茸人工促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松茸生长的林地里,以不同的腐殖质厚度、郁闭度、菌种处理为因子,开展正交实验,比较松茸子实体的数量、产量、菌塘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每50m^2的松茸林地每年留一个开伞菌、使松茸林地的郁闭度在0.6、腐殖质厚度在3-5cm最有利于松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松口蘑 Tm-3 菌株的紫外诱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松口蘑(Tricholorna matsutake)Tm-3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将茵丝体生长快且茂盛的诱变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比较茵丝体生长量和胞内多糖产量.筛选出诱变株Tm-3-21为胞内多糖发酵的优质菌株,其胞内多糖产量达0.67mg/mL,得率是9.41%,比出发菌株提高1.19倍。  相似文献   

20.
利用筛选的分离培养基从4个长白山松口蘑菌褶中各自分离了菌丝体,应用RAPD标记对其真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菌丝体是其来源松口蘑子实体的纯培养物;所选培养基可用于松口蘑菌丝体的分离;长白山松口蘑子实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