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香菇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回顾香菇菌种选育的四个历史阶段,阐述了在原生质体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育种技术,全面分析了国内外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现状,指出我国香菇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菌种退化、菌种混乱和菌种选育滞后,剖析了解决菌种问题的技术方法,提出了香菇遗传研究和菌种选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香菇菌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种是香菇遗传和育种研究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最终结果。多年来在几代人的努力下,香菇菌种在我国香菇生产的大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菌种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决定我国香菇生产能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香菇菌种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即...  相似文献   

3.
书讯     
☆由上海师范学院杨庆尧等编译的《国外食用菌研究》一书,已经出版。该书收集了国外细胞学、生理学、深层培养、生物化学、遗传育种、栽培与病虫害、香菇收  相似文献   

4.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香菇菌种的准确鉴定是香菇大规模生产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香菇全基因组序列开发200对SSR标记用于25份常用香菇栽培菌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776,最小值为0.567,最大值为1。基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7对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SSR标记,并成功构建了11份香菇商业菌种的多位点SSR指纹图谱。这11份菌种分别为:Cr-02、闵丰1号、香菇241-4、森源1号、森源8404、香九、广香51号、华香5号、L952、L9319、L808。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日本食用菌专家农学博士小松光雄、农学理学博士牛山六男,应云南农大等单位邀请、于1983年9月15~29日在昆明举办“食用菌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讲座,有20多个省市的80多人听讲。讲课内容分十六讲。首先介绍了日本香菇的生产现状与研究动向;接着系统地讲述了:香菇的生理、  相似文献   

6.
遗传多样性研究对香菇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从研究方法、地域差异和农艺性状特征系统地综述了香菇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香菇核心种质资源的构建和有效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蕈菌之父 情系华夏——记国际药用菌之父张树庭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庭教授,澳籍华人,是国际著名的蕈菌学家,曾担任英国官佐勋爵(OBE)、国际生物技术学院院士、国际蕈菌生物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世界蕈菌生物学及其产品学会副主席、国际蕈菌科学学会亚洲区科学委员会主席、世界文学及科学院院士、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国际热带地区菇类学会会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东南亚生物网地区总部执行秘书。2005年10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药用菌大会上,被组委会尊称为“国际药用菌之父”。张教授著述甚丰,出版涉及蕈菌遗传及育种、分类、生理生化及栽培技术、营养、滋补及药疗等方面的专著21部,并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1论“香菇之源”,系丽水情结1796年,日本林学家佐藤成裕写的《惊蕈录》一书,开创了日本香菇铊目法技术立论之先河。多年来,学术界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香菇的地方。张树庭教授对此非常怀疑,专门到日本大芬县考察。经过考察研究,他认为中国生产香菇的历史要更早一些,并认为《惊蕈录》是佐藤成裕从《广东通志》中摘取关于香菇生产的方法加以发挥而著成。1984年广州举行的全国食用菌学术会议上,一篇《就王桢农书〈菌子〉篇论龙、庆、景为世界香菇发源地》的交流论文点燃了他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应用RAPD方法鉴别香菇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采用单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Operon公司产品)PCR扩增香菇的多态性DNA。测试的7个引物均能扩增15个香菇菌株的DNA,扩增位点为12~19个,DNA片段大小为0.34kp~2.52kp。除菌株ATCC 28759和ATCC 28760所有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均相同外,其余13个菌株都有其独特的DNA谱带。结果表明,RAPD方法可用于鉴别香菇菌株间的差异,在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兰花是世界重要的盆栽观赏植物和切花花卉,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兰花基因工程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是近年来兰花育种的热点,而高效稳定的兰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是兰花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基础。现综述了近年来兰花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化受体、转化方法、影响转化效率等相关因素,以期为兰花遗传转化技术的提高、转基因新品种的培育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叶明  潘迎捷 《食用菌》1999,(3):11-12
香菇(Lentinula edodes)隶属于标准的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高等担子菌,它的交配系统受A、B这两个非连锁的等位基因控制,其杂交的理论基础是交配型的可亲和性.目前,关于香菇的遗传改良主要方法之一仍是杂交育种,且多是单孢杂交育种.双单交配是30年代加拿大真菌学家发现的一种现象,虽然不少育种学家对此颇感兴趣,但国内外报道很少.本研究以香菇的栽培种苏香(S)及其孢子单核体的自交后代(SS0I)作供体,以香菇的杂交种农1的孢子单核体(A1B4)作受体,进行双一单杂交,拮抗试验并辅以液体出菇试验鉴定杂交后代,选择2个杂交菌株进行袋栽实验,并对杂交菌株的农艺进行了分析,以探索香菇双单杂交育种的可行性,为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方面综述了当前马铃薯抗“低温糖化”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情况:一、引种和种质资源评定是加工品种选育的首要工作。二、杂交育种是获得抗“低温糖化”炸片加工型品种的主要方法。三、通过基因工程丰富马铃薯抗“低温糖化”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菠菜种植国及消费国,但由于受种质资源材料的限制,可用于育种研究的材料极度匮乏,这加大了具备优良商品性状菠菜新品种的培育难度,对菠菜强大的需求与其较不完善的种质相关研究间形成了鲜明的矛盾。综述菠菜的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的基础性研究,基于形态学标记和分子标记的菠菜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为了提高油菜的产量,各国都致力于油菜的育种工作。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广泛地应用油菜育种。本文从遗传和物理图谱构建、基因的定位与克隆、数量性状位点的遗传分析、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杂种优势的广泛利用,为农作物种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但是与杂种优势在生产上的应用相比,其预测方法和机理研究却远远落后。该研究概述了杂种优势在遗传距离、配合力以及分子标记等方面的预测进展,并且从各种组学的角度讨论了开发新的预测方法的可能性,以期为有关杂种优势预测研究以及杂种优势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白菜类作物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菜类作物是我国乃至世界性的大众蔬菜,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将目的基因转入蔬菜中,从而选育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文章综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白菜类作物高频再生转化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简要介绍了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及遗传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遗传转化技术在白菜类作物改良上存在的问题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Bermudagrass (Cynodon ssp.) germplasm is genetically diverse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orld.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and assess the molecular variation and relationship among 24 cultivars developed in China, Australia and the USA.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 was applied to cultivars identification in this study for the first time. Thirty of the 90 SRAP primer combinations generated a total of 274 clearly bands encompassing 249 (91%) polymorphic. Each bermudagrass cultivar has its unique binary code and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thers. Three distinct clusters were obtained by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 based on the polymorphic markers. Coefficients of genetic distance among the genotypes ranged from 0.57 to 0.97.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RAP marker is a stable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bermudagrass cultivars and their genetic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7.
苹果属植物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元  周志钦 《果树学报》2008,25(6):896-900
过去20余年国内外学者对苹果属植物的起源、分类、区系地理、种内和种间遗传变异等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然而,有关苹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形成机理迄今未见任何直接报道。作者从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物种的居群分化及其近缘种的形成几方面重点介绍过去15a西南大学在研究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分化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我们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索苹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形成机理奠定了基础,并为变叶海棠珍贵基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和产量最高的国家。食用菌品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础,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的绘制、基因定位、分子辅助选择等诸多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红肉苹果因具有迷人的色泽,且富含花青苷等多种酚类物质,受到了国内外人们的一致青睐,其基因来源主要是新疆野苹果的红肉型变种。近年来,在其特征特性、资源开发、遗传机制、调控网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该研究对12个国家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红肉苹果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娟  赵瑞  王永勤 《北方园艺》2012,(17):190-194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在高等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是植物遗传育种和遗传理论研究的热点。通过综述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不育机理、起源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洋葱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及雄性不育的选育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