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试验采用过热蒸汽作为传热介质和保护气体,对圆盘豆木材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160℃、180℃、200℃、220℃,热处理时间为2h、4h、6h、8h,并采用紫外光谱和气-质联用对圆盘豆木粉抽提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圆盘豆木材颜色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木材明度L*下降,红绿色品指数a*变化不明显,黄蓝色品指数b*下降,色差△E*增大,木材表面颜色加深,其主要原因是木素及木材抽提物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光光度计分析用于表面装饰的木纹纸与PVC贴面纸分别受自然光和紫外光辐照后,其色品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木纹纸颜色基本没有变化;深浅两种PVC贴面纸都发生颜色改变,但色品指数变化有所不同,颜色的改变与辐照时间呈非线性变化规律,且短波成分对黄蓝轴色品指数b*影响较大,特别是浅色PVC贴面纸,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张征明  杜华  王伟宏  王清文 《林业研究》2010,21(1):59-62,I0002,I0003
探讨了氧化铁颜料对木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耐老化性能的改善作用。采用四种常用的氧化铁颜料与木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和其他加工助剂干混,并用自行设计的双螺杆/单螺杆双阶挤出机组制造木塑复合材料。对该木塑复合材料进行人工加速紫外循环老化处理,用CIE1976L^*a^*b^*表色体系和ASTMD790标准分别对老化前后的材料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加入颜料以后木塑复合材料的抗弯弹性模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弯曲强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经过2000h人工加速紫外老化以后,不论是颜色要是力学性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铁红和铁黑着色的试样在整个老化过程中表现较好,颜料添加量约2.28%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对大叶相思和马占相思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温处理后 ,大叶相思和马占相思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发生明显变化。低温处理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先降低后增加 ,而膜脂过氧化的主要产物丙二醛 (MDA)则随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 ,然后再增加的趋势。外源脱落酸 (ABA)预处理可显著提高马占相思的抗寒力。试验结果表明 ,以 10 - 4mol·L- 1外源ABA预处理 2 4h或 10 - 5mol·L- 1外源ABA预处理 36h对提高马占相思的抗寒力最有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糖槭树局部喷施外源信号物质茉莉酸甲酯(Me JA),测定了在Me JA诱导下糖槭叶部的蛋白质总量、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喷施Me JA处理后,测定时间段内,糖槭叶部蛋白质含量较CK表现出增加现象,在6、9、12、24、48 h蛋白质增加很明显,在3 h与21 h不大,在96 h变化较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出现降低现象,在9、24和48 h时降低很明显,在3、6、12和21 h降低较明显,而在96 h时变化不太明显;氨基酸含量出现增加现象,21 h时增加最明显,3、9和48 h增加较明显、6、12和24 h增加不明显。说明局部喷施Me JA诱导了糖槭叶部营养物质的变化,且这种变化的表达在诱导后的不同时间内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管理》2015,(6):126-129
调查马尾松林中虫害发生区与无虫害发生区不同时滞的地表死可燃物,室内测定含水率,研究不同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可燃物载量。结果表明:松毛虫会造成马尾松林当年枯枝落叶等可燃物载量增加,对1h时滞死可燃物载量影响最大,增加174.7%;对10h时滞可燃物载量影响其次,增加113.5%,与未发生虫害林区相比,可燃物载量差异显著(p<0.05)。经过一定林分恢复期后,可燃物载量趋于平衡,发生过虫害的林区,1h时滞死可燃物载量比未发生林区增加量为41.6%,10h时滞死可燃物载量增加量为16.7%,可燃物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虫害爆发可以通过影响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从而增加森林火灾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试验在保持温度、光照、基质等适宜的条件下,主要研究了土壤湿度分别为5%、10%、15%、20%的不同处理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对沙棘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湿度条件下,沙棘种子的萌发指标明显不同,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土壤湿度为5%~20%范围内随土壤湿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10%~15%的处理其值较大。平均发芽时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土壤湿度为5%~20%的范围内,随土壤湿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沙棘种子的活力指数先减小后增加,10%~15%的处理其值较小。从而得出,沙棘种子发芽的适宜湿度范围10%~15%。  相似文献   

8.
角倍蚜干母发生期和数量变化及秋迁蚜生殖能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角倍蚜干母的发生期、数量变化、趋光行为及秋迁蚜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存于峨眉、昆明实验室和地下室的虫袋,干母发生期分别为4月19-22日、3月31日至4月4日和4月7-10日,与原产地峨眉相比较,保存于昆明实验室和地下室的虫袋,干母发生期分别提前了19、12 d,但发生节律没有明显差异;干母发生期持续4 5 d,发生期中间的1 2 d发生量占总量的70%以上;干母发生时间集中在10:00-16:00,发生量占日发生总量的80%以上;干母对直射自然光或灯光有明显趋性。秋迁蚜密度、单头产若蚜量和怀卵量随着倍子体积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体积为(28.2±0.8)cm3的中倍子的秋迁蚜密度、单头产若蚜量和怀卵量分别为(387.7±52.3)头·cm-3、(26.4±3.8)头、(27.6±4.2)头,与体积为(5.4±0.3)cm3的小倍子相比分别增加了46.7%、24.5%和23.8%(p0.05)。在冬寄主藓类存在的条件下,秋迁蚜产若蚜的时间更为集中,持续时间缩短。14:00和18:00迁飞的秋迁蚜,迁飞后即开始产若蚜,并在4 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分别为30、28 h,而8:00迁飞的秋迁蚜,迁飞2 h后开始产若蚜,16 h后才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为36 h。  相似文献   

9.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基于2003、2011年Landsat-7卫星影像数据,运用Fragstats3.3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方法,通过对比2003、2011年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研究福建省平潭岛的景观格局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各要素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农村居民点的斑块面积由2003年的2464.08 hm2增加到2011年的4550.83 hm2;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邻近景观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景观类型之间距离更远,变得更离散;景观异质性指数中的廊道斑块密度明显增大,增加量为21.96个.hm-2。8 a间平潭岛的景观格局呈现剧烈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10.
以构建青冈栎次生林林木竞争单元,了解青冈栎次生林林木竞争规律为目的,以芦头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单竞争指数,计算两块样地中的青冈栎对象木以不同株数邻近木作为竞争木的竞争指数,并采用成对比数据假设检验的方法对竞争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竞争木株数的增加,对象木的竞争指数也不断增加,当竞争木较少时,竞争指数增加较为明显,随着竞争木的增加,竞争指数变化趋于平缓,以对象木周围6株邻近木为对象木的竞争单元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氯化锌、磷酸二氢铵和磷酸为主要成分的3种药剂将木材进行浸渍处理,然后再进行热处理,研究处理温度、药剂及其浓度对木材色泽变化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3种药剂浸渍木材热处理方法能加速热处理木材的颜色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药剂浓度的增加,木材的L*、a*、b*明显下降,色饱和度差△C*明显降低,△E*色差逐渐增大;这种处理方法能缩短木材热处理的反应时间,对木材颜色特征起到了明显的催化加速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扩散型指数Iδ、聚集度指标I和CA、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比值(X*/)、Taylor的b指数、Iwao的X*—回归检验和聚集均数λ检验,探讨了兴安落叶松鞘蛾幼虫在落叶松纯林中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鞘蛾幼虫在林间树冠不同方位都呈聚集分布。造成聚集分布的原因是该虫本身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年份、不同植株(产地)的怀槐果实与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实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同一年份各样品间果实长度、宽度分别变动于4.9~5.9 cm和0.9~1.1 cm之间;株间(产地、年份)种子长度、宽度分别变动于6.8~8.2 mm和3.4~4.2 mm之间;千粒重平均值为62.92 g,变动于54.12~68.95 g之间,差异极显著(F0.01=454.167**)。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变动于80.7%~93.1%和41.7%~59.5%之间。怀槐种实性状普遍存在着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对思茅松幼林进行了8种施肥模式加一个对照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思茅松幼林的施肥方式应该选择第9种N3P3K2(250 g尿素+400 g过磷酸钙+100 g硫酸钾).此施肥方式的幼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初植密度为:1 m×2 m,2 m×3 m)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9.14%和48.64%、18.1%和23.3%、74.14%和106.25%。最佳施肥时期一般选择在5月~6月。  相似文献   

15.
对同一栽培地点的不同油松植株的种实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株间的球果颜色与大小、果鳞位置、出种率、种皮与种翅颜色、种子重量、发芽指标等性状均存在广泛的多样性。株间种子重量变动在41.11~64.73 g之间,均值为52.36 g,差异极显著(F0.01=595.56**);株间种子发芽率变动在65%~100%之间,差异显著。株间遗传差异是导致种子性状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锥栗为材料,研究锥栗的保鲜工艺。通过将10%的竹叶提取液,0.03%的纳他霉素对不同浓度的紫胶(A),柠檬酸(B),EDTA-2Na(C)进行正交试验,测定锥栗的PPO活性、POD活性、单宁含量和褐变度(BD)指标,筛选优化的涂膜保鲜剂配方组合。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最优化保鲜剂组合为A1B2C2,即紫胶2%、柠檬酸0.2%、EDTA-2Na(0.15%、竹叶提取液10%、纳他霉素0.03%。该保鲜剂在锥栗的贮藏过程中有效地抑制了PPO活性、POD活性,降低了单宁含量和褐变度,减少锥栗褐变的发生,呈现出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湖南浏阳大围山鳞翅目蝶类昆虫种类进行初步调查,并运用Margalef指数(d)、Menhinick指数(ds)、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地区鳞翅目蝶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大围山共发现鳞翅目蝶类昆虫5科29属46种,种类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蛱蝶科>粉蝶科>凤蝶科>弄蝶科>斑蝶科。鳞翅目蝶类昆虫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的科为蛱蝶科(3.33),物种丰富度指数最低的科为弄蝶科(0.67)。物种丰富度指数(7.99)、多样性指数(2.53)和均匀度指数(4.64)在不同方面体现了鳞翅目蝶类昆虫的多样性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以长白松野生种群不同植株的果实与种子为材料,对其性状多样性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株的球果大小、种翅大小与特征、种皮特征、果鳞开裂程度等性状均存在差异或明显差异。各植株的平均出种率均值为1.1%,变化范围在0.28%~2.65%之间;各植株种子的成熟粒百分率的均值为82.7%,变化范围在56.5%~94.0%之间;种子千粒重变化范围在6.6~11.5 g之间,均值为8.3 g,株间差异极显著(F0.01=550**),主要由遗传差异所造成。长白松野生种群不同植株间的种实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了小陇山林区天然华山松林分内华山松个体所处微环境与邻体干扰之间的相互耦合的关系。以华山松单株为样圆中心,摄取有效长(通过华山松个体大小判定)尺度内的微环境指标(本文以生境湿度表征),应用2种改进的干扰指数模型和微环境指标作梯度对比,得出华山松微环境特征与邻体干扰指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中,华山松个体之间存在着的种内竞争同微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林下微环境是影响邻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样性测定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应用Shannon—Wiener变化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㈣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功测度群落内的多样性(α多样性),用Sorensen指数(S1)、Jaccard指数(Cj)和Cody(βc)指数测试群落间的多样性(β多样性)结果表明:保护区由于海拔相差大和所处气候带的原因,仅多样性与β多样性均较低;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36科、708属、1810种。各种温带分布的属共有540个之多,占总属数的70.77%,温带成分几乎包括了世界温带分布的所有木本属,反映出明显的温带性质。并针对存在的生境片断化、毁林开荒、森林不合理砍伐、森林旅游等威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