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离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中的肠球菌,检测其耐药性和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本试验采集了甘肃省东、中和西部3个地区41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奶样93份,并构建了肠球菌毒力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试验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肠球菌,16S rRNA和生化试验结合的方法鉴定所分离菌株的种;选取16种抗菌药进行药敏试验;常规PCR方法检测11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最后对具有免疫原性的毒力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结果显示,93份乳样中18株为肠球菌,并分为9种。药敏结果显示,分离株多数为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DR),占88.8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万古霉素敏感率94.12%,所有分离株至少对一种抗菌药耐药。PCR检测结果表明,11种毒力基因均有检出,cob基因检出率最高(44.44%),efaA、hyl、ccfesp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3.33%、27.78%、27.78%和22.22%,Asa1、cylAEF3314和gelE基因检出率均为16.67%,AcecylM基因检出最低(11.11%);毒力基因组合因菌种不同而存在差异,选择具有免疫原性的AcegelE基因成功构建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ce和pET32a-gelE。本试验为后续绘制3个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区域谱以及制备相应抗体和亚单位疫苗提供了基础数据及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规模奶牛场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为奶牛养殖业提供更好的乳房炎防制方案,本研究采用PCR检测方法对辽宁地区多个规模奶牛场临床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的66株大肠杆菌进行了4种毒力基因和4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分析。结果发现,66株大肠杆菌中仅有1株未检出相关目的基因,其余65株中最少检出2种目的基因,最多检出7种目的基因。其中,毒力基因stx2e、eaeA、K99和astA的检出率分别为56.1%、47.0%、34.8%和31.8%,双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达到43.9%,以eaeA/stx2e基因型的检出率最高;耐药基因sul3、sul1、cmlA及aacA4的检出率分别为87.9%、83.3%、40.9%和28.8%,双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36.4%,以sul1/sul3基因型检出率最高;三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37.9%,以cmlA/sul1/sul3检出率最高。本研究结果证实,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携带磺胺类耐药基因和氯霉素类耐药基因的比率较高,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较直接的关系,该结果对于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产业的影响严重,传统抗菌疗法面临细菌耐药和药物残留的问题,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能解决现有抗菌药物弊端与危害的新型疗法.论文以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为宿主菌,分离获得裂解性噬菌体,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为奶牛乳房炎无抗防治提供生物学材料.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纯化噬菌体,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观察噬菌斑的形态并测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锦州某奶牛养殖场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情况。对该场进行患病乳样采集、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筛选。结果表明,该场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共得到乳房炎大肠埃希菌分离株36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对头孢噻呋和头孢唑啉敏感;对分离株进行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筛查结果表明,sul1、sul2、sul3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76.0%、17.1%和0%,说明sul1基因为该场大肠埃希菌磺胺类药物主要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新疆部分地区临床型乳房炎源大肠杆菌的感染率、耐药情况及致病情况,采集47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并开展了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小鼠攻毒试验.结果分离到14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29.79%(14/47).11种抗生素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红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氯霉素...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了解山东地区乳房炎牛奶中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情况。选择山东省3个地区的规模化奶牛场共采集227份牛奶样品,采用细菌学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菌对11种常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对常见的13种耐药基因、8种毒力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227份牛奶样品中共分离出71株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对1种及1种以上抗菌药耐药的菌株达到77.5%,多重耐药率为15.5%,其中对多黏菌素耐药率为52.2%,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39.4%,而所有菌株均对新霉素表现为敏感。PCR检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结果显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blaTEM基因携带率为100%,其中全部为blaTEM-1基因,blaCTX-M基因携带率为32.4%,其中主要为blaCTX-M-15基因,没有检测到blaSHVblaOXA基因;多黏菌素的耐药基因mcr-1携带率为29.6%;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aac(6')-Ⅰb-cr基因携带率为29.6%,qnrB基因携带率为20.8%,没有检测到qnrA和qnrC耐药基因;对8种毒力基因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仅Hly毒力基因没有被检出,Ecs3703、Irp2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0.1%和63.4%,71株大肠杆菌中共有11株携带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15.5%,11株大肠杆菌携带6种耐药基因盒结构,最主要的耐药基因盒排列为dfr17-aadA5。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地区乳房炎牛奶中大肠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携带毒力基因Ecs3703、Irp2的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Ⅰ类整合子的检测在细菌耐药性与基因携带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了解山东地区乳房炎牛奶中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情况。选择山东省3个地区的规模化奶牛场共采集227份牛奶样品,采用细菌学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菌对11种常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对常见的13种耐药基因、8种毒力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227份牛奶样品中共分离出71株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对1种及1种以上抗菌药耐药的菌株达到77.5%,多重耐药率为15.5%,其中对多黏菌素耐药率为52.2%,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39.4%,而所有菌株均对新霉素表现为敏感。PCR检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结果显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blaTEM基因携带率为100%,其中全部为blaTEM-1基因,blaCTX-M基因携带率为32.4%,其中主要为blaCTX-M-15基因,没有检测到blaSHV、blaOXA基因;多黏菌素的耐药基因mcr-1携带率为29.6%;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aac(6’)-Ⅰb-cr基因携带率为29.6%,qnrB基因携带率为20.8%,没有检测到qnrA和qnrC耐药基因;对8种毒力基因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仅Hly毒力基因没有被检出,Ecs3703、Irp2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0.1%和63.4%,71株大肠杆菌中共有11株携带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15.5%,11株大肠杆菌携带6种耐药基因盒结构,最主要的耐药基因盒排列为dfr17-aadA5。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地区乳房炎牛奶中大肠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携带毒力基因Ecs3703、Irp2的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Ⅰ类整合子的检测在细菌耐药性与基因携带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牦牛隐性乳房炎(SCM)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自甘肃省甘南州夏季牧场收集无乳房炎临床症状牦牛乳样,通过兰州乳房炎试验(LMT)筛选SCM乳样,从中分离病原菌并纯化培养,利用16S rDNA鉴定主要病原菌,通过纸片扩散法判定其药物敏感性,并采用PCR方法对相关耐药及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筛选出牦牛SCM乳样324份,检出率14.43%;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埃希氏菌属和肠球菌属,其中葡萄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9.57%和47.52%;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43.40%和20.75%;粪肠球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25.00%和16.67%;59株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MRSA 12株,其中7株携带mecA基因,5株含mecC基因;四环素外排泵基因tetK、tetA携带率最高(85.45%、56.36%),核糖体保护基因tetM携带率最低(34.55%);毒力基因中,clfA、clfB、fib、coa基因检出率较高(87.64%、84.27%、83.15%、82.02%)。研究表明,牦牛SCM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均对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为黏附因子和凝固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原噬菌体的比例、原噬菌体携带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的情况,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原噬菌体对菌株的耐药性与毒力的影响,保证噬菌体生产菌的生物安全性,为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从NCBI中下载大肠杆菌全基因组信息,通过在线网站预测大肠杆菌中携带的原噬菌体数目,并分析原噬菌体的GC含量、基因组大小、占细菌基因组比例等基因组特征及完整型原噬菌体的类型,对原噬菌体做初步分类,统计分析完整型原噬菌体中携带耐药基因数目、耐药表型、耐药机制与毒力基因数目、毒力基因家族分布等。【结果】 112株大肠杆菌携带完整型原噬菌体1 024个,疑似型原噬菌体287个,缺陷型原噬菌体505个。1 024个完整型原噬菌体中,多数与长尾噬菌体相似,占70.21%(719/1 024);共有63种噬菌体类型,其中BP4795(登录号:NC_004813.1)类型的占比最高,达到19.24%(197/1 024),其次是DE3(登录号:NC_042057.1),占比11.72%(120/1 024)。大肠杆菌携带原噬菌体的GC含量在38%~57%之间,基因组大小为3.1~152.6 kb,其中80 kb以内的原噬菌体占97.03%(1 762/1 816)。1 024个完整型原噬菌体中携带耐药基因占比为6.35%(65/1 024),共携带耐药基因253个,分别来自11个抗生素耐药基因家族;携带一个或多个毒力基因的完整性原噬菌体占42.78%(438/1 024),共携带毒力基因1 274个,分别来自9个不同毒力因子家族,平均每个完整型原噬菌体携带毒力基因2.9个。【结论】 大肠杆菌普遍携带原噬菌体,原噬菌体中部分携带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评估其风险,防止原噬菌体造成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在菌株之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链球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通过该地区360份乳房炎奶样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81株链球菌对15种药物的MIC,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分离到的81株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率最高;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在40%~85%;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多重耐药菌株达88.9%(n=72)。耐药基因pbp2b的检出率为86.4%,tetL和tetM的检出率在75%以上,红霉素耐药表型主要由ermB介导。分离菌株毒力基因中cfb的检出率最高(50.6%),其次为cyl和hylB。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耐药情况严重,且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链球菌中尤以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495-1500
为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的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和耐药现状,进而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本试验对广东省部分地区奶牛场110份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40株CNS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K-B试纸片法检测药敏性。结果表明CNS毒力基因检测中检测率最高的为fnbp(17.5%),其次为seb(15%)和tsst(15%),毒力基因型复杂(15种)。耐药性检测中对链霉素、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对苯唑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唑啉较敏感,多重耐药率高(52.5%)。耐药基因检测率最高的为喹诺酮类基因qnrA/B/C/D(20%),耐药基因链霉素耐药表型主要由aac6-aph2介导,耐消毒剂基因检测率最高的为qacG(25%),耐药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的基因组型复杂(14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采集疑似链球菌感染病死的猪肺脏和关节液,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通过镜检、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分子分型、动物实验鉴定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敏感度测定,并利用PCR检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结果可知,从8个养猪场的10份肺脏和关节液中共分离到10株菌,经16S rRNA序列比对和血清分型,10株分离株均为猪链球菌,其中9型7株,1型1株,其余2株为猪豕链球菌和猪生殖道链球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JXNC1906、JXJJ1904和JXNC1904的毒力较强;毒力基因检测显示,JXNC2103可检出6种毒力基因,JXNC2011株只检出mrp毒力基因,毒力型mrp+ef-gdh+sly+mmum+Orf2+2株、mrp-ef+gdh+sly-mmum+Or...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奶牛乳房炎源阴道加德纳菌(GV)的耐药情况,从宁夏部分奶牛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94份、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样7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得到2株GV(均来自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动物试验结果表明GV对奶牛乳房炎没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哌拉西林、万古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对阿莫西林中介,对其他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宁夏、甘肃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coli)耐药性、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生物被膜及系统发育分型,对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样中分离鉴定的54株E.coli用肉汤稀释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结晶紫染色法,对其进行耐药性、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系统发育分型及生物被膜检测。结果表明,54株E.coli对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100%,对氨苄西林、四环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替加环素、恩诺沙星,耐药率依次为74.07%、57.40%、24.07%、18.51%、11.11%、11.11%、5.56%,对美罗培南均表现为敏感;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blaCTX基因检出率最高94.44%,blaTEM基因检出率为33.33%;四环素类耐药基因中tetB检出率为55.56%,tetA、tetC检出率为1.85%、3.7%,耐药基因高检出率与耐药性表现一致。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菌毛黏附素fasA为31.48%,α溶血素hlyA为16.67%,志贺毒素stx1为7.4%;系统发育分型结果显示A型是该地区主要的流行菌株,其携带毒力因子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内蒙古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临床分布情况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内蒙古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采集330份患有奶牛乳房炎的奶样,进行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到24株链球菌,分离率为7.27%。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24株链球菌的亲缘关系,共得到16株不同谱型的链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株链球菌对临床上常用的12种抗生素的耐药谱,采用PCR方法分别进行耐药基因、血清型分型基因、表面蛋白基因及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16株链球菌对林可霉素、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率均超过50%,其中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达到68.75%(11/16);耐药基因erm(B)和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31.25%(5/16)和50%(8/16);其中10株不同谱型的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均属于荚膜多糖Ⅱ型,表面蛋白均属于未定型且所携带的毒力基因相同。本研究为治疗临床中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黑龙江地区部分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筛选敏感药物以及分析腐殖酸钠对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防治作用,本研究收集了40份病料,通过分离纯化、染色镜检、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利用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不同浓度腐殖酸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腐殖酸钠灌胃小鼠研究其对攻毒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共分离出牛源大肠杆菌30株;其中25株检出毒力基因,在检测的10种毒力基因中,有8种毒力基因被检出,检出率达83.3%,同时还存在多种毒力基因组合;在检测的7种耐药基因中blaTEM基因检出率最高,为100%,blaSHV基因最低,为13.3%,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也较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0株分离菌对美罗培南最为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稀释平板计数结果显示,5%腐殖酸钠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浓度;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腐殖酸钠能明显提高攻毒小鼠的存活率。本研究对该地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腐殖酸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何芳  卢金霞  冯峰  周学章 《中国畜牧兽医》2016,43(12):3356-3362
试验旨在了解宁夏地区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诊断和治疗真菌性奶牛乳房炎提供有效依据。采集宁夏周边地区各奶牛场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乳房炎奶样,对奶样中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选择性培养基从乳房炎奶样中获得真菌,进一步应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出样品中的真菌为白色念珠菌。通过溶血性、磷脂酶活性及产膜等方面的研究,证实其具有不同毒力,分离菌株对试验动物有较强的致病性。同时,采用药敏纸片法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真菌性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致病菌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率为43%,分离株具有较强的毒力,对常用抗生素耐药,对抗真菌药物和中药敏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奶牛场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耐药性,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基因进行研究,本研究采集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奶样89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K-B法检测其对常用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双重PCR扩增MRSA的nuc基因和mec A耐药基因;应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elements,REP)PCR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6株MRSA;在监测的13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到10种,其中对头孢曲松(CRO)、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和亚胺培南(IPM)耐药率高达93.75%(15/16),但未见对头孢呃酮(SCF)耐药的分离菌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6株菌中都携带有mec A耐药基因,除1株外其他15株分离菌都携带特异致病nuc基因。REP-PCR把分离菌株分为13种基因型(A-M),同源性≥90%的只有6株菌。研究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金黄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比较严重,分子多样性复杂,mec A是其耐甲氧西林类药物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为MRSA耐药菌的有效检测及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筛选敏感药物。【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从京津冀地区部分牛场采集146份犊牛腹泻样本,通过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镜检及16S rRNA测序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毒力基因(F17、K99、F41、STa、stx1、irp2和fyuA基因)和耐药基因(aac(6')-ⅠbblaCTX-MblaTEMOqxBtetAsul1基因)检测;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菌在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及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均符合大肠杆菌生理生化特性,分离菌16S rRNA测序结果呈单一峰值,对拼接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后发现,与大肠杆菌相似性均>96%,确定分离菌为大肠杆菌。试验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142株,其中有88株携带毒力基因,占61.97%(88/142),毒力基因F17、K99、F41、STastx1、irp2、fyuA阳性率分别为24.65%、0.70%、0、2.11%、1.41%、45.07%和21.83%,其中F17、irp2、fyuA为优势毒力因子,同时携带多重毒力因子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较低。aac(6')-ⅠbblaCTX-MblaTEMOqxBtetAsul1 6种耐药基因皆被检出,blaTEM基因检出率最高,为45.77%,aac(6')-ⅠbOqxB基因检出率最低,均为9.15%,分离菌株主要携带1~3种耐药基因。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142株分离菌对诺氟沙星敏感率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对青霉素敏感率为0,耐药现象严重,耐2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达86.62%。【结论】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流行广泛,耐药普遍,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本研究可为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广西地区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的毒力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不同规模养殖场收集病死猪病料98份,通过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染色镜检、16S rRNA测序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整合子及其可变区;可变区扩增产物克隆至pMDTM19-T载体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22株细菌在TSA培养基上弥漫性生长,在SS培养基上形成中心黑色边缘白色的单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变形杆菌属特异性基因(TUF)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21株分离菌与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达99%,1株分离菌与彭氏变形杆菌同源性达99%。药敏结果显示,21株奇异变形杆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卡那霉素耐药率在57.1%以上,所有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PCR结果显示,21株分离菌毒力基因atfA、hpmA、ireA、mrpA、pmfA、rsb、ureC、zapA、ptA检出率均为100%,ucaA检出率为95.2%;ESBLs菌株为blaTEM型、blaCTX型或blaTEM型和blaCTX型,AmpC菌株均为blaDHA型,携带ESBLs或AmpC基因的菌株比例为57.1%、14.3%,同时携带ESBLs和AmpC基因的菌株比例为14.3%;qnrA、qnrB、qnrSaac(6’)-Ⅰb-cr检出率分别为9.5%、0、4.8%和80.1%。21株分离菌Ⅰ类整合子(intⅠ1)阳性率61.9%,检测到9种基因盒阵列(aadA2-linF、estX、dfrA32-ereA-aadA2、drfA5、drfA12-orfF-aadA2、arr3-aac (6’)Ⅰb-cr5、aac (6’)Ⅰb-cr5-blaOXA-1-catB3-aar3、drfA1-orfC和aadA2);Ⅱ类整合子(intⅠ2)阳性率76.2%,检测到1种基因盒阵列(drfA1-sat1-aadA1)。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猪源奇异变形杆菌毒力高且耐药严重,为后期针对奇异变形杆菌的防治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