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灌浆结实期籽粒接受14C-同化产物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以粳稻日本晴为材料,于抽穗后5、20、35d整株标记^14CO2 1.5h,同化后24h取样,测定根、叶片、茎鞘、穗轴、枝梗、小枝梗及籽粒中^14C-同化产物的淀粉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抽穗后天数的增加,全株^14C-同化量明显减少,光合强度下降的幅度大于绿叶重;灌浆初期固定的^14C-光合产物在同化后24h60%以上被运输到籽粒中,籽粒中^14C-光合产物的淀粉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证明灌浆初期籽粒具有主动接受^14C-光合产物的能力;灌浆后期叶片、茎鞘、穗轴、枝梗、小枝梗中含有大量的^14C-同化产物,且多为能运输的可溶性糖,但籽粒中^14C-光合产物很少,说明灌浆后期籽粒接受光合产物能力明显变弱,是造成大量^14C-光合产物滞留在营养器官中的重要原因;籽粒的含水率和淀粉合成能力与籽粒接受^14C-光合产物量之间具有明显的伴随关系,推测籽粒的含水率和淀粉合成能力低可能是造成籽粒接受光合产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14C-乙烯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植株对乙烯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与对乙烯利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向穗部集中,在小麦剑叶上涂以14C-乙烯利后,穗部释放14C-乙烯的高峰发生在第六天,此高蜂期正值小麦幼穗迅速发育时期,与乙烯利杀雄的“靶期”相吻合,认为乙烯利对小麦杀雄,是由其释放乙烯而起作用,剑叶涂14C-乙烯利15天后,雄蕊中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RNA蛋自和糖类中,雌雄蕊的HCl提取物中具放射性的物质不是未分解的乙烯利,表明乙烯利进入小麦体内能被代谢、转化,并参入其他成分之中。  相似文献   

3.
^14C—甲磺隆的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14C-甲磺隆的化学纯度,并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与液体闪烁测量仪联用法(HPLC-LSC)以及薄层层析-同位素成像分析法(TLC-Isotope-imaging analysis,TLC-IIA)测定了^14C-甲磺隆的放射化学纯度。实验结果显示,合成的^14C-甲磺隆的化学纯度为97.3%,HPLC-LSC和TLC-IIA法测到的放射化学纯度分别为96.3%、96.5%和97.1%,所得结果一致。合成的^14C-甲磺隆的化学结构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14C-甲磺隆样品与甲磺隆标样的HPLC保留时间相同,LC-MS的总成或负分子离子峰和选择离子检测推断的分子量均为381,与甲磺隆的分子量相同。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对盆栽蜡梅的矮化效应及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00、1000、2000 mg·L-13种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对盆栽蜡梅进行灌根处理,研究多效唑对盆栽蜡梅矮化处理效果及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提高了蜡梅叶片叶绿素含量,并随浓度增加而增大,蜡梅植株抗性随着多效唑浓度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1000 mg·L-1多效唑处理抗性最强.多效唑施用浓度与盆栽蜡梅当年发枝数、技长、节间长及开花时间呈负相关,各处理对蜡梅枝条伸长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花朵直径影响较小,中、低浓度多效唑处理能显著增加花蕾数量,其中1000 mg·L-1多效唑处理花蕾数最多.本试验以1000 mg·L-1多效唑200 mL灌根处理盆栽蜡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在马来西亚甜杨桃上的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750倍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马来西亚甜杨桃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能明显促进马来西亚甜杨桃开花和座果,产量比对照增加14.77%,增产效果显著,而在果实外观、形态和单果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的增产效果已为多种作物所证实。在油菜生产上,用多效唑处理幼苗,使其稳壮生长,亦有不少报道。但对物质运输、干物质贮藏及养料的再分配模式却报道甚少。本实验在越冬前用多效唑处理油菜幼苗,旨在研究根、茎、叶养料的合理分配模式,为生产中的“秋发”型栽培和油、杂、杂高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生长延缓剂对槟榔苗期矮壮的光合特性.于2006年6-11月以移栽45天后海南槟榔为材料,通过喷施250 mg/L与500 mg/L多效唑、40 mg/L和80 mg/L烯效唑及清水5个处理,研究其对槟榔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喷施多效唑与烯效唑均能显著增加苗期槟榔叶绿素含量,且使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qP显著增加,而降低qN、N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并以250mg/L多效唑处理效果较明显.适当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可增加PSII反应中心开放比例,推动光合电子传递,提高槟榔叶片光合性能,起到壮苗目的.  相似文献   

8.
赤霉素对多效唑在小麦中若干生长和生理效应的修饰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小麦分蘖期多效唑单独或与赤霉素混合使用时赤霉素对多效唑若干生长和生理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表明,赤霉素减小多效唑的促进分蘖和降低株高的作用,增加不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改善植株氮代谢,有利于生主事期氮素向分蘖转运,促进分蘖生长,显著减小主茎穗和分蘖穗的差异。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单独处理,单株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而混合处理各个产量因子均有一定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杂交水稻两段育秧的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喷施叶片,通过考查秧苗素质和测定生理指标及产量,表明在第一段秧田的1叶1心期和寄秧15天后两次用20OPPM多效唑处理,可培育出多蘖壮秧,秧苗移栽本田后生理代谢增强,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后期灌浆速率增大,有效穗增加。信阳地区杂交水稻育秧施用多效唑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丰油730油菜为材料,通过在油菜不同生长时期施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探讨多效唑在油菜增产和抗倒方面的最佳施药时间与最佳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量差异,用100 mg/L多效唑处理的油菜综合性状优异,产量最高;在不同时期施用多效唑处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薹高10 cm时喷施效果最好,经济性状较优,平均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处理对百合组培苗抗旱性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百合组培苗生长前期,分别用50mg/L、100mg/L、150mg/L多效唑和清水对照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多效唑处理对百合组培苗的抗旱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百合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气孔导度,而自由水/束缚水含量比值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用多效唑喷施百合组培苗能缓解干旱胁迫对植株的伤害,提高百合组培苗的抗旱性.从试验结果看,以50mg/L浓度的多效唑处理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效唑处理对麦冬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绵阳涪麦冬为材料,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多效唑处理,测定麦冬块根中总黄酮、总皂苷、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等含量,分析多效唑处理对麦冬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多效唑处理麦冬块根的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不进行多效唑处理),部分多效唑处理与对照差异极其明显。大部分多效唑处理麦冬块根的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也较对照有明显降低。不同时期和不同用量多效唑处理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块根的几种主要成分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小麦分蘖期多效唑单独或与赤霉素混合使用时赤霉素对多效唑若干生长和生理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表明,赤霉素减小多效唑的促进分蘖和降低株高的作用,增加不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改善植株氮代谢,有利于生育后期氮素向分蘖转运,促进分蘖生长,显著减小主茎穗和分蘖穗的差异,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单独处理,单株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而混合处理各个产量因子均有一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花穗修剪与多效唑处理对妃子笑荔枝花穗生长的影响,为解决荔枝花而不实、坐果率低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15年生妃子笑荔枝为试材,设计花穗不经过处理(CK)、人工短截、机械短截、多效唑处理、多效唑处理+机械短截、多效唑处理+人工短截6个处理。盛花期、收获时分别调查各处理花穗生长情况、每穗果数及单株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在正常管理水平下,妃子笑荔枝花穗不经过处理和仅用多效唑处理的单穗坐果率及产量均较低;而经过短截修剪的荔枝单穗坐果率、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高。其中以多效唑处理+人工短截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但其人工支出大、工效低,仅适宜小面积应用;而采用机械短截花穗所需人工较少、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通过花穗修剪和多效唑处理可以调节荔枝的坐果率,只要运用得当,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花穗修剪与多效唑处理对妃子笑荔枝花穗生长的影响,为解决荔枝花而不实、坐果率低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15年生妃子笑荔枝为试材,设计花穗不经过处理(CK)、人工短截、机械短截、多效唑处理、多效唑处理+机械短截、多效唑处理+人工短截6个处理。盛花期、收获时分别调查各处理花穗生长情况、每穗果数及单株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在正常管理水平下,妃子笑荔枝花穗不经过处理和仅用多效唑处理的单穗坐果率及产量均较低;而经过短截修剪的荔枝单穗坐果率、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高。其中以多效唑处理+人工短截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但其人工支出大、工效低,仅适宜小面积应用;而采用机械短截花穗所需人工较少、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通过花穗修剪和多效唑处理可以调节荔枝的坐果率,只要运用得当,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杜鹃品种状元红为试验材料,用100、200、300、400、500 mg/L 5种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对盆栽杜鹃进行叶面喷雾处理,研究多效唑对盆栽杜鹃株型控制效果及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400 mg/L多效唑处理均提高了杜鹃叶片叶绿素含量,并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大而增加;杜鹃植株抗性随着多效唑浓度增大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300 mg/L多效唑处理抗性最强;多效唑施用浓度与盆栽杜鹃当年发枝数、枝长、叶面积呈负相关,各处理对杜鹃枝条伸长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花径和花期影响相对较小,中、高浓度多效唑处理能显著增加花蕾数量。总体看来,300 mg/L多效唑处理的综合性状最好,以30 m L 300 mg/L多效唑喷雾处理盆栽杜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效唑处理对麦冬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绵阳涪麦冬为材料,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多效唑处理,测定麦冬块根中总黄酮、总皂苷、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等含量,分析多效唑处理对麦冬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多效唑处理麦冬块根的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不进行多效唑处理),部分多效唑处理与对照差异极其明显。大部分多效唑处理麦冬块根的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也较对照有明显降低。不同时期和不同用量多效唑处理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块根的几种主要成分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在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喷施小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能增加小麦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强小麦剑叶的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向茎秆和子粒的输送;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喷施小麦.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苹果组培苗14C-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节PEG(6000)溶液的渗透势模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条件,研究其对“红富士”苹果组培苗^14C-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使饲喂叶中^14C-光合产物输出百分率显著下降:试验结束时对照^14C-光合产物输出率为轻度胁迫(PEG渗透势为-0.75MPa)的1.42倍、中度胁迫(PEG渗透势为-1.5MPa)的3.41倍、重度胁迫(PEG渗透势为-2.5MPa)的10.18倍;且轻度和中度胁迫使叶片^14C-光合产物的输出在24h内分别达到48h的94.22%和93.95%,显著高于对照(55.65%),在时间上表现得更为集中。2)正常水分条件下,苹果叶片输出^14C-光合产物的89.43%运往地上部,仅10.57%运往根部,重度胁迫则使高达64.78%的^14C-光合产物运往地下部;地上部、特别是茎尖对光合产物的竞争能力(^14C-分配系数,K)由对照的3.42显著下降至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处理后的1.30~0.48,其对光合产物的竞争能力显著下降;而地下部、特别是细根^14C-分配系数由对照的0.16增加至0.82~1.26.其获取光合产物的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万寿菊喷施多效唑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万寿菊的观赏价值,我们用多效唑对万寿菊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多产唑对万寿菊植株与花期影响较在髟量佳浓度348ppm、290ppm的多效唑处理万寿菊二次多,可得到最佳高度与冠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