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根据"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将棉籽壳、废棉、稻草、木屑等农业有机废弃物,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项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从生产实际出发,确定了农业废弃物的三级循环利用技术,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农村清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实施途径,是实现"农村节能减排、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重庆市涪陵区麻磊村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理念,实施以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公共清洁设施和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为重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基本实现居民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清洁化。  相似文献   

3.
正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循环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工程学方法,以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为目的,以生产全程清洁、废弃物资源利用、产品安全供给为方向,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生产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和菌菇工厂化生产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关键技术和新型装备的研究、集成和配套,建立健全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及工厂化栽培菌菇关键技术体系,包括生物质资源循环生产模式、生物质资源隧道发酵技术、空气净化室流水线接种技术、液体菌种自动化接种技术、环境智能化调控技术、大库叠放式高效养菌技术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地提升了食用菌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实现了循环农业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以来,嘉兴地区平湖市、嘉善县积极创新农作物耕种制度,开展了水稻—蘑菇—芦笋循环种植模式实践,该模式利用水稻秸秆种植蘑菇,蘑菇生产结束后的菌渣还田改良土壤后种植芦笋,不仅实现了农业废料资源的再利用,而且带动了新兴产业——芦笋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菌糠综合再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栽培后产生了大量的菌糠。食用菌采收后,大部分菌糠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不仅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给之后的食用菌栽培带来很大隐患。当今世界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因此及时科学地处理食用菌菌糠,实现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农业经济循环刻不容缓。菌糠已成为数量十分可观的重要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菌糠不但可以再利用栽培食用菌,还能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菌糠的转化再利用,解决了环境问题,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总结了食用菌菌糠在食用菌栽培、食用菌菌种生产、做菌糠饲料、做栽培基质以及土壤改良方面的再利用研究情况,提出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菌糠再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产业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冀宏  赵黎明  汪虹 《食用菌》2007,29(2):1-3
从循环经济的概念出发,解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的特征和内涵,指出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必然选择;通过对食用菌产业形成和食用菌生产特点的阐述,指出食用菌对农作物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功能决定了食用菌产业在大农业生态体系中资源循环利用的“枢纽”地位,明确了其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独特作用。从提高认识和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两方面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乔文海 《中国果菜》2013,(11):43-43
林下种植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农业科技为手段,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北京郊区板栗林下栗蘑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隗永青  曹均  曹庆昌 《中国食用菌》2010,29(2):21-23,53
循环农业强调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再利用及空间资源、环境因子的高效利用。通过在北京郊区试验区利用板栗树修剪下来的树枝制作栗蘑栽培菌棒,将栗蘑菌棒栽培在面积巨大的板栗林下试验,同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严格按照林下栗蘑栽培技术要求,能收获可观的产量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北京郊区栽培栗蘑,每667m2纯收益达到9000元。林下栽培栗蘑不但能够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同时体现了循环农业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后,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影响必将是长期而深远的。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但对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高产区的黑龙江省农业来说,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 有利于农业资源比较优势的发挥 农业生产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农业生产如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园艺经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环境的改善.资源循环利用是发展循环园艺经济的关键,其主要模式:生态技术模式、立体生产模式、跨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节约理念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途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需合理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结合利用循环再利用理论,详细介绍废弃物景观再利用、园林垃圾的基质化处理与再利用、雨水和城市中水的回收与再利用,并简要介绍节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胡果 《中国果树》2023,(11):125-129
近年来,水果产业成为山西省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相对于其他水果大省,山西省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尤其是果旅融合发展方面。山西省不仅是水果生产大省,同时也是旅游资源大省,果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山西省主要水果的区域分布情况,然后结合区域旅游资源和果旅融合发展现状及问题等,探析山西省果旅融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蔬菜》2015,(2):57-57
焚烧秸秆是农村处理秸秆的一种手段,它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如何破解这一顽症?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和他的团队率先开出"良方":秸秆再生利用生产生物炭,炭化还田。"生物炭"是近年来国内快速发展崛起的新兴产业,泛指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形成的稳定富碳产物,它的生产实现了以秸秆为主的农林废弃资源加工再利用。"生物炭"给禁烧秸秆找到一条"出路",也避免了焚烧秸秆污染大  相似文献   

15.
生态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加工业等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果。本文以缙云县杨梅生态循环栽培模式为典型案例,简要介绍了该模式的具体实施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一稳定二增加农民收入两大任务要求,尤其是目前粮棉优势很难维持情况下,根据我省气候、资源(土地、劳力、高山、野生、常规名特品种等)及区域优势,抓好蔬菜(含食用菌)和优质水果的发展,把江西尽快建成全国蔬菜大省、果业大省是完全可能和十分必要的。1 要正确分析形势,实现工作重点转移随着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农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将进一步转移,粮食,尤其是早籼稻面临着大幅度调减的形势,蔬菜生产将承担振兴江西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任,我省的蔬菜生产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平湖市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积极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并利用蘑菇菌渣作基肥还田发展芦笋等高效经济作物,形成了水稻-蘑菇-芦笋的循环生态种植模式,既推动了蘑菇、芦笋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2009年全市34.2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稻创产值41611万元,2500亩蘑菇创产值7635万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的发挥清洁能源-沼气对于生态保护和能源的更有效利用与合理开发,现对沼气的生产以及综合利用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以沼气生产为纽带,将畜牧业、种植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优化整体农业资源,是农业生态系统内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目的的一项可持续农业技术[1],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之大,产量之多,从业人员之广,稳居世界首位。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林业大省,近十几年来也是一个迅速崛起的食用菌生产大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积极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并利用蘑菇生产废料作基肥发展芦笋、瓜果、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7年底,全市蘑菇种植面积达152万平方米,创产值8500多万元;发展芦笋1000多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精品西瓜和水果6000多亩、出口蔬菜15000多亩。蘑菇生产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平湖市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与开发,加快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1平湖市农作物废弃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1·1稻草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平湖是浙江省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4万亩,年产出稻草17万吨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起,平湖市通过积极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使大量的稻草资源变废为宝,成了蘑菇的优质培养料,按2007年全市蘑菇种植面积152万平方米、每一万平方米投入稻草315吨(投料270吨+菇棚覆草帘45吨)计算,每年消耗稻草达4·8万吨,约占全市稻草总产出量的30%。蘑菇生产的发展,不仅使全市10多万亩水稻的稻草资源得到循环再利用,减少了稻草大量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使水稻种植户每年直接增收1000多万元。1·2蘑菇生产废料开发利用状况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