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低糖果脯加工技术研究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果萄糖浆替代砂糖生产果脯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糖渍液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柠檬酸等可以有效降低制品水分活度,提高其保藏性;明胶、琼脂是低糖果脯合适的组织填充物,营养成分分析显示,用果葡糖浆生产低糖果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内含生理活性成分,具有开发功能食品的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西番莲低糖果脯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番莲果皮为原料,研究了低糖果脯的加工工艺.生产出色泽自然,酸甜可口,形态饱满,透明,且在室温下能保持6个月的低糖西番莲果脯.  相似文献   

3.
正果脯种类较多,按照原料不同,可分为苹果脯、酸角脯、杏脯、梨脯、桃脯、青梅、山楂片、果丹皮等。根据糖含量划分,果脯可分为低糖果脯和高糖果脯,低糖果脯含糖量为40%~55%,高糖果脯含糖量一般在60%以上。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多为低糖果脯。生产果脯的原料由于其质地和含水量、有机酸含量存在差异,所以其加工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工艺流程基本相同,都为:原料选择→预处理→糖液配制→煮制与浸渍→  相似文献   

4.
栅栏技术在低糖果脯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在低糖果脯生产中影响产品贮藏期的因素,探讨了栅栏技术控制低糖果脯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途径,认为通过控制温度、pH值、水分活度、气体成分、氧化还原电位、防腐剂、压力、辐照、发酵和包装等栅栏因子,可以有效控制低糖果脯在贮藏过程中的变质问题,为生产耐贮藏的高品质低糖果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低糖果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降低果脯甜度的措施,以及生产低糖果脯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酸杨桃低糖果脯加工工艺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传统果脯蜜饯含糖量大多在70~75%以上,加工过程采用长时间反复煮制工艺导致原果味低、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损失过多、影响产品色香味.而且经常食用高糖食品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果脯蜜饯的低糖化生产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以酸杨桃为原料加工成低糖果脯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7.
桃、草莓低糖果脯加工技术颜志梅陆秀华宋宏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传统的果脯均属于高糖、高热值产品。当前消费者日益注意营养和保健,消费热点逐步向低糖、低热值、重视原果风味方向发展。因此,我们从1992年开始,开展了桃、草莓低糖果...  相似文献   

8.
<正> (三)低糖板栗脯 传统的板栗加工,含糖量高,在加工时易造成板栗淀粉回生和老化。在板栗脯的加工过程中采用生化技术,使板栗部分淀粉经过淀粉酶的作用转化为糖,解决板栗加工产品中淀粉回生和老化等问题,保留了板栗特有的风味,避免了高糖果脯的甜腻味,口感好,开发前景广阔。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微波低糖果脯和普通低糖果脯的生产工艺,探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微波处理时间、果块厚度对果脯渗糖速度,营养成分和保藏性能以及成品外观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用微波处理时间为40min、果块厚度为6 mm的果脯营养成分和保藏性能及外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0.
低糖板栗脯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板栗为原料制作低糖板栗脯,在煮制加工过程中添加护色剂护色,并用可食性膜在烘干前包裹板栗防止破碎。结果表明:护色剂大大降低了板栗褐变的程度,可食性膜对防止破碎效果明显;得出护色液的最适配比为:0.9%EDTA-2Na,2%柠檬酸,1%亚硫酸氢钠;采用1%壳聚糖制成的可食性膜来包裹板栗脯,赋予板栗脯一定的光泽,提高板栗脯的商品性状。  相似文献   

11.
氯化钠对小麦幼苗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氯化钠对小麦幼苗乙醇酸氧化酶的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用氯化钠喷施小麦幼苗20小时后,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升高21%,体内蛋白质含量升高24.2%。用0.1、0.2、0.5mol/L的氯化钠培养幼苗,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23%、61.1%和28.6%;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2.8%、29.4%和18.1%;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2.8%、2.8%和22.2%。本文讨论了氯化钠影响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测定结果表明,罗岗甜橙(Citrus sinesis(L)Osbeck var.Lo—gong)(下称甜橙)和国光苹果(Malus pumiia L.var.Ralls)(下称苹果)经用~(60)Co γ射线辐照的果实,与无辐照的对照果实相比:呼吸速率都提高;甜橙内部乙烯含量增加,而苹果则减少,甜橙的维生素C和有机酸含量有所降低,而苹果则不然;两种果实的总糖以及甜橙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甜橙果皮在近果带处凹陷,而苹果无此现象;辐照剂最越大甜橙果实的腐烂率越高,而苹果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低糖苹果脯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低糖苹果脯生产的真空以处理技术,质量改技术及其保藏方法,在试验研究获得技术参数基础上,确定了低糖苹果脯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苹果霉心病病原Alternaria alternata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产孢细胞形成及孢子形成均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PH。在25℃、PH 5.6和有水滴存在等条件下的孢子萌发最好、产孢最多;黑暗有利于产孢细胞的形成;不同品种的苹果花粉、果实渗出液、不同的糖类等营养物质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产孢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土混层耕改造白浆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7年系列试验和两年心土混层耕改良白浆土效果试验证明:设计心土混层耕犁的理论依据是保持耕层,改造白浆层。淀积层与白浆层按1∶1或0.5∶1混拌,应用心土混层耕犁的农艺参数为上翻20cm,下混30-40cm。心土混层耕具有持续改土增产效果,粮豆作物第一年增产15.6%,第二年增产11.4%;心土层土壤硬度降低,抗穿透阻力从25kg/cm#+2降到5-10kg/cm#+2,土壤饱和透水系数提高1.7-7.3倍,土壤抗旱涝能力提高。心土混层耕改土经济效益显著,改土效益期内(两年)每台犁可获纯收益18.7万元。  相似文献   

16.
白浆土土体构型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三年盆栽和田间试验表明:⒈淀积层混拌白浆层最适宜比例为1∶1和0.5∶1,增产率为12-52%。⒉改土增产机理在于:混拌以后,打破了紧实、板结的白浆层,土壤机械组成两层性和砂粘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白浆层复原性降低,土壤总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增加,土壤水分性质得到改善,混拌土层自身调节水分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增强了土壤抗旱、抗涝性;活土层增厚到60厘米,增加了土壤库容,扩大了作物根系生活领域,根系可免受白浆层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丽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05-108
对影响甘草肉桂味低糖苦瓜脯品质的关键工艺包括硬化、护色、烫漂、浸胶和糖煮方法等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法优选出其最佳原料配方参数,并对产品进行感官、理化及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在硬化浓度0.5%、护绿剂0.008%醋酸铜+0.2%碳酸钠、烫漂时间2 min、浸胶时间3h、快速糖煮的工艺条件下,以40%蔗糖、0.5%柠檬酸、4%甘草、2%肉桂为原料配方,可研制出质地柔韧、营养丰富、安全性高、具有独特甘草肉桂味的低糖苦瓜脯产品.  相似文献   

18.
用大鼠股动脉放血致矢血性低血压的实验模型,以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H)在注射高张NaCl溶液引起的升压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PVH电损毁或假损毁后,小剂量高张NaCl溶液静脉注射引起动脉血压(AP)有意义地迅速回升,但5min后开始下降,损毁组下降速度快,35min后,平均动脉压(MAP)回降至注射前水平。组间比较,20min后,损毁组MAP回升值明显低于假损毁组(P<0.05)。(2)失血后5min内假损毁组HR有意义地减慢;明显低于损毁组(P<0.05)。(3)PVH微量注射高张NaCl溶液(HS组)后,AP有意义地回升。对照组(NS组)则无明显回升。组间比较,HS组AP值显著高于NS组。结果提示:PVH参与高张NaCl溶液抗矢血性低血压时的升压反应,在血压恢复后的维持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栅栏技术在苹果果脯保藏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捷  段春红  汪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52-12554
[目的]探讨栅栏技术在苹果果脯保藏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鼓风干燥温度T、pH、水分活度(Aw)、防腐剂、包装5个栅栏因子进行优化,确定了苹果果脯保藏的最佳栅栏条件。[结果]在Aw为0.65、T为75℃、pH为3.5、苯钾酸钠添加量为0.2 g/kg、真空包装5个栅栏因子的协同作用下,苹果果脯可在常温下保藏90 d,除其颜色有微小褐变外,其他品质都较好。[结论]为苹果果脯的保藏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低糖草莓果酱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对低糖草莓果酱的配方、生产工艺、护色方法、水分活度进行了研究,并对低糖草果酱与其它类型果酱的理化指标作了比较。说明本试验生产的低糖草莓果酱能够较好地保持草莓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并且具有较低的水分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